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173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它涉及一种余热锅炉。现有锅炉对CO无法实现有效燃烬、余热回收效率低、锅炉运行时稳定性差、锅炉安装周期长且成本高。本实用新型中焚烧处理腔内由靠近燃烧器的一端至远离燃烧器的另一端依次划分为燃烧室、燃烬室和直流花墙室,中心处理腔外设置有汽包,第一处理室与直流花墙室相连通,第三处理室与尾部处理腔相连通,前置蒸发器设置在第一处理室内,二级蒸汽过热器和一级蒸汽过热器并列设置在第二处理室内,后置蒸发器设置在第三处理室内,二级省煤器和一级省煤器并列设置在尾部处理腔内,一级蒸汽过热器的出水端通过喷水减温器与二级蒸汽过热器的进水端相通。本实用新型利用余热对锅炉进行供水、供汽。
【专利说明】
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0002]在国内化工催化裂化装置中催化剂不完全再生形式中烟气中通常含有3%?12%的CO气体,直接排放将造成严重危害,用户通常选择裸烧,燃烧不完全仍然影响环境,而且浪费了大量余热。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节能环保也成为了当今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锅炉行业快速发展,化工废气余热锅炉技术及系统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产生了一些催化装置余热锅炉,燃烧温度在100tC以下,但仍存在着CO不能燃烬、余热回收效率低、排烟温度高、受热面积灰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由于现有锅炉对CO无法实现有效燃烬、余热回收效率低、锅炉运行时稳定性差、锅炉安装周期长且成本高,进而提出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它包括焚烧处理腔、中心处理腔、尾部处理腔、燃烧器、前置蒸发器、二级蒸汽过热器、一级蒸汽过热器、后置蒸发器、二级省煤器、一级省煤器和汽包,所述焚烧处理腔、中心处理腔和尾部处理腔在水平方向上依次连通,所述焚烧处理腔的一端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焚烧处理腔内由靠近燃烧器的一端至远离燃烧器的另一端依次划分为燃烧室、燃烬室和直流花墙室,所述中心处理腔外设置有汽包,所述中心处理腔内依次划分为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所述第一处理室与直流花墙室相连通,第三处理室与尾部处理腔相连通,所述前置蒸发器设置在第一处理室内,所述二级蒸汽过热器和一级蒸汽过热器并列设置在第二处理室内,所述后置蒸发器设置在第三处理室内,所述二级省煤器和一级省煤器并列设置在尾部处理腔内,所述一级省煤器与二级省煤器相连通,所述二级省煤器与汽包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前置蒸发器和后置蒸发器分别与汽包相连通,所述汽包的出水端与一级蒸汽过热器的进汽端相连通,所述一级蒸汽过热器的出汽端通过喷水减温器与二级蒸汽过热器的进汽端相连通,二级蒸汽过热器的出汽端为过热蒸汽排出端。
[0006]所述后置蒸发器包括上集箱、下集箱、中间支撑架、外部支撑架和多根钉头管,所述上集箱、下集箱、中间支撑架和多根钉头管均设置在外部支撑架内,所述上集箱和下集箱水平并列设置,所述上集箱位于下集箱的正上方,所述多根钉头管均竖直并列设置并通过中间支撑架设置在上集箱和下集箱之间,每根钉头管包括上弯管段、直管段和下弯管段,所述上弯管段、直管段和下弯管段从上至下顺次固定连通制为一体,所述上弯管段的上端与上集箱相连通,所述下弯管段的下端与下集箱相连通。
[0007]所述后置蒸发器还包括集箱支座、至少一组上辅助组件和至少一组下辅助组件,所述集箱支座设置在中间支撑架的顶部,所述上集箱设置在集箱支座上;至少一组上辅助组件设置在外部支撑架的顶部,上辅助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外套、第一内管和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外套管穿设在外部支撑架上,所述第一内管套装在第一密封外套管内且其下端与上集箱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板套装在第一内管的上端且其下端面与第一密封外套管相贴紧,所述第一密封外套管的管壁为曲面形管壁;至少一组下辅助组件设置在外部支撑架的底部,下辅助组件包括第二密封外套管、第二内管和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外套管穿设在外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内管套装在第二密封外套管内且其上端与下集箱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板套装在第二内管的下端且其上端面与第二密封外套管相贴紧,所述第二密封外套管的管壁为曲面形管壁。
