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给水回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8716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给水回热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给水回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降低污染、改善环境已迫在眉睫。而煤电在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同时又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为此,燃煤发电厂都采用了相应的污染物减排技术,以进一步控制其对大气的影响。其中的脱硝技术主要采用SCR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其是国际上应用最多、技术最成熟的一种烟气脱硝技术。采用SCR法脱硝,当锅炉处于低负荷运行的时候,SCR工作烟温将不能维持。SCR不得不退出运行,但此时锅炉的NOx产生浓度高达额定负荷时的2-3倍。这意味着在更需要脱硝的情况下,SCR反而不能作为。为此,申请号为CN201110459533.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给水回热系统,即相对传统的汽轮发电机组来说,高压缸上设置的末级抽汽压力比常规的高压缸最高抽汽压力要高;并在该末级抽汽管道上设置抽汽调节阀,然后通过给水加热器来回热给水。运行过程中,通过该阀门可对末级抽汽进行调节,从而保持抽汽调节阀后的压力在机组变负荷时基本不变,并通过末级给水加热器维持锅炉的给水的温度基本不变;从而解决了传统低负荷SCR需退出运行的问题。与此同时,申请号为CN201420700957.2的中国专利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高压缸的末级抽汽口设置成可调,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设计优化,在末级抽汽口增设能满足安全性前提下,可根据机组经常所处的运行负荷情况以及低负荷下需达到的提升脱硝入口烟温等实际需要来对末级抽汽口优化选择。此外,还针对该末级给水加热器设置了给水旁路,因此末级给水加热器可不必设置成全给水容量的加热器,而可设置成部分给水容量的加热器,这样可降低末级给水加热器的成本,同时针对一些高参数大机组来说,又可使得其在现有的制造工艺上能够实现,同时又降低成本。

实际上,维持变负荷机组的给水温度基本不变并非必要条件,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给水温度提升量的需求也是不一致的。另一方面,一定边界条件下若维持低负荷较高的给水温度还可能因此牺牲机组的部分经济性及安全性。

首先,低负荷,给水温度相对提升后,若锅炉受热面的面积未相应增加,会导致锅炉排烟温度的相应上升,而若锅炉处又未设置相应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或者回收利用程度不够,会牺牲机组的部分经济性。

其次,对于配置非沸腾式省煤器的锅炉,低负荷下过高的给水温度,容易致使省煤器产生沸腾,引起水冷壁水动力问题,严重的情况致使水冷壁管干烧,最终发 生爆管现象。

此外,若要维持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给水温度基本不变,则末级抽汽口的汽源参数会较高,这样在机组低负荷时,其依然具有较高的抽汽压力,这样方能维持低负荷下的与高负荷的给水温度基本不变。例如,目前部分汽轮机机型采用补汽阀技术,具有补汽口,以该补汽口作为末级抽汽口(一般在高压缸第5级后),由于其参数较高,在低负荷下依然具有较高的抽汽压力,因此,即使机组低至40%负荷时,依然具有较高的抽汽压力,可维持其给水温度基本不变。但是,这会导致在机组高负荷下时,末级抽汽调节阀会存在较大的节流损失,这会牺牲一部分机组经济性。因此,从末级抽汽口的优化角度来说,由于给水温度的提升量是与末级抽汽参数直接相关,因此若要维持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给水温度基本不变,不利于末级抽汽口的优化。

综上,可调式给水回热系统的给水温度提升量需综合考虑上述三方面因素,根据给水温度提升的不同需求来进行控制和设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式给水回热系统,可根据不同可调式给水回热系统的配置系统,对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给水温度提升量进行不同的控制与设定。在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机组经济性和环保性的最优化。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调式给水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轮机的高压缸;

在所述高压缸上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的抽汽压力高于所述高压缸常规的非可调式末级抽汽压力(根据凝水、给水介质流向进行排序,相当于传统机组上不进行调节的末级抽汽);

以所述高压缸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为热源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

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与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及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相连;

