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料盘中残余丝材的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8030发布日期:2018-10-13 00:1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料盘中残余丝材的整合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打印之前,切片软件会给出所打印模型的预计用料量,若料盘中材料不足,则需要更换足量材料的料盘。大量3D打印机规模化生产时,更换下来的残余丝材料盘每月可达上百个,残余丝材长期搁置导致过期报废,且消耗大量仓储费用,现有的丝材整合方式为,人工用打火机灼烧两个料盘中的残余丝材接头,接头融化后对接到一起再用手指捻成丝材的粗细,使两个接头续接到一起,再将两个料盘放到可旋转的轴上,人工转动其中第一个料盘,将第二个料盘的残余丝材缠绕到第一个料盘上。残余丝材料盘数量众多,人工接合的效率抵消,同时随着人工费用的增加,导致整个3D打印过程的成本增加,因此,急需一种可快速整合残余丝材的整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料盘中残余丝材的整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3D打印料盘中残余丝材的整合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料盘,所述料盘包括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所述第一料盘和所述第二料盘之间设有接线机构,所述接线机构包括加热部件和整形部件,所述第一料盘的丝材与所述第二料盘的丝材在所述接线机构处接合,接合后的丝材收拢到所述第一料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机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可开合,以放入夹持丝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的内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部件的内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丝材的容纳槽。

进一步地,所述整形部件包括所述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与丝材的直径相适配,所述接线机构可相对丝材左右移动,使接合处穿过所述容纳槽的槽口。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机构上设有移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内侧和/或所述第二部件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的外侧和/或所述第二部件的外侧设有隔热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盘上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料盘转动以放出或收拢丝材,所述第二料盘的丝材与所述第一料盘的丝材接合后在所述转动机构的带动下将丝材收拢到第一料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盘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料盘和所述第一转轴可拆卸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接线机构,可快速接合两个料盘的残余丝材,加热部件加热软化丝材,使两个料盘的丝材融合在一起,在通过整形部件调整接合处的直径,第一料盘收拢第二料盘的丝材后,可迅速替换新的第二料盘,继续接合收拢残余丝材,有效解决料盘中残余材料的利用问题,减少材料浪费,减少仓储费用,也避免危险的残余丝材整合过程,提高整合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料盘;11、第一料盘;12、第二料盘;13、转动机构;14、第一转轴;15、第二转轴;20、接线机构;21、加热部件;22、整形部件;23、第一部件;24、第二部件;25、第一凹槽;26、第二凹槽;27、容纳槽;28、槽口;29、隔热部件;30、丝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3D打印料盘10中残余丝材30的整合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料盘10,料盘10包括第一料盘11和第二料盘12,第一料盘11和第二料盘12之间设有接线机构20,接线机构20包括加热部件21和整形部件22,第一料盘11的丝材30与第二料盘12的丝材30在接线机构20处接合,接合后的丝材30收拢到第一料盘11上。

通过接线机构20,可快速接合两个料盘10的残余丝材30,加热部件21加热软化丝材30,使两个料盘10的丝材30融合在一起,在通过整形部件22调整接合处的直径,第一料盘11收拢第二料盘12的丝材30后,可迅速替换新的第二料盘12,继续接合收拢残余丝材30,有效解决料盘10中残余材料的利用问题,减少材料浪费,减少仓储费用,也避免危险的残余丝材30整合过程,提高整合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接线机构20可选用开合式结构或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为设有通槽的柱形结构,通槽内设有加热部件21,通槽的两个槽口28与丝材30的直径相当,第一料盘11和第二料盘12的丝材30可穿入槽口28,在通槽内接合。但一体式结构的丝材30穿入难度较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接线机构20选用开合式结构,包括第一部件23和第二部件24,第一部件23相对于第二部件24可开合,以放入夹持丝材30。开合的方式可选用左右开合或上下开合,如图2所示,为左右开合模式的一种方式,第一部件23和第二部件24的一侧转动连接,打开接线机构20,将丝材30放入第一部件23和第二部件24之间,而后闭合接线机构20;上下开合模式为打开时第一部件23和第二部件24之间无固定连接,完全分离,在竖直或水平方向上打开或闭合。

更具体地说,为了容纳丝材30,第一部件23的内侧设有第一凹槽25,第二部件24的内侧设有第二凹槽26,第一凹槽25和第二凹槽26形成丝材30的容纳槽27。容纳槽27可为内径一直的通槽,也可为两头小中间大的通槽,通槽的中间位置内径较大,提供了丝材30在中部位置接触融合的空间。

加热部件21设置容纳槽27内,在第一部件23的内侧或第二部件24的内侧或者第一部件23和第二部件24的内侧都有,直接与丝材30接触,用于软化熔接丝材30,加热温度为170℃,加热至丝材30融化。

完成接合后,丝材30的接合处的直径会偏大,或者接合处形状变形,因此,丝材30融合后,需要进行整形冷却定型,整形部件22包括的容纳槽27,容纳槽27的槽口28与丝材30的直径相适配,丝材30融合后,接线机构20可相对丝材30左右移动,趁热使接合处穿过容纳槽27的槽口28,接合处的直径与丝材30直径相等,而后冷却,完成整合。接线机构20的移动可采用人工移动,也可在接线机构20上设有移动机构,采用电动移动方式。

当采用人工移动时,为防止加热部件21烫伤操作人员,第一部件23的外侧和/或第二部件24的外侧设有隔热部件29,操作人员可握持隔热部件29移动接线机构20,使接合处穿过槽口28,整形冷却。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料盘10可采用电动收线,更具体地说,第一料盘11上设有转动机构13,转动机构13带动第一料盘11转动以放出或收拢丝材30,第二料盘12的丝材30与第一料盘11的丝材30接合后在转动机构13的带动下将丝材30收拢到第一料盘11上。转动机构13为转动电机,开始工作时,转动电机正转,放出第一料盘11的丝材30,与第二料盘12的丝材30在接线机构20处接合,完成接合后,转动电机反转,将接合好的丝材30收拢到第一料盘11上,第二料盘12上的残余丝材30被全部收拢后,换上另一第二料盘12,重复上述步骤,继续接合收拢。

第一料盘11可与转动机构13直接连接,也可在第一料盘11上设置第一转轴14,转动机构13与第一转轴14相连接。

为了方便安装更换第一料盘11,转动机构13与第一转轴14之间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料盘11和第一转轴14可拆卸连接。更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第一转轴14与第一料盘11之间通过卡扣相卡接,第一转轴14与转动电机传动连接。第二料盘12上设有第二转轴15,第二料盘12绕第二转轴15转动,同时与第二转轴15可拆卸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