[0008]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预混腔、火焰观测管、燃料气管、三岔型支管和多个旋流叶片,所述燃烧器本体通过预混腔与焚烧处理腔相连通,所述燃烧器本体顶部加工有空气入口,所述预混腔的顶部加工有主燃料气入口,所述火焰观测管的一端沿燃烧器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穿过燃烧器本体和预混腔,所述火焰观测管的另一端处于燃烧器本体外且该端为第一观测火焰端,所述燃料气管的一端连通有三岔型支管,三岔型支管中的三个支管口分别为点火燃料气入口、电点火器接口和点火空气入口,所述燃料气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燃烧器本体和预混腔且靠近火焰观测管设置,多个旋流叶片以火焰观测管为中心均匀设置在燃烧器本体内。
[0009]所述燃烧器还包括长明灯空气进管和长明灯燃料进管,所述长明灯空气进管穿设在燃烧器本体上,所述长明灯燃料进管位于燃烧器本体外且与长明灯空气进管相连通。
[0010]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火焰监测管和第一冷却管,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还穿设有火焰监测管,所述火焰监测管中处于燃烧器本体外的一端为火焰监测器的接口端,所述第一冷却管位于燃烧器本体外且其与火焰监测管相连通。
[0011]所述火焰观测管上还加工有补充燃料气入口,所述补充燃料气入口位于燃烧器本体外且靠近第一观测火焰端设置,第二冷却管位于燃烧器本体外且与火焰观测管相连通.
[0012]所述预混腔上连接有二次供风管,所述二次供风管倾斜设置在预混腔上,二次供风管轴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与预混腔水平方向的径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 15° 至25° ο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卧式侧烧型燃烧器,通过燃烧器、预混腔和多个旋流叶片之间的配合设置,起到强化燃烧的效果,燃烧器调节比为15:1。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进行烟气处理和锅炉给水过程。适应工况变动能力强,针对燃料气的量、参数波动可以进行很好的适应,同时满足工况变化的需求。
[0015]二、燃烧方式采用旋流高温燃烧方式,燃烧温度范围在1100?1500°C,热烟气从上至下,切向进入燃烧区,产生旋流,在燃烧器一次风的推动作用下以旋流方式向尾部处理腔移动,二次风以15°至25°角切向射入旋流烟气与烟气充分混合,焚烧处理腔、中心处理腔和尾部处理腔的依次设置有效延长燃烬的空间,通过高效强旋流燃烧,能够确保燃料气中的CO组分完全燃烬。
[0016]三、直流花墙室的设置使烟气在进入受热面前均匀分配,垂直冲刷,为提高换热效率提供保证。
[0017]四、前置蒸发器光管布置,使高温下熔灰不积存;一级蒸汽过热器和二级蒸汽过热器采用R = 60mm的小R弯曲半径吊挂布置,节省空间,有效减小其自身尺寸,形成模块化结构;后置蒸发器中钉头管强换热布置,大量吸收热量;一级省煤器和二级省煤器采用翅片管布置,有效降低排烟温度。此锅炉如果再配备蒸汽吹灰器可以更好的解决受热面的积灰问题,锅炉效率能够达到86.72%,排烟温度在150 °C以下。
[0018]五、本实用新型为卧式布置,有效减少钢架、浇注料耗量,单个模块重量约30t,由于炉体较低,汽包标高约10m,大量降低吊装成本,常规的汽车吊即可完成,简化并节省吊装工序和吊装难度,安装工作量相对于立式布置约减少其1/4。卧式模块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省安装成本1/3,节省安装周期2/3。
