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真空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61517发布日期:2020-04-03 15:33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真空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配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真空除氧器。



背景技术:

锅炉的给水除氧的方法分为热力除氧和化学除氧,在锅炉给水除氧中,常采用除氧器为大气式热力除氧或真空除氧,当对溶解氧有更高要求时,可以辅以化学除氧。

工作原理是根据亨利定律,即在封闭容器中,溶于液体中某气体量与液体接触的气箱中该气体的分压力成正比,水在沸腾时,水面上蒸汽的分压力增加,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压力随之减小,当水面上蒸汽饱和时,水中溶解气体的能力接近与零,那么水中所溶解的气体就析出,水的饱和温度特性表明,在真空下低温水也能沸腾,真空除氧就是利用这一特性达到除去气体(主要是氧气)的目的。

但是现有结构的真空除氧器,其除氧效果差,且不便装配与维护等,已不能满足现有锅炉的给水除氧装配的高标准使用需求,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真空除氧器。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真空除氧器,其设计结构合理、便于安装与维护,且相配合使用的除氧水箱组件、喷射组件和除氧塔组件结构,能完成快速的完成除氧处理,除氧作业过程安全、可靠,同时真空度高,除氧水温低,采用水力喷射不用蒸汽,且能回收排气(汽)余热。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真空除氧器,由除氧水箱组件,及与除氧水箱组件相配合使用的喷射组件,及与除氧水箱组件、喷射组件相配合使用的除氧塔组件组成;所述除氧水箱组件,包括除氧水箱,及设置在除氧水底部的槽钢底座,及设置在除氧水箱两端的第一人孔、第二人孔,及设置在除氧水箱两端侧壁的磁翻板液位计、玻璃管液位计,及设置在除氧水箱上的给水泵再循环进口、射水箱溢流口、射水箱补水口,及设置在除氧水箱底部外壁的除氧器出水口、射水箱排污口、除氧水箱排污口;所述喷射组件,包括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连接的循环泵、射水抽水器,及设置在第二管道上的压力表接口,其中,射水抽水器一端与除氧水箱连接,及设置在射水抽水器上的第一真空表接口;所述除氧塔组件,包括与除氧水箱连接的除氧塔,及设置在除氧塔上的除盐水进口、热疏水进口、凝结水进口,及两端分别与除氧塔、除氧水箱连接的第三管道,及设置在第三管道上的第二真空表接口。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高效真空除氧器,还包括设置在除氧水箱上的三个温度表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真空除氧器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结构合理、便于安装与维护,且相配合使用的除氧水箱组件、喷射组件和除氧塔组件结构,能完成快速的完成除氧处理,除氧作业过程安全、可靠,同时真空度高,除氧水温低,采用水力喷射不用蒸汽,且能回收排气(汽)余热;2、配用水喷射真空泵,喷射用的水可以循环使用,因而节能效果显著;3、抽气量大,形成真空快运行工况稳定,适应性强,当负荷在40%-120%范围内变化时,除氧效果都能达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真空除氧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真空除氧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高效真空除氧器,由除氧水箱组件,及与除氧水箱组件相配合使用的喷射组件,及与除氧水箱组件、喷射组件相配合使用的除氧塔组件组成;所述除氧水箱组件,包括除氧水箱1,及设置在除氧水箱1底部的槽钢底座2,及设置在除氧水箱1两端的第一人孔5、第二人孔6,及设置在除氧水箱1两端侧壁的磁翻板液位计3、玻璃管液位计4,及设置在除氧水箱1上的给水泵再循环进口8、射水箱溢流口10、射水箱补水口20,及设置在除氧水箱1底部外壁的除氧器出水口7、射水箱排污口11、除氧水箱排污口21;所述喷射组件,包括通过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23连接的循环泵13、射水抽水器14,及设置在第二管道23上的压力表接口12,其中,射水抽水器14一端与除氧水箱1连接,及设置在射水抽水器14上的第一真空表接口25;所述除氧塔组件,包括与除氧水箱1连接的除氧塔16,及设置在除氧塔16上的除盐水进口17、热疏水进口18、凝结水进口19,及两端分别与除氧塔16、除氧水箱1连接的第三管道24,及设置在第三管道24上的第二真空表接口1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高效真空除氧器,还包括设置在除氧水箱1上的三个温度表接口9。

本结构的高效真空除氧器,一方面其设计结构合理、便于安装与维护,且相配合使用的除氧水箱组件、喷射组件和除氧塔组件结构,能完成快速的完成除氧处理,除氧作业过程安全、可靠,同时真空度高,除氧水温低,采用水力喷射不用蒸汽,且能回收排气(汽)余热,另一方面配用水喷射真空泵,喷射用的水可以循环使用,因而节能效果显著,抽气量大,形成真空快运行工况稳定,适应性强,当负荷在40%-120%范围内变化时,除氧效果都能达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