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及冲压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5827发布日期:2021-08-03 14:31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及冲压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及冲压治具。



背景技术:

在连接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塑胶件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于冲压端子上,目前,冲压端子和塑胶件采用自动连续生产,需要将冲压端子通过料带依次连接,从而将冲压端子输送到注塑模具上注塑塑胶件实现连续生产,待塑胶件注塑完成后,需要将冲压端子和注塑件形成的半成品和料带分离。现有的分离料带的方式为,利用激光切除,但是采用激光切除的方式容易造成高出塑胶面的料带残留或者塑胶面受到高温而熔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能够减少半成品和料带分离断面处高出塑胶面的料带残留,避免塑胶面的熔损,提高分离断面的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冲压治具,能够实现对连接器半成品和料带的分离。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在料带的与冲压端子连接处的正面加工有第一折断槽,每个所述第一折断槽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为所述料带和所述冲压端子,在所述第一折断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折断槽的两端封闭;

在料带的反面对应所述第一折断槽的位置加工有第二折断槽,在所述第二折断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折断槽的两端敞开;

在所述冲压端子上成型塑胶件,且所述第一折断槽外露,所述第二折断槽位于所述塑胶件内;

冲压加工,去除所述料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断槽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折断槽的横截面均为v形槽、u形槽或c形槽。

可选地,冲压加工时,以所述第一折断槽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轴,将所述料带朝向所述料带的正面方向弯折。

可选地,冲压加工时,对所述料带的反面和正面交替施压,反面施压时,将所述料带弯折一定角度,正面施压时,将所述料带复原至水平状态。

一种冲压治具,包括下模座、支撑块、上模座、下压块、上冲压头和下冲压头,所述支撑块设置于所述下模座顶部;所述上模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块上方,所述下压块设置于所述上模座底部且与所述支撑块相对设置;上冲压头活动连接于所述上模座且位于所述下压块的一侧,所述上冲压头能够相对所述上模座升降;下冲压头活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座且与所述上冲压头相对设置,所述下冲压头能够相对所述下模座升降。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组件和第二弹性复位组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组件连接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上冲压头以驱动所述上冲压头复位;所述第二弹性复位组件连接于所述下模座和所述下冲压头以驱动所述下冲压头复位。

可选地,所述上模座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冲压头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具有第一台阶面,所述上模座背离所述下模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所述上冲压头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凸出于所述上冲压头侧面中部的第一抵压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抵压件和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上冲压头复位时,所述第一抵压件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

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具有第二台阶面,所述下冲压头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所述下模座背离所述上模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所述下冲压头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凸出于所述下冲压头侧面中部的第二抵压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抵压件和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下冲压头复位时,所述第一抵压件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抵压件沿垂直于所述上冲压头的移动方向贯穿所述上冲压头且所述第一抵压件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上冲压头,所述第一通孔内对应所述第一抵压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二抵压件沿垂直于所述下冲压头的移动方向贯穿所述下冲压头且两端均凸出于所述下冲压头,所述第二通孔内对应所述第二抵压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弹性件。

可选地,所述下压块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上冲压头,两个所述上冲压头背离所述下模座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所述下模座上对应每个所述上冲压头分别设置有所述下冲压头,两个所述下冲压头背离所述上模座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下冲压头的顶部设置为斜面,所述下冲压头的斜面自所述下冲压头顶部靠近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向远离所述上冲压头的方向倾斜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在料带和冲压端子连接处的正面和反面分别加工有第一折断槽和第二折断槽,第一折断槽在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封闭,可以避免在注塑塑胶件时塑胶进入到第一折断槽内,第二折断槽在其延伸方向的两端敞开,在注塑时可以将第二折断槽封闭在塑胶件内,第一折断槽的设置为料带的弯折提供了弯折空间,第二折断槽的设置有利于将料带和冲压端子分离,冲压端子和料带的折断面在折断面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塑胶件内,即避免了高出塑胶面的料带残留,且没有采用激光加工,没有高温,不会产生塑胶面的熔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半成品和料带连接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冲压端子和料带连接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冲压端子和料带连接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半成品和料带连接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冲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冲压治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c处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冲压治具在去掉上模座和下模座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模座、上冲压头和下压块在安装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料带在冲压后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块、下冲压头和第二限位件在安装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中:

100、半成品;101、冲压端子;102、塑胶件;200、料带;201、第一折断槽;202、第二折断槽;

