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4503发布日期:2019-03-22 23:2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闪烁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



背景技术:

闪烁体是将高能射线(例如x射线或γ射线)转换为可见光的元件。闪烁体所发出的可见光可通过光电转换器件转化为电信号。在辐射成像安检系统中,一般采用线扫描成像方式。辐射成像安检系统中的阵列探测器包括阵列形式的闪烁体和光电转换器件,能够将透过被检测物体的高能射线转换为电信号。高能射线在照射被照物时与被照物的物质发生作用,穿过被照物衰减后的高能射线被阵列探测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并进一步形成图像。

闪烁体在实际应用时,通常保留一个出光面,并使该出光面与例如硅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等光电转换器件耦合。闪烁体内产生的闪烁光子通过该出光面到达光电转换器件,并被光电转换器件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高能射线的探测。

闪烁光在闪烁体内的发射是任意方向的,因此如果闪烁体的外表面均可透射出光子的话,则仅有部分光子最终到达光电转换器件而被探测,其余光子则会从除出光面以外的其它面逸出闪烁体外而不会被探测到,从而使得探测效率低下。

为了使闪烁体内产生的闪烁光子被更充分地探测到,通常在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面制备反射层,以使得到达这些面的闪烁光子可以被反射回闪烁体。这样,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的光子最终或者在闪烁体内损耗,或者通过出光面射出闪烁体外而被光电转换器件探测到,因此利用闪烁体的外反射层有效地提高闪烁光子的探测效率。

为了制备闪烁体的反射层,在相关技术中在需要制备反射层的面单独刮涂反射胶浆,或者单独贴反射片。



技术实现要素: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制备反射层的方式存在效率较低、封装精度不高、容易漏光等问题,尤其对于具有精细像素的小尺寸闪烁体阵列,例如尺寸只有数毫米的情况,该制备方式难于操作。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能够提高制备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包括:

模具本体,包括可组合和拆卸的多个模具组件;

其中,所述多个模具组件能够通过相互组合,形成容置闪烁体裸条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模具组件包括:

底架;

至少一个定位条,包括至少一个凹槽;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条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条的顶部表面设有多组凸起的分割立条,每组分割立条之间形成所述凹槽,相邻组的分割立条之间形成第一容胶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模具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侧挡条,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架上,并紧贴地设置在相邻的定位条之间;

其中,所述侧挡条的侧边高于所述定位条的顶部表面,并与各组分割立条共同围成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容胶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挡条包括两个侧边,在所述两个侧边之间形成有第二容胶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割立条和所述侧边相对于所述定位条的顶部表面的高度均超过所述闪烁体裸条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架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条之间设有导向机构,用于引导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条沿预设方向安装到所述底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为燕尾形状的导轨导槽配合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定位条和所述侧挡条,并固定所述定位条和所述侧挡条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定位套筒,具有能够容纳所述闪烁体裸条的中空通道的薄壁结构;

其中,所述薄壁结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匹配,以使所述薄壁结构能够贴合地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薄壁结构的壁厚与所述闪烁体裸条的反射层厚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筒还包括手持部,连接在所述薄壁结构的上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盖板,能够覆盖在组合后的所述多个模具组件的上方。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闪烁体裸条设置到模具的凹槽内,并在凹槽与闪烁体裸条之间的预留间隙灌注可形成反射层的胶浆,待胶浆固化后即形成反射层,这种制备方式可根据需要对闪烁体裸条的至少部分侧面一次性形成反射层,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制备效率,且容易确保反射层的厚度均匀性,提高了闪烁体反射层的制备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方法的再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制备闪烁体反射层所用的闪烁体裸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在组合后的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中设置闪烁体裸条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在组合后的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中设置满闪烁体裸条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的一些实施例的局部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制备了闪烁体反射层后得到的闪烁体的结构示意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公开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1,并结合图2-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200、将闪烁体裸条10设置在模具的凹槽32内,并在所述凹槽32的侧壁与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至少部分侧面外轮廓之间预留间隙;

