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720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尤其涉及在金属薄板上形成供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的带轴环穿孔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以及在形成于金属薄板上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并形成供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的带轴环穿孔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
用于温度调节器等热交换器的散热部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是在方形的铝制薄板等金属薄板上设置多个规定高度的带轴环穿孔。由该热交换器用散热片形成的热交换器的散热部是将多片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各个带轴环穿孔上下对齐后重叠,同时将由铜等导热系数高的金属做成的热交换用管道插入这些带轴环穿孔以形成一个整体。
作为这种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采用图9A~图9D及

图10A~图10F所示的制造方法。
图9A~图9D所示的制造方法是首先在金属薄板100上进行穿孔加工后对穿设的穿孔作内缘翻边加工,形成被凸出片102围住周围的筒状部101(图9A的工序),然后,在筒状部101的凸出片102上进行减薄拉深加工,同时将凸出片102延展,形成规定高度的轴环104(图9B及图9C的工序)。接着,将轴环104的前端部弯折后形成凸缘105(图9D的工序),即可得到带轴环穿孔。以下称图9A~图9D所示的制造方法为减薄拉深加工方法。
图10A~图10F所示的制造方法由以下工序组成。首先,形成圆锥台形的浅容器状凸部106,其底面直径大于在金属薄板100上形成的带轴环穿孔的开口直径(图10A的工序),并进行一边将该浅容器状凸部106的直径缩小一边使其高度渐渐升高的深冲加工(图10B、图10C、图10D的工序)。并且在经过深冲加工形成了规定高度的容器状凸部109上实施穿孔加工后对该穿孔作内缘翻边加工以形成轴环104(图10E的工序)。接着,将轴环104前端部弯曲后形成凸缘105(图10F的工序),即可得到带轴环穿孔。以下将图10A~图10F所示的制造方法称为深冲加工方法。
用图9A~图9D及图10A~图10F所示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可以通过冲压加工制造。在该图9A~图9D及图10A~图10F所示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中,图9A~图9D所示的减薄拉深加工方法与图10A~图10E所示的深冲加工方法相比,由于其制造工期短,可实现冲压加工所用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小型化。
在图9A~图9D所示的减薄拉深加工方法中所用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中,可以使用图11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图11是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局部剖视图。该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由上模300和下模400构成,用构成上模300的金属板112、114来固定阴模116。
阴模116的前端从形成上模300下侧面的金属板114的面向下方略伸出,由于弹簧120的力而向下模400方向加力的脱模杆118插入阴模116内,其外周面与阴模116的内壁面滑动接触。脱模杆118如后所述,是一种推出构件,即,冲头128进入阴模116内,并对筒状部101实施减薄拉深加工,然后随着后退的冲头128移动,将附在阴模116内壁面上的残留轴环104推出。
另外,通过由构成下模400的底部的金属板122、124固定的筒状构件126内插入的构件132,使减薄拉深加工用的冲头128以其前端部从筒状构件126伸出的状态固定在下模400上。直径小于该冲头128主体部的冲头128的前端部138是将冲头128向被凸出片102围住的筒状部101引导的引导部,减薄拉深加工通过冲头128的角部136完成。
在如此固定在下模400底部的冲头128的前端部附近,由于加力构件(未图示)的作用而向上模300的方向加力,与底部之间隔开规定距离设有脱模板130。该脱模板130上穿设可供冲头128通过的穿孔134,当脱模板130上没有负荷时,调节脱模板130的位置,以使冲头128的前端低于脱模板130的上侧面。
在上述脱模板130的上侧面载放金属板100,其上形成被凸出片102围住周缘的筒状部101,对该筒状部101进行减薄拉深加工。
这时,上模300向下方移动,设在上模300上的下模推压构件(未图示)就与脱模板130抵接并将脱模板130向下方推压,这样,与底部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冲头128的前端通过穿孔134并伸出到脱模板130的上侧面。由于上模300继续向下方移动,从脱模板130的上侧面伸出的冲头128的前端部就克服弹簧120的力而将脱模杆118向上方推压,同时进入阴模116内,并在与阴模116的内壁面之间对筒状部101进行减薄拉深加工。
然后,上模300向上方移动,冲头128的前端部从阴模116内后退。这时,脱模杆118由于弹簧120的力而与后退的冲头128抵接,同时向下模400的方向下降,将附在阴模116内壁面的残留轴环104推出。
