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4672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护套料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交联聚乙烯护套料作为线缆防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线缆的强度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套料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混炼、挤出和造粒,获得护套颗粒料,需要进行干燥,维持护套料的颗粒状态,避免结块,影响后期使用。

现有的护套料生产工艺,在护套料干燥阶段,主要采用自然干热风以单向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干燥效率低下,干燥周期长,影响护套料的生产周期,为了提高干燥效率,通常需要延长干燥生产线,占用极大的生产空间,造成空间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护套料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在不扩大生产空间的前提下,提高干燥效率,维持护套料的颗粒状态,避免护套料结块,提高护套料质量,保证线缆的强度和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护套料生产工艺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在不扩大生产空间的前提下,提高干燥效率,维持护套料的颗粒状态,避免护套料结块,提高护套料质量,保证线缆的强度和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造粒机(1)底端部两侧正相对的左端部干热风机(2)和右端部干热风机(3);

所述造粒机(1)正下方设置依次相接的竖向干燥箱(4)和水平卧式干燥箱(5),竖向干燥箱(4)和水平卧式干燥箱(5)设置有电磁开关阀(403);

所述左端部干热风机(2)的出口端设置有左端部增压泵(201),左端部增压泵(201)排气口端设置有左端部气体分布器(2010);

所述右端部干热风机(3)的出口端设置有右端部增压泵(301),右端部增压泵(301)排气口端设置有右端部气体分布器(3010);

所述竖向干燥箱(4)内部设置有竖向搅拌转轴(401),竖向干燥箱(4)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竖向搅拌转轴(401)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402);

所述竖向干燥箱(4)外围设置有环形加热套(41),环形加热套(41)与竖向干燥箱(4)腔室之间设置有网孔状隔离套(42);网孔状隔离套(42)与环形加热套(41)之间设置有中空缓冲腔(43),环形加热套(41)设置不锈钢保温层(44);

所述水平卧式干燥箱(5)内部水平方向设置有横向搅拌转轴(501),水平卧式干燥箱(5)左侧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水平卧式干燥箱(5)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504),水平卧式干燥箱(5)底部设置有蜂窝式加热盘(503),水平卧式干燥箱(5)右下侧连接护套成品料收集罐(502),护套成品料收集罐(502)与水平卧式干燥箱(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卸料开关阀(505)。

进一步,所述造粒机(1)出口端装配的造粒机机头(101)在水平方向位置可调。

进一步,所述水平卧式干燥箱(5)左上侧连接有抽真空泵(6),抽真空泵(6)与水平卧式干燥箱(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截留过滤柱(601)。

进一步,所述截留过滤柱(601)可拆卸地装配于抽真空泵(6)与水平卧式干燥箱(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进一步,所述水平卧式干燥箱(5)底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水平卧式干燥箱(5)的支撑支脚(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集成有相互的配合的左端部干热风机(2)、右端部干热风机(3)、竖向干燥箱(4)和水平卧式干燥箱(5),采用逐级连续加热的方式,提高了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的干燥效率,维持护套料的颗粒状态,避免护套料结块,提高护套料质量,保证线缆的强度和使用安全,进一步提高了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在造粒机(1)底端部两侧设置正相对的左端部干热风机(2)和右端部干热风机(3),左端部干热风机(2)的出口端设置有左端部增压泵(201),左端部增压泵(201)排气口端设置有左端部气体分布器(2010);右端部干热风机(3)的出口端设置有右端部增压泵(301),右端部增压泵(301)排气口端设置有右端部气体分布器(3010);上述设计结构,利用左右两侧的干热风机产生的干热风对经由造粒机(1)输出的护套料进行预干燥,随后进入竖向干燥箱(4)利用环形加热套(41)产生的高温对护套料进一步干燥,经由竖向干燥箱(4)输出的护套料进入水平卧式干燥箱(5)进行真空干燥,使护套料中的水分达到规定标准,提高了护套料的整体质量。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左端部干热风机(2)的出口端设置有左端部增压泵(201),左端部增压泵(201)排气口端设置有左端部气体分布器(2010);右端部干热风机(3)的出口端设置有右端部增压泵(301),右端部增压泵(301)排气口端设置有右端部气体分布器(3010);上述设计结构,增加的左端部增压泵(201)和右端部增压泵(301)有效提高了经由左端部干热风机(2)和右端部干热风机(3)输出的干热风的压力,提高了高温干热风与护套料的接触率,提高了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造粒机(1)底端部两侧正相对的左端部干热风机(2)和右端部干热风机(3);

