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手机壳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26808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玻璃纤维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手机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掉落、磕碰、划擦等情况,轻则会造成手机壳的划伤形成划痕,重则会导致手机壳的开裂。手机壳体的强度还不能满足手机相关性能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手机壳的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璃纤维手机壳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的组成:聚碳酸酯47-52.5%,玻璃纤维46.8-56%,进口色母0.7-1%;

(2)在步骤1中的原料中加入选定的铝酸酯偶联剂,并在双螺杆造粒机中的混炼30-60秒,挤出造粒,割成为均匀一致的颗粒塑料;

(3)在步骤2中生产的塑料颗粒中加入进口色母、液体石蜡,并将所配材料加入搅拌机中均匀的搅拌5-10分钟;

(4)将搅拌后的原料送入到干燥机内烘干,烘干温度115℃~125℃,时间3h~4h;

(5)将步骤4中烘干好的混合材料上机,并在料管温度295℃~340℃、树脂温度315℃~345℃、螺杆转速40rpm~60rpm下进行塑化;

(6)产品生产:步骤5中塑化后的原材料从喷嘴中射出,进入手机壳体模具,射出速度为100mm/s~300mm/s,模具温度80℃~115℃。

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的干燥机为真空除湿干燥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烘干后物料的剩余水分含量在0.02%以下。

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的料管温度为:后部295℃~315℃;中间305℃~325℃;前部315℃~340℃;射嘴310℃~3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作手机壳体,在相应的生产过程参数下进行生产,产品在厚度减薄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壳体局部或者整体强度偏弱的情况,其强度可以满足手机相关性能的需要;且工艺简便,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玻璃纤维手机壳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的组成:聚碳酸酯47-52.5%,玻璃纤维46.8-56%,进口色母0.7-1%;

(2)在步骤1中的原料中加入选定的铝酸酯偶联剂,并在双螺杆造粒机中的混炼30-60秒,挤出造粒,割成为均匀一致的颗粒塑料;

(3)在步骤2中生产的塑料颗粒中加入进口色母、液体石蜡,并将所配材料加入搅拌机中均匀的搅拌5-10分钟;

(4)将搅拌后的原料送入到干燥机内烘干,烘干温度115℃~125℃,时间3h~4h;

(5)将步骤4中烘干好的混合材料上机,并在料管温度295℃~340℃、树脂温度315℃~345℃、螺杆转速40rpm~60rpm下进行塑化;

(6)产品生产:步骤5中塑化后的原材料从喷嘴中射出,进入手机壳体模具,射出速度为100mm/s~300mm/s,模具温度80℃~115℃。

步骤4中所述的干燥机为真空除湿干燥机;所述步骤4中烘干后物料的剩余水分含量在0.02%以下;步骤5中所述的料管温度为:后部295℃~315℃;中间305℃~325℃;前部315℃~340℃;射嘴310℃~3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手机壳的制作方法,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的组成:聚碳酸酯47‑52.5%,玻璃纤维46.8‑56%,进口色母0.7‑1%;(2)在步骤1中的原料中加入选定的铝酸酯偶联剂,并在双螺杆造粒机中的混炼30‑60秒,挤出造粒;(3)在步骤2中生产的塑料颗粒中加入进口色母、液体石蜡,并将所配材料加入搅拌机中均匀的搅拌5‑10分钟;(4)将搅拌后的原料送入到干燥机内烘干;(5)将步骤4中烘干好的混合材料上机,并在料管内进行塑化;(6)产品生产:步骤5中塑化后的原材料从喷嘴中射出,进入手机壳体模具。本发明能在相应的生产过程参数下进行生产,产品在厚度减薄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壳体局部或者整体强度偏弱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高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09
技术公布日:2017.1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