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翅片式换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0416发布日期:2021-09-25 11:4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外翅片式换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翅片式换热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翅片式换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2.蒸汽发生器换热管是蒸汽发生器的重要零部件之一,换热管的传热效率也越来越重视,现有技术的换热管主要有光管和翅片管,翅片管通过在光管外增加翅片以增加换热管与换热介质的接触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外翅片式换热管结构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3.(1)现有的此类外翅片式换热管结构内部接触面积小,换热效率低,降低了工作效率;
4.(2)现有的此类外翅片式换热管结构在使用时一般不便于换热管便捷的安装固定与拆卸,增加安拆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5.(3)现有的此类外翅片式换热管结构在使用时一般不便于高效的耐酸碱腐蚀性,降低了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保养的投入,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翅片式换热管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外翅片式换热管结构不便于内部最大化的接触面积,高效的耐酸碱腐蚀性,换热管便捷的安装固定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翅片式换热管结构,包括换热管和若干个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内部设有螺旋壁,所述换热管包括弯曲部位和非弯曲部位,所述弯曲部位与非弯曲部位首尾连接形成之字形结构,所述散热翅片均匀设置在换热管的非弯曲部位上,并且散热翅片与换热管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0
°
~15
°
,换热管的弯曲部位位于散热翅片外侧。
8.进一步限定,所述换热管位于散热翅片外侧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平行设置,并且进液管和出液管端口方向相反。
9.进一步限定,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隔为1~6cm。
10.进一步限定,所述散热翅片与换热管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0
°
~15
°

11.进一步限定,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上弧形扣、下弧形扣和底板,所述底板与下弧形扣的底部连接,所述上弧形扣和下弧形扣均设置在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外侧,并且上弧形扣与下弧形扣连接。
12.进一步限定,卡扣机构还包括连接扣、t型扣和螺纹柄,所述连接扣两端分别与上弧形扣和下弧形扣的一端连接,所述t型扣底部与下弧形扣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并且t型扣的上部与上弧形扣的另一端连接,t型扣上部设有螺纹,所述螺纹柄与t型扣连接。
13.进一步限定,所述卡扣机构为4个,并且进液管和出液管上的卡扣机构两只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
14.进一步限定,所述散热翅片上设置有主支架,所述主支架为l型结构,主支架一端平行设在最外层散热翅片上方,同时换热管的弯曲部位位于主支架外侧,主支架上开设有通孔。
15.进一步限定,所述散热翅片上还设置有辅支架,所述辅支架为l型结构,辅支架平行设在最外层散热翅片下方,同时换热管的弯曲部位位于辅支架外侧,辅支架上开设有通孔。
16.进一步限定,所述换热管上还设置有防腐涂层。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通过工作人员将多组散热翅片安装在换热管的表面,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换热管内部的螺旋壁使得换热介质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9.2、通过将防腐涂层涂在换热管本体的表面,来提高换热管本体的耐高温、耐酸碱和高导热的性能,克服了高分子成膜溶液导热系数低的缺点,提高了换热效率,增加了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0.3、通过多组卡扣机构和主、辅支架对外翅片式换热管进行固定,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并稳固,同时能够对散热翅片和换热管分别固定,降低维修保养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换热管;2、底座;3、卡扣机构;301、连接扣;302、上弧形扣;303、螺纹柄;304、丝杆;305、t型扣;306、下弧形扣;4、进液管;5、出液管;6、螺旋壁;7、辅支架;8、散热翅片;10、主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外翅片式换热管结构,包括换热管1、若干个散热翅片8、卡扣机构3和支架,其中支架分为主支架10和辅支架7;
28.换热管1内部设置有螺旋壁6,换热管1迂回弯曲为之字形结构,换热管1的弯曲部位位于散热翅片8外侧,换热管1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管4和出液管5,进液管4和出液管5位于同侧,并且进液管4和出液管5端口方向相反,同时,换热管1上涂有防腐涂层,防腐涂层从上而下依次为硅酮树脂、铝溶胶、碳化硅、导热石墨、氮化硼、碳化铝和石墨碳管,增加换热效率,提高使用寿命;
29.散热翅片8设置在换热管1的非弯曲部位上,散热翅片8与换热管1的横截面之间的
夹角为0
°
~15
°
,优选散热翅片8与换热管1的横截面重合,每个散热翅片8之间的距离为1~6cm,优选为2cm;
30.卡扣机构3上弧形扣302、下弧形扣306、底板2、连接扣301、t型扣305和螺纹柄303,连接扣301两端分别与上弧形扣302和下弧形扣306的一端连接,t型扣305底部与下弧形扣306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上弧形扣302的另一端设有开口槽,t型扣305的顶部通过开口槽与上弧形扣302连接,t型扣305的顶部设有螺纹,螺纹柄303与t型扣305的顶部连接,完成对上弧形扣302和下弧形扣306的紧固,从而实现卡扣机构3对换热管1的紧固,下弧形扣306的底部与底板2连接,通过底板2完成对换热管1的固定;
31.主支架10为l型结构,主支架10的一端平行设在最外层散热翅片8上方,同时换热管1上部分的弯曲部位贯穿主支架10此端,主支架10另一端与散热翅片8垂直,主支架10上开设有通孔;辅支架7也为l型结构,平行设在最外层散热翅片8下方,同时换热管1下部分的弯曲部位贯穿辅支架7此端,辅支架7另一端与散热翅片8垂直,辅支架7上开设有通孔,主支架10与辅支架7通过通孔与外部固定安装,提高可靠性。
32.工作原理:使用前,首先将多个散热翅片8安装在换热管1上,随后将辅支架7和主支架10安装在换热管本体1的上,然后将卡扣机构3固定在进液管4与出液管5的管壁上,最后通过通孔和底板2将外翅片式换热管进行固定,方便快捷。
33.使用时,冷却液从进液管4流入,经过螺旋壁6后从出液管5流出,散热翅片8增加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使得外界高温依次通过散热翅片8和换热管1后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液,冷却液吸收外界高温后流出,外界温度降低直至达到需求温度,螺旋壁6进一步提高冷却液与换热管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外界高温与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34.换热管1的外壁上设有防腐涂层11,防腐涂层11的内部依次设有硅酮树脂12、钝化的铝溶胶13、碳化硅14、导热石墨15、氮化硼16、碳化铝17和石墨碳管18,提高换热管本体1的耐高温、耐酸碱、高导热性能,防腐涂层11由膜溶液以硅酮树脂12、钝化的铝溶胶13螯合而成的无机改性成膜溶液,具有耐温高,成膜性好附着力高,导热好性能,克服了高分子成膜溶液导热系数低的缺点,涂料中同时填料有碳化硅14、导热石墨15、氮化硼16、碳化铝17以及石墨碳管18,构造成一个导热结构内部网,这些填料导热系数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长时间耐酸碱,硬度高耐磨,使用寿命长,来提高散热器换热量,提高散热量,同时提高散热器的耐酸腐蚀性,实现了换热管结构高效的耐酸碱腐蚀性,延长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3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