所述造粒机(1)正下方设置依次相接的竖向干燥箱(4)和水平卧式干燥箱(5),竖向干燥箱(4)和水平卧式干燥箱(5)设置有电磁开关阀(403);

所述左端部干热风机(2)的出口端设置有左端部增压泵(201),左端部增压泵(201)排气口端设置有左端部气体分布器(2010);

所述右端部干热风机(3)的出口端设置有右端部增压泵(301),右端部增压泵(301)排气口端设置有右端部气体分布器(3010);

所述竖向干燥箱(4)内部设置有竖向搅拌转轴(401),竖向干燥箱(4)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竖向搅拌转轴(401)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402);

所述竖向干燥箱(4)外围设置有环形加热套(41),环形加热套(41)与竖向干燥箱(4)腔室之间设置有网孔状隔离套(42);网孔状隔离套(42)与环形加热套(41)之间设置有中空缓冲腔(43),环形加热套(41)设置不锈钢保温层(44);

所述水平卧式干燥箱(5)内部水平方向设置有横向搅拌转轴(501),水平卧式干燥箱(5)左侧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水平卧式干燥箱(5)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504),水平卧式干燥箱(5)底部设置有蜂窝式加热盘(503),水平卧式干燥箱(5)右下侧连接护套成品料收集罐(502),护套成品料收集罐(502)与水平卧式干燥箱(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卸料开关阀(505)。

作为改进,所述造粒机(1)出口端装配的造粒机机头(101)在水平方向位置可调。

作为改进,所述水平卧式干燥箱(5)左上侧连接有抽真空泵(6),抽真空泵(6)与水平卧式干燥箱(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截留过滤柱(601)。

作为改进,所述截留过滤柱(601)可拆卸地装配于抽真空泵(6)与水平卧式干燥箱(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作为改进,所述水平卧式干燥箱(5)底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水平卧式干燥箱(5)的支撑支脚(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集成有相互的配合的左端部干热风机(2)、右端部干热风机(3)、竖向干燥箱(4)和水平卧式干燥箱(5),采用逐级连续加热的方式,提高了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的干燥效率,维持护套料的颗粒状态,避免护套料结块,提高护套料质量,保证线缆的强度和使用安全,进一步提高了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在造粒机(1)底端部两侧设置正相对的左端部干热风机(2)和右端部干热风机(3),左端部干热风机(2)的出口端设置有左端部增压泵(201),左端部增压泵(201)排气口端设置有左端部气体分布器(2010);右端部干热风机(3)的出口端设置有右端部增压泵(301),右端部增压泵(301)排气口端设置有右端部气体分布器(3010);上述设计结构,利用左右两侧的干热风机产生的干热风对经由造粒机(1)输出的护套料进行预干燥,随后进入竖向干燥箱(4)利用环形加热套(41)产生的高温对护套料进一步干燥,经由竖向干燥箱(4)输出的护套料进入水平卧式干燥箱(5)进行真空干燥,使护套料中的水分达到规定标准,提高了护套料的整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交联聚乙烯护套料生产用快速烘干系统,左端部干热风机(2)的出口端设置有左端部增压泵(201),左端部增压泵(201)排气口端设置有左端部气体分布器(2010);右端部干热风机(3)的出口端设置有右端部增压泵(301),右端部增压泵(301)排气口端设置有右端部气体分布器(3010);上述设计结构,增加的左端部增压泵(201)和右端部增压泵(301)有效提高了经由左端部干热风机(2)和右端部干热风机(3)输出的干热风的压力,提高了高温干热风与护套料的接触率,提高了干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经由造粒机(1)输出的颗粒状交联聚乙烯护套料依次通过左端部干热风机(2)和右端部干热风机(3)产生的高温干热风、竖向干燥箱(4)和水平卧式干燥箱(5),完成后充分干燥后,达到标准的颗粒状交联聚乙烯护套料进入护套成品料收集罐(502)。

按照以上描述,即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