[0019]六、本实用新型中卧式模块布置给检维修带来极大的便利,锅炉停休时通过锅炉的烟道人孔和集箱的两侧人孔就可以检查到所有受压件的焊缝。在锅炉达到寿命期更换部件时方便、快捷,模块与模块之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更换时只需拆卸高强螺栓打开后抽出更换模块,更换管件后完成连接和密封即可。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不意图;
[0021 ]图2是后置蒸发器8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后置蒸发器8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烟气的流动方向;
[0023]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4]图5是燃烧器I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主燃料气入口1-19、二次供风管1-15与预混腔1-2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焚烧处理腔2、中心处理腔3、尾部处理腔4、燃烧器1、前置蒸发器5、二级蒸汽过热器6、一级蒸汽过热器7、后置蒸发器8、二级省煤器9、一级省煤器10和汽包12,所述焚烧处理腔2、中心处理腔3和尾部处理腔4在水平方向上依次连通,所述焚烧处理腔2的一端设置有燃烧器I,所述焚烧处理腔2内由靠近燃烧器I的一端至远离燃烧器I的另一端依次划分为燃烧室、燃烬室和直流花墙室,所述中心处理腔3外设置有汽包12,所述中心处理腔3内依次划分为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所述第一处理室与直流花墙室相连通,第三处理室与尾部处理腔4相连通,所述前置蒸发器5设置在第一处理室内,所述二级蒸汽过热器6和一级蒸汽过热器7并列设置在第二处理室内,所述后置蒸发器8设置在第三处理室内,所述二级省煤器9和一级省煤器10并列设置在尾部处理腔4内,所述一级省煤器10与二级省煤器9相连通,所述二级省煤器9与汽包12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前置蒸发器5和后置蒸发器8分别与汽包12相连通,所述汽包12的出水端与一级蒸汽过热器7的进汽端相连通,所述一级蒸汽过热器7的出汽端通过喷水减温器与二级蒸汽过热器6的进汽端相连通,二级蒸汽过热器6的出汽端为过热蒸汽排出端。
[0027]本实用新型中喷水减温器为现有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前置蒸发器5和后置蒸发器8分别与汽包12相连通,即前置蒸发器5和后置蒸发器8各自独立与汽包12相连通,形成两个自然循环,前置蒸发器5和后置蒸发器8分别为汽包12提供汽水混合物,汽包12把汽水混合物中水蒸气提供给一级蒸汽过热器7和二级蒸汽过热器6后,最终产生过热蒸汽并从二级蒸汽过热器6的出汽端排出即可。
[0028]【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置蒸发器8包括上集箱8-1、下集箱8-2、中间支撑架8-3、外部支撑架8-5和多根钉头管8-4,所述上集箱8-1、下集箱8-2、中间支撑架8-3和多根钉头管8-4均设置在外部支撑架8-5内,所述上集箱8-1和下集箱8-2水平并列设置,所述上集箱8-1位于下集箱8-2的正上方,所述多根钉头管8-4均竖直并列设置并通过中间支撑架8-3设置在上集箱8-1和下集箱8-2之间,每根钉头管8-4包括上弯管段8-4-1、直管段8-4-2和下弯管段8-4-3,所述上弯管段8-4-1、直管段8-4-2和下弯管段8-4-3从上至下顺次固定连通制为一体,所述上弯管段8-4-1的上端与上集箱8-1相连通,所述下弯管段8-4-3的下端与下集箱8-2相连通。
[0029]本实施方式中多根钉头管8-4的设置能够起到加强换热的效果,换热面积比现有装置提高30%,每根钉头管8-4自身的结构使其上弯管段8-4-1和下弯管段8-4-3均位于强对流、强冲刷段以外,直管段8-4-2所在区域为强对流、强冲刷区域。后置蒸发器8能够适应8?12m $父尚的烟速,从而加强对流,提尚换热系数,提尚换热效率。