设置在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上的可调式抽汽调节阀,用于对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的抽汽进行调节,以控制所述可调式抽汽调节阀后的抽汽压力来控制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的出口温度,来满足所需要的最终给水温度;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冷却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蒸汽冷却器的水侧与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的水侧进口或出口串联连接。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冷却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蒸汽冷却器的水侧与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的水侧进口或出口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水侧调节阀,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水侧调节阀与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并联连接,并一道与至少一个所述蒸汽冷却器串联连接。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水侧调节阀,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水侧调节阀与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串联连接,并一道与至少一个所述蒸汽冷却器并联连接。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水侧调节阀,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水侧调节阀与至少一个所述蒸汽冷却器串联连接,并一道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并联连接。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可调式给水回热系统,不同数量的蒸汽冷却器、不同数量的水侧调节阀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之间相互串联或并联具有多种排列组合方式。任何基于上述设备而进行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控制方法曲线对比图。

图3、图4均是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控制方法曲线判断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六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七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八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九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十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十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十二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十三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十四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十五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十六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十七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十八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十九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五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六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七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八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九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二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三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四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五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六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七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八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九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发明的第四十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4是本发明的第四十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本发明的第四十二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0-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1-常规的末级抽汽口;3-其它常规系统;4-高压缸进汽;5-高压缸;6-最终给水;7-水侧调节阀;10-常规的末级抽汽管道;11-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00-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 -抽汽管道,01-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2-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20-蒸汽冷却器的进汽;21-蒸汽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在常规的末级抽汽口1、末级抽汽10及末级给水加热器11基础上,增设了高压缸5上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0、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通过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与高压缸5上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0相连,并与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串联。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上设置有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用于对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的抽汽进行调节,通过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后的压力来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的给水温度,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的给水再通过蒸汽冷却器21进一步被抽汽20加热,所述蒸汽冷却器21热源为其它常规高温抽汽。

以某电厂1000MW机组的实例来对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其中汽轮机为超超临界单轴、一次再热、四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

首先,考虑到锅炉省煤器配置非沸腾式、空预器面积按仍为传统设计配置、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可回收程度相对不高以及脱硝催化剂对温度要求也不高等因素。根据计算,可确定该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同时,考虑到给水侧系统,是由蒸汽冷却器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串联连接,并且根据给水流向,蒸汽冷却器布置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之后,因此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再加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上端差,该温度值对应的饱和压力值便对应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

其次,根据高压缸结构,机组经常所处的运行负荷等,优化选择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的具体位置,因此可获得不同负荷下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

通过比较同等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转换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便可确定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的控制策略。当同等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转换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小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时,则该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转换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的控制目标;当同等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转换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大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时,则该负荷下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的控制目标。

例如,当优化选择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在机组额定工况(1000WM)下的抽汽压力分别为15.05MPa(抽汽口a)、9.76 MPa(抽汽口b)时,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对应的末级抽汽压力和抽气口a、抽气口b于不同负荷下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末级抽汽压力如图2所示。通过比较同等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转换对应的末级抽汽压力值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末级抽汽压力值,根据前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的控制策略,对于抽汽口a,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的控制目标如图3所示;对于抽汽口b,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的控制目标如图4所示。当优化选择了其他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后,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的控制目标可按上述内容进行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2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蒸汽冷却器21是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进口,即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再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再至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由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出口给水温度便是最终的给水温度,因此与实施例一的控制方法区别在于,此时,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的上端差之和,其对应的饱和压力值便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同样地,其它和实施例一步骤一致,即获得不同负荷下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将两者进行比较,最终获得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控制目标,此处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冷却器21其实是为了利用其它常规高温抽汽的过热度,然后进一步加热给水,实际上,也可以不进行设置,若无蒸汽冷却器21,仅仅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进口温度有所变化,整个系统的控制策略依然不变。

实例3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相对与实施例二相对接近,将两者对比,系统结构布置上,区别为:本实施例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设置了水侧旁路,且在水侧旁路上至少带有水侧调节阀7,当然水侧调节阀前后还可布置隔绝阀,以便于隔绝调节阀在线检修。由于增设了水侧旁路,因此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可设置成部分容量。一方面避免了高参数全容量给水加热器的制造工艺上的困难。另外一方面,降低了给水加热器的造价。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控制方法区别在于,此时,最经济给水温度值对应的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由于流经水侧旁路的这一部分给水未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因此,水侧旁路的给水温度实际上相当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进口的给水温度,而通过控制旁路水侧调节阀7,可以控制分流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的给水流量,因此,通过联合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可最终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

