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加工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4628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汽配加工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配加工用模具,包括公模以及与公模对应相互配合的母模;公模包括上固定座、下固定座及支撑环座,上固定座上开设有与活动腔连通的第一通口;上腔内设置有第一成型板和第二成型板;第一成型板的下端固连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内上下移动设置有顶杆;第二成型板的下端固连有第二连接杆;还包括控制第一连接杆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控制第二连接杆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随第二连接杆运动控制顶杆向反方向运动的联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将脱模分成两个阶段,这样可有效避免脱模时出现成品断裂的情况,提高脱模成功率。
【专利说明】
汽配加工用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配加工领域,具体是指汽配加工用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注塑模具在加工汽车的塑料配件时,通常是将熔化后的塑料浇铸于模具中,待成型冷却后脱模便会得到所需要的产品。
[0003]但是,注塑模具在成型一些成型位比较深的配件时,配件脱模的时候会出现黏在模具上而造成配件断裂无法顺利脱模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汽配加工用模具,能顺利实现汽配塑料成品的脱模工作。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汽配加工用模具,包括公模以及与公模对应相互配合的母模;公模包括上固定座、位于上固定座下方的下固定座、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连接的支撑环座,上固定座、下固定座及支撑环座共同形成有活动腔,上固定座上开设有与活动腔连通的第一通口;
[0007]支撑环座内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将活动腔分割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内设置有可于上腔内上下移动的第一成型板和第二成型板,第一成型板的上端面和第二成型板的上端面共同封闭第一通口的下端开口,且第一成型板封闭第一通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成型板封闭第一通口的面积,第一通口、第一成型板及第二成型板共同形成有第一成型腔;第二成型板上还开设有与第一成型腔连通的第二通口,固定板上固连有可与第二通口相配合的成型柱,成型柱的上端置入第二通口内,且成型柱与第二通口共同形成有第二成型腔;
[0008]第一成型板的下端固连有依次穿过第二成型板及固定板的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内上下移动设置有可贯穿第一成型板的顶杆;第二成型板的下端固连有穿过固定板的第二连接杆;
[0009]还包括控制第一连接杆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控制第二连接杆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随第二连接杆运动控制顶杆向反方向运动的联动装置。
[0010]本实用新型中,公模和母模闭合,第一连接杆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成型板向上运动至最高处,第二连接杆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成型板亦向上运动至最高处,顶杆在联动装置的驱动下处于未穿过第一成型板且上端面与第一成型板齐平的状态,这样,第一成型板、第二成型板及第一通口共同形成第一成型腔;第一成型板和成型柱共同形成第二成型腔。注塑完后,塑料熔体则位于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内。成型后,母模向上运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第二连接杆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成型板向下运动。由于第二成型板封闭第一通口的面积占小部分,因此它能较好地与位于第一成型腔内的成品相分离,当第二成型板向下运动时,成品则逐步脱离第二成型腔。与此同时,第一驱动装置通过驱动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一成型板向下运动;在联动装置的作用下,顶杆向上运动,从而将成品从第一成型腔中顶出,完成脱模。本实用新型中,将脱模分成两个同时进行的阶段,在不降低脱模效率的同时,可有效避免脱模时出现成品断裂的情况,提高脱模成功率。
[0011 ]为实现第二驱动装置对第二连接杆的有效驱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固连且位于所述下腔内的第一活动板和活动端与第一活动板相连的第一液压缸。
[0012]为实现第一驱动装置对第一连接杆的有效驱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上方的第二活动板和活动端与第二活动板相连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二活动板相连。本实用新型中,为结构优化,第二液压缸可设置于固定板上。
[0013]为实现联动装置对顶杆的有效驱动,进一步地,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下方的第三活动板和活动端与第三活动板相连的第三液压缸,所述顶杆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活动板和第一活动板与第三活动板相连。
