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材成型送片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8007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片材成型送片的控制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片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片材成型的送片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塑料片材加工时,要使片材成为合适的产品,必须使用到成型机,在加工过程,有时要对塑料片材进行加热操作以利于其成型,在加工产品的过程中,加工的片材都是通过送片夹送片到加工位置,送片夹的送片精准度及送片的时机将会影响片材成型的质量。现有技术中,送片装置中对送片夹的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送片信号给到KA0继电器的线圈后,KA0开关闭合,YV继电器的线圈上电,从而直接控制成型机进行压合动作,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当送片未到位时,压合动作会直接压合,导致成型质量差,甚至使当前的片材报废,成为废品,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材成型的送片控制电路,能够送片稳定,提高片材压合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片材成型的送片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一延时继电器、第二延时继电器、第一压合继电器和第二压合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与送片信号开关串联在电源两端,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与第一延时继电器的常闭开关形成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与第一延时继电器的线圈形成并联支路,该并联支路连接在第一延时继电器的电池与电源正极之间,第三继电器的线圈与第二延时继电器的常闭开关形成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与第二延时继电器的线圈形成并联支路,该并联支路连接在第二延时继电器的电池与电源正极之间,第三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与第一继电器的常开开关形成并联支路,该并联支路与第一压合继电器的线圈形成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连接在电源两端,第二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与第一继电器的常闭开关形成并联支路,该并联支路与第二压合继电器的线圈形成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连接在电源两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控制电路中设置延时继电器,从而使得送片信号发出后,送片到加工位置时,气夹会停留一个时间,使送片平稳后,压合动作才会进行,这样就使片材在加工位置平稳,压合质量提高,避免了由于送片不稳带来的片材报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片材成型的送片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片材成型的送片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控制电路中设置延时继电器,从而使得送片信号发出后,送片到加工位置时,气夹会停留一个时间,使送片平稳后,压合动作才会进行,这样就使片材在加工位置平稳,压合质量提高,避免了由于送片不稳带来的片材报废。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一种片材成型的送片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KA1、第二继电器KA2、第三继电器KA3、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第一压合继电器YV1和第二压合继电器YV2,第一继电器KA1的线圈与送片信号开关KA0串联在电源两端,第二继电器KA2的线圈与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常闭开关形成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与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线圈形成并联支路,该并联支路连接在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电池与电源正极之间,第三继电器KA3的线圈与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常闭开关形成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与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线圈形成并联支路,该并联支路连接在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电池与电源正极之间,第三继电器KA3的常开开关与第一继电器KA1的常开开关形成并联支路,该并联支路与第一压合继电器YV1的线圈形成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连接在电源两端,第二继电器KA2的常开开关与第一继电器KA1的常闭开关形成并联支路,该并联支路与第二压合继电器YV2的线圈形成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连接在电源两端。当送片开关KA0闭合,第一继电器KA1的线圈上电,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一延时继电器KT1和第二延时继电器KT2进行延时,第二继电器KA2和第三继电器KA3开关闭合,第一压合继电器YV1的线圈和第二压合继电器YV2的线圈上电,即经过一段时间,送片夹松开,同时控制成型机进行压合动作。两个压合继电器进行控制,可以防止误操作的压合动作,使压合按照设定的规则进行,提高片材的压合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在控制电路中,增加延时器,气夹送片后停留一个时间间隔,使得压合动作的控制信号比送片信号滞后一个时间间隔,这样解决了送片时气夹过早打开,引起送片不稳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直接报废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