采用图9A~图9D所示减薄拉深加工方法(使用上述图11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时,可以形成垂直金属薄板100的轴环104。因此,最后得到的带轴环穿孔与插入其中的热交换用管道之间密合性良好。
然而,用图9A~图9D所示的减薄拉深加工方法得到的轴环104的高度容易被金属薄板100的厚度所左右。因此,近年来在谋求热交换器轻量化等的场合,即要实现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轻量化,又要维持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强度等,需要采用比原来更硬更薄的金属薄板。而如采用比原来更硬更薄的金属薄板,并用图9A~图9D所示的减薄拉深加工方法来形成带轴环的穿孔穿孔,可能难以得到规定高度的轴环。
另外,在图11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中,极难将各个冲头128与对应于各冲头128的阴模116的中心轴完全一致地装入金属模中,会在组装精度范围内产生两中心轴间错位。一旦产生两个中心轴间的错位,当在阴模116内插入了冲头128时,就会产生阴模116的内壁面与冲头128外壁面之间间隔不均,对筒状部101的凸出片102进行的减薄拉深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一旦冲头128与阴模116之间的两个中心轴的错位大,则得到的带轴环穿孔就会如图12所示,轴环104的周壁厚度会变得不均匀,会发生不平衡的轴环,即轴环104的前端形成向厚壁方向倾斜的倾斜端。
另一方面,采用图10A~图10F所示的深冲加工方法时,可以一边实质性维持金属薄板100的厚度一边形成规定高度的容器状凸部109。因此,即使采用比原来硬且薄的金属薄板,也能形成规定高度的轴环104。
然而,容器状凸部109是将在金属薄板100上形成的圆锥台状浅容器状凸部106缩小直径以使其高度渐渐升高后形成的。因此,在容器状凸部109上进行穿孔加工及内缘翻边加工后形成的筒状部104的纵截面形状为“八”字形,最终形成的带轴环穿孔也如图13所示,其纵截面形状成为“八”字形。
一旦在纵截面形状为“八”字形的带轴环穿孔中插入热交换用管道110,就容易在轴环的内壁面与热交换用管道110的外壁面之间形成间隙,会降低二者间的密合性。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即使用比原来硬且薄的金属板也容易形成规定高度的带轴环穿孔,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形成前端高度一致的筒状部且构件造简单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用金属模。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经研究后发现,在图10A~图10F所示的深冲加工方法中,对经过深冲加工形成的容器状凸部109实施穿孔加工及内缘翻边加工而形成筒状部104后,在对筒状部104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在一对金属模从分模状态到合模状态的过程中,在金属模的同一部位依次进行穿孔加工、内缘翻边加工及减薄拉深加工,或在利用阴模和冲头对筒状部实行减薄拉深加工时,为了能自动调节双方中心轴的偏差,而将阴模有间隙地与一方金属模嵌合,即可实现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在金属薄板上形成的浅容器状凸部的直径缩小的一段或多段深冲加工,形成规定高度的容器状凸部后,在前述容器状凸部上实施穿孔加工后对得到的穿孔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后形成筒状部,接着,在对前述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以制造出具有供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的规定高度的带轴环穿孔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时,用可分合的一对金属模作为制造该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金属模,其特点是,在前述一对金属模从分模状态到合模状态的过程中,在前述金属模的同一部位依次进行前述穿孔加工、内缘翻边加工以及减薄拉深加工。
本发明还是一种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在金属薄板上形成的浅容器状凸部的直径缩小的一段或多段深冲加工,形成规定高度的容器状凸部后,在前述容器状凸部上实施穿孔加工后对得到的穿孔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后形成筒状部,接着,在对前述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以制造出具有供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的规定高度的带轴环穿孔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时,用可分合的一对金属模作为制造该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用的金属模,其特点是,为了在对插入前述一方金属模中所装的阴模中的前述筒状部中插入固定于另一方的冲头并与前述阴模之间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能使前述阴模相对冲头在同一平面内移动、以沿前述阴模内壁面的全周将前述阴模内壁面与冲头外壁面之间的间隔调节成均等间隔,将前述阴模有间隙地嵌入一方金属模。
