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压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2314阅读:1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压合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扬声器组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压合机。
【【背景技术】】
[0002]在微型扬声器组装过程中,在membrance (振膜)to frame (盆架)工序中,实际压合部位很小,要求压完后的振膜没有变形,没有溢胶,没有未粘合部分,粘合强度达到要求。同时对半成品的洁净度、形状有很高要求。现在市场上使用的大多数是流水线式作业,振膜和盆架的上料、下料均是手工操作,压合实现了机械压合,如图1和2所示。
[0003]现有手动压合装置有以下不足:
[0004]人工上下料一定程度上对产品的洁净度造成影响,不能满足更高产品质量的生产要求;另外,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增长,人工操作越来越难适应生产周期的不断缩短以及产品需求数量的增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压合机,包括自动上料部分、压合部分和传输部分;所述上料部分利用伺服电机、联轴器、滚珠丝杠、直线轴承、电缸实现振膜的精确定位与传送;所述压合部分利用气动滑台实现振膜和盆架的压合;装有盆架的载体通过传输装置传送到压合位置,还包括以下部分:机架1、传送部分2、拨叉机构3、载体定位机构4、UV压合头机构5、振膜上料机构6、Tray盘上料机构7。
[0006]其中,所述机架I为型钢焊接结构,外盖板为钢板,底部装有滚轮可移动,同时装有四个可调高度的固定地脚,所述传送部分2是由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传送轴旋转,主动轮旋转通过惰轮带动平皮带旋转,平皮带传送装有盆架的载体,所述振膜上料机构6通过伺服电机、导轨、丝杠的组合实现振膜的定位。
[0007]具体的,所述拔叉机构3包括:气动滑台固定在底板上,装有四根拨叉的结构安装在小气缸上,整体再安装到气动滑台上,实现X向和Y向移动,即实现将准备状态的载体拨到压合位置,同时将已经压合完毕的载体拨到传送装置流向下一工站。
[0008]具体的,所述载体定位机构4包括:通过两个气缸串联实现载体两个位置的实现,直线轴承来完成导向作用,载体通过定位销实现定位。
[0009]具体的,所述UV压合头机构5包括:底板安装到龙门架上,顶板通过四个调整螺钉连接到底板上来调节Z向的位置;气缸通过气缸安装板连接到顶板2上,导轨将气缸和压头连接,起导向作用。
[0010]具体的,所述Tray盘上料机构7包括:料盘的传送依靠直线导轨、滚珠丝杠、伺服电机来完成精确定位,利用气缸升降来完成料盘的单盘运输和堆码。
[0011]具体的,所述传送部分2包括上料传送、下料传送、回流传送。
[001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以下特点:
[0013]实现了上下料的与外界零接触以及全自动化生产;
[0014]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提供的现有手动压合装置结构图1 ;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提供的现有手动压合装置结构图2 ;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压合机的结构图1 ;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压合机的结构图2 ;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体定位机构的结构图1;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体定位机构的结构图2;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头机构的结构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Tray盘上料机构的结构图1 ;
[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Tray盘上料机构的结构图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提供一种全自动压合机。如图2-9所示,包括自动上料部分、压合部分和传输部分。所述上料部分利用伺服电机、联轴器、滚珠丝杠、直线轴承、电缸实现振膜的精确定位与传送;所述压合部分利用气动滑台实现振膜和盆架的压合;装有盆架的载体通过传输装置传送到压合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部分:机架1、传送部分2、拨叉机构3、载体定位机构4、UV压合头机构5、振膜上料机构6、Tray盘上料机构7。
[0026]具体的,所述传送部分2包括上料传送、下料传送、回流传送。
[0027]具体的,所述机架I为型钢焊接结构,外盖板为钢板,底部装有滚轮可移动,同时装有四个可调高度的固定地脚,所述传送部分2是由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传送轴旋转,主动轮旋转通过惰轮带动平皮带旋转,平皮带传送装有盆架的载体,所述振膜上料机构6通过伺服电机、导轨、丝杠的组合实现振膜的定位。
