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具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4420发布日期:2019-10-09 08:53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模具提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搬运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模具提手。



背景技术:

吹制玻璃瓶的模具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拆下进行维修处理,或者在吹制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也要及时进行处理,由于模具温度较高,目前通常使用提手对模具进行转移,但是现有的提手是螺纹式的,即在模具上开设螺纹孔,转移时,将提手与模具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然后将模具转移,但是现有的提手采用螺纹连接容易出现滑丝的现象,从而造成事故;另外,将提手与模具连接时要将提手旋入螺纹孔内,取下提手时要旋出,不仅操作不方便,效率也较低,而且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模具提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较好的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模具提手,包括提把手和提杆,所述提杆的一端与所述提把手连接,所述提杆的另一端设有卡口,所述提杆的外侧还设有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提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套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提杆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滑套与所述提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轴线与所述提杆的轴线一致,所述新型模具提手具有所述滑套挡住所述卡口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滑套与所述卡口错开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卡口包括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提杆的端部且沿轴线方向朝向靠近所述提把手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二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的靠近其底部的侧壁上且沿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缺口的靠近其底部的侧壁上且沿轴线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提把手的一端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提杆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滑套的靠近所述提把手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提杆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所述卡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提把手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侧,所述滑套套设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外侧,所述滑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应,所述滑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滑套的内部设有环形限位部,所述环形限位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所述环形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应且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复位弹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提把手的中间部位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提把手为一字型结构,所述提把手与所述提杆构成T字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提把手为弓型结构,所述提杆与所述提把手的弦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模具提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模具上开设与卡口相配合的提孔,转移模具时,只需将提杆插入模具上的提孔内即可,卡口与提孔卡接,这样大大提高了提手与模具的连接效率,而且也不费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另外滑套还会挡住卡口,避免提手脱落,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新型模具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新型模具提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提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提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新型模具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提把手;111-通孔;12-提杆;121-第一杆件;1211-第一部分;1212-第二部分;122-第二杆件;1221-第一螺纹孔;1222-第二螺纹孔;123-卡口;1231-第一缺口;1232-第二缺口;1233-第三缺口;13-复位弹簧;14-滑套;141-环形限位部;15-限位柱;21-提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方式1

参考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模具提手,包括提把手11和提杆12。

参考图3所示,提把手11为一字型结构,提把手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当然,提把手11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或正多边形等。

提把手11的中间部位设有通孔111,通孔111的轴线方向与提把手11的径向方向一致,通孔111为沉头孔。

参考图4所示,提杆12包括第一杆件121和第二杆件122。

参考图5所示,第一杆件121包括第一部分1211和第二部分121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1211和第二部分1212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第一部分1211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1212的直径,第一部分1211的一端与第二部分1212的一端连接,第一部分1211的轴线与第二部分1212的轴线重合。

第一部分1211的远离第二部分1212的一端设有卡口123,卡口123包括第一缺口1231、第二缺口1232和第三缺口1233。第一缺口1231位于第一部分1211的远离第二部分1212的一端的端部且沿第一部分1211的轴线方向朝向靠近第二部分1212的一端延伸,第二缺口1232设置在第一缺口1231的靠近其底部的侧壁上,第二缺口1232沿第一部分1211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三缺口1233设置在第二缺口1232的靠近其底部的侧壁上,第三缺口1233沿第一部分1211的轴线方向朝向远离第二部分1212的一端延伸,第三缺口1233不贯通第一部分1211的端部。

第二部分1212的远离第一部分121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1211与第二部分1212一体加工成型。

参考图6所示,第二杆件122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孔1221,第二杆件12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螺纹孔1222。

第二部分1212上的外螺纹与第一螺纹孔1221螺纹配合,这样就将第一杆件121与第二杆件122连接在一起。第二杆件122上的第二螺纹孔1222与提把手11上的通孔111相对应,通孔111处设有螺钉,螺钉与第二螺纹孔1222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二杆件122与提把手11连接在一起。提把手11与提杆12构成T字型结构。

参考图2所示,第二部分1212的外侧套设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外侧套设有滑套14。

滑套14的内部设有环形限位部141,环形限位部141的内径略大于第二部分1212的直径,并且环形限位部141的内径小于第一部分1211的直径,滑套14套设在复位弹簧13的外侧时,环形限位部141与第二部分1212相对应,环形限位部141位于复位弹簧13与第一部分1211之间,滑套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部分1211靠近第二部分1212的一端和第二杆件122的靠近第二部分1212的一端相对应,滑套14与第一部分1211、第二部分1212和第二杆件122滑动连接。

复位弹簧13的一端与环形限位部141抵接,另一端与第二杆件122的端部抵接。当对滑套14施加一个朝向提把手11的外力时,滑套14压缩复位弹簧13并朝向提把手11的一端滑动,从而滑套14与第二缺口1232错开,该状态为新型模具提手的第二状态,当外力消除后,滑套14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朝向卡口123的一端滑动,滑套14挡住第二缺口1232,该状态为新型模具提手的第一状态。

第二杆件122上还设有限位柱15,限位柱15位于滑套14的靠近提把手11的一侧,限位柱15起到限制滑套14朝向提把手11滑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模具提手的使用原理如下:

对滑套14施加一个朝向提把手11的外力,滑套14朝向提把手11的一端滑动,从而滑套14与第二缺口1232错开,将第一部分1211插入需要搬动的模具的提孔内,卡口123与模具上的提孔配合,然后松开滑套14,滑套14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朝向卡口123的一端滑动,滑套14挡住第二缺口1232,这样提手就不会从提孔内脱落,大大提高了使用该提手搬运模具时的安全性。

实施方式2

参考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模具提手,包括提把手21和提杆12。

提把手21为弓型结构,提杆12的一端与提把手21的弦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除提把手21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方式一中的结构相同,可以参考实施方式一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做详细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的提把手21不仅握持方便,便于施加提力,而且还便于起吊,当模具较重时,可以使用吊车的吊钩勾住提把手21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