步骤400、将用于形成反射层13的胶浆灌注到所述间隙内;

步骤600、使所述间隙内的胶浆固化,以形成反射层13。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2是容纳闪烁体裸条10和灌注胶浆的空间。表面未设置反射层的闪烁体裸条10被设置在模具的凹槽32内,且闪烁体裸条10的出光面侧与凹槽32的底面接触。该凹槽32的内部尺寸与闪烁体裸条10的外部尺寸符合预设差值,以满足预留间隙的宽度要求。

参考图6,闪烁体裸条可以是单一闪烁体或者闪烁体阵列,闪烁体阵列可以是单排、多排以及面阵等形式的闪烁体阵列,闪烁体阵列还可以是非规则形状的闪烁体阵列。

在将闪烁体裸条10设置到凹槽32时,闪烁体裸条10的所有侧面的外轮廓都可以与凹槽32的侧壁预留间隙,以便形成各个侧壁的反射层1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闪烁体裸条10也可以只有部分侧面的外轮廓与凹槽32的侧壁预留间隙,以便形成部分侧面的反射层。经过反射层13封装的闪烁体阵列能够用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和/或线扫描成像模式的x射线、γ射线电离辐射成像探测器装置,尤其适用于辐射成像安检和医疗领域。

在预留间隙时,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各个侧面外轮廓分别与所述凹槽32的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尺寸均相等,这样可形成厚度均匀的反射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各个侧面外轮廓分别与所述凹槽32的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尺寸可以不完全相等。

步骤400中用于形成反射层的胶浆为反光粉末和可固化的透明胶体通过研磨形成的均匀混合物。根据需求的反射效率,反光粉末可选用白色或其他颜色的颜料。在这其中,白色颜料可以但不限于为tio2、mgo、(pbco3)﹒pb(oh)2、ba2so4和zno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颜料粉末可采用0.01~100um的不同粒径粉末级配构成。

可固化的透明胶体可选用任意粘度适度的、室温可操作时间较长的、透明的、固化后具有较高强度和耐候性能良好的树脂,例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或硅酮树脂等。固体的反光粉末的质量含量占总胶浆的20~80%。胶浆经球磨和/或辊式研磨,以确保反光粉均匀分布于胶浆中。

为了改善胶浆的灌封性能,可在胶浆中添加一种或多种添加剂。添加剂可以包括固化剂、消泡剂和稀释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步骤200之前,还可将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底部表面设置胶膜或胶粘剂,以便通过胶膜或胶粘剂将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底部表面粘接在所述凹槽32内。通过粘贴胶膜或胶粘剂,既能够固定闪烁体裸条10,也能避免闪烁体裸条10的出光面形成反射层。

胶浆添加反光粉的过程以及闪烁体固定好后灌注胶浆的过程中需充分消除胶浆内的气泡,以便提高反射层的质量。除泡可选用研磨、离心、抽真空、添加消泡剂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来实现。除泡操作的时机可选在灌注胶浆之前,或者在灌注胶浆之后。当在灌注胶浆之后进行除泡时,除泡的操作可以选用离心、抽真空等方式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当在灌注胶浆之前进行除泡时,除泡的操作可以包括通过研磨或添加消泡剂的方式消除胶浆内的气泡。

为了使闪烁体裸条10稳定地固定在凹槽32内,可以在设置闪烁体裸条10之前,将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底部表面设置胶膜或胶粘剂,以便通过胶膜或胶粘剂将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底部表面粘接在所述凹槽32内,从而在胶浆灌注和固化时形成期望厚度的反射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闪烁体裸条10与凹槽32之间也可通过卡接等其他方式进行固定。

根据在闪烁体裸条10上需要形成的反射层的范围,可在间隙内填充相应量的胶浆。为了获得更完全的反射层范围,则可在灌注胶浆时,将所述胶浆灌注到所述间隙内,并使所述胶浆填充满所述间隙,并覆盖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这样就能够在闪烁体裸条10的出光面的反向侧也形成反射层。