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30]【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置蒸发器8还包括集箱支座8-6、至少一组上辅助组件8-7和至少一组下辅助组件8-8,所述集箱支座8-6设置在中间支撑架8-3的顶部,所述上集箱8-1设置在集箱支座8-6上;至少一组上辅助组件8-7设置在外部支撑架8-5的顶部,上辅助组件8-7包括第一密封外套管8-7-1、第一内管8-7-2和第一密封板8-7-3,第一密封外套管8-7-1穿设在外部支撑架8-5上,所述第一内管8-7-2套装在第一密封外套管8-7-1内且其下端与上集箱8-1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板8-7-3套装在第一内管8-7-2的上端且其下端面与第一密封外套管8-7-1相贴紧,所述第一密封外套管8-7-1的管壁为曲面形管壁;至少一组下辅助组件8-8设置在外部支撑架8-5的底部,下辅助组件8-8包括第二密封外套管8-8-1、第二内管8-8-2和第二密封板8-8-3,第二密封外套管8-8-1穿设在外部支撑架8-5上,所述第二内管8-8-2套装在第二密封外套管8-8-1内且其上端与下集箱8-2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板8-8-3套装在第二内管8-8-2的下端且其上端面与第二密封外套管8-8-1相贴紧,所述第二密封外套管8-8-1的管壁为曲面形管壁。
[0031]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至少一组上辅助组件8-7和至少一组下辅助组件8-8的设置使后置蒸发器8整体的膨胀系统充分合理,多根钉头管8-4中管屏内部膨胀由弯头补偿,外部支撑架8-5内部管件的横向和纵向膨胀由上辅助组件8-7和下辅助组件8-8补偿,炉衬的各个面间设置膨胀缝,采用耐火纤维毡填实,保证膨胀和密封。
[0032]本实施方式中后置蒸发器8现场安装更加方便,强换热、紧凑结构的蒸发器使整体重量和外型尺寸都比常规要小约1/3,有效减轻现场倒运、起重吊装的负担。中间支撑架8-3为钢质框架,钢质框架在上在入口和出口连接面设置有加强连接板8-9,在两个模块就位后,模块间加装耐火纤维垫板,在加强连接板处用高强螺栓紧固,使之严密,安装更加高效、便捷。上集箱8-1和下集箱8-2均为内置设置且在无对流烟道内,充分解决了外置集箱密集管束穿墙的密封难问题,而且对受压件焊缝的检查方便。
[0033]本实施方式中上集箱8-1包括至少一个上集水罐体,每个上集水罐体对应有一组上辅助组件8-7,下集箱8-2包括至少一个下集水罐体,每个下集水罐体对应有一组下辅助组件8-8,后置蒸发器8还包括两个穿墙板密封套8-10和两个第三密封板8-11,上集水罐体与外部支撑架8-5相接触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穿墙板密封套8-10和一个第三密封板8-11。穿墙板密封套8-10套装在上集水罐体的端部且该端部设置有一个第三密封板8-11,用于连接穿墙板密封套8-10和上集水罐体。
[0034]本实用新型中的前置蒸发器5与后置蒸发器8的结构相同,二者不同之处为前置蒸发器5中利用多根光管替代多根钉头管8-4,光管的布置方式与钉头管8-4的布置方式相同。前置蒸发器5的设置是为了减轻熔融状态的灰粘附。后置蒸发器8的设置是为了有效增加受热面积,提高了烟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实现强换热的效果,有效减少管的使用数量。二级省煤器9和一级省煤器10均为节煤器,均为现有构件,二级省煤器9和一级省煤器10的内部均设置有多个翅片管,前置蒸发器5、后置蒸发器8、二级省煤器9和一级省煤器10的结构均为模块式结构,不但便于拆卸和组装,便于更换零件,还起到了增强换热的效果。
[0035]本实用新型中二级蒸汽过热器6、一级蒸汽过热器7、二级省煤器9和一级省煤器10中内部解决膨胀问题的工作过程与后置蒸发器8内部解决膨胀问题的工作过程相同。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36]【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I包括燃烧器本体1-1、预混腔1-2、火焰观测管1-4、燃料气管1-5、三岔型支管和多个旋流叶片1-16,所述燃烧器本体1-1通过预混腔1-2与焚烧处理腔相连通,所述燃烧器本体1-1顶部加工有空气入口 1-3,所述预混腔1-2的顶部加工有主燃料气入口 1-19,所述火焰观测管1-4的一端沿燃烧器本体1-1的长度方向依次穿过燃烧器本体1-1和预混腔1-2,所述火焰观测管1-4的另一端处于燃烧器本体1-1外且该端为第一观测火焰端,所述燃料气管1-5的一端连通有三岔型支管,三岔型支管中的三个支管口分别为点火燃料气入口 1-6、电点火器接口 1-7和点火空气入口 1-8,所述燃料气管1-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燃烧器本体1-1和预混腔1-2且靠近火焰观测管1-4设置,多个旋流叶片1-16以火焰观测管1-4为中心均匀设置在燃烧器本体1-1内。
