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圆带热熔压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7990发布日期:2018-12-08 08:50阅读:3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PU圆带热熔压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pu圆带的接头熔接方法,特别是涉及pu圆带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食品、工程等行业中丝杠、齿轮传动十分普遍,但是其结构复杂、不便于维修、维护成本高。因此,采用带传动应运而生,它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维护成本低,但是现有的pu圆带接头技术多为端头对接方式,这种方法熔接的圆带接头处抗拉强度小、使用寿命短,经常会出现断裂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pu圆带的接头问题,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便于操作的pu圆带熔接系统,该装置不但利于接头的连接强度,而且强度与pu圆带本身同一。

为达到上述目的,pu圆带热熔压接系统,包括pu圆带、上模组件、下模组件、手持加热器及行程限位板。其工作方式:将一根pu圆带两端切割成一定角度,在将pu圆带两端分别穿入压接装置上模具、下模具中,其后在两个pu圆带中间放置加热板,加热板形状为z字型,两端与中间主体成一定角度,优选45°,通过扭转旋杆带动上滑块、下滑块进而使上模具、下模具内的pu圆带接触加热板,并将pu圆带在相应位置熔化,取出加热板后,通过扭转旋杆,熔接工装快速将两个熔化的pu圆带进行压接在一起,待完全冷却后取出pu圆带,对pu圆带进行刮边、修平。

其中,所述pu圆带利用压接工装通过加热板加热熔化,熔接过程中保证pu圆带尺寸相同,其操作方便、接头强度高、占用空间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保证熔接处与本身直径相同,而且操作简单,占用空间小、熔接长度大、抗拉强度高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pu圆带热熔压接系统组成图;

图2是pu圆带热熔压接装置导向剖视图;

图3是手持加热器组成图;

图4是pu圆带压接剖视图;

图5是pu圆带加热融化位置图;

图6是pu圆带压接位置图;

图7是压接完成后pu圆带接头示意图;

其中:1—下滑块;2—上滑块;3—上模具;4-下模具;5-加热板;6-导杆;7-行程限位板;8-紧固件一;9-压簧;10-紧固件二;11-旋杆;12-导向套;13-pu圆带固定块;14-固定块旋钮;15-紧固件三;16-pu圆带;17-手持加热器;18-加热棒;19-温度指示器;20-主体;21-把手;22-电源线;23-热电偶;2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实例用于说明发明,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导杆6、导向套12保证上滑块2、下滑块1相当于导杆6垂直运动,旋杆11与下滑块1是通过螺纹连接;而顺时针旋转旋杆11压紧压簧9使滑块2、下滑块1相互靠近,而逆时针旋转旋杆11压簧9释放弹力使滑块2、下滑块1相互远离;

如图3所示,手持加热器17配备温度指示器19,可根据需要设定熔接pu圆带的最高温度,并显示出来,可根据不同环境及不同材质的pu圆带,设定相应的熔接温度,方便实际应用,其中主体20通过连接杆24将加热板5固定,而加热棒18、热电偶23的线都连接到主体20上,同时加热棒18、热电偶23装入加热板5中。将手持加热器17的电源线22接通电源,手持加热器17通过主体20控制加热棒18工作,热电偶23检测加热板5的温度,当检测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主体20控制加热棒18停止加热使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

如图4所示,把一根pu圆带16两端切成与加热板5斜面相同,在将pu圆带16两端分别穿入熔接工装上模具3、下模具4中,旋转固定块旋钮14使pu圆带固定块13压紧pu圆带。此时打开手持加热器17开关通过加热板5使pu圆带16熔化,在加热过程中旋转固定块旋钮11压紧扭簧9通过上滑块2和下滑块1带动上模具3、下模具4相互靠近,直至行程限位板7与上滑块2上表面保持水平,如图5所示;此时将手持加热器17抽出,快速旋转旋杆11压紧压簧9使行程限位板7长条孔下端与紧固件三15相接触,如图6所示,此时上模具3和下模具4内的两段熔化状态的pu圆带16搭接在一起;待pu圆带16完全冷却后,逆时针旋转旋杆11,压簧9释放弹力使滑块2、下滑块1相互远离,并且旋拧固定块旋钮14使pu圆带固定块13释放pu圆带,此时取出压接好的pu圆带16,对接头处飞边进行刮边、修平,如图7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PU圆带热熔压接系统,所述PU圆带热熔压接系统包括PU圆带、上模组件、下模组件、手持加热器及行程限位板。本发明应用于PU圆带两端头熔接。其中PU圆带的接头是使用一定长度的Z型热熔搭接方法,熔接后PU圆带的接头处强度、直径与本身强度相同,同时操作简单、占用空间小。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刘志欣;张国柱;刘子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24
技术公布日:2018.12.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