为了使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也覆盖胶浆,凹槽32的深度大于闪烁体裸条10的厚度,当灌胶量完全充满凹槽32,并覆盖闪烁体裸条10时,在闪烁体裸条10的上方会因为表面张力而形成向上的弧度。为了使闪烁体裸条10顶部表面的反射层厚度均匀,可在所述胶浆覆盖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后,在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上方覆盖盖板,通过平整度高的盖板对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的胶浆形成挤压作用,从而使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的反射层12更加平整。另外,还可以通过盖板的表面形状来形成特定形状的反射层12。

如图2所示,为根据本公开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与前述实施例相比,在步骤600形成反射层13之后,还包括步骤710和步骤720。在步骤710中,可使形成有反射层13的闪烁体或闪烁体阵列10'与所述模具脱离。脱离模具的闪烁体阵列10'在去除了出光面的残余胶膜之后,可在步骤720通过修剪和打磨消除所述反射层13在模具缝隙中形成的胶浆毛边。

为了使闪烁体或闪烁体阵列10'的各面的反射层13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可在脱模后检测闪烁体或闪烁体阵列10'的反射层的厚度。如果尺寸不符合,则可通过步骤730进行处理。在步骤730中,当所述闪烁体脱离所述模具后,通过精密研磨调整所述反射层13的厚度。

在上述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方法的各实施例中,为了使形成反射层的闪烁体阵列更容易脱模,可在设置所述闪烁体裸条10之前,至少在所述凹槽32的内壁涂覆脱模剂。根据需要,除了凹槽内壁之外,可以对制备闪烁体反射层的模具上所有可能接触胶浆的表面都涂覆脱模剂。对于覆盖盖板的方法实施例来说,则除了在凹槽32的内壁涂覆脱模剂之外,还可以在覆盖盖板之前,在所述盖板靠近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的一侧涂覆脱模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覆盖离型纸或离型膜。

如图3所示,为根据本公开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方法的再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0中设置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操作可具体包括步骤210-步骤230。在步骤210中,在所述凹槽32内插设定位套筒50,所述定位套筒50具有能够容纳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中空通道51。在步骤220中,将所述闪烁体裸条10经由所述中空通道51设置到所述凹槽32的底部。在步骤230中,将所述定位套筒50从所述凹槽32内取出,以便形成所述凹槽32的侧壁与所述闪烁体裸条10之间的间隙。

在设计定位套筒时,定位套筒50的中空通道51与闪烁体裸条10相同的尺寸,可以有少许正的公差,以便仅允许闪烁体裸条10通过。

参考图4、图6-图10,本公开实施例也提供了能够支持前述制备方法的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在一些实施例中,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可组合和拆卸的多个模具组件,多个模具组件能够通过相互组合,形成容置闪烁体裸条10的凹槽32。模具本体可采用硬度高、可加工表面光洁度高的材料制成。材质可选但不限制于不锈钢、模具钢、硬质合金、铜合金或铝合金。

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可采用各种可组合和拆卸的模具组件实现。例如在图4中,多个模具组件包括:底架20和至少一个定位条30。定位条30包括至少一个凹槽32,用于容纳闪烁体裸条10,并接收灌注的胶浆。定位条30可安装在所述底架20上,并根据需要从底架20上拆除,这样制作者可根据需要安装更多或更少的定位条,以便一次完成指定数量的闪烁体裸条10的反射层的制备。另外,通过从底架20上拆除定位条30来辅助形成有反射层13的闪烁体或闪烁体阵列10'的脱模。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条30的顶部表面设有多组凸起的分割立条31。每组分割立条31之间形成所述凹槽32,相邻组的分割立条31之间形成第一容胶槽33。分割立条31可根据凹槽32的深度、长度等尺寸进行设计。第一容胶槽33可接收从凹槽32中溢出的胶浆。

