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机真空泵用水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99619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出机真空泵用水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改性塑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塑料挤出成型设备中,塑料挤出机通常称之为主机,而与其配套的后续设备塑料挤出成型机则称为辅机。塑料挤出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由原来的单螺杆衍生出双螺杆、多螺杆,甚至无螺杆等多种机型。塑料挤出机(主机)可以与管材、薄膜、捧材、单丝、扁丝、打包带、挤网、板(片)材、异型材、造粒、电缆包覆等各种塑料成型辅机匹配,组成各种塑料挤出成型生产线,生产各种塑料制品。因此,塑料挤出成型机械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塑料加工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机种之一。
[0003]由于塑料挤出机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抽真空的环境中进行,因而大多数的塑料挤出机都带有真空栗。但是真空栗的运行过程中又往往需要大量的水来作为密封介质。而塑料在加热的情况下内部的易挥发的物质就会随着空气被真空栗吸取并排到外界,这样其中一部分易挥发的物质就会混入作为密封介质的水中,从而就会污染水质。由于易挥发的物质主要还是以有机物为主,所以在静止的过程中就会与水发生分层形成有机层,从而部分企业就会采用将真空栗内的水放入分离槽内来进行静止分层,再取下层的水来进行水循环,这样虽然能够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
[0004]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的分离槽都未设置除去有机层的设备,所以一旦分离槽内的有机层增多时就会溢出分离槽而对环境造成污染,该有机层是由塑料中在加热状态下易挥发,而在常温下由又易液化的物质组成的。所以很容易被工作人员吸入,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效果好、资源利用率高和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包括分离槽本体,所述分离槽本体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分离槽本体上设有封槽盖,所述封槽盖的上方设有下端与分离槽本体连通的引风道,所述引风道上设有进水管,所述分离槽本体上边缘设有开口,所述分离槽本体侧面设有与开口相匹配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出口连接有收容器。
[0007]作为优选,所述引风道上设有引风机。
[0008]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槽向出口处倾斜设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分离槽由隔挡板均匀分隔成六个空腔,同一空腔仅与相邻两个空腔于隔挡板的下方相互连通。
[0010]所述导流槽所在一侧的空腔上边缘设有与导流槽相对应的开口,相连两空腔的上边缘相互贯通。
[0011]作为优选,所述空腔以U型路线相互连通,相邻空腔的连通处设有过滤层。
[0012]作为优选,所述引风道与出水管分别设置与U型路线的两端部所在的空腔处。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分尚槽的上边缘设有开口,且分尚槽的侧面设有与开口相匹配的导流槽,这样一旦分离槽的有机层超过开口的高度时,就会经开口流至导流槽内,从而即节省了人工,又可以及时将有机层除去,避免其散发在空气中的有毒气味而被工作人员吸入而造成身体伤害,再者也有利于真空栗用水水质的提升。同时,将进水管设置在引风道上,这样在进水的过程中就能够及时将易挥发的物质通过引风道排出,从而大大降低了易挥发物质被工作人员吸入体内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0014]再者,引风道上设有引风机,这样可以提高易挥发物质被除去的速度,而导流槽向其出口处倾斜,这样也有利于进入导流槽内的有机层迅速排入收入器内,避免了因为有机物过多而发生溢槽现象。
[0015]水流的路径设置成U型,且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位于U型路线的两端,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延长了水流路线的长度,从而使得水与有机物分离更加的充分。同时,过滤层设置于空腔连通处,这样提高了水流内杂质被去除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
[0018]图3为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的隔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分离槽本体;2、进水管;3、封槽盖;4、引风道5、出水管;6、导流槽;7、通孔;8、开口 ;9、空腔;10、连通孔;11、砂石层;12、活性炭层;13、收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1]—种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包括分离槽本体1,分离槽本体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菱形、梯形等,此处为了加工方便,分离槽本体1的形状优选为矩形。分离槽的上方设有封槽盖3,封槽盖3的上方设有带进水管2的引风道4,引风道4与封槽盖3贯通,引风道4的出口往往会设置在较高的位置,这样从进水管2出来的真空栗用水所携带的易挥发物质就可以顺着引风道4向高处排放,从而降低了易挥发物质被工作人员吸入而造成身体伤害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封槽盖3的设置,这样静止真空栗用水后,易挥发的物质也不容易从分离槽内泄漏出来。分离槽本体1的下方设有出水管5。
