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3429发布日期:2022-08-06 02:3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吹膜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吹膜设备进出风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


背景技术:

2.吹膜设备的机头将物料热熔后挤压形成环状的塑料膜,吹膜机头的前端设置有一圈出气口和一圈吸气口,出气口将塑料膜吹成管状,防止塑料膜之间黏连同时便于塑料膜的干燥定型,吸气口将吹出的空气吸出,便于管状薄膜压扁收卷,现在有出气和吸气分别通过出气包和吸气包实现,出气包分别通过多个出气管与出气口连通,吸气包通过多个吸气管与吸气口连通,由于出气包和吸气包分别位于机头轴线的两侧,因此各个出气管的长度不同,导致各个出气口的风量有差异,容易使塑料膜变形,同理吸气口各处吸气量也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实现出气口和吸气口的均匀出气与吸气。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包括第一风室以及固接在第一风室前端的第二风室,所述第一风室上连通有内冷回风主管,第一风箱的上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内冷回风分管,所述第二风室上连通有内冷进风主管,第二风室的前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内冷进风分管。
5.本方案中第二风室固接在第一风室上端,因此可以将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同轴地设置在吹膜机头的下方,第二风室用于进风,第一风室用于回风,即:第一风箱的多个内冷回风分管通过出气管与回风气口连通,第二风室的多个内冷进风分管通过气管与进风气口连通,因此使吹膜机头各出气口和吸气口均可以实现均匀出气和吸气。
6.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分管与第二分管在同一直径上沿周向交错均布。本方案中第一分管与第二分管在同一直径上沿周向交错均布,使进风与回风操作可以均匀实现。
7.作为优化,所述内冷回风分管穿过第二风室后与第一风室连通。本方案中内冷回风分管穿过第二风室后与第一风室连通。便于第一风室与第二风室的同轴,从而实现内冷回风分管与第一风室连通。
8.作为优化,所述内冷进风主管穿过第一风室后连通至第二风室的中心。本方案中内冷进风主管穿过第一风室后连通至第二风室的中心,从而使风可以与各个内冷进风分管均匀连通。
9.作为优化,所述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均为圆柱形且同轴设置。本方案中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均为圆柱形且同轴设置,便于进风与回风的均匀。
10.作为优化,所述第二风室的上端固接有第三风室,所述第三风室上连通有机头内腔冷却进风主管,第三风室的上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机头内腔冷却进风分管。本方案中设置了第三风室,由于吹膜机头内部的中心一直存留大量的余热,通过机头内腔冷却
进风主管向第三风室中吹风,并通过多个机头内腔冷却进风分管进入吹膜机头的中心,从而将内部余热吹出。
11.作为优化,所述机头内腔冷却进风主管穿过第二风室后连通至第三风室的中心。本方案中机头内腔冷却进风主管穿过第二风室后连通至第三风室的中心,便于与第三风室的连通,同时使风均与从各个机头内腔冷却进风分管吹出。
12.作为优化,所述内冷回风分管和内冷进风分管均位于第三风室的外侧。本方案中内冷回风分管和内冷进风分管均位于第三风室的外侧,便于缩小第三风室的体积,便于加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将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同轴地设置在吹膜机头的下方,使吹膜机头各进风口和回风口均可以实现均匀进风和回风,提高出膜的效果和均匀程度,便于后续收卷操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17.图中所示:
18.1、第一风室,2、内冷回风主管,3、内冷回风分管,4、第二风室,5、内冷进风主管,6、内冷进风分管,7、第三风室,8、机头内腔冷却进风主管,9、机头内腔冷却进风分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2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包括第一风室1以及固接在第一风室1上端的第二风室4,第一风室1和第二风室4均密闭设置,所述第一风室1和第二风室4均为圆柱形且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室1和第二风室4的外径相同,第一风室1的高度略高于第二风室4的高度。
21.所述第一风室1上连通有内冷回风主管2,内冷回风主管2连通至第一风箱1的侧面,第一风室1的上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内冷回风分管3,所述内冷回风分管3穿过第二风室4后与第一风室1连通,多个内冷回风分管3沿周向均布。
22.所述第二风室4上连通有内冷进风主管5,内冷进风主管5从第一风室1的侧面穿入第一风室,然后内冷进风主管5穿过第一风室1后连通至第二风室4的中心。第二风室4的上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内冷进风分管6。内冷进风分管6连通至第二风室上端面且沿周向均布。
23.所述内冷回风分管3与内冷进风分管6在同一直径上沿周向交错均布。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室1用作回风,第二风室4用作进风,风从内冷进风主管5进入第二风室4,然后从一圈内冷进风分管6吹入吹膜机机头前端,吹出的气体通过内冷回风分管3吸入第一风室1,然后通过内冷回风主管2吸出。
24.所述第二风室4的上端固接有第三风室7,第三风室7密闭设置,第三风室7也是圆柱形且直径小于第二风室4,从而使内冷回风分管3和内冷进风分管6均位于第三风室7的外
侧。
25.第三风室7的上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机头内腔冷却进风分管9,机头内腔冷却进风分管9通过管路连通至吹膜机头的中心腔。
26.所述第三风室7上连通有机头内腔冷却进风主管8,所述机头内腔冷却进风主管8穿过第二风室4后连通至第三风室7的中心。
27.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室(1)以及固接在第一风室(1)上端的第二风室(4),所述第一风室(1)上连通有内冷回风主管(2),第一风室(1)的上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内冷回风分管(3),所述第二风室(4)上连通有内冷进风主管(5),第二风室(4)的前上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内冷进风分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回风分管(3)与内冷进风分管(6)在同一直径上沿周向交错均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回风分管(3)穿过第二风室(4)后与第一风室(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进风主管(5)穿过第一风室(1)后连通至第二风室(4)的中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室(1)和第二风室(4)均为圆柱形且同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室(4)的上端固接有第三风室(7),所述第三风室(7)上连通有机头内腔冷却进风主管(8),第三风室(7)的上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机头内腔冷却进风分管(9)。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内腔冷却进风主管(8)穿过第二风室(4)后连通至第三风室(7)的中心。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回风分管(3)和内冷进风分管(6)均位于第三风室(7)的外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串联吹膜设备用风包,包括第一风室以及固接在第一风室上端的第二风室,所述第一风室上连通有内冷回风主管,第一风室的上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内冷回风分管,所述第二风室上连通有内冷进风主管,第二风室的上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内冷进风分管,所述内冷进风分管与内冷回风分管在同一直径上沿周向交错均布,所述第二风室的上端固接有第三风室,所述第三风室上连通有机头内腔冷却进风主管,第三风室的上端连通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内腔冷却进风分管,本实用新型将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同轴地设置在吹膜机头的下方,使吹膜机头各出气口和吸气口均可以实现均匀出气和进气,提高出膜的效果和均匀程度,便于后续收卷操作。便于后续收卷操作。便于后续收卷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孟国 吕雪梅 宁伟 朱圣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莱芜新甫冠龙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5
技术公布日:2022/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