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发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5247发布日期:2021-09-25 12:2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发泡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发泡模具。


背景技术:

2.发泡成型的模具就是塑料发泡模具,是将发泡性树脂直接填入模具内,使其受热熔融形成气液饱和溶液,通过成核作用形成大量微小泡核,泡核增长制成泡沫塑件,现有技术的发泡模具一般经过开模、锁模等一系列生产过程,而现有的高强度发泡模具在使用中,存在不便于进行脱模的问题,从而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强度发泡模具在使用中不便进行脱模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强度发泡模具。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高强度发泡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顶板,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上模具,所述顶板外侧壁连接有调节上模具移动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位于上模具的正下方,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顶针,多个所述顶针顶部贯穿下模具外侧壁并向上延伸,所述安装槽内底部设有调节移动板上下移动的第二调节机构。
6.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与第一支撑板外侧壁滑动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第一支撑板一端外侧壁贯穿第二支撑板并向外延伸,所述安装板底部与上模具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底部贯穿顶板和安装板并向下延伸,所述丝杆外侧壁与安装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外侧壁开设有与安装板相适配的活动通口。
7.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与移动板内底部固定连接的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顶部与移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内侧壁开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槽与安装槽相连通,其中靠近第一支撑板的所述移动槽内底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靠近第二支撑板一端贯穿另一个移动槽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丝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槽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外侧壁与移动板底部接触。
8.优选地,所述底座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箱,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均位于密封箱内。
9.优选地,所述凸块呈梯形设置。
10.优选地,所述上模具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安装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1、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凸块在移动槽内往复移动,通过凸块移动来调节移动板和顶针上下移动,通过顶针将注塑件顶出,便于高强度发泡模具在使用中进行脱模,方便使用。
13.2、同时丝杆转动,使安装板带动上模具上下移动,从而使上模具和下模具方便对接,保证上模具和下模具对接更加稳定,进而便于进行注塑工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发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发泡模具中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发泡模具中安装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顶板;5、上模具;6、下模具;7、安装槽;8、移动板;9、顶针;10、安装板;11、电机;12、丝杆;13、弹簧;14、移动槽;15、双向螺纹杆;16、第一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8、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参照图1

3,一种高强度发泡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顶板4,底座1上方设有上模具5,顶板4外侧壁连接有调节上模具5移动的第一调节机构。
21.其中,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与第一支撑板2外侧壁滑动连接的安装板10,安装板10远离第一支撑板2一端外侧壁贯穿第二支撑板3并向外延伸,安装板10底部与上模具5顶部固定连接,上模具5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固定板与安装板10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顶板4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1,电机11为伺服电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电机1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12,丝杆12底部贯穿顶板4和安装板10并向下延伸,丝杆12外侧壁与安装板10螺纹连接,第二支撑板3外侧壁开设有与安装板10相适配的活动通口。
22.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具6,下模具6位于上模具5的正下方,底座1顶部开设有安装槽7,安装槽7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8,移动板8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顶针9,顶针9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多个顶针9顶部贯穿下模具6外侧壁并向上延伸,安装槽7内底部设有调节移动板8上下移动的第二调节机构。
23.其中,第二调节机构包括与移动板8内底部固定连接的多个弹簧13,多个弹簧13顶部与移动板8底部固定连接,底座1内侧壁开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移动槽14,两个移动槽
14与安装槽7相连通,其中靠近第一支撑板2的移动槽14内底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5,双向螺纹杆15靠近第二支撑板3一端贯穿另一个移动槽14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6,丝杆12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7,第一锥齿轮16与第二锥齿轮17啮合连接,底座1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箱,第一锥齿轮16与第二锥齿轮17均位于密封箱内,避免第一锥齿轮16与第二锥齿轮17暴露在外界,防止第一锥齿轮16与第二锥齿轮17发生碰撞受到损伤,两个移动槽14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凸块18,凸块18呈梯形设置,凸块18外侧壁与移动板8底部接触。
24.本实用新型中,启动电机11正转,电机11带动丝杆12正转,丝杆12正转使安装板10带动上模具5向下模具6方向进行移动,使上模具5与下模具6卡合,进行注塑工作,同时丝杆12通过第二锥齿轮17带动第一锥齿轮16和双向螺纹杆15进行转动,双向螺纹杆15正转带动两个凸块18向相背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移动板8在弹簧13和重力双重作用下向安装槽7内底部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顶针9向安装槽7内底部方向进行移动,顶针9移动至下模具6内底部,从而便于注塑工作进行。
25.注塑结束冷却后,启动电机11反转,电机11带动丝杆12反转,使得安装板10带动上模具5向顶板4方向进行移动,使得上模具5与下模具6分离,同时双向螺纹杆15反转使得两个凸块18向相对方向进行移动,通过凸块18带动移动板8和顶针9向远离安装槽7内底部方向进行移动,通过顶针9移动将注塑件顶出,从而便于脱模。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