[0022]分离槽的上边缘设有弧形的开口 8,该开口 8所在分离槽的侧面设有导流槽6,开口 8与导流槽6的内部是连通的,导流槽6的一端设有出口,该出口的下方设有收容器13,且整个导流槽6向出口倾斜15?20°,从而当分离槽内的有机层高于分离槽上边缘的开口 8时就会从开口 8处溢出,流至导流槽6内,之后顺着导流槽6流入收容器13内。这样即减少了人工的操作,又可以及时除去有机层且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也保证了真空栗循环水的质量,有利于延长真空栗的使用寿命。
[0023]进一步的方案为:引风道4上还设有引风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易挥发物质通过引风道4排出的效率。
[0024]再进一步的方案为:分离槽本体1内部由垂直交错的隔挡板分隔成两行三列的空腔9,此处空腔9的排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改变。同一空腔9仅与相邻的两个空腔9通过通孔7于隔挡板的下方相互连通。每个空腔9于分离槽上边缘处均设有开口 8,相邻空腔9于隔挡板的上边缘设有连通孔107,连通孔107的高度与开口 8相等,这样可以使真空栗的循环用水进行分级式的分层,而位于水面上的有机层可以利用连通孔107向开口 8处流动,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将有机层出去。
[0025]更进一步的方案为,空腔9是以U型路线进行相互连通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5分别位于U型路线的两个端部的空腔9处,这样整个水流的路线大大加长,由于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速度会逐渐降低,从而水和有机物的分离效果会更加充分。同时,相邻空腔9的连通处还设有过滤层,通过过滤层的处理,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固体杂质回流至真空栗的可能性。从而也有利于延长真空栗的使用寿命。
[0026]再更进一步的方案为,位于U型路径两端部的空腔9处的过滤层为砂石层116,而其它空腔9内的过滤层为活性炭层12,这样水流首先及最后都经过沙石层的过滤,然后再在中间段通过活性炭层12的处理,这样即能有效的过滤掉杂质,又可以节省活性碳的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包括分离槽本体,所述分离槽本体底部设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槽本体上设有封槽盖,所述封槽盖的上方设有下端与分离槽本体连通的引风道,所述引风道上设有进水管,所述分离槽本体上边缘设有开口,所述分离槽本体侧面设有与开口相匹配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出口连接有收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道上设有引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向出口处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槽由隔挡板均匀分隔成六个空腔,同一空腔仅与相邻两个空腔于隔挡板的下方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所在一侧的空腔上边缘设有与导流槽相对应的开口,相邻两空腔的上边缘相互贯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以U型路线相互连通,相邻空腔的连通处设有过滤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挤出机真空栗用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道与出水管分别设置与U型路线的两端部所在的空腔处。
【专利摘要】一种挤出机真空泵用水循环装置,包括分离槽本体,分离槽本体底部设有出水管,分离槽本体上设有封槽盖,封槽盖的上方设有下端与分离槽本体连通的引风道,引风道上设有进水管,分离槽本体上边缘设有开口,分离槽本体侧面设有与开口相匹配的导流槽,导流槽的出口连接有收容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旦分离槽的有机层超过开口的高度时,就会经开口流至导流槽内,从而即节省了人工,又可以及时将有机层除去,避免其散发在空气中而对工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再者也有利于真空泵用水水质的提升。同时,将进水管设置在引风道上,这样在进水的过程中就能够及时将易挥发的物质通过引风道排出,从而也有利于降低了易挥发物质被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IPC分类】B29C47/08
【公开号】CN205009550
【申请号】CN201520746958
【发明人】陈伟强, 陈杰挺, 黄丽波
【申请人】慈溪市法莱新塑料厂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