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轴移动式压注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377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线轴移动式压注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注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轴移动式压注模。
【背景技术】
[0002]线轴,又叫做绕线轴,是用来缠绕各类线、绳的轴。传统线轴一般由金属、塑料和木材制成,但由于金属线轴与木质线轴材质较重、生产成本高等原因导致其使用很不方便,使用范围狭小。而塑料线轴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其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塑料线轴是通过注塑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制造的,注塑生产时通过在上、下模板之间设置模套,模套内设置哈夫模,在哈夫模上设置型腔,合模后进行注塑来制造塑料线轴。这种方式制造出来的塑料线轴固化程度均匀,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尺寸精度。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哈夫模与模套的接触面设计不合理,导致注塑完成后哈夫模不易从模套中脱模,脱模过程较为吃力,耗费时间较多,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脱模方便快捷的线轴移动式压注模。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线轴移动式压注模,包括压柱、加料室、上模板、模套、下模板;所述压柱位于加料室内,所述加料室位于所述上模板上方,所述上模板位于所述模套上方,所述模套位于所述下模板上方;所述上模板的中心设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内设有上小下大的圆锥形浇道,在所述上模板的下端设有芯孔;所述模套内部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形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两个成型凹模,成型凹模的外壁为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与模套内壁的倾斜角度一致;两个所述成型凹模上均设有半圆形凹槽,凹槽的两端向外延展形成阶梯槽;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过孔,过孔内设有圆柱形型芯,所述型芯穿过成型凹模内的凹槽伸入到上模板上的芯孔内。
[0005]本方案的原理:操作时,先将型芯插入下模板上的过孔内,然后将模套安装在下模板上方,接着将成型凹模放入模套内使型芯位于两个成型凹模的凹槽组成的成型腔内。接着将上模板上的芯孔对准型芯后把上模板安装在模套上方,在上模板内安装浇口套后将加料室和压柱安装在上模板上方。在加料室内加入塑料原料后将模具置于压机上进行压注。压注成型后,将模具移出压机外,首先取下压柱及加料室,然后把上、下模板与模套分开,再把成型凹模从模套内推出,分开成型凹模即可取出成型塑件。
[0006]本方案的优点是:通过同角度倾斜设置模套的内壁和成型凹模的外壁,使脱模时对成型凹模的推力能沿斜面传递到成型凹模的外表面,只需要较小的推力即可将成型凹模从模套中推出。使脱模更加方便、快捷,脱模过程所需时间更短,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7]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模套的外侧向外凸起形成提手板,提手板上设有吊孔。这样的设置使模具更方便搬运,脱模时也可以通过提手板为模套提供握持部使脱模更加方便。
[0008]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一种改进,所述下模板的下端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依次穿过下模板、模套和上模板。通过设置导柱对上模板、模套和下模板之间的定位进行导向,使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准确。在进行脱模时对上模板、模套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模板偏移对塑件造成损伤。
[0009]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一种改进,所述下模板的下方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底板。设置底板对下模板、导柱和型芯提供支撑,防止在搬运模具的过程中对下模板、型芯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压柱1、加料室2、上模板3、模套4、下模板5、底板6、浇口套7、成型凹模8、导柱9、型芯10。
[0013]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线轴移动式压注模,包括压柱1、加料室2、上模板3、模套4、下模板5。所述压柱1位于加料室2内,所述加料室2位于所述上模板3上方,所述上模板3位于所述模套4上方,所述模套4位于所述下模板5上方。所述上模板3的中心设有浇口套7,所述浇口套7内设有上小下大的圆锥形浇道,在所述上模板3的下端设有芯孔。所述模套4内部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形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两个成型凹模8,成型凹模8的外壁为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与模套4内壁的倾斜角度一致;两个所述成型凹模8上均设有半圆形凹槽,凹槽的两端向外延展形成阶梯槽。所述模套4的外侧向外凸起形成提手板,提手板上设有吊孔。所述下模板5上设有过孔,过孔内设有圆柱形型芯10,所述型芯10穿过成型凹模8内的凹槽伸入到上模板3上的芯孔内。所述下模板5的下端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设有导柱9,所述导柱9依次穿过下模板5、模套4和上模板3。所述下模板5的下方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底板6。
[0014]本实施例中,操作时,先将型芯10插入下模板5上的过孔内,然后将模套4安装在下模板5上方,接着将成型凹模8放入模套4内使型芯10位于两个成型凹模8的凹槽组成的成型腔内。接着将上模板3上的芯孔对准型芯10后把上模板3安装在模套4上方,在上模板3内安装浇口套7后将加料室2和压柱1安装在上模板3上方。在加料室2内加入塑料原料后将模具置于压机上进行压注。压注成型后,将模具移出压机外,首先取下压柱1及加料室2,然后把上模板3、下模板5沿着导柱9与模套4分开,再把成型凹模8从模套4内推出,分开成型凹模8即可取出成型塑件。通过同角度倾斜设置模套4的内壁和成型凹模8的外壁,使脱模时对成型凹模8的推力能沿斜面传递到成型凹模8的外表面,只需要较小的推力即可将成型凹模8从模套4中推出。使脱模更加方便、快捷,脱模过程所需时间更短,提尚了生广效率。
[001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主权项】
1.线轴移动式压注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压柱、加料室、上模板、模套、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的中心设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内设有上小下大的圆锥形浇道,在所述上模板的下端设有芯孔;所述模套内部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形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两个成型凹模,成型凹模的外壁为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与模套内壁的倾斜角度一致;两个所述成型凹模上均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的两端向外延展形成阶梯槽;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过孔,过孔内设有圆柱形型芯,所述型芯穿过成型凹模内的凹槽伸入到上模板上的芯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轴移动式压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套的外侧向外凸起形成提手板,提手板上设有吊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轴移动式压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的下端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依次穿过下模板、模套和上模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轴移动式压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的下方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底板。
【专利摘要】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线轴移动式压注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压柱、加料室、上模板、模套、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的中心设有浇口套,在所述上模板的下端设有芯孔;所述模套内部设有两个成型凹模,成型凹模的外壁为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与模套内壁的倾斜角度一致;两个所述成型凹模上均设有凹槽,凹槽的两端向外延展形成阶梯槽;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过孔,过孔内设有圆柱形型芯,所述型芯穿过成型凹模内的凹槽伸入到上模板上的芯孔内。通过倾斜设置成型凹模与模套的接触面,使脱模过程能更加方便快捷,减少脱模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IPC分类】B29C45/26
【公开号】CN205044063
【申请号】CN201520632871
【发明人】罗伟岑
【申请人】重庆天业模具冲压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