[0028]所述拨叉机构3包括:气动滑台固定在底板上,装有四根拨叉的结构安装在小气缸上,整体再安装到气动滑台上,实现X向和Y向移动。具体的,如图3-4:气动滑台3固定在底板4上,装有四跟拨叉的结构I安装在小气缸2上,整体再安装到气动滑台3上,实现X向和Y向移动从而实现将准备状态的载体拨到压合位置,同时将已经压合完毕的载体拨到传送装置流向下一工站。
[0029]所述载体定位机构4包括:通过两个气缸串联实现载体两个位置的实现,直线轴承来完成导向作用,载体通过定位销实现定位。具体的,如图5-6:通过两个气缸I和2串联实现载体两个位置的实现,直线轴承3来完成导向作用,载体通过定位销实4现定位。
[0030]所述UV压合头机构5包括:底板安装到龙门架上,顶板通过四个调整螺钉连接到底板上来调节Z向的位置;气缸通过气缸安装板连接到顶板2上,导轨将气缸和压头连接,起导向作用。具体的,如图7:底板I安装到龙门架上,顶板2通过四个调整螺钉连接到底板I上来调节Z向的位置;气缸3通过气缸安装板4连接到顶板2上,导轨6将气缸3和压头5连接,起导向作用。
[0031]所述Tray盘上料机构7包括:料盘的传送依靠直线导轨、滚珠丝杠、伺服电机来完成精确定位,利用气缸升降来完成料盘的单盘运输和堆码。具体的,如图8-9:1为满盘位置,2为取料位置,3为空盘位置,料盘的传送依靠直线导轨6、滚珠丝杠5、伺服电机7来完成精确定位;利用气缸升降来完成料盘的单盘运输和堆码。
[00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装有frame的载体由上料传送带2送至上料工位,再由拨叉机构3送至压合定位位置,定位机构4将其定位并使membrane定位吸头到达定位高度位置;料盘中的membrane由料盘上料机构7中的机械手吸头取出(可同时取2个),并放在预定位吸头上进行预定位;由电缸机械手吸头将预定位后的membrane送至在定位位置等待的membrane定位吸头上,membrane定位吸头运动至membrane压合高度位置;UV压头5下降进行压合,同时UV照射固化;UV压头抬起,由拨叉机构3将压合后载体送至下料传送带2传出本设备,同时将下一个装有frame的载体送至压合定位位置。进入下一新的循环。本设备有2个压合工位,且为左右对称设计,可多台设备串联组线。
[003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以下特点:
[0034]实现了上下料的与外界零接触以及全自动化生产;
[0035]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6]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全自动压合机,包括自动上料部分、压合部分和传输部分;所述上料部分利用伺服电机、联轴器、滚珠丝杠、直线轴承、电缸实现振膜的精确定位与传送;所述压合部分利用气动滑台实现振膜和盆架的压合;装有盆架的载体通过传输装置传送到压合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部分:机架(I)、传送部分(2)、拨叉机构(3)、载体定位机构(4)、UV压合头机构(5)、振膜上料机构(6)、Tray盘上料机构(7),所述机架(I)为型钢焊接结构,夕卜盖板为钢板,底部装有滚轮可移动,同时装有四个可调高度的固定地脚,所述传送部分(2)是由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传送轴旋转,主动轮旋转通过惰轮带动平皮带旋转,平皮带传送装有盆架的载体,所述振膜上料机构(6)通过伺服电机、导轨、丝杠的组合实现振膜的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机构(3)具体包括:气动滑台固定在底板上,装有四根拨叉的结构安装在小气缸上,整体再安装到气动滑台上,实现X向和Y向移动,即实现将准备状态的载体拨到压合位置,同时将已经压合完毕的载体拨到传送装置流向下一工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定位机构(4)具体包括:通过两个气缸串联实现载体两个位置的实现,直线轴承来完成导向作用,载体通过定位销实现定位。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V压合头机构(5)具体包括:底板安装到龙门架上,顶板通过四个调整螺钉连接到底板上来调节Z向的位置;气缸通过气缸安装板连接到顶板上,导轨将气缸和压头连接,起导向作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Tray盘上料机构(7)具体包括:料盘的传送依靠直线导轨、滚珠丝杠、伺服电机来完成精确定位,利用气缸升降来完成料盘的单盘运输和堆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分(2)具体包括上料传送、下料传送、回流传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压合机,所述全自动压合机包括自动上料部分、压合部分和传输部分。上料部分利用伺服电机、联轴器、滚珠丝杠、直线轴承、电缸实现振膜的精确定位与传送;压合部分利用气动滑台实现振膜和盆架的压合;装有盆架的载体通过传输装置传送到压合位置。三个部分协调运转实现振膜到盆架的全自动化。本实用新型结构实现了全自动上下料,代替原有的手动上下料,满足了生产的节拍要求,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IPC分类】B29C65-78, B29C65-56
【公开号】CN204451205
【申请号】CN201420551932
【发明人】赵晓妮, 郝慧敏, 陈焕军, 吴波, 王步奎
【申请人】北京清大天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