一种玻璃钢标准板的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427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钢标准板的制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钢标准版的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钢复合材料是由纤维材料与基体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并固化形成的高性能材料。其有着良好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抗腐蚀抗疲劳性能,因此在工业和建筑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风能设计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与重要。随着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对叶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风电叶片设计阶段需要对复合材料基本的力学性能进行全面评估,以获得设计所需要的参数。正因如此,对于玻璃钢复合材料的设计及测试尤为重要,所以制作并加工出两面平整的玻璃钢板就更为重要。通过采用RTM成型工艺即可制作出标准板,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又称树脂传递模塑或树脂压铸成型,是指由低粘度树脂在闭合模具中流动浸润增强材料并固化成型的一种工艺技术,属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中的液体成型工艺(liquid composite molding)。现代工业化RTM工艺原理,是由树脂和固化剂按配比输出的带压液体在静态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并注入已合理铺放好预成型增强体的闭合模具中,并保证树脂流动顺畅,然后进行固化。采用RTM工艺在制作标准玻璃钢板时,会遇到脱模较难,在树脂固化后,会堵塞入料及出料孔,需使用电钻钻孔再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玻璃钢标准板树脂固化后脱模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方便制作玻璃钢标准板并且在注入的树脂固化后方便从脱模孔中脱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出料孔易造成堵塞的玻璃钢标准版的制作装置

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玻璃钢标准板的制作装置,其中,包括:

下模具板,所述下模具板上水平放置一玻璃纤维布,所述玻璃纤维布的边缘设置有密封条;

与所述下模具板大小匹配的上模具板,所述下模具板和所述上模具板之间设置有预定间隔;

所述密封条将所述预定间隔包围以形成一密封的容腔,

于所述上模具板上,在对应所述下模具板放置所述玻璃纤维布的区域中设置有多个脱模孔;

每个所述脱模孔分别贯穿所述下模具板;

每个所述脱模孔分别包括:

上口以及下口,所述上口的孔径小于所述下口的孔径,

所述上口提供给外部设备注入树脂至所述容腔内,以包覆所述玻璃纤维布制成所述玻璃钢标准板。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板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

所述下模具板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螺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螺孔,通过一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螺孔的固定部件固定所述上模具板和所述下模具板。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板和所述下模具板均为矩形状,多个所述第一螺孔环设于所述上模具板的边缘;以及

多个所述第二螺丝孔环设于所述下模具板的边缘。

优选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螺孔之间设置有预定距离,并于所述预定距离中垂直于所述上模具板放置一预定厚度的隔板,所述隔板的高度与所述预定间隔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孔设置于所述密封条的外围。

优选的,所述脱模孔的所述上口设置于所述上模具板的顶部并突出于所述上模具板,所述下口的边缘与所述上模具板的底部齐平。

优选的,所述脱模孔的形状呈锥形。

优选的,所述上口的孔径为5mm;以及

所述下口的孔径为12.5mm。

优选的,所述密封条为硅胶材质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制作装置在可以在每次灌注树脂固化后,树脂很容易从脱模孔内完整脱模出来,保证孔内干净无残留树脂,大大提升脱模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灌注树脂后树脂固化并堵塞在孔内,无法脱模,必须使用电钻钻孔才可以再次使用,同时避免在电钻使用过程中发生粉尘飞溅现象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钢标准板的制作装置的实施例中,关于下模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钢标准板的制作装置的实施例中,关于上模具板侧面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钢标准板的制作装置的实施例中,关于上模具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

(1)、下模具板;(11)、第二螺孔;(2)、上模具板;(21)、脱模孔;(22)、第一螺孔;(211)、上口;(212)、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玻璃钢标准板的制作装置的实施例,其中,包括:

下模具板1,下模具板1上水平放置一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的边缘设置有一密封条;

与下模具板1大小匹配的上模具板2,下模具板1和上模具板2之间设置有预定间隔;

密封条(未于图中示出)将预定间隔包围以形成一密封的容腔,

于上模具板2对应下模具板1上,在对应放置玻璃纤维布的区域设置有多个脱模孔21;

于上模具板2上,在对应所述下模1具板放置玻璃纤维布的区域中设置有多个脱模孔;

每个脱模孔21分别贯穿下模具板1:

每个脱模孔21分别包括:

上口211以及下口212,上口211的孔径小于下口212的孔径;

脱模孔21的上口211用以提供外部设备注入树脂至容腔内,以包覆玻璃纤维布制成玻璃钢标准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制作玻璃钢标准板时,首先可将下模具板1放置于操作平台上,由于下模具板1的自身重量因此下模具板1可稳定的放置,再将玻璃纤维布水平放置于下模具板1上,待玻璃纤维布放置好之后,在玻璃纤维的边缘设置一密封条,接着将上模具板2盖于下模具板1上固定,并且上模具板2和下模具板1之间保持有预定间隔,上模具板2与密封条将预定间隔形成一容腔,此容腔对应上模具板2设置有多个脱模孔21,多个脱模孔21可通与外部的真空泵连接对容腔内的气体抽净,并于气体抽净后注入树脂,容腔内的玻璃纤维布在树脂的浸泡下浮起并被树脂均匀的包覆,待树脂固化后,可将上模具板2拆卸,因为脱模孔21设置的上口211的孔径小于下口212的孔径呈一锥形因此方便固化的树脂从脱模孔21中脱落,可有效的避免固化的树脂在模具孔中无法脱模,必须使用电钻钻孔才可以再次使用的缺陷,同时也避免在电钻使用过程中发生粉尘飞溅现象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上模具板2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22;

下模具板1设置有多个分别与第一螺孔22一一对应的第二螺孔11,通过一穿过第一螺孔22和对应的第二螺孔11的固定部件固定上模具板2和下模具板1进行固定具板2和下模具板1均为矩形状,多个第一螺孔22环设于上模具板2的边缘;以及

多个第二螺丝孔环设于下模具板1的边缘。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螺孔22之间设置有预定距离,并于预定距离中垂直于上模具板2放置一预定厚度的隔板,所述隔板的高度与预定间隔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上模具板2的四周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22,下模具板1的四周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螺孔22匹配的第二螺孔11,从而可通过固定部件将上下模具板进行固定,其中固定部件可选为螺丝或者螺栓,上模具板2和下模具板1之间的预定距离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自定义,具体是通过选预定厚度的隔板放置于下模具板上1,并位于相邻的第二螺孔11的预定距离中,为了保证预定间隔的稳定性,可在上下模具板的四周分别设置隔板,并通过螺丝或者螺栓对上下模具板进行紧固。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螺孔11设置于密封条的外围。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形成容腔,下模具板1的第二螺孔11需要设置于放置密封条位置的外围,而上模具板2的第一螺孔22与下模具板1的位置对应,因此在上下模具板的固定过程中,由密封条和上下模具板形成有效的容腔。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脱模孔21的上口211设置于上模具板2的顶部,并突出于,上模具板2,下口212的边缘与上模具板2的底部齐平。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脱模孔21的形状呈锥形,并且呈锥形形状的脱模孔21的内侧为镜面抛光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脱模孔21的上口211由于突出上模具板2的顶部,因此可方便与外部的灌注装置的灌注管连接,方便对容腔内注入树脂,并且成锥形设置的脱模孔21可有效防止固化的树脂对脱模孔21造成的堵塞。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上口211的孔径为5mm;以及

下口212的孔径为12.5mm。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密封条为硅胶材质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