[0014]为实现联动装置对顶杆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联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环座、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下方的转轴、中部与转轴铰接的连杆A、分别与连杆A铰接的连杆B和连杆C,连杆B的自由端与第一活动板铰接,所述顶杆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活动板和第一活动板与连杆C的自由端铰接。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一活动板向下移动时,第一活动板通过连杆B带动连杆A绕转轴转动,此时,连杆A通过连杆C带动顶杆向上运动,从而将成品从第一成型腔顶出。
[0015]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第一成型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与限位环相适应的限位槽。设置限位环和限位槽,可避免顶杆在向下回位时运动距离过大导致顶杆脱离第一成型板。
[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实用新型中,将脱模分成两个阶段,这样可有效避免脱模时出现成品断裂的情况,提高脱模成功率。第一阶段中,第二驱动装置通过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二成型板向下运动,使成品脱离第二成型腔;于此同时,在联动装置的作用下,顶杆向上运动,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一成型板向下运动,通过这一相反作用力,从而将成品从第一成型腔中顶出,完成脱模。
[0018]2、通过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的设置,可分别减少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数量,便于实现结构优化。
[0019]3、通过限位环和限位槽的设置,可避免顶杆在向下回位时运动距离过大而脱离第一成型板,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配加工用模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上固定座,2、下固定座,3、支撑环座,4、第二成型板,5、成型柱,6、固定板,7、第一活动板,8、第二连接杆,9、顶杆,10、上腔,11、下腔,12、第一成型板,13、第一成型腔,14、第二成型腔,15、第一连接杆,16、第一液压缸,17、第二活动板,18、第二液压缸,19、转轴,20、连杆A,21、连杆B,22、连杆C,23、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汽配加工用模具,包括公模以及与公模对应相互配合的母模;公模包括上固定座1、位于上固定座I下方的下固定座2、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固定座I和下固定座2连接的支撑环座3,上固定座1、下固定座2及支撑环座3共同形成有活动腔,上固定座I上开设有与活动腔连通的第一通口;
[0026]支撑环座3内设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将活动腔分割为上腔10和下腔11,上腔10内设置有可于上腔10内上下移动的第一成型板12和第二成型板4,第一成型板12的上端面和第二成型板4的上端面共同封闭第一通口的下端开口,且第一成型板封闭第一通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成型板4封闭第一通口的面积,第一通口、第一成型板12及第二成型板4共同形成有第一成型腔13;第二成型板4上还开设有与第一成型腔13连通的第二通口,固定板6上固连有可与第二通口相配合的成型柱5,成型柱5的上端置入第二通口内,且成型柱5与第二通口共同形成有第二成型腔14;
[0027]第一成型板12的下端固连有依次穿过第二成型板4及固定板6的第一连接杆15,第一连接杆15内上下移动设置有可贯穿第一成型板12的顶杆9;第二成型板4的下端固连有穿过固定板6的第二连接杆8 ;
[0028]还包括控制第一连接杆15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控制第二连接杆8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随第二连接杆8运动控制顶杆9向反方向运动的联动装置。
[0029]本实施例中,公模和母模闭合,第一连接杆15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成型板12向上运动至最高处,第二连接杆8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成型板4亦向上运动至最高处,顶杆9在联动装置的驱动下处于未穿过第一成型板12且上端面与第一成型板12齐平的状态,这样,第一成型板12、第二成型板4及第一通口共同形成第一成型腔13;第一成型板12和成型柱5共同形成第二成型腔14。注塑完后,塑料熔体则位于第一成型腔13和第二成型腔14内。成型后,母模向上运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第二连接杆8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成型板4向下运动。由于第二成型板4封闭第一通口的面积占小部分,因此它能较好地与位于第一成型腔13内的成品相分离,当第二成型板4向下运动时,成品则逐步脱离第二成型腔14。与此同时,第一驱动装置通过驱动第一连接杆15带动第一成型板12向下运动,在联动装置的作用下,驱动顶杆9向上运动,从而将成品从第一成型腔13中顶出,完成脱模。本实用新型中,将脱模分成两个同时进行的阶段,在不降低脱模效率的同时,可有效避免脱模时出现成品断裂的情况,提高脱模成功率。
