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627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注塑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由于其的成本较低,结实耐用等优点在当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其中很多塑料件使用注塑工艺生产出来,注塑工艺即在注塑模具内开设与待生产塑料件形状一致的模腔,而注塑模具通常由两个。在注塑的时候,注塑模具被安装在注塑机上,注塑机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入到模具的流道内,流道与模腔连通且连通口为浇口,外界熔融的塑料通过流道流入到模腔内部,然后在模腔内冷却成型,之后注塑模具打开,注塑完成的产品能够顺利脱出。

熔融状态的塑料在流道内流动的时候,由于外围的塑料直接与流道外壁接触,因此外围塑料温度要比中间塑料的温度低一点,这样在通过浇口流入到模腔内的塑料中,塑料的温度分布并不是非常的均匀,在模腔内流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成型产品的外壁出现较为明显的流痕,造成产品质量不达标。

现有公告号为cn2066057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模具进胶口,其包括有用于进胶口腔体,进胶口腔体内设置有至少复数个的扰流凸起,扰流凸起为半球型或者半圆柱形,但是其只能够缓解熔料的冲击,并不能够有效解决熔料温度不均匀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让进入模腔内的熔料温度保持均匀。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内设置有用于产品成型的模腔和用于承接外界塑料熔体的流道,所述流道与模腔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的浇口,所述浇口内设置有扰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柱位于浇口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扰流柱将浇口内部空间分成供塑料熔体流过的两个支道,两个支道的出料口相对靠拢倾斜,且两个支道的出料口在浇口与模腔的连通处汇合。

塑料熔体从流道流入到浇口内的时候,位于中间部位的扰流柱能够将塑料熔体将其从中间进行分割,这样塑料熔体中间的熔料在撞击到扰流柱之后,会向两侧扩散,在扩散过程中,中间的熔料就会与两侧熔料出现混流,进而相互混合。之后,由于支道的出料口相对靠拢倾斜,这样经过支道流动的塑料熔体在出料口位置呈倾斜状相互对冲,在对冲的过程中再一次进行较为充分的混合。同时,混合点位于浇口与模腔的连通位置,经过混合的塑料熔体直接进入到模腔内,避免在流道内再次冷却。这样,最后流入到模腔内的塑料熔体温度较为均匀,产品的表面也不易出现流痕等,同时,整个扰流结构简单,只需要在浇口进行局部加工,且效果较为明显。

在上述的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中,所述扰流柱数量为一根,所述扰流柱为棱柱状,所述扰流柱的棱边正对浇口与流道的连通处。流动状态下的塑料熔体撞击在扰流柱棱柱上,易于被切割两股流体,同时,熔料在切割处可以直接分开不形成回旋,保证流体的快速稳定流过,确保注塑效率。一根扰流柱即可稳定形成两个支道,这样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在上述的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中,所述浇口两侧面均为与扰流柱外侧面相适应的凹陷面,凹陷面与扰流柱侧壁共同形成两个弧形的支道。凹陷面的结构能够保证支道内有足够大的空间供塑料熔体流过,避免出现堵塞情况。弧形的支道能够让熔料在支道的出料口形成稳定的对冲角度,保证熔料流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中,两个支道结构关于中心呈对称设置。两个结构对称的支道能够将流量均分开,进而两个支道的出口端两股等量的熔料进行相互混合,这样能够让汇合的时候内部混流最大化,保证了塑料熔体内部温度的均匀度。

在上述的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中,所述浇口与流道的连通处设置有容纳塑料熔体前锋冷料的冷却井。在每一轮注塑过来的塑料熔体最前面的部分熔料为前锋冷料,冷却井是可以容纳部分塑料熔体的空腔,这样,冷却井能够将一次注塑过程中最先流过来的较冷的塑料熔体储存起来,避免其影响进入模腔影响注塑。而让后续温度稳定的塑料熔体通过浇口持续性的进入到模腔内部,保证了产品的注塑质量。

在上述的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中,每个模腔上连接有多个浇口,流道上用于与浇口连通的末端有设置用于分流的缓冲区,浇口均与缓冲区连通。流道内流过来的塑料熔体能够经过缓冲区的内部缓冲,相互混合然后再进入逐一进入到浇口内再次混流,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进入模腔内塑料熔体温度的均匀性。