另外,本发明还是一种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由对金属薄板上形成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以形成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用的带轴环穿孔的、可分合的一对金属模构成,具有装于该一方金属模中的阴模、固定于另一方金属模且插入前述阴模对前述金属薄板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的冲头,其特点是,为了在用前述阴模和冲头对前述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使前述阴模相对冲头在同一平面内移动、以沿前述阴模内壁面的全周将前述阴模内壁面与冲头外壁面之间的间隔调节为均等间隔,将前述阴模有间隙地嵌入一方金属模。
另外,本发明还是一种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由对金属薄板上形成的容器状凸部实施穿孔加工并对穿设的孔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后形成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以形成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用的带轴环穿孔的、可分合的一对金属模构成,在该一方金属模上具有阴模、以及前端部向另一方金属模凸出状地插入前述阴模、对前述容器状凸部实施穿孔加工的穿孔冲头,在前述另一方金属模上,固定着筒状冲头,该筒状冲头中形成在前述一对金属模合模时供装在前述一方金属模中且已对前述容器状凸部实施穿孔加工的穿孔冲头的前端部插入的中空孔,且该筒状冲头对用前述穿孔加工而在容器状凸部上形成的穿孔进行内缘翻边加工以形成筒状部,并与被前述筒状部插入的阴模之间对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其特点是,为了在用前述阴模和筒状冲头对金属薄板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使前述阴模相对筒状冲头而在同一平面内移动、以沿前述阴模内壁面的全周将前述阴模内壁面与筒状冲头外壁面之间的间隔调节为均等间隔,将前述阴模有间隙地嵌入一方金属模中。
采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时,在对通过深冲加工形成的容器状凸部实施穿孔加工及内缘翻边加工以形成筒状部后,在对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在一对金属模从分模状态到合模状态的过程中,在金属模的同一部位依次实施穿孔加工、内缘翻边加工及减薄拉深加工。因此,可提高所得到的轴环的高度,即使使用比过去更硬更薄的金属薄板,也能形成规定高度的带轴环穿孔。又由于对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故即使筒状部的纵截面形状为“八”字形,也可通过对该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来矫正,可使最后得到的轴环垂直地竖立在金属薄板上。
而且,由于在金属模的同一部位进行穿孔加工、内缘翻边加工及减薄拉深加工,故可以作为与过去深冲加工方法中所用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用金属模大致相同尺寸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且不需将金属薄板向金属模的各加工工序移动,故可防止金属板薄上形成的筒状部等偏芯,从而可防止这种偏芯产生的不平衡轴环。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为了在金属薄板上形成的筒状部插入安装于一方金属模中的阴模、且在该筒状部中插入固定在另一方金属模中的冲头以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使阴模相对冲头而在同一平面内移动以沿阴模内壁面的全周将阴模内壁面与冲头外壁面之间的间隔调节为均等间隔,将阴模有间隙地嵌入一方金属模。因此,譬如安装在金属模中的阴模和冲头即使发生两个中心轴间的错位,在进行减薄拉深加工时,阴模会相对冲头而在同一平面内移动,自动地调节阴模内壁面与冲头外壁面之间的间隔,尽可能地调节为均等间隔,能够尽量使对金属薄板上的筒状部实施的减薄拉深程度均匀,结果,可得到前端的高度相同的轴环。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A~图1G是说明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制造方法一例的工序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一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刚开始合模时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合模时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合模时状态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其他示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其他示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9A~图9D是说明传统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制造方法一例的工序图。
图10A~图10F是说明传统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制造方法又一例的工序图。