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策略是:

首先,根据锅炉系统配置等情况,确定该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其次,根据汽轮机高压缸结构,机组经常所处的运行负荷等,确定优化选择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进而确定不同负荷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从而确定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的可调节范围。

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及水侧调节阀的联合控制目标。

两个调节阀联合控制过程中,在能满足最经济给水温度值的前提下,应将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开度作为第一调整动作,即开大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以减少抽汽节流损失,水侧调节阀7作为第二调整动作,配合进行调整,直至调整达到控制目标。

实例4

图7为本发明的第四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相对较为接近,将两者进行对比,系统结构布置上,主要区别为: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冷却器21是布置在带水侧旁路及水侧调节阀7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加热器01之后(根据给水流向),此时,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对应的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旁路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三的主要区别在于需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再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

本实施例的控制策略是:

首先,根据锅炉系统配置等情况,确定该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其次,根据汽轮机高压缸结构,机组经常所处的运行负荷等,确定优化选择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进而确定不同负荷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从而确定抽汽调节阀的可调节范围。

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再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

两个调节阀联合控制过程中,在能满足最经济给水温度值的前提下,应将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开度作为第一调整动作,即开大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以减少抽汽节流损失,水侧调节阀7作为第二调整动作,配合进行调整,直至调整达到控制目标。

实例5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五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在常规的末级抽汽口1、末级抽汽10及末级给水加热器11基础上,增设了高压缸5上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0、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通过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与高压缸5上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0相连,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上设置有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用于对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的抽汽进行调节,通过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后的压力来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的给水温度,同时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21并联连接,并一道与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串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一部分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一道进入锅炉省煤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上设置调节阀7,可以用来控制调节分流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蒸汽冷却器21的给水流量,从而控制混合后最终的给水温度。需说明的是,该调节阀亦可安装在蒸汽冷却器21的一端,其主要功能相同,也是用于控制调节分流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蒸汽冷却器21的给水流量。当然也可在蒸汽冷却器21或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侧加装隔绝阀,用于隔绝,方便在线检修隔绝的系统。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系统结构布置上,蒸汽冷却器21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非串联而是并联连接。由于最终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其控制方法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此时,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通过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可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的给水温度;通过控制水侧调节阀7,可控制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给水流量,联合控制这两个调节阀便可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

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策略是:

首先,根据锅炉系统配置等情况,确定该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其次,根据汽轮机高压缸结构,机组经常所处的运行负荷等,确定优化选择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进而确定不同负荷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从而确定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可调节压力范围。

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及水侧调节阀的联合控制目标。

两个调节阀联合控制过程中,在能满足最经济给水温度值的前提下,应将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开度作为第一调整动作,即开大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以减少抽汽节流损失,水侧调节阀7作为第二调整动作,配合进行调整,直至调整达到控制目标。

同时,为避免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给水温度值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给水温度值相差过大,不利于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可人为设定一个最大差值,作为水侧调节阀7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一个反馈因素,一旦超过这个安全差值,则两个调节阀可联合调节,控制这个差值在安全范围内。

实例6

图9为本发明的第六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增设了一个蒸汽冷却器03和抽汽管道00’,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先依次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进入蒸汽冷却器03加热给水,然后再经抽汽管道00’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给水,所述蒸汽冷却器03串联布置在蒸汽冷却器21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再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然后再至蒸汽冷却器21加热。因此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的温升后,再加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上端差,该温度值对应的饱和压力值便对应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同样的,可获得不同负荷下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然后再将两者进行比较,最终获得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7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七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所述蒸汽冷却器21串联布置在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再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再至蒸汽冷却器03加热。同样的,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03和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再加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上端差,该温度值对应的饱和压力值便对应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同样的,可获得不同负荷下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将两者进行比较,最终获得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8