在上述的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中,所述缓冲区内设置有用于将流道内冷凝塑料顶出的顶出杆。在一次注塑完毕之后,流道与模腔内的塑料均会冷却成型,顶出杆能够产生产品的推出力,进而将流道内的塑料推出,便于下次继续注塑。而且顶出杆的施力点位于缓冲区内,缓冲区内的塑料面积较大,顶出力能够充分的分散开来,确保产品能够被稳定的顶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外界流入的塑料能够在浇口内进行充分的混流,进而流入到模腔内的塑料熔体温度平均,注塑出来的产品质量较佳。

2、整体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效果较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模具本体;11、冷却井;2、流道;21、缓冲区;22、顶出杆;3、模腔;4、浇口;41、凹陷面;42、支道;421、进口端;422、出口端;5、扰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内部设置有模腔3与流道2,模腔3与流道2均设置在模具本体1的分型面上,两个模具本体1相互对接可以在内部形成完整、密封的模腔3与流道2。模腔3的形状与待加工的塑料产品的形状一致,在注塑加工的时候,流道2与外界的注塑机对接,外界的塑料熔体流过来能够通过流道2进入到模腔3内部,冷却成型。

如图2所示,流道2的末端上连接有缓冲区21,缓冲区21上开设只有多个与模腔3连通的浇口4。缓冲区21体积较大,流道2流过来的塑料熔体首先进入到缓冲区21内,塑料熔体在缓冲区21内缓冲流动混合,分别从不同的浇口4位置进入到模腔3内部。在缓冲区21内设置有顶出杆22,顶出杆22与外界的驱动件连接,其可以做自由的伸缩活动。在注塑的时候,顶出杆22的顶面与缓冲区21内的表面齐平,等到注塑完成且塑料冷却成型的时候,顶出杆22顶出将流道2内的产品脱出。

其中,在浇口4与流道2连通的侧壁上设置有冷却井11,每一个浇口4对应设置有一个冷却井11,从流道2流过来的塑料熔体前锋在流动过程中容易降温,形成冷料,冷料进入到模腔3内会影响产品的注塑品质,通过冷却井11的结构让将塑料熔体的前锋冷料进入到冷却井11内,这样后续温度稳定的塑料能够持续性的进入到模腔3内部将模腔3内部填满。

如图2所示,每一个浇口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扰流柱5,扰流柱5为四棱柱结构且截面为菱形,其中,浇口4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凹陷面41,凹陷面41的形状与扰流柱5的侧壁形状相互对应。扰流柱5将浇口4内的空间分为左右两个支道42,支道42的两侧面分别为浇口4的凹陷面41与扰流柱5的侧壁,浇口4的凹陷面41与扰流柱5的侧壁形状对应一致且两者之间的间距一致,这样形成的支道42内部的各个位置的宽度均为相等,进而能够保证塑料熔体能够顺利流过,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

支道42的两端分别为进口端421与出口端422,进口端421位于浇口4与缓冲腔的连通处,而两个支道42的出口端422交汇在浇口4与模腔3的连通处。两个支道42的进口端421宽度一致。两个支道42的出口端422出来的熔料呈不为0的角度汇合,最好是呈45°~90°夹角,这样混合最为充分,同时不影响熔料的流动。

两个支道42整体呈环形,两个支道42呈相互对称设置,且宽度均相等。塑料熔体在进入到浇口4内的时候首先撞击到扰流柱5上,由扰流柱5对塑料熔体进行分流,塑料熔体进入到两个均等的支道42内,支道42内宽度均匀,塑料熔体流动稳定,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同时两个支道42最后交汇,塑料熔体再一次出现混流,这样原先温度较低的外围塑料熔体与中间温度较高的塑料熔体能够均匀混合,最后进入到模腔3内。

在注塑的过程中,塑料熔体的前锋冷料能够储存在冷却井11内,避免其影响注塑产品质量。在流道2中持续进料的塑料熔体在缓冲区21内先进行大范围的缓冲混合,最后进入到浇口4内,在浇口4内,扰流柱5将塑料熔体的中心流体进行分割再进行混合,这样进入到模腔3内的塑料熔体温度较为均衡,注塑出来的产品较为稳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模具本体;11、冷却井;2、流道;21、缓冲区;22、顶出杆;3、模腔;4、浇口;41、凹陷面;42、支道;5、扰流柱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