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6892发布日期:2020-08-28 17:0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蒸汽间接加热系统中,随着蒸汽在加热设备内释放出汽化潜热,大量的高温凝结水随之产生,其温度一般在100℃以上,热焓占原蒸汽热焓的25%左右,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水质近于蒸馏水,几乎没有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良好的锅炉补给水。

所以,充分回收并利用这些凝结水既可以节约锅炉燃料和软化水,又可以大大降低锅炉的运行成本,提高锅炉使用寿命,改善环境条件。

而目前所使用的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功能单一、结构复杂,能源再利用效率低,蒸汽散出的热量无法集中再次利用,造成热量资源大量浪费,同时不便于将蒸汽和凝结水快速分开,不便于蒸汽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可以在回收处理蒸汽凝结水的同时,将蒸汽和凝结水分开。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有固定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气液分离室内固定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对称设置有下水管,所述横板底部位于两个下水管之间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对应所述下水管设置有塞体,所述固定架上在所述活动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集水箱,所述出气管内设置有冷凝箱,所述冷凝箱内设置有冷凝排管,所述冷凝箱与出气管之间设置有自动出气机构,所述冷凝箱的底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集水箱,所述出气管靠近末端处设置有若干海绵层,所述出气管的末端向上设置有蒸汽回流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出气机构包括有从所述冷凝箱内穿出的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内通过隔气环固定套装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的筒壁两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设置有挡气块,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气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槽连接,所述挡气块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水管的下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塞体上端对应所述凹槽设置有堵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套筒内活动设置有t型连接柱,所述t型连接柱一端与所述弹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排管包括有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内螺旋缠绕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穿透并延伸至所述管本体外部的冷却水入口与循环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在气液分离室内设置有横板,在横板的底部设置有下水管,在使用中,液体可以从下水管流出到第一集水箱,在气液分离室的出气管内设置有冷凝箱,通过冷凝排管可以对进入冷凝箱内的温度较高的气体进行冷凝,处理形成的液体从漏斗流入第二集水箱,处理后温度较低的气体经过若干海绵层进行除湿干燥处理后,经过蒸汽回流管排出。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蒸汽进行液体、气体的分离,并且经过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蒸汽温度较低,可以方便后续的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排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有固定架1以及设置在固定架1上的气液分离室200,气液分离室200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气管2和出气管3,气液分离室200内固定设置有横板4,横板4底部对称设置有下水管5,横板4底部位于两个下水管5之间设置有套筒6,套筒6内设置有弹簧7,弹簧7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板8,活动板8上对应下水管5设置有塞体9,固定架1上在活动板8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集水箱10,出气管3内设置有冷凝箱11,冷凝箱11内设置有冷凝排管12,冷凝箱11与出气管3之间设置有自动出气机构,冷凝箱11的底部设置有漏斗13,漏斗1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集水箱14,出气管3靠近末端处设置有若干海绵层15,出气管3的末端向上设置有蒸汽回流管16。

进一步改进,自动出气机构包括有从冷凝箱11内穿出的第二导气管21,第二导气管21内通过隔气环22固定套装有第一导气管23,第一导气管23的一端与出气管3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导气管21连通,第二导气管21的筒壁两侧设置有限位槽24,限位槽24内滑动设置有挡气块25,限位槽24内设置有压缩弹簧26,压缩弹簧26的一端与挡气块25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槽24连接,挡气块25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的通气孔,通气孔位于第一导气管23与第二导气管21之间。[00016]在使用的时候,由气液分离室200进入出气管3内的蒸汽增多,压力增大,从第一导气管23进入推动挡气块25运动,蒸汽进入由第一导气管23、第二导气管21形成的封闭空间,短暂存储后,通过挡气块25上的通气孔流出到第二导气管21、冷凝箱11内,可以自动处理从气液分离室200进入出气管3时候出现的闪蒸情况。

进一步改进,下水管5的下端设置有凹槽31,塞体9上端对应凹槽31设置有堵头32。

进一步改进,套筒6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台阶41,套筒6内活动设置有t型连接柱42,t型连接柱42一端与弹簧7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8固定连接。

限位台阶41与t型连接柱42配合使用,防止活动板8受力过大与套筒6脱落。

进一步改进,冷凝排管12包括有管本体51,管本体51内螺旋缠绕有螺旋管52,螺旋管5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穿透并延伸至管本体51外部的冷却水入口53与循环水出口54,通过冷凝排管12对蒸汽的温度进行降低,方便之后对蒸汽利用或排放。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气液分离室内固定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对称设置有下水管,所述横板底部位于两个下水管之间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对应所述下水管设置有塞体,所述固定架上在所述活动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集水箱,所述出气管内设置有冷凝箱,所述冷凝箱内设置有冷凝排管,所述冷凝箱与出气管之间设置有自动出气机构,所述冷凝箱的底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集水箱,所述出气管靠近末端处设置有若干海绵层,所述出气管的末端向上设置有蒸汽回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出气机构包括有从所述冷凝箱内穿出的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内通过隔气环固定套装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的筒壁两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设置有挡气块,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气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槽连接,所述挡气块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管的下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塞体上端对应所述凹槽设置有堵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套筒内活动设置有t型连接柱,所述t型连接柱一端与所述弹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排管包括有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内螺旋缠绕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穿透并延伸至所述管本体外部的冷却水入口与循环水出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有固定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气液分离室,气液分离室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气液分离室内固定设置有横板,横板底部对称设置有下水管,横板底部位于两个下水管之间设置有套筒,套筒内设置有弹簧,弹簧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上对应下水管设置有塞体,固定架上在活动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集水箱,出气管内设置有冷凝箱,冷凝箱内设置有冷凝排管,冷凝箱与出气管之间设置有自动出气机构,冷凝箱的底部设置有漏斗,漏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集水箱,出气管靠近末端处设置有若干海绵层,出气管的末端向上设置有蒸汽回流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蒸汽进行液体、气体的分离。

技术研发人员:朱青奇;杨帆;张春阳;杨沛楠;李渊博;王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石化新星双良地热能热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0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