[0037]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燃烧器1、预混腔和多个旋流叶片之间的配合设置,起到强化燃烧的效果。根据再生烟气的发生设备负荷的变化,再生烟气的量变约为10:3,考虑停启运及事故状态时把燃烧器调节比设计为15:1,充分适应再生烟气的变化。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三相同。
[0038]【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I还包括长明灯空气进管1-9和长明灯燃料进管1-10,所述长明灯空气进管1-9穿设在燃烧器本体1-1上,所述长明灯空气进管1-9处于燃烧器本体1-1的一端为第二观测火焰端,所述长明灯燃料进管1-10位于燃烧器本体1-1外且与长明灯空气进管1-9相连通。
[0039]本实用新型中燃烧器I内设置有长明灯,长明灯空气进管1-9为长明灯提供空气,长明灯燃料进管1-10为长明灯提供燃料。长明灯的发热量不低于0.025MW,燃料气压力
0.05-0.25MPa,在任何条件下即使在主燃烧器停烧时,仍向长明灯供气,使长明灯稳定燃烧。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0040]【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I还包括火焰监测管1-11和第一冷却管1-12,所述燃烧器本体1-1上还穿设有火焰监测管1-11,所述火焰监测管1-11中处于燃烧器本体1-1外的一端为火焰监测器的接口端,所述第一冷却管1-12位于燃烧器本体1-1外且其与火焰监测管1-11相连通。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0041]【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焰观测管1-4上还加工有补充燃料气入口 1-13,所述补充燃料气入口 1-13位于燃烧器本体1-1外且靠近第一观测火焰端设置,第二冷却管1-14位于燃烧器本体1-1外且与火焰观测管1-4相连通。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0042]【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混腔1-2上连接有二次供风管1-15,所述二次供风管1-15倾斜设置在预混腔1-2上,二次供风管1-15轴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与预混腔1-2水平方向的径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 15° 至25° ο
[0043]本实施方式中三岔型支管中的三个支管口分别为点火燃料气入口1-6、电点火器接口 1-7和点火空气入口 1-8,通过点火燃料气入口 1-6通入点火燃料,点火空气入口 1-8通入点火空气,经电点火器接口 1-7进行点火,随即通过补充燃料气入口 1-13和空气入口 1-3进入燃烧器本体1-1燃烧介质进行燃烧,再通入主燃料气入口 1-19与二次供风管1-15提供的二次风相配合,燃烧器本体1-1的旋流火焰通过主燃料气入口 1-19的切向进入并通过其与二次供风管1-15之间的夹角α,形成完整的旋流燃烧进入后部的焚烧处理腔中。燃料气量和空气量根据主燃料气入口 1-19的量和参数的波动情况给予充分的余度考虑,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适当调节,使燃烧更加充分。
[0044]本实施方式中二次供风管1-15与预混腔1-2连接处的夹角为α,二次供风管1-15与预混腔1-2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15°至25°。由于本实用新型为卧式锅炉,即水平设置在地面上的锅炉,夹角α也认为是二次供风管1-15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六或七相同。