为了更好地控制凹槽32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模具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侧挡条40。侧挡条4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架20上,并紧贴地设置在相邻的定位条30之间。侧挡条40的侧边41高于所述定位条30的顶部表面,并与各组分割立条31共同围成所述凹槽32和所述第一容胶槽33。

参考图4和图6,底架20包括支撑定位条30和侧挡条40的支撑表面21,以及在侧方阻挡定位条30和侧挡条40的凸起边框22。根据待制备反射层的闪烁体裸条的尺寸,可将侧挡条40和定位条30间隔排列设置,这样形成的凹槽32的宽度与单排的闪烁体裸条的宽度相对应。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侧挡条40a和40b之间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定位条30,这样就可实现更多排数的闪烁体裸条的反射层的制备。在图4中,侧挡条40可包括两个侧边41,在所述两个侧边41之间形成有第二容胶槽42。第二容胶槽42可接收从凹槽32中溢出的胶浆。

为了使胶浆能够覆盖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可使分割立条31和所述侧边41相对于所述定位条30的顶部表面的高度均超过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高度,这样就使得凹槽32的深度超过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高度。

参考图4,为了使定位条30能够稳定可靠地安装到底架20上,可在底架20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条30之间设置导向机构,用于引导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条30沿预设方向安装到所述底架20上。在图4中,导向机构可采用燕尾形状的导轨导槽配合结构,以便在沿平行于底架20的表面的方向为定位条30导向的同时,还限制定位条30从底架20的其他方向脱离,从而提高定位条30安装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定位条30的底部设有向下凸起的燕尾形凸起34,在底架20的支撑表面21上设有向下凹入的燕尾形凹槽22,燕尾槽凸起34和燕尾形凹槽22构成了燕尾形状的导轨导槽配合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机构也可以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其他形状的导轨导槽配合结构,或者设置在定位条30两端的导槽结构等。

在侧挡条40与底架20之间还可设置导向机构,侧挡条40可以与定位条30共用相同的导向机构。例如,在侧挡条40的底部设有向下凸起的燕尾形凸起43,该燕尾形凸起43也与燕尾形凹槽22构成了燕尾形状的导轨导槽配合结构

这样,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将定位条30和侧挡条40按照顺序逐渐地安装到底架20上。之后,可通过连接件60连接所述定位条30和所述侧挡条40,并固定所述定位条30和所述侧挡条40之间的相对位置。连接件60可采用螺栓、销轴等,操作人员可将连接件60穿过各个定位条30的连接孔35和各个侧挡条40的连接孔44并固定。

为了简化闪烁体裸条10的设置,操作人员可借助于定位套筒50将闪烁体裸条10设置到由定位条30或者定位条30和侧挡条40共同形成的凹槽32中。参考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套筒50具有能够容纳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中空通道51的薄壁结构52。薄壁结构52的外侧壁可与所述凹槽32的侧壁匹配,以使所述薄壁结构52能够贴合地插入所述凹槽32内。为了精准控制生成的反射层13的厚度,可将所述薄壁结构52的壁厚设置成与所述闪烁体裸条10的反射层13厚度相同。这样,当闪烁体裸条10固定在凹槽32之后,取出定位套筒50即可形成凹槽32侧壁与闪烁体裸条10的侧面外轮廓之间的预留间隙。根据薄壁结构52的不同厚度要求,可采用车铣加工、薄壁冲压加工或注塑加工的方式制作。而定位套筒50可采用不锈钢、铜合金、模具钢、铝合金或树脂等具有一定强度及刚性的材料制成,加工方式可选但不限于精密雕铣、冲压、折弯或注塑。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套筒50还包括手持部53,连接在所述薄壁结构52的上部。在手持部53和薄壁结构52之间还可设置支撑部54,在薄壁结构52插入凹槽32时可通过支撑部54支撑在各个定位条30和侧挡条40的上方。

参考图6-图8,在安装完模具后,操作人员可用手抓住手持部53将薄壁结构52插入到第一个凹槽32内,并在设置完闪烁体裸条10之后,通过手持部53将薄壁结构52从凹槽32中取出,然后再插入到第二个凹槽32内,并重复这个过程,直至图8所示的所有凹槽32中均设置闪烁体裸条10。

