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2344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具体是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发光二极管不是简单的塑件或者冲压的金属件,而是由金属件和塑件的组合,塑封二极管首先要将二极管和金属插片焊接在一起,然后再放到注射模中塑封成型。对于发光二极管支架,一般采用PCT材料,一是PCT材料和金属的结合力好,需要的拔模角度铰大,易粘模,二是对模具温度要求高,需要足够长的冷却时间等待树脂结晶,成型周期比较长,对流道的平衡性要求高。传统的发光二极管注塑模具,流道结构采用传统排式流道,模穴数量多,一个浇口对应一个流道,导致浇口的拔模角度偏小,浇口容易断在模具中无法取出,不能正常生产。因此如何改善模具的结构对于保证正常的工作运转和提高工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
[0004]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包括设置在模具上的多个模穴和多个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第三分流道、第四分流道,所述主流道中间位置上设有主流孔,所述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分别设置在主流道的左端的两侧,第三分流道和第四分流道分别设置在主流道的右端的两侧,所述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分别设置在主流道的左端的两侧,第三分流道和第四分流道分别设置在主流道的右端的两侧,所述模穴包括第一模穴单元、第二模穴单元、第三模穴单元、第四模穴单元,其中,第一模穴单元和第二模穴单元位于左侧,第三模穴单元和第四模穴单元位于右侧,所述第一模穴单元通过第一分流道与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模穴单元通过第二分流道与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模穴单元通过第三分流道与主流道连通,所述第四模穴单元通过第四分流道与主流道连通,所述支流道包括第一支流道、第二支流道、第三支流道,第四支流道、第五支流道,
[0005]其中,第一支流道与第二支流道连通,第二支流道向左与第三支流道连通,第四支流道向右与第五支流道连通,第一模穴和第二模穴位于第三支流道左侧,第三模穴和第四模穴位于第三支流道右侧,第五模穴、第六模穴设置在第四支流道上方,第七模穴、第八模穴设置在第四支流道下方,第九模穴、第十模穴设置在第五支流道上方,第十一模穴、第十二模穴设置在第五支流道下方。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穴单元、第二模穴单元、第三模穴单元和第四模穴单元,四个单元呈H型布置,且第一模穴单元与第二模穴单元结构对称设置,第三模穴单元与第四模穴单元结构对称设置。
[0007 ]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第一支流道、第三支流道和第四支流道横向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与分流道之间的连通处采用圆弧过渡,所述分流道与支流道之间的连通处采用圆弧过渡。
[0009]进一步地,所述模主流孔的形状呈椭圆形。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1](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所述流道的平衡流道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位于每一个模穴的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001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模穴之间的空间比较充足,拔模角度增大,同时能够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穴单元的左侧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主流道1、2第一分流道、3第二分流道、4第三分流道、5第四分流道,6主流孔,7第一模穴单元、8第二模穴单元、9第三模穴单元、10第四模穴单元,11第一支流道、12第二支流道、13第三支流道,14第四支流道、15第五支流道、16第一模穴、17第二模穴、18第三模穴、19第四模穴、20第五模穴、21第六模穴、22第七模穴、23第八模穴、24第九模穴、25第十模穴、26第^^一模穴、27第十二模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0017]如图1-2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包括设置在模具上的多个模穴和多个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1、第一分流道2、第二分流道3、第三分流道4、第四分流道5,所述主流道I中间位置上设有主流孔6,所述第一分流道2和第二分流道3分别设置在主流道I的左端的两侧,第三分流道4和第四分流道5分别设置在主流道I的右端的两侧,所述第一分流道2和第二分流道3分别设置在主流道I的左端的两侧,第三分流道4和第四分流道5分别设置在主流道I的右端的两侧,所述模穴包括第一模穴单元7、第二模穴单元8、第三模穴单元9、第四模穴单元10,