图11为本发明的第八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串联布置在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再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然后再至蒸汽冷却器21加热。因此,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温升后,再加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上端差,该温度值对应的饱和压力值便对应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同样的,可获得不同负荷下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将两者进行比较,最终获得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9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九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八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串联布置在蒸汽冷却器03和蒸汽冷却器21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再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然后再至蒸汽冷却器03加热。因此,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03温升后,再加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上端差,该温度值对应的饱和压力值便对应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同样的,可获得不同负荷下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将两者进行比较,最终获得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10

图13为本发明的第十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八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所述蒸汽冷却器21串联布置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03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再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再至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因此,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加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上端差,该温度值对应的饱和压力值便对应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同样的,可获得不同负荷下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将两者进行比较,最终获得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11

图14为本发明的第十一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所述蒸汽冷却器03串联布置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21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再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然后再至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因此,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加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上端差,该温度值对应的饱和压力值便对应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同样的,可获得不同负荷下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将两者进行比较,最终获得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12

图15为本发明的第十二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本实施例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设置了水侧旁路,且在水侧旁路上至少带有水侧调节阀7,当然水侧调节阀前后还可布置隔绝阀,以便于隔绝调节阀在线检修。由于增设了水侧旁路,因此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可设置成部分容量。一方面避免了高参数全容量给水加热器的制造工艺上的困难。另外一方面,降低了给水加热器的造价。

此时,蒸汽冷却器03的进口给水温度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因此,水侧旁路的给水温度实际上相当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进口的给水温度,而通过控制旁路水侧调节阀7,可以控制分流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的给水流量,因此,通过联合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可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

此时,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的温升后,就得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

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策略是:

首先,根据锅炉系统配置等情况,确定该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其次,根据汽轮机高压缸结构,机组经常所处的运行负荷等,确定优化选择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进而确定不同负荷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从而确定抽汽调节阀的可调节范围。

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的温升后的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及水侧调节阀的联合控制目标。

两个调节阀联合控制过程中,在能满足最经济给水温度值的前提下,应将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开度作为第一调整动作,即开大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以减少抽汽节流损失,水侧调节阀7作为第二调整动作,配合进行调整,直至调整达到控制目标。

实例13

图16为本发明的第十三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二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所述蒸汽冷却器21串联布置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和蒸汽冷却器03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加热,再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再至蒸汽冷却器03加热。因此,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03和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就得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的温升后的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14

图17为本发明的第十四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二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串联布置在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再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加热,然后再至蒸汽冷却器21加热。因此,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就得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的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15

图18为本发明的第十五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四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串联布置在蒸汽冷却器03和蒸汽冷却器21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再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加热,然后再至蒸汽冷却器03加热。因此,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03的温升后,就得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03的温升后的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16

图19为本发明的第十六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四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所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串联布置在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再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加热,然后再至蒸汽冷却器21加热。因此,将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就得到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的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17

图20为本发明的第十七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六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所述蒸汽冷却器21串联布置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和蒸汽冷却器03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再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再至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加热。因此,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即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18

图21为本发明的第十八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六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所述蒸汽冷却器03串联布置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和蒸汽冷却器21中间,给水在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经加热后,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再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然后再至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其旁路加热。因此,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即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水侧调节阀7出口的给水温度混合值。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19

图22为本发明的第十九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在常规的末级抽汽口1、末级抽汽10及末级给水加热器11基础上,增设了高压缸5上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0、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抽汽管道00’、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先依次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进入蒸汽冷却器03加热给水,然后再经抽汽管道00’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给水。

同时,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03并联连接,并一道与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串联连接。利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对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的抽汽进行调节,进而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后的压力;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一部分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一道进入蒸汽冷却器21中进行加热,最后进入锅炉省煤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上设置调节阀7,可以用来控制调节分流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蒸汽冷却器03的给水流量。因此,通过联合调节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和调节阀7,来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后给水的温度。

当然也可在蒸汽冷却器21或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侧加装隔绝阀,用于隔绝,方便在线检修隔绝的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扣除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

通过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可控制进入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抽汽压力;通过控制水侧调节阀7,可控制分配进入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给水流量,联合控制这两个调节阀便可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