[0045]【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还包括支撑架11,所述中心处理腔外设置有支撑架11,所述汽包12设置在支撑架11上。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0046]【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它还包括支撑架11,所述中心处理腔外设置有支撑架11,所述汽包12设置在支撑架11上。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三或七相同。
[004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0048]烟气处理过程:烟气从上至下通过主燃料气入口 1-19切向进入燃烧器本体1-1内,燃烧器本体1-1通过多个旋流叶片1-16再配合夹角α通入的二次风形成有效旋流燃烧,通过焚烧处理腔内对燃烧气体充分混合并燃烬,在直流花墙室内调整烟气速度、气流均匀度和气流方向后进入前置蒸发器5。烟气依次冲刷管束经前置蒸发器5、二级蒸汽过热器6、一级蒸汽过热器7、后置蒸发器8、二级省煤器9和一级省煤器1后排出,完成烟气流程。
[0049]水循环过程:锅炉给水首先通过二级省煤器9和一级省煤器10加热,加热的欠饱和水进入汽包12,由下降管进入前置蒸发器5和后置蒸发器8,前置蒸发器5和后置蒸发器8构成锅炉的蒸发受热面,形成汽水混合物进入汽包12,由汽包12分离饱和蒸汽和水,饱和蒸汽通过连接管进入一级蒸汽过热器7,经喷水减温器进行温度调节后进入二级蒸汽过热器6后生产过热蒸汽,用于生产应用。
【主权项】
1.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焚烧处理腔(2)、中心处理腔(3)、尾部处理腔(4)、燃烧器(1)、前置蒸发器(5)、二级蒸汽过热器(6)、一级蒸汽过热器(7)、后置蒸发器(8)、二级省煤器(9)、一级省煤器(10)和汽包(12),所述焚烧处理腔(2)、中心处理腔(3)和尾部处理腔(4)在水平方向上依次连通,所述焚烧处理腔(2)的一端设置有燃烧器(I ),所述焚烧处理腔(2)内由靠近燃烧器(I)的一端至远离燃烧器(I)的另一端依次划分为燃烧室、燃烬室和直流花墙室,所述中心处理腔(3)外设置有汽包(12),所述中心处理腔(3)内依次划分为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所述第一处理室与直流花墙室相连通,第三处理室与尾部处理腔(4)相连通,所述前置蒸发器(5)设置在第一处理室内,所述二级蒸汽过热器(6)和一级蒸汽过热器(7)并列设置在第二处理室内,所述后置蒸发器(8)设置在第三处理室内,所述二级省煤器(9)和一级省煤器(10)并列设置在尾部处理腔(4)内,所述一级省煤器(10)与二级省煤器(9)相连通,所述二级省煤器(9)与汽包(12)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前置蒸发器(5)和后置蒸发器(8)分别与汽包(12)相连通,所述汽包(12)的出水端与一级蒸汽过热器(7)的进汽端相连通,所述一级蒸汽过热器(7)的出汽端通过喷水减温器与二级蒸汽过热器(6)的进汽端相连通,二级蒸汽过热器(6)的出汽端为过热蒸汽排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蒸发器(8)包括上集箱(8-1)、下集箱(8-2)、中间支撑架(8-3)、外部支撑架(8-5)和多根钉头管(8-4),所述上集箱(8-1)、下集箱(8-2)、中间支撑架(8-3)和多根钉头管(8-4)均设置在外部支撑架(8-5)内,所述上集箱(8-1)和下集箱(8-2)水平并列设置,所述上集箱(8-1)位于下集箱(8-2)的正上方,所述多根钉头管(8-4)均竖直并列设置并通过中间支撑架(8-3)设置在上集箱(8-1)和下集箱(8-2)之间,每根钉头管(8-4)包括上弯管段(8-4-1)、直管段(8-4-2)和下弯管段(8-4-3),所述上弯管段(8-4-1)、直管段(8-4-2)和下弯管段(8-4-3)从上至下顺次固定连通制为一体,所述上弯管段(8-4-1)的上端与上集箱(8-1)相连通,所述下弯管段(8-4-3)的下端与下集箱(8-2)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蒸发器(8)还包括集箱支座(8-6)、至少一组上辅助组件(8-7)和至少一组下辅助组件(8-8),所述集箱支座(8-6)设置在中间支撑架(8-3)的顶部,所述上集箱(8-1)设置在集箱支座(8-6)上;至少一组上辅助组件(8-7)设置在外部支撑架(8-5)的顶部,上辅助组件(8-7)包括第一密封外套管(8-7-1)、第一内管(8-7-2)和第一密封板(8-7-3),第一密封外套管(8-7-1)穿设在外部支撑架(8-5)上,所述第一内管(8-7