[0018]其中,第一模穴单元7和第二模穴单元8位于左侧,第三模穴单元9和第四模穴单元10位于右侧,所述第一模穴单元7通过第一分流道2与主流道I连通,所述第二模穴单元8通过第二分流道3与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模穴单元9通过第三分流道4与主流道I连通,所述第四模穴单元10通过第四分流道5与主流道I连通,所述支流道包括第一支流道11、第二支流道12、第三支流道13,第四支流道14、第五支流道15,其中,第一支流道11与第二支流道12连通,第二支流道12向左与第三支流道13连通,第四支流道14向右与第五支流道15连通,第一模穴16和第二模穴17位于第三支流道13左侧,第三模穴18和第四模穴19位于第三支流道13右侧,第五模穴20、第六模穴21设置在第四支流道14上方,第七模穴22、第八模穴23设置在第四支流道14下方,第九模穴24、第十模穴25设置在第五支流道15上方,第十一模穴26、第十二模穴27设置在第五支流道15下方。
[0019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穴单元7、第二模穴单元8、第三模穴单元9和第四模穴单元10,四个单元呈H型布置,且第一模穴单元7与第二模穴单元8结构对称设置,第三模穴单元9与第四模穴单元10结构对称设置。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1、第一支流道11、第三支流道13和第四支流道14横向设置。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I与分流道之间的连通处采用圆弧过渡,所述分流道与支流道之间的连通处采用圆弧过渡。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流孔6的形状呈椭圆形。
[0023]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包括设置在模具上的多个模穴、多个流道和多个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I)、第一分流道(2)、第二分流道(3)、第三分流道(4)、第四分流道(5),所述主流道(I)中间位置上设有主流孔(6),所述第一分流道(2)和第二分流道(3)分别设置在主流道(I)的左端的两侧,第三分流道(4)和第四分流道(5)分别设置在主流道(I)的右端的两侧,所述模穴包括第一模穴单元(7)、第二模穴单元(8)、第三模穴单元(9)、第四模穴单元(10),其中, 第一模穴单元(7)和第二模穴单元(8)位于左侧,第三模穴单元(9)和第四模穴单元(10)位于右侧,所述第一模穴单元(7)通过第一分流道(2)与主流道(I)连通,所述第二模穴单元(8)通过第二分流道(3)与主流道(I)连通,所述第三模穴单元(9)通过第三分流道(4)与主流道(I)连通,所述第四模穴单元(10)通过第四分流道(5)与主流道(I)连通,所述流道还包括支流道,支流道包括第一支流道(11)、第二支流道(12)、第三支流道(13),第四支流道(14)、第五支流道(15),其中,第一支流道(11)与第二支流道(12)连通,第二支流道(12)向左与第三支流道(13)连通,第四支流道(14)向右与第五支流道(15)连通,第一模穴(16)和第二模穴(17)位于第三支流道(13)左侧,第三模穴(18)和第四模穴(19)位于第三支流道(13)右侧,第五模穴(20)、第六模穴(21)设置在第四支流道(15)上方,第七模穴(22)、第八模穴(23)设置在第四支流道(14)下方,第九模穴(25)、第十模穴(26)设置在第五支流道(15)上方,第^^一模穴(26)、第十二模穴(27)设置在第五支流道(15)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穴单元(7)、第二模穴单元(8)、第三模穴单元(9)和第四模穴单元(10),四个单元呈H型布置,且第一模穴单元(7)与第二模穴单元(8)结构对称设置,第三模穴单元(9)与第四模穴单元(10)结构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I)、第一支流道(11)、第三支流道(13)和第四支流道(14)横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I)与分流道之间的连通处采用圆弧过渡,所述分流道与支流道之间的连通处采用圆弧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孔(6)的形状呈椭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注塑模具,包括设置在模具上的多个模穴和多个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第三分流道、第四分流道,所述主流道中间位置上设有主流孔,所述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分别设置在主流道的左端的两侧,第三分流道和第四分流道分别设置在主流道的右端的两侧,所述模穴包括第一模穴单元、第二模穴单元、第三模穴单元、第四模穴单元。本实用新型所述流道的平衡流道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位于每一个模穴的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且模穴之间的空间比较充足,拔模角度增大,能够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IPC分类】B29C45/14, B29C45/27, B29C45/32
【公开号】CN205326161
【申请号】CN201620044408
【发明人】丁辉, 朱成钢
【申请人】苏州泰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