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塑均匀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1283发布日期:2021-06-15 19:5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塑均匀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塑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塑均匀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吸塑机将板材软化抽真空与模具完全贴合后,需要将板材进行冷却硬化,从而与模具分离脱模。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1721779403.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吸塑机板材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吸塑机,吸塑机设置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固连于吸塑机的下压臂上,冷却装置由设置于下压臂两侧的冷却风管组成,每个冷却风管包含主冷却风管和辅助冷却风管,辅助冷却风管设置于主冷却风管两端且与其相连通,主冷却风管通过冷却气管路连通有压缩空气,主冷却风管和辅助冷却风管均布有若干出风孔。

又如,申请号为cn201920243245.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吸塑机用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吸塑机,吸塑机上设置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设置在吸塑机的上方边缘内部,冷却装置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冷却风管和连接两对称设置的冷却风管的连接管,冷却风管和连接管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冷却风管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多边形结构上至少4个面设置有若干出风口,所述冷却风管的一端连接有冷风机。

上述两个现有技术中,其均是通过出风孔(口)朝向吸塑制品的固定位置进行吹气降温,出风孔(口)喷射出的冷却气流长时间作用于未冷却的吸塑制品表面,会造成吸塑制品发生变形,影响吸塑制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孔往复移动进行扫风,吸塑制品冷却的同时其表面受风力作用均匀,保证吸塑制品的品质的吸塑均匀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吸塑均匀冷却装置,包括:两个相对称设置的滑移喷气机构,所述滑移喷气机构具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冷却风管,所述冷却风管上设置有出风孔;往复驱动机构,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具有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一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转轴的端部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冷却风管连接。

所述冷却风管为截面是直角梯形的中空结构,所述冷却风管的两端部密封,所述冷却风管的斜面上均匀排布有所述出风孔,所述冷却风管上设置有气管接头。

所述支撑框架内侧的所述冷却风管的下方设置有下导杆,所述支撑框架内侧的所述冷却风管的上方设置有上导杆,所述冷却风管的上下两侧均通过直线轴承分别与所述上导杆、所述下导杆滑动连接。

所述连杆机构具有连杆及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连杆上与所述曲柄相背离的一端铰接有连杆轴,所述连杆轴固定在所述冷却风管上。

所述驱动部件为减速电动机,所述减速电动机与所述转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

所述减速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转轴上套装有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

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套装有轴座,所述轴座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部件驱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连杆机构带动冷却风管在所述支撑框架内部往复滑动,冷却风管通过软管与冷风源连接,不影响其往复移动,同时冷风通过软管进入冷却风管并从出风孔17喷出,喷向吸塑制品;出风孔随冷却风管往复移动,同时冷风从出风孔喷出,出风孔往复移动进行扫风,吸塑制品冷却的同时其表面受风力作用均匀,保证吸塑制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2所示,吸塑均匀冷却装置,包括:两个相对称设置的滑移喷气机构10,滑移喷气机构10具有支撑框架11,支撑框架1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冷却风管12,冷却风管12上设置有出风孔17,在使用时,冷却风管12需要连接冷风源,如通过软管连接冷风机;往复驱动机构20,往复驱动机构20具有固定在支撑框架11一端的安装板21,安装板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框架11的端部焊接固定,安装板21上转动设置有转轴23,安装板21上设置有驱动转轴23转动的驱动部件,转轴23的端部通过连杆机构与冷却风管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驱动转轴23转动,转轴23通过连杆机构带动冷却风管12在支撑框架11内部往复滑动,冷却风管12通过软管与冷风源连接,不影响其往复移动,同时冷风通过软管进入冷却风管12并从出风孔17喷出,喷向吸塑制品;出风孔17随冷却风管12往复移动,同时冷风从出风孔17喷出,出风孔17往复移动进行扫风,吸塑制品冷却的同时其表面受风力作用均匀,保证吸塑制品的品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冷却风管12为截面是直角梯形的中空结构,冷却风管12的两端部密封,冷却风管12的斜面上均匀排布有出风孔17,两个滑移喷气机构1中的冷却风管12的斜面相对,出风孔17在冷却风管12的斜面上呈矩阵排布,冷却风管12上设置有气管接头13,通过风管接头13便于连接软管并通过软管连接冷风源。

作为冷却风管12与支撑框架11之间滑动连接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支撑框架11内侧的冷却风管12的下方设置有下导杆14,支撑框架11内侧的冷却风管12的上方设置有上导杆15,冷却风管12的上下两侧均通过直线轴承16分别与上导杆15、下导杆14滑动连接;具体的上导杆15与下导杆1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框架11的两端内侧固定连接,冷却风管12的顶面通过两个直线轴承16与上导杆14滑动连接,冷却风管12的底面通过两个直线轴承16与下导杆14滑动连接。

作为连杆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杆机构具有连杆24及曲柄25;曲柄25的一端与转轴23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24的一端相铰接;连杆24上与曲柄25相背离的一端铰接有连杆轴26,连杆轴26固定在冷却风管12上,转轴23带动曲柄25转动,曲柄25通过连杆24推拉冷却风管12在支撑框架11内部往复滑动。

驱动部件为减速电动机22,减速电动机22与转轴23之间通过齿轮传动;进一步的,减速电动机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28,转轴23上套装有与主动齿轮28相啮合的从动齿轮27,减速电动机22通电带动主动齿轮28转动,主动齿轮28与从动齿轮27传动,从动齿轮27带动转轴23转动。

转轴23的两端转动套装有轴座29,轴座29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21的顶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吸塑均匀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相对称设置的滑移喷气机构,所述滑移喷气机构具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冷却风管,所述冷却风管上设置有出风孔;

往复驱动机构,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具有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一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转轴的端部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冷却风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均匀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管为截面是直角梯形的中空结构,所述冷却风管的两端部密封,所述冷却风管的斜面上均匀排布有所述出风孔,所述冷却风管上设置有气管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均匀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内侧的所述冷却风管的下方设置有下导杆,所述支撑框架内侧的所述冷却风管的上方设置有上导杆,所述冷却风管的上下两侧均通过直线轴承分别与所述上导杆、所述下导杆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均匀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具有连杆及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连杆上与所述曲柄相背离的一端铰接有连杆轴,所述连杆轴固定在所述冷却风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均匀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为减速电动机,所述减速电动机与所述转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塑均匀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转轴上套装有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均匀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套装有轴座,所述轴座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塑均匀冷却装置,包括:两个相对称设置的滑移喷气机构,所述滑移喷气机构具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冷却风管,所述冷却风管上设置有出风孔;往复驱动机构,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具有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一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转轴的端部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冷却风管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出风孔随冷却风管往复移动,同时冷风从出风孔喷出,出风孔往复移动进行扫风,吸塑制品冷却的同时其表面受风力作用均匀,保证吸塑制品的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操凌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思捷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4
技术公布日:2021.06.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