-2)套装在第一密封外套管(8-7-1)内且其下端与上集箱(8-1)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板(8-7-3)套装在第一内管(8-7-2)的上端且其下端面与第一密封外套管(8-7-1)相贴紧,所述第一密封外套管(8-7-1)的管壁为曲面形管壁;至少一组下辅助组件(8-8)设置在外部支撑架(8-5)的底部,下辅助组件(8-8)包括第二密封外套管(8-8-1)、第二内管(8-8-2)和第二密封板(8_8_3),第二密封外套管(8-8-1)穿设在外部支撑架(8-5)上,所述第二内管(8-8-2)套装在第二密封外套管(8-8-1)内且其上端与下集箱(8-2)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板(8-8-3)套装在第二内管(8-8-2)的下端且其上端面与第二密封外套管(8-8-1)相贴紧,所述第二密封外套管(8-8-1)的管壁为曲面形管壁。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I)包括燃烧器本体(1-1)、预混腔(1-2)、火焰观测管(1-4)、燃料气管(1-5)、三岔型支管和多个旋流叶片(1-16),所述燃烧器本体(1-1)通过预混腔(1-2)与焚烧处理腔(2)相连通,所述燃烧器本体(1-1)顶部加工有空气入口(1-3),所述预混腔(1-2)的顶部加工有主燃料气入口( 1-19),所述火焰观测管(1-4)的一端沿燃烧器本体(1-1)的长度方向依次穿过燃烧器本体(1-1)和预混腔(1-2),所述火焰观测管(1-4)的另一端处于燃烧器本体(1-1)外且该端为第一观测火焰端,所述燃料气管(1-5)的一端连通有三岔型支管,三岔型支管中的三个支管口分别为点火燃料气入口(1-6)、电点火器接口(1-7)和点火空气入口(1-8),所述燃料气管(1-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燃烧器本体(1-1)和预混腔(1-2)且靠近火焰观测管(1-4)设置,多个旋流叶片(1-16)以火焰观测管(1-4)为中心均匀设置在燃烧器本体(1-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I)还包括长明灯空气进管(1-9)和长明灯燃料进管(1-10),所述长明灯空气进管(1-9)穿设在燃烧器本体(1-1)上,所述长明灯燃料进管(1-10)位于燃烧器本体(1-1)夕卜且与长明灯空气进管(1-9)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I)还包括火焰监测管(1-11)和第一冷却管(1-12),所述燃烧器本体(1-1)上还穿设有火焰监测管(1-11),所述火焰监测管(1-11)中处于燃烧器本体(1-1)外的一端为火焰监测器的接口端,所述第一冷却管(1-12)位于燃烧器本体(1-1)外且其与火焰监测管(1-11)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观测管(1-4)上还加工有补充燃料气入口(1-13),所述补充燃料气入口(1-13)位于燃烧器本体(1-1)外且靠近第一观测火焰端设置,第二冷却管(1-14)位于燃烧器本体(1-1)外且与火焰观测管(1-4)相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腔(1-2)上连接有二次供风管(1-15),所述二次供风管(1-15)倾斜设置在预混腔(1-2)上,二次供风管(1-15)轴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与预混腔(1-2)水平方向的径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15°至25°。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支撑架(I I),所述中心处理腔外设置有支撑架(U),所述汽包(12)设置在支撑架(11)上。10.根据权利要求1、3或7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支撑架(11),所述中心处理腔外设置有支撑架(11),所述汽包(12)设置在支撑架(11)上。
【文档编号】F22G7/00GK205535724SQ20162024098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张平
【申请人】哈尔滨哈锅锅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