1、下模座;11、第二通孔;2、支撑块;21、定位槽;3、上模座;31、第一通孔;4、下压块;41、定位柱;5、上冲压头;51、第一连接件;6、下冲压头;61、第二连接件;7、第一弹性复位组件;71、第一弹性件;72、第一抵压件;8、第二弹性复位组件;81、第二弹性件;82、第二抵压件;9、第一限位件;91、第一避让槽;10、第二限位件;1010、第二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1-13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如图1至图6所示,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在料带200的与冲压端子101连接处的正面加工有第一折断槽201,每个第一折断槽201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为料带200和冲压端子101,在第一折断槽20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折断槽201的两端封闭。在料带200的反面对应第一折断槽201的位置加工有第二折断槽202,在第二折断槽202的延伸方向上,第二折断槽202的两端敞开。

在冲压端子101上成型塑胶件102以形成由冲压端子101和塑胶件102组成的半成品100,且第一折断槽201外露,第二折断槽202位于塑胶件102内。

冲压加工,去除料带2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冲压端子101冲压成型时,同时成型第一折断槽201和第二折断槽202,能够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折断槽201和第二折断槽202也可以在冲压端子101冲压成型后成型,第一折断槽201和第二折断槽202可以同时成型,也可以先后成型,第一折断槽201和第二折断槽202成型的先后顺序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料带200和冲压端子101连接处的正面和反面分别加工有第一折断槽201和第二折断槽202,第一折断槽201在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封闭,可以避免在注塑塑胶件102时塑胶进入到第一折断槽201内,第二折断槽202在其延伸方向的两端敞开,在注塑时可以将第二折断槽202封闭在塑胶件102内,第一折断槽201的设置为料带200的弯折提供了弯折空间,第二折断槽202的设置有利于将料带200和冲压端子101分离,冲压端子101和料带200的折断面在折断面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塑胶件102内,即避免了高出塑胶面的料带200残留,且没有采用激光加工,没有高温,不会产生塑胶面的熔损。

可选地,第一折断槽201的横截面和第二折断槽202的横截面均为v形槽、u形槽或c形槽。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为v形槽,可以便于第一折断槽201和第二折断槽202的加工。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折断槽201露出塑胶件102,能够为料带200的弯折提供避让空间,冲压加工时,以第一折断槽20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轴,将料带200朝向料带200的正面方向弯折。

详细地,冲压加工时,对料带200的反面和正面交替施压,反面施压时,将料带200弯折一定角度,正面施压时,将料带200复原至水平状态,以快速将料带200去除。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冲压治具,能够在上述步骤3)中,对料带200进行冲压加工,进而去除料带200。冲压治具包括下模座1、支撑块2、上模座3、下压块4、上冲压头5和下冲压头6,支撑块2设置于下模座1顶部。上模座3设置于支撑块2上方,下压块4设置于上模座3底部且与支撑块2相对设置。上冲压头5活动连接于上模座3且位于下压块4的一侧,上冲压头5能够相对上模座3升降。下冲压头6活动连接于下模座1且与上冲压头5相对设置,下冲压头6能够相对下模座1升降。

本实施例中,在冲压加工时,通过将冲压端子101放置于支撑块2上对冲压端子101进行支撑,上模座3带动下压块4压紧冲压端子101,从而实现在冲压料带200时冲压端子101能够稳定地固定,防止在冲压过程中冲压端子101变形,上冲压头5和下冲压头6能够反复对料带200施压,直至将料带200与冲压端子101分离,实现了料带200的去除。