当将胶浆灌注到各个凹槽32内,并将胶浆覆盖到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后,可在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中增加盖板,并通过盖板覆盖在组合后的所述多个模具组件的上方,以使闪烁体裸条10顶部表面的反射层更加平整。

参考图4-图11,下面基于一个具体的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对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设计需要,待制备外反射层的闪烁体裸条呈一维线性阵列,其长度25mm,宽度3mm,厚度1.5mm。并希望制备出的除出光面以外的5个外表面的反射层厚度均为0.2mm。

根据上述设计尺寸,可将定位条30加工成宽度3.4mm,并在定位条30上加工出凸起的分割立条31,并使分割立条31的高度为1.8mm,使分割立条31之间的凹槽32的长度为25.4mm,第一容胶槽33的长度为3mm。还将侧挡条40加工成厚度4mm,侧挡条40的侧边41的高度与安装后与分割立条31高度相等。在侧挡条40上设置2mm宽的第二容胶槽。定位套筒50可采用0.2mm厚度的金属板冲压翻边制成。以上各个部件可采用表面光洁度较高的不锈钢材质。

在灌注胶浆之前,可在闪烁体裸条10的出光面预先粘贴好双面胶或涂好胶粘剂,并将安装好的模具用脱模剂浸泡然后晾干。这样就使得与胶浆接触的面均附着有脱模剂,从而方便脱膜操作。

当将闪烁体裸条10设置到凹槽32时,参考图9和图10,闪烁体裸条10相对两侧的分割立条31与闪烁体裸条10的预留间隙为w2,闪烁体裸条10另外相对的两侧的侧挡条40的侧边41与闪烁体裸条10的预留间隙为w1,而分割立条31和侧边41的上边缘与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的预留间隙为w3。将胶浆灌注到各个凹槽的预留间隙中,并使胶浆覆盖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

灌注胶浆后,对胶浆进行真空除泡处理,以便使胶浆充分填充预留间隙,从而完全覆盖闪烁体裸条10的侧面和顶部表面。除泡操作可先于覆盖盖板的操作之前。然后,在各个闪烁体裸条10的上方覆盖盖板,盖板抵靠到分割立条31和侧边41的上边缘后,就在闪烁体裸条10的顶部表面形成了比较平整的胶浆区域,而多余的胶浆则会被挤压流到第一容胶槽31和第二容胶槽42内。

待胶浆充分固化后,将连接件60拆下,然后依次取下各个定位条30和侧挡条40,再从定位条30上取下已形成外反射层的闪烁体阵列。撕下闪烁体阵列上的双面胶即可露出未封反射层的出光面,而其余各面均覆盖有一定厚度的反射层。

对于反射层上的毛刺,可通过手工或机械打磨去除。若已形成反射层的闪烁体阵列的总体尺寸与设计有偏差,例如稍大于设计值,则可对尺寸大的方向的反射层进行研磨,以便得到尺寸满足设计值的成品闪烁体阵列。而定位条30、侧挡条40及底架20可在另一次制备过程中重复使用。

通过对前述闪烁体反射层制备模具及方法实施例的说明,针对于相关技术中制备反射层的方式存在效率较低、封装精度不高、容易漏光等问题,尤其是对于通常只有数毫米的具有精细像素的小尺寸闪烁体阵列难于操作等问题,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在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五个面上一次性制备全部的反射层,而且封装的闪烁体外反射层均匀性好。在操作方面,可以以较少的操作工序实现大量的闪烁体反射层的制备,因此十分高效,尤其适用于精细结构的小尺寸闪烁体阵列的反射层封装。这样就显著地降低了闪烁体阵列(例如gos陶瓷闪烁体阵列)的生产成本,有利于使其应用范围从传统的医疗辐射成像领域扩展到要求成本更低的安检辐射成像领域。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