图11是说明传统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用传统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形成的轴环的纵剖视图。
图13是用传统的热交换器散热片制造方法形成的带轴环穿孔的纵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形态本发明如图1A~图1G所示,首先,在金属薄板10上形成浅容器状凸部12(图1A的工序)。对该浅容器状凸部12实施多段(图1A~图1G为三段)深冲加工,将浅容器状凸部12的直径逐渐缩小,形成规定高度的容器状凸部18(图1B、图1C、图1D)。该容器状凸部18由于是将浅容器状凸部12的直径缩小且形成的,故容器状凸部18的壁部厚度实质上与金属薄板10相同。接着,在该容器状凸部18的上侧面进行穿孔加工,并对形成的穿孔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后形成筒状部20(图1E)。该筒状部20的壁部厚度也与金属薄板10实质上相同。
然后,在对筒状部20实施减薄拉深加工以形成轴环22后(图1F),将轴环22的前端部弯曲成凸缘24,形成带轴环穿孔26(图1G)。
在形成上述带轴环穿孔26的、可分合的一对金属模上,在金属薄板10的输送方向依次装着分别与图1A~图1G的工序对应的阴模和冲头等。
然而,图1A~图1G所示的工序与图10A~图10F所示的深冲加工方法相比工序较多,故易使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大型化。
关于这一点,本发明通过在金属模的同一部位实施穿孔加工及内缘翻边加工的工序(图1E)及减薄拉深加工的工序(图1F),能尽量防止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大型化。
能够在同一部位实施穿孔加工、内缘翻边加工及减薄拉深加工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如图2所示。图2是用图1A~图10F所示的制造工序制造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局部剖视图,是对在金属薄板10上实施深冲加工后形成的规定高度的容器状凸部18实施穿孔加工,再将得到的穿孔通过内缘翻边加工形成筒状部20后,对筒状部20实施减薄拉深加工形成轴环22。
该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由可分合的上模30和下模50构成,通过构成上模30的金属板31、32、33安装着阴模34和穿孔冲头36。穿孔冲头36以其前端向着下模50的方向凸出的状态插入阴模34内并被金属板31、32固定。阴模34以其前端从形成上模30的下侧面的金属板33的面略向下方凸出的状态安装,且如图3所示,有间隙地嵌入在金属板31、33之间形成的容纳室35中,即,在阴模34的侧面及上面形成间隙38、39。因此,阴模34可在同一平面内移动。该阴模34的移动幅度是相对穿孔冲头36移动间隙38的宽度。
另外,通过构成下模50的底部的金属板51、52、53来固定筒状冲头54。该筒状冲头54在上模30和下模50合模时,被固定在上模30上的穿孔冲头36的前端部插入,其上形成中空孔55,供穿孔加工时产生的碎屑通过。上述筒状冲头54的前端部56的外径小于筒状冲头54的主体部57,成为向穿孔冲头34形成的穿孔的引导部。在上述前端部56与主体部57之间形成倾斜面的倾斜部58是对穿孔加工形成的穿孔实施内缘翻边加工的部分,倾斜部57和主体56间的角部59则是对经过内缘翻边加工形成的筒状部20实施减薄拉深加工的部分。
在固定于上述下模50底部的筒状冲头54的前端部56附近,设有被作为加力构件的弹簧60向上模30方向加力、与底部之间隔开规定距离的脱模板62。在该脱模板62上设有可供筒状冲头54的主体部57穿过的穿孔64,在没有负荷施加给脱模板62时,脱模板62位置被调节成使筒状冲头54的前端处于脱模板62的上侧面以下。
另外,在图2所示的金属模上,实施与图1A~图1D所示工序对应的加工的部分与传统深冲加工方法中所用的金属模结构相同。
在图2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上模30与下模50之间送入已形成容器状凸部18的金属薄板10,并开始上模30与下模50的合模。这时,一旦上模30开始下降,设在上模30上的下模推压构件(未图示)就与脱模板62抵接并克服弹簧60的力而将脱模板62向下方推压,且如图4所示,穿过了下模50的穿孔64的筒状冲头54的前端部56在脱模板62的上侧面凸出。在脱模板62的上侧面凸出的筒状冲头54的前端部56如图2所示,插入在金属薄板10上形成的容器状凸部18内,并将容器状凸部18作位置调整。
另外,由于上模30下降,将脱模板62推向下方,使筒状冲头54的前端部56从脱模板62的上侧面凸出且插入金属薄板10的容器状凸部18,而固定在上模30上的穿孔冲头36的前端就插入筒状冲头54的前端部56的中空孔55内,对容器状凸部18的上侧面实施穿孔加工以形成穿孔。该穿孔的开口面积小于容器状凸部18上侧面的面积。
由于穿孔加工而产生的碎屑经筒状冲头54的中空孔55向金属模外排出。
上模30继续下降,使筒状冲头54的前端部56更从脱模板62的上侧面凸出,使筒状冲头54的倾斜部59对容器状凸部18上侧面的穿孔实施内缘翻边加工,以形成筒状部20。
上模30继续下降,就如图5所示,通过阴模34和筒状冲头54的角部59,对插入上模30上所装的阴模34的筒状部20实施减薄拉深加工。
在实施上述减薄拉深加工时,使阴模34和筒状冲头54两方的中心轴完全一致对于形成前端高度相同的轴环22非常重要。然而,要将阴模34和筒状冲头54两方的中心轴完全一致装入金属模中是极为困难的。
关于这一点,阴模34如图3所示,是以形成间隙38、39的状态嵌入在上模30上形成的容纳室35中。因此,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阴模34可以相对固定在下模50上的筒状冲头54而在同一平面移动,可沿阴模34内壁面的全周将阴模34内壁面与筒状冲头54外壁面间的间隔调节为均等间隔。