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策略是:

首先,根据锅炉系统配置等情况,确定该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在扣除掉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根据汽轮机高压缸结构,机组经常所处的运行负荷等,确定优化选择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进而确定不同负荷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从而确定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可调节压力范围。

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掉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的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

两个调节阀联合控制过程中,在能满足最经济给水温度值的前提下,应将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开度作为第一调整动作,即开大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以减少抽汽节流损失,水侧调节阀7作为第二调整动作,配合进行调整,直至调整达到控制目标。

同时,为避免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给水温度值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给水温度值相差过大,不利于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可人为设定一个最大差值,作为水侧调节阀7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一个反馈因素,一旦超过这个安全差值,则两个调节阀可联合调节,控制这个差值在安全范围内。

实例20

图23为本发明的第二十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九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在蒸汽冷却器03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并联连接,并一道与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串联连接。给水自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分两路分别进入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进行加热后,两路给水混合后再进入蒸汽冷却器21中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扣除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扣除掉蒸汽冷却器21的温升后的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21

图24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九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03并联连接,并一道与蒸汽冷却器21串联连接。给水自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进入蒸汽冷却器21中进行加热,再分两路分别进入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进行加热后,两路给水混合后再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22

图25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十一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在蒸汽冷却器03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并联连接,并一道与蒸汽冷却器21串联连接。给水自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进入蒸汽冷却器21中进行加热,再分两路分别进入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进行加热后,两路给水混合后再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23

图26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十一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21并联连接,并一道与末级给水加热器11串联连接。给水自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分两路分别进入蒸汽冷却器21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进行加热后,两路给水混合后再进入蒸汽冷却器03中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扣除蒸汽冷却器03的温升后的温度值,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扣除蒸汽冷却器03的温升后的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24

图27为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十三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在蒸汽冷却器2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并联连接,并一道与末级给水加热器11串联连接。给水自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分两路分别进入蒸汽冷却器21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进行加热后,两路给水混合后再进入蒸汽冷却器03中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扣除蒸汽冷却器03的温升后的温度值,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扣除蒸汽冷却器03的温升后的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25

图28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五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十三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21并联连接,并一道与蒸汽冷却器03串联连接。给水自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进入蒸汽冷却器03中进行加热,再分两路分别进入蒸汽冷却器21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进行加热后,两路给水混合后再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26

图29为本发明的第二十六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十五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在蒸汽冷却器2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并联连接,并一道与蒸汽冷却器03串联连接。给水自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进入蒸汽冷却器03中进行加热,再分两路分别进入蒸汽冷却器21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进行加热后,两路给水混合后再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27

图30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七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十五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在蒸汽冷却器03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21并联连接,并一道与末级给水加热器11串联连接。给水自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分两路分别进入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进行加热后,两路给水混合后再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中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扣除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温升后的温度值,是蒸汽冷却器03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扣除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温升后的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28

图31为本发明的第二十八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十七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在蒸汽冷却器2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03并联连接,并一道与末级给水加热器11串联连接。给水自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分两路分别进入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进行加热后,两路给水混合后再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中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扣除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温升后的温度值,是蒸汽冷却器03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扣除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温升后的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29

图32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九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十七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在蒸汽冷却器03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21并联连接,并一道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串联连接。给水自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中进行加热,再分两路分别进入蒸汽冷却器03和蒸汽冷却器21进行加热后,两路给水混合后再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蒸汽冷却器03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30

图33为本发明的第三十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十九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在蒸汽冷却器2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03并联连接,并一道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串联连接。给水自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中进行加热,再分两路分别进入蒸汽冷却器03和蒸汽冷却器21进行加热后,两路给水混合后再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蒸汽冷却器03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31

图34为本发明的第三十一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在常规的末级抽汽口1、末级抽汽10及末级给水加热器11基础上,增设了高压缸5上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0、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抽汽管道00’、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先依次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进入蒸汽冷却器03加热给水,然后再经抽汽管道00’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给水。

