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颗粒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2396发布日期:2021-07-23 14:0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颗粒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颗粒软化装置。



背景技术:

又称塑料成型加工。是将合成树脂或塑料转化为塑料制品的各种工艺的总称,是塑料工业中一个较大的生产部门。塑料加工一般包括塑料的配料、成型、机械加工、接合、修饰和装配等。后四个工序是在塑料已成型为制品或半制品后进行的,又称为塑料二次加工,而塑料颗粒的软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步骤,由于塑料颗粒的原料数量多,体积比较大,在加工过程中,软化装置一般很难均匀地将塑料颗粒内部进行加热,使塑料颗粒的内部和外部加热的温度不一致,导致塑料颗粒软化程度不均,同时软化的塑料液体浓稠度高,不方便从装置内部排出,浪费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塑料颗粒软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颗粒软化装置,包括软化箱体、可视窗和进料斗,所述软化箱体的外侧开设有可视窗,所述软化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止回齿,所述软化箱体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软化箱体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软化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软化箱体的内部并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软化箱体的内壁内部嵌入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软化箱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震动电机,所述震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软化箱体的内部下方并连接有震动板,所述震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可视窗的材料设置为玻璃或透明的亚克力。

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形状呈梯形,止回齿的尖角朝下。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丝与软化箱体的内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的表面设置有六个辅助叶,三个为一组,分布在搅拌叶的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震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30度,底部位于出料管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弹簧为高弹性弹簧,位于固定板与震动板的缝隙之间。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搅拌叶,搅拌叶的表面设置有六个辅助叶,三个为一组,分布在搅拌叶的上下两侧,通过开启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从而转轴转动带动搅拌叶转动,搅拌叶将软化箱体内部的塑料颗粒翻转到外部,保证均匀地将塑料颗粒内部加热,达到塑料颗粒的内部和外部加热的温度一致的效果。

2、其次,通过安装有,震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度,底部位于出料管的上方,开启震动电机带动震动板发生抖动,通过与弹簧配合使用,通过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增强震动板的抖动频率,快速将软化的塑料液体抖动排出,方便使用,减少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正面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料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4中,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软化箱体;2、可视窗;3、进料斗;301、止回齿;4、出料管;5、支撑腿;6、保护罩;7、电机;8、转轴;9、搅拌叶;10、电加热丝;11、震动电机;12、震动板;13、弹簧;1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提出了一种塑料颗粒软化装置,包括软化箱体1、可视窗2和进料斗3,软化箱体1的外侧开设有可视窗2,软化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斗3,进料斗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止回齿301,软化箱体1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出料管4,软化箱体1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5,软化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6,保护罩6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端延伸至软化箱体1的内部并连接有转轴8,转轴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9,软化箱体1的内壁内部嵌入设置有电加热丝10,软化箱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震动电机11,震动电机11的输出端延伸至软化箱体1的内部下方并连接有震动板12,震动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

进一步的,可视窗2的材料设置为玻璃或透明的亚克力,通过可视窗2可以观察到软化箱体1内部塑料颗粒软化情况,防止有未软化的塑料颗粒排出,保证排出塑料颗粒的软化程度一致。

进一步的,进料斗3的形状呈梯形,止回齿301的尖角朝下,操作人员通过进料斗3放入原料时,止回齿301可以阻止原料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电加热丝10与软化箱体1的内壁紧密贴合,打开电加热丝10,电加热丝10将软化箱体1的内部温度升高,达到将塑料颗粒软化的效果。

进一步的,搅拌叶9的表面设置有六个辅助叶,三个为一组,分布在搅拌叶9的上下两侧,通过开启电机7带动转轴8转动,转轴8转动带动搅拌叶9转动,搅拌叶9将软化箱体1内部的塑料颗粒翻转到外部,保证均匀地将塑料颗粒内部加热,达到塑料颗粒的内部和外部加热的温度一致的效果。

进一步的,震动板12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30度,底部位于出料管4的上方,通过开启震动电机11带动震动板12发生抖动,快速将软化的塑料液体抖动排出,方便使用,减少时间。

进一步的,弹簧13为高弹性弹簧,位于固定板14与震动板12的缝隙之间,通过弹簧13发生弹性形变,增强震动板12的抖动频率,达到更加快速方便地将浓稠的塑料液体排出的效果。

工作原理:

首先,操作人员通过进料斗3放入原料时,止回齿301可以阻止原料向上移动,然后,打开电加热丝10,电加热丝10将软化箱体1的内部温度升高,达到将塑料颗粒软化的效果,接着,通过开启电机7带动转轴8转动,转轴8转动带动搅拌叶9转动,搅拌叶9将软化箱体1内部的塑料颗粒翻转到外部,保证均匀地将塑料颗粒内部加热,达到塑料颗粒的内部和外部加热的温度一致的效果,紧接着,通过可视窗2可以观察到软化箱体1内部塑料颗粒软化情况,防止有未软化的塑料颗粒排出,保证排出塑料颗粒的软化程度一致,最后,通过开启震动电机11带动震动板12发生抖动,使弹簧13发生弹性形变,增强震动板12的抖动频率,快速将软化的塑料液体抖动排出,方便使用,减少时间。

本实用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塑料颗粒软化装置,包括软化箱体(1)、可视窗(2)和进料斗(3),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箱体(1)的外侧开设有可视窗(2),所述软化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斗(3),所述进料斗(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止回齿(301),所述软化箱体(1)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出料管(4),所述软化箱体(1)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5),所述软化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6),所述保护罩(6)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延伸至软化箱体(1)的内部并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9),所述软化箱体(1)的内壁内部嵌入设置有电加热丝(10),所述软化箱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震动电机(11),所述震动电机(11)的输出端延伸至软化箱体(1)的内部下方并连接有震动板(12),所述震动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颗粒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窗(2)的材料设置为玻璃或透明的亚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颗粒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3)的形状呈梯形,止回齿(301)的尖角朝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颗粒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丝(10)与软化箱体(1)的内壁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颗粒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9)的表面设置有六个辅助叶,三个为一组,分布在搅拌叶(9)的上下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颗粒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板(12)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30度,底部位于出料管(4)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颗粒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3)为高弹性弹簧,位于固定板(14)与震动板(12)的缝隙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颗粒软化装置,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软化箱体、可视窗和进料斗,软化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保护罩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软化箱体的内部并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通过安装有搅拌叶,搅拌叶的表面设置有六个辅助叶,三个为一组,分布在搅拌叶的上下两侧,通过开启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从而转轴转动带动搅拌叶转动,搅拌叶将软化箱体内部的塑料颗粒翻转到外部,保证均匀地将塑料颗粒内部加热,达到塑料颗粒的内部和外部加热的温度一致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吉仕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5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