即,当装在金属模中的阴模34和筒状冲头54两方的中心轴错位时,阴模34内壁面与筒状冲头54外壁面间的间隔就不均匀。因此,在用上述阴模34和筒状冲头54对筒状部20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对阴模34施加的力、尤其是相对阴模34的中心轴在垂直方向施加的力会从阴模34内壁面和筒状冲头54外壁面之间间隙较窄的部分偏向间隙较宽的部分施加。被施加了该偏向力的阴模34留有间隙38、39地嵌入上模30的容纳室35中,故向被施力的方向移动。一旦移动结束,即如图6所示,阴模34和筒状冲头54的两个中心轴一致,且沿阴模34内壁面的全周将阴模34的内壁面和筒状冲头54外壁面间的间隔调节为均等间隔。结果,可沿筒状部20的全周实施均匀的减薄拉深加工,得到前端高度一致的轴环22。
上述的减薄拉深加工在上模30和下模50合模完毕时结束,并开始上模30和下模50的分模。在上模30向上方移动、筒状冲头54的前端部从阴模34后退时,已形成的轴环22就从阴模34拔出。采用图1A~图1G所示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时,对筒状部20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的减薄拉深率比用图9A~图9D所示的减薄拉深加工方法制造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场合低,故利用通常设在图2所示的阴模34及筒状冲头54附近的顶销(未图示)对金属薄板10的推压力,可以容易地将轴环22从阴模34内拔出,不必特意设置图11所示的脱模杆118。
在上模30与下模50间的分模结束后,将脱模板62上的金属薄板10送到下一道工序。
图2~图6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是将穿孔加工和内缘翻边加工的工序(图1E)、及减薄拉深加工的工序(图1F)在金属模的同一部位实施的金属模,当然也可以在金属模的其他部位实施穿孔加工、内缘翻边加工及减薄拉深加工。在这种场合使用图7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防止在阴模和冲头两个中心轴发生错位时对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而是对筒状部20实施均匀的减薄拉深加工。
图7是对在金属薄板20上形成的筒状部20实施减薄拉深加工的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凡与图2~图6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相同的构件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在设于上模30的容纳室35中只是有间隙地嵌入阴模34,在阴模34的侧面及上面形成间隙38、39(图3)。另外,在下模50上,固定着合模时对插入上模30中所装的阴模34中的筒状部20实施减薄拉深加工的实心冲头66。
采用图7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时,在上模30与下模50合模时,一旦上模30开始下降,设于上模30上的下模推压构件(未图示)就与脱模板62抵接并克服弹簧60的力而将脱模板62向下方推压,穿过了下模50的穿孔64的冲头66的前端部56向脱模板62的上面凸出。向脱模板62的上面凸出的冲头66的前端部插入金属薄板10的筒状部20内。
由于上模30的继续下降,使冲头66的前端部从脱模板62的上侧面更加凸出,由此利用阴模34和冲头66对插入上模30中所装的阴模34中的筒状部20实施减薄拉深加工。
在图7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上,阴模34有间隙地容纳在上模30上形成的容纳室35中,形成间隙38、39。因此,即使阴模34和冲头66两个中心轴错位地装入金属模,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阴模34相对固定在下模50中的冲头66而在同一平面内移动,可自动地沿阴模34内壁面的全周将阴模34的内壁面与冲头66的外壁面间的间隔调节为均等间隔。结果,可沿筒状部20的全周实施均匀的减薄拉深加工,可得到前端高度一致的轴环22。
以上说明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是用于图1A~图1G所示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的金属模,但本发明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也可用于图9A~图9D所示的减薄拉深加工方法。适用于这种减薄拉深加工方法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如图8所示。
图8是对在金属薄板20上实施穿孔加工及内缘翻边加工后形成的筒状部70的凸出片72实施减薄拉深加工的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凡与图2~图6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相同的构件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图8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上,阴模34有间隙地嵌入设在上模30上的容纳室35中,在阴模34的侧面及上面形成间隙38、39(图3)。另外,在该阴模34内,设有与阴模34的内壁面滑动接触而可上下移动的脱模杆68,由于设在上模30的金属板32上的加力构件、即弹簧74的作用,将该脱模杆68以其前端从阴模34的前端面凸出的状态向下模50的方向加力。在被上述脱模杆68穿过的金属板32的通路76的内壁面与脱模杆6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可供脱模杆68与阴模34一起移动的间隙。另外,在下模50上,固定着合模时对插入上模30中所装的阴模34中的筒状部70的凸出片72实施减薄拉深加工的实心冲头66。
