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高精高质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8537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高精高质的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高精高质的注塑模具,用于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注塑模具结构是前后模开模方向和顶出方向是一致的。如果该模具采用传统的模具结构,此产品在第一次注塑时,A面的插穿角度不够,产品质量和模具质量将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如果采用更改产品的插穿角度的方案,产品设计人员将会发生很大的工作量,产品外观和功能将会降低。因此在模具设计阶段,我们将采用一种新型的模具结构来满足要求。

传统的结构将会使用油缸来解决此问题,他产生的缺点是周期将会增加3-5秒,模具将会加大,采购成本将会等价;由于油缸的使用,油缸产生的油污将会是产品合格率降低,那样在客户处的信誉将会变差,将会降低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解决滑块在第一次注塑完成后滑块将不产生运动,模具开模旋转后,合模进行第二次注塑,在第二次注塑完成后,滑块将产生运动的一种高效高精高质的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高效高精高质的注塑模具,包括可动侧模具和固定侧模具,所述的可动侧模具的上部与固定侧模具的底部呈配接状定位;

所述的可动侧模具与固定侧模具的腔体中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一次注塑系统,所述的可动侧模具与固定侧模具的腔体中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二次注塑系统;

所述的固定侧模具中设有与一次注塑系统相连通的一次热流道组件,所述的固定侧模具中设有与二次注塑系统相连通的二次热流道组件;

所述的可动侧模具包括底板与B板,所述的底板的上部设有B板;所述的固定侧模具包括面板与A板,所述的面板的底部设有与B板相配接的A板;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与二次注塑系统结构相等;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包括上后模仁、滑块、滑块座和下后模仁,所述的滑块座设在B板中,所述的滑动座的外壁设有与滑动座相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的滑块上端的外壁设有上后模仁,所述的滑块下端的外壁设有下后模仁,所述的下后模仁中设有油缸顶出组件,所述的滑块座的底部设有压板,所述的压板中设有与滑动座相活动定位的定位玻珠;所述的A板中设有铲机,所述的铲机的上部设有插入至滑动座中的斜导柱;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中设有一次前模仁,所述的二次注塑系统中设有二次前模仁,所述的一次前模仁分别与上后模仁、下后模仁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二次前模仁分别与上后模仁、下后模仁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一次前模仁与二次前模仁分别设在A板中;

所述的油缸顶出组件包括设在B板中的顶针底板,所述的顶针底板的上部设有顶针面板,所述的B板的外壁设有外置油缸,所述的外置油缸带动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进行上下位移,所述的B板中设有回针,所述的回针的底部与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固定,所述的回针的上端伸入至下后模仁中,所述的回针的顶端设有嵌入至下后模仁中的顶块,所述的顶块与一次前模仁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顶块与二次前模仁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外置油缸带动回针进行上下位移;

所述的一次热流道组件包括设在A板外壁的一次侧热流道和设在A板上部的一次上热流道,所述的一次侧热流道和一次上热流道分别与一次注塑系统相连通;

所述的二次热流道组件包括设在A板上部的二次上热流道。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针与B板呈10度倾斜状分布,所述的回针的底部插入至顶针面板中,所述的顶针底板中设有与回针底部相紧固的螺栓,所述的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呈倾斜状分布;所述的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中设有托司,所述的托司固定在B板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块座中设有斜导柱插入缺口,所述的斜导柱插入缺口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与斜导柱相弹性连接的挡块,所述的挡块与滑块座间设有弹簧;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中斜导柱的宽度小于一次注塑系统中自然状态下挡块间的间距,所述的二次注塑系统中斜导柱的宽度大于一次注塑系统中自然状态下挡块间的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座与滑块呈倾斜滑动,所述的滑动座中设有T型槽,所述的滑块中设有与T型槽相滑动连接的滑动导柱。