如图11至图13所示,为了便于去除料带200时,对冲压端子101进行定位,支撑块2的顶部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定位槽21,下压块4上对应每个定位槽21设置有定位柱41,每个半成品100底部的凸环均插设在定位槽21内,定位柱41插设在冲压端子101内,从而实现对冲压端子101的支撑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冲压治具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组件7,第一弹性复位组件7连接于上模座3和上冲压头5以驱动上冲压头5复位,能够便于上冲压头5再次对料带200进行施压,同时在第一弹性复位组件7的弹力作用下,能够对上冲压头5进行缓冲,提高上冲压头5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冲压治具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组件8,第二弹性复位组件8连接于下模座1和下冲压头6以驱动下冲压头6复位,能够便于下冲压头6再次对料带200进行施压,同时在第二弹性复位组件8的弹力作用下,能够对下冲压头6进行缓冲,提高下冲压头6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对上冲压头5的安装,如图9所示,上模座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1,上冲压头5贯穿第一通孔31,第一通孔31内具有第一台阶面,上模座3背离下模座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上冲压头5的第一限位件9。第一弹性复位组件7包括第一弹性件71和凸出于上冲压头5侧面中部的第一抵压件72,第一弹性件71设置于第一通孔31内且第一弹性件7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抵压件72和第一台阶面,上冲压头5复位时,第一抵压件72能够抵接于第一限位件9,从而能够避免上冲压头5从第一通孔31内脱出。详细地,第一通孔31靠近下模座1的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其背离下模座1一端的横截面面积,第一通孔31横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和上冲压头5的横截面匹配,以对上冲压头5进行导向。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71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第一弹性件71设置为其他形式,在此不进行限制。

详细地,第一限位件9为板状,第一限位件9可拆卸连接于上模座3,第一限位件9上对应上冲压头5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槽91,以使上冲压头5能够相对第一限位件9移动。

为了便于下冲压头6的安装,如图9所示,下模座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1,下冲压头6贯穿第二通孔11,第二通孔11内具有第二台阶面,下模座1背离上模座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下冲压头6的第二限位件10。第二弹性复位组件8包括第二弹性件81和凸出于下冲压头6侧面中部的第二抵压件82,第二弹性件81设置于第二通孔11内且第二弹性件8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抵压件82和第二台阶面,下冲压头6复位时,第一抵压件72能够抵接于第二限位件10,从而能够避免下冲压头6从第二通孔11内脱出。详细地,第二通孔11靠近上模座3的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其背离上模座3一端的横截面面积,第二通孔11横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和下冲压头6的横截面匹配,以对下冲压头6进行导向。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81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第二弹性件81设置为其他形式,在此不进行限制。

详细地,第二限位件10为板状,第二限位件10可拆卸连接于下模座1,第二限位件10上对应下冲压头6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避让槽1010,以使下冲压头6能够相对第二限位件10移动。

如图9所示,第一抵压件72沿垂直于上冲压头5的移动方向贯穿上冲压头5且第一抵压件72的两端均凸出于上冲压头5,第一通孔31内对应第一抵压件7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件71,既能够便于第一抵压件72的安装,同时还能够使上冲压头5保持平衡。

进一步地,第二抵压件82沿垂直于下冲压头6的移动方向贯穿下冲压头6且两端均凸出于下冲压头6,第二通孔11内对应第二抵压件8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弹性件81,既能够便于第二抵压件82的安装,同时还能够使下冲压头6保持平衡。

当依次排列的冲压端子101相对的两侧均通过料带200连接时,为了便于将冲压端子101两侧的料带200同时去除,下压块4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冲压头5,两个上冲压头5背离下模座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51连接,从而通过对第一连接件51施加压力,能够同时驱动两个上冲压头5。

进一步地,下模座1上对应每个上冲压头5分别设置有下冲压头6,两个下冲压头6背离上模座3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1连接从而通过对第二连接件61施加压力,能够同时驱动两个下冲压头6。

特别地,下冲压头6的顶部设置为斜面,下冲压头6的斜面自下冲压头6顶部靠近支撑块2的一侧向远离上冲压头5的方向倾斜设置,能够为料带200弯折时提供避让空间。

进一步地,上冲压头5的底部设置为斜面,上冲压头5的斜面自上冲压头5底部靠近下压块4的一侧向远离下冲压头6的方向倾斜设置,能够减少上冲压头5升降时的摩擦阻力,使上冲压头5的升降更顺畅。

对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半成品100进行加工时,首先,冲压形成冲压端子101时,同时在料带200和冲压端子101的连接处加工成型第一折断槽201和第二折断槽202,其次,将塑胶件102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于冲压端子101上形成半成品100,最后,将连接有料带200的半成品100放入本实施例中的冲压模具的支撑块2上,且将料带200的正面朝下放置,然后驱动上模座3下压,将下压头压设在半成品100上,完成半成品100的定位,最后,按压第一连接件51驱动上冲压头5下压,将料带200向下弯折,再按压第二连接件61驱动下冲压头6上压,将料带200复原至水平状态,上冲压头5和下冲压头6交替对料带200进行冲压,将料带200去除后,取出半成品100和料带200。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