同时,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串联连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21并联连接,并一道与常规的末级给水加热器11串联连接。利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对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管道00的抽汽进行调节,进而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后的压力;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依次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03加热,一部分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可以用来控制调节分流进入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与蒸汽冷却器21的给水流量。因此,通过联合调节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和调节阀7,来控制蒸汽冷却器03和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后给水的温度。

当然也可在蒸汽冷却器21或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侧加装隔绝阀,用于隔绝,方便在线检修隔绝的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蒸汽冷却器2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

通过控制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可控制进入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抽汽压力;通过控制水侧调节阀7,可控制分配进入蒸汽冷却器21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给水流量,联合控制这两个调节阀便可控制蒸汽冷却器21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

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策略是:

首先,根据锅炉系统配置等情况,确定该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最经济给水温度值,根据汽轮机高压缸结构,机组经常所处的运行负荷等,确定优化选择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进而确定不同负荷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口滑压运行对应的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压力值。从而确定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可调节压力范围。

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

两个调节阀联合控制过程中,在能满足最经济给水温度值的前提下,应将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开度作为第一调整动作,即开大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以减少抽汽节流损失,水侧调节阀7作为第二调整动作,配合进行调整,直至调整达到控制目标。

同时,为避免蒸汽冷却器03出口给水温度值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给水温度值相差过大,不利于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可人为设定一个最大差值,作为水侧调节阀7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的一个反馈因素,一旦超过这个安全差值,则两个调节阀可联合调节,控制这个差值在安全范围内。

实例32

图35为本发明的第三十二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十一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串联连接,在蒸汽冷却器2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03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并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依次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03加热,一部分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蒸汽冷却器03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33

图36为本发明的第三十三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十一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03串联连接,在蒸汽冷却器03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03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并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依次经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一部分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34

图37为本发明的第三十四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十三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03串联连接,在蒸汽冷却器2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蒸汽冷却器03并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依次经蒸汽冷却器03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一部分经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35

图38为本发明的第三十五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十三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蒸汽冷却器03和蒸汽冷却器21串联连接,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03及蒸汽冷却器21并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依次经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加热,一部分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36

图39为本发明的第三十六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十五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串联连接,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蒸汽冷却器21及蒸汽冷却器03并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依次经蒸汽冷却器03和蒸汽冷却器21加热,一部分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37

图40为本发明的第三十七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十五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蒸汽冷却器03和蒸汽冷却器21串联连接,在蒸汽冷却器2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并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依次经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加热,一部分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38

图41为本发明的第三十八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十七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蒸汽冷却器21和蒸汽冷却器03串联连接,在蒸汽冷却器03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并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依次经蒸汽冷却器03和蒸汽冷却器21加热,一部分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21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39

图42为本发明的第三十九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十七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21串联连接,在蒸汽冷却器03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蒸汽冷却器21并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一部分依次经蒸汽冷却器21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40

图43为本发明的第四十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十九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21串联连接,在蒸汽冷却器03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蒸汽冷却器21并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一部分依次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蒸汽冷却器2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41

图44为本发明的第四十一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十九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21串联连接,在蒸汽冷却器2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蒸汽冷却器03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及蒸汽冷却器21并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一部分依次经蒸汽冷却器21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42

图45为本发明的第四十二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十一的区别,系统结构布置上,蒸汽冷却器21和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串联连接,在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的水侧管道上设置调节阀7,蒸汽冷却器03与蒸汽冷却器21及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并联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11出口的给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经蒸汽冷却器03加热,一部分依次经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01和蒸汽冷却器21加热,然后两者混合,作为最终的给水进入锅炉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最经济给水温度是蒸汽冷却器21出口与蒸汽冷却器03出口混合的给水温度,是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与水侧调节阀7共同联合调节的结果。此时,将不同负荷下最经济给水温度值作为附加可调式后末级抽汽调节阀02及水侧调节阀7的联合控制目标,其余控制方式和实施例十九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可调式给水回热系统,根据水侧是否配置蒸汽冷却器,是否配置水侧调节阀,不同数量的蒸汽冷却器,不同数量的水侧调节阀,以及与附加可调式后末级给水加热器的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等可有多种组合形式。

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