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7771阅读:10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为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属于机械加工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塑胶产品广泛应用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例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电线电缆、建筑器材、通讯电子、汽车工业、航天航空、日用五金等。塑胶产品用的模具又叫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的成型模具。

模具在大批量的工作生产时由于模面接触温度较高,因此容易受到损伤,频繁的更换模具一方面增加维护成本,另一方面限制生产效率,而且不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产品成型后需要冷却脱模,因此快速冷却有助于缩短脱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包括分模体以及由多个分模体组成的模具本体,所述分模体由外模套和内模体组成,所述内模体上与模面相背的一面上设置有U型卡槽,所述U型卡槽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所述内模体上与模面相背的一面上还设置有固定螺孔,所述内模体和外模套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内模体上与模面相背的一面上设置有波面结构,所述外模套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型卡槽呈U形连续回路设置,且冷却水管按照U型卡槽的走向卡扣在U型卡槽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紧固螺栓从外模套外部贯穿外模套与固定螺孔螺纹连接将外模套和内模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透气孔连通外模套的表面与波面结构形成的空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冷却水管一端连接进水口,另一端连接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分模体拆分成两个组件,在内模体上设置冷却水管,对模具进行水冷,而且在内模体上设置波面结构,提高散热面并通过外模套上的透气孔散去,实现快速冷却降温,延长模面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缩短脱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的内模体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模体;2-外模套;3-内模体;4-U型卡槽;5-冷却水管;6-进水口;7-出水口;8-固定螺孔;9-紧固螺栓;10-透气孔;11-波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包括分模体1以及由多个分模体1组成的模具本体,所述分模体1由外模套2和内模体3组成,所述内模体3上与模面相背的一面上设置有U型卡槽4,所述U型卡槽4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5,所述内模体3上与模面相背的一面上还设置有固定螺孔8,所述内模体3和外模套2通过紧固螺栓9固定连接,所述内模体3上与模面相背的一面上设置有波面结构11,所述外模套2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10。

U型卡槽4呈U形连续回路设置,且冷却水管5按照U型卡槽4的走向卡扣在U型卡槽4内部,利用水流均匀快速的吸收带走模面的热量,卡扣式安装冷却水管5方面拆卸安装,所述紧固螺栓9从外模套2外部贯穿外模套2与固定螺孔8螺纹连接将外模套2和内模体3固定连接,紧固螺栓9与固定螺孔8配合使用既能起到紧固连接作用,又能起到定位安装作用,所述透气孔10连通外模套2的表面与波面结构11形成的空腔,波面结构11增加散热面积,利用气流呈辐射式将热量从透气孔10中散发除去,所述冷却水管5一端连接进水口6,另一端连接出水口7。该种模具的分模体1若呈现出外表面为模面,则外模套2和内模体3相对调换位置,此时外模套2和内模体3宜采用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该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通过将分模体1拆分成两个组件,在内模体3上设置冷却水管5,塑胶产品成型后,冷却水管5内部接通水流,利用水流流动带走内模体3的热量,对模具进行水冷,而且在内模体上设置波面结构11,提高散热面并通过外模套2上的透气孔10散去,实现快速冷却降温,延长模面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缩短脱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