[0030]为实现第二驱动装置对第二连接杆8的有效驱动,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杆8下端固连且位于所述下腔11内的第一活动板7和活动端与第一活动板7相连的第一液压缸16。本实施例中,第一液压缸可设置于下固定座上。
[0031]为实现第一驱动装置对第一连接杆8的有效驱动,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7上方的第二活动板17和活动端与第二活动板17相连的第二液压缸18,所述第一连接杆15的下端与第二活动板17相连。本实施例中,为结构优化,第二液压缸18可设置于固定板6上。
[0032]为实现联动装置对顶杆9的作用,优选地,所述联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环座3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7下方的转轴19、中部与转轴19铰接的连杆A20,分别与连杆A20铰接的连杆B21和连杆C22,连杆B21的自由端与第一活动板7铰接,所述顶杆9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活动板17和第一活动板7与连杆C22的自由端铰接。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活动板7向下移动时,第一活动板7通过连杆B21带动连杆A20绕转轴19转动,此时,连杆A20通过连杆C22带动顶杆9向上运动,从而将成品从第一成型腔13顶出。
[0033]优选地,所述顶杆9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环23,所述第一成型板12的上端面开设有与限位环23相适应的限位槽。设置限位环23和限位槽,可避免顶杆9在向下回位时运动距离过大导致顶杆9脱离第一成型板12。
[003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汽配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模以及与公模对应相互配合的母模;公模包括上固定座(I)、位于上固定座(I)下方的下固定座(2)、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固定座(I)和下固定座(2)连接的支撑环座(3),上固定座(I)、下固定座(2)及支撑环座(3)共同形成有活动腔,上固定座(I)上开设有与活动腔连通的第一通口 ; 支撑环座(3)内设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将活动腔分割为上腔(10)和下腔(11),上腔(10)内设置有可于上腔(10)内上下移动的第一成型板(12)和第二成型板(4),第一成型板(12)的上端面和第二成型板(4)的上端面共同封闭第一通口的下端开口,且第一成型板封闭第一通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成型板(4)封闭第一通口的面积,第一通口、第一成型板(12)及第二成型板(4)共同形成有第一成型腔(13);第二成型板(4)上还开设有与第一成型腔(13)连通的第二通口,固定板(6)上固连有可与第二通口相配合的成型柱(5),成型柱(5)的上端置入第二通口内,且成型柱(5)与第二通口共同形成有第二成型腔(14); 第一成型板(12)的下端固连有依次穿过第二成型板(4)及固定板(6)的第一连接杆(15),第一连接杆(15)内上下移动设置有可贯穿第一成型板(12)的顶杆(9);第二成型板(4)的下端固连有穿过固定板(6)的第二连接杆(8); 还包括控制第一连接杆(15)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控制第二连接杆(8)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随第二连接杆(8)运动控制顶杆(9)向反方向运动的联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配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杆(8)下端固连且位于所述下腔(11)内的第一活动板(7)和活动端与第一活动板(7)相连的第一液压缸(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配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7)上方的第二活动板(17)和活动端与第二活动板(17)相连的第二液压缸(18),所述第一连接杆(15)的下端与第二活动板(17)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配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环座(3)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7)下方的转轴(19)、中部与转轴(19)铰接的连杆A(20),分别与连杆A( 20)铰接的连杆B (21)和连杆C (22),连杆B (21)的自由端与第一活动板(7)铰接,所述顶杆(9)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活动板(17)和第一活动板(7)与连杆C(22)的自由端奴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配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9)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环(23),所述第一成型板(12)的上端面开设有与限位环(23)相适应的限位槽。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5416245SQ201521052406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6日
【发明人】杜彩霞
【申请人】重庆昇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