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的可动侧模具与固定侧模具的腔体中的一端设有二个呈间隔状分布的一次注塑系统,所述的可动侧模具与固定侧模具的腔体中的另一端设有设有二个呈间隔状分布的二次注塑系统。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高精高质的注塑模具,结构紧凑,提升加工效率高,提高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产品第一次注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产品第二次注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产品注塑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可动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固定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斜导柱与滑块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块与滑块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一种高效高精高质的注塑模具,包括可动侧模具1和固定侧模具2,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的上部与固定侧模具2的底部呈配接状定位;

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与固定侧模具2的腔体中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一次注塑系统3,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与固定侧模具2的腔体中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二次注塑系统4;

所述的固定侧模具2中设有与一次注塑系统3相连通的一次热流道组件,所述的固定侧模具2中设有与二次注塑系统4相连通的二次热流道组件;

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包括底板5与B板6,所述的底板5的上部设有B板6;所述的固定侧模具2包括面板7与A板8,所述的面板7的底部设有与B板6相配接的A板8;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3与二次注塑系统4结构相等;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3包括上后模仁9、滑块10、滑块座11和下后模仁12,所述的滑块座11设在B板6中,所述的滑动座11的外壁设有与滑动座11相滑动连接的滑块10,所述的滑块10上端的外壁设有上后模仁9,所述的滑块10下端的外壁设有下后模仁12,所述的下后模仁12中设有油缸顶出组件,所述的滑块座11的底部设有压板13,所述的压板13中设有与滑动座11相活动定位的定位玻珠14;所述的A板8中设有铲机15,所述的铲机15的上部设有插入至滑动座11中的斜导柱16;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3中设有一次前模仁17,所述的二次注塑系统4中设有二次前模仁18,所述的一次前模仁17分别与上后模仁9、下后模仁12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二次前模仁18分别与上后模仁9、下后模仁12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一次前模仁17与二次前模仁18分别设在A板8中;

所述的油缸顶出组件包括设在B板6中的顶针底板19,所述的顶针底板19的上部设有顶针面板20,所述的B板6的外壁设有外置油缸21,所述的外置油缸21带动顶针底板19和顶针面板20进行上下位移,所述的B板6中设有回针22,所述的回针22的底部与顶针底板19和顶针面板20固定,所述的回针22的上端伸入至下后模仁12中,所述的回针22的顶端设有嵌入至下后模仁12中的顶块23,所述的顶块23与一次前模仁17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顶块23与二次前模仁18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外置油缸21带动回针22进行上下位移;

所述的一次热流道组件包括设在A板8外壁的一次侧热流道24和设在A板8上部的一次上热流道25,所述的一次侧热流道24和一次上热流道25分别与一次注塑系统3相连通;

所述的二次热流道组件包括设在A板8上部的二次上热流道26。

所述的回针22与B板6呈10度倾斜状分布,所述的回针22的底部插入至顶针面板20中,所述的顶针底板19中设有与回针22底部相紧固的螺栓,所述的顶针底板19和顶针面板20呈倾斜状分布;所述的顶针底板19和顶针面板20中设有托司27,所述的托司27固定在B板6中。

所述的滑块座11中设有斜导柱插入缺口28,所述的斜导柱插入缺口28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与斜导柱16相弹性连接的挡块29,所述的挡块29与滑块座11间设有弹簧30;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3中斜导柱16的宽度小于一次注塑系统3中自然状态下挡块29间的间距,所述的二次注塑系统4中斜导柱16的宽度大于一次注塑系统3中自然状态下挡块29间的间距。

所述的滑动座11与滑块10呈倾斜滑动,所述的滑动座11中设有T型槽31,所述的滑块10中设有与T型槽31相滑动连接的滑动导柱32。

所述的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与固定侧模具2的腔体中的一端设有二个呈间隔状分布的一次注塑系统3,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与固定侧模具2的腔体中的另一端设有设有二个呈间隔状分布的二次注塑系统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