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侧抽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4967阅读:3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侧抽芯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侧抽芯机构,属于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近几年来塑料成型工艺迅速发展,塑料模具种类不断增加,结构也愈趋复杂,制造精度要求愈来愈高。其中注塑成型模具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模具的结构最为复杂。

一般的注塑模具均采用上下形式的推出机构,这与产品本身有关,若是重量较重的产品退出后,在自身重力下,产品会下滑至落料装置,但是一些较为轻的产品,在推出机构将其推出后,产品仍然滞留在模具上,需要后续水平方向的推拉机构继续操作,会影响注塑的效率;现有一些侧向抽芯的模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目前的侧抽芯机构在抽芯时都是慢慢实现抽芯的,产品是被内部推杆斜着推出来的,便于落料,但是由于注塑时具有一定的热度,再加上是较轻便的产品,推出后产品的一侧很容易跟随推杆往模具中落,这会导致产品的损坏,还会将模具中的预留推孔堵住,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注塑模具侧抽芯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模板、配重板、上模座、斜导柱、楔紧块、侧滑块、下模板、让位槽、圆柱销、侧型芯、挡块、拉杆、螺母;所述的上模上设有配重板;所述的配重板设置在上模座的下方;所述的斜导柱的顶部与上模板连接;所述的斜导柱的外侧设有楔紧块;且所述的楔紧块的顶部与上模板连接;所述的斜导柱的底部穿过侧滑块与下模板中的让位槽相互配合;所述的斜导柱的底部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底部设有弧形接触块;所述的下模板的一侧设有挡块;所述的拉杆的一端穿过挡块与侧滑块中的斜导柱相互配合;所述的拉杆的另一端与螺母配合;且螺母与拉杆的端部之间设有金属垫圈和橡胶垫圈;所述的橡胶垫圈设置在内侧;所述的侧滑块的内侧设有侧型芯;所述的侧型芯通过圆柱销与成品相互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的弹性件的外壁设有一圈防尘罩;所述的防尘罩为软质罩体,弹性件工作时,防尘罩跟随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弧形接触块的内部为金属块,外壁裹设有一层橡胶层,这样既有缓冲力,也有一定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橡胶垫圈套设在拉杆的外壁,且橡胶垫圈的内壁与挡块相互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挡块为L型挡块,且挡块与侧滑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可以缓冲部分外力。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注塑的基本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同的是出料时,可以通过弹性件与配重板的配合将浇注成型的产品弹出去,由于弹性件底部的弧形接触块稳定性较好,所以被弹出的产品会往一个方向去,这样讲落料框设置在弹出方向即可,这样可避免现有技术中成品滞留影响生产的弊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侧抽芯机构,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出料简单,在弹性件与配重块的作用下可以直接回弹,无需横向推送机构,也避免了预留孔阻塞的麻烦,大大提高了注塑模具加工的效率,也提高了成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上模板1、配重板2、上模座3、斜导柱4、楔紧块5、侧滑块6、下模板7、让位槽8、圆柱销9、侧型芯10、挡块11、拉杆12、螺母13、金属垫圈14、橡胶垫圈15、成品16、弹性件41、弧形接触块42、防尘罩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包含上模板1、配重板2、上模座3、斜导柱4、楔紧块5、侧滑块6、下模板7、让位槽8、圆柱销9、侧型芯10、挡块11、拉杆12、螺母13;所述的上模板1上设有配重板2;所述的配重板2设置在上模座3的下方;所述的斜导柱4的顶部与上模板1连接;所述的斜导柱4的外侧设有楔紧块5;且所述的楔紧块5的顶部与上模板1连接;所述的斜导柱4的底部穿过侧滑块6与下模板7中的让位槽8相互配合;所述的斜导柱4的底部设有弹性件41;弹性件41的底部设有弧形接触块42;所述的下模板7的一侧设有挡块11;所述的拉杆12的一端穿过挡块11与侧滑块6中的斜导柱4相互配合;所述的拉杆12的另一端与螺母13配合;且螺母13与拉杆12的端部之间设有金属垫圈14和橡胶垫圈15;所述的橡胶垫圈15设置在内侧;所述的侧滑块6的内侧设有侧型芯10;所述的侧型芯10通过圆柱销9与成品16相互配合。

其中,所述的弹性件41为弹簧;所述的弹性件41的外壁设有一圈防尘罩43;所述的防尘罩43为软质罩体,弹性件41工作时,防尘罩43跟随活动;所述的弧形接触块42的内部为金属块,外壁裹设有一层橡胶层,这样既有缓冲力,也有一定的强度;所述的橡胶垫圈15套设在拉杆12的外壁,且橡胶垫圈15的内壁与挡块11相互贴合;所述的挡块11为L型挡块,且挡块与侧滑块6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可以缓冲部分外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注塑的基本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同的是出料时,可以通过弹性件41与配重板2的配合将浇注成型的产品弹出去,由于弹性件41底部的弧形接触块42稳定性较好,所以被弹出的产品会往一个方向去,这样讲落料框设置在弹出方向即可,这样可避免现有技术中成品滞留影响生产的弊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出料简单,在弹性件与配重块的作用下可以直接回弹,无需横向推送机构,也避免了预留孔阻塞的麻烦,大大提高了注塑模具加工的效率,也提高了成品率。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