采用图8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时,在上模30与下模50合模时,一旦上模30开始下降,设于上模30上的下模推压构件(未图示)就与脱模板62抵接并克服弹簧60的力而将脱模板62向下方推压,穿过了下模50的穿孔64的冲头66的前端部56向脱模板62的上面凸出。向脱模板62的上面凸出的冲头66的前端部插入金属薄板10的筒状部70内。
由于上模30的继续下降,使冲头66的前端部从脱模板62的上侧面更加凸出,一边克服弹簧74向下模50方向的力而将脱模杆68向上推,一边利用阴模34和冲头66对插入上模30中所装的阴模34中的筒状部70的凸出片72实施减薄拉深加工。
在图8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上,阴模34有间隙地容纳在上模30上形成的容纳室35中,形成间隙38、39,并且在与阴模34的内壁面滑动接触而上下移动的脱模杆68的外周面与通路76的内壁面之间也形成间隙。因此,即使阴模34和冲头66两个中心轴错位地装入金属模,在对筒状部70的凸出片72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阴模34可与脱模杆68一起,相对固定在下模50中的冲头66而在同一平面内移动,可自动地沿阴模34内壁面的全周将阴模34的内壁面与冲头66的外壁面间的间隔调节为均等间隔。结果,可沿筒状部70的全周实施均匀的减薄拉深加工,可得到前端高度一致的轴环。
采用本发明,即使使用比过去更硬更薄的金属薄板,也能在金属薄板上垂直地形成均匀的规定高度的带轴环穿孔,且与穿过带轴环穿孔的热交换用管道间的导热性良好,结果可减轻热交换器的重量并提高热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在金属薄板上形成的浅容器状凸部的直径缩小的一段或多段深冲加工,形成规定高度的容器状凸部后,对在所述容器状凸部上实施穿孔加工,并对得到的穿孔实行内缘翻边加工以形成筒状部,接着,在对所述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以制造出具有供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的规定高度的带轴环穿孔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时,使用可分合的一对金属模作为制造该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金属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金属模从分模状态到合模状态的过程中,在所述金属模的同一部位依次进行所述穿孔加工、内缘翻边加工以及减薄拉深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对在金属薄板上形成的容器状凸部实行穿孔加工、对所述穿孔进行内缘翻边加工以形成筒状部、以及对所述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的、可分合的一对金属模,采用以下金属模在所述一方金属模上,具有阴模和前端部向另一方金属模凸出状地插入所述阴模中、对所述容器状凸部实施穿孔加工的穿孔冲头,在所述另一方金属模上固定有筒状冲头,该筒状冲头中形成中空孔,在所述一对金属模合模时供安装于所述一方金属模中、已对所述容器状凸部实施穿孔加工的穿孔冲头的前端部插入,且该筒状冲头对通过所述穿孔加工而在容器状凸部上形成的穿孔实施内缘翻边加工以形成筒状部,并与被所述筒状部插入的阴模之间对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为了在通过所述阴模和筒状冲头对金属薄板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使所述阴模相对筒状冲头在同一平面内移动、以沿所述阴模内壁面的全周将所述阴模内壁面与筒状冲头外壁面之间的间隔调节成均等间隔,将所述阴模有间隙地嵌入一方金属模。
3.一种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在金属薄板上形成的浅容器状凸部的直径缩小的一段或多段深冲加工,形成规定高度的容器状凸部后,在所述容器状凸部上实施穿孔加工并对得到的穿孔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后形成筒状部,接着,在对所述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以制造出具有供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的规定高度的带轴环穿孔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时,用可分合的一对金属模作为制造该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用的金属模,其特征在于,为了在将固定在另一方金属模上的冲头插入所述一方金属模中所装的阴模中所插入的所述筒状部以与所述阴模之间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使所述阴模相对筒状冲头在同一平面内移动、以沿所述阴模内壁面的全周将所述阴模内壁面与冲头外壁面之间的间隔调节成均等间隔,将所述阴模有间隙地嵌入一方金属模。
4.一种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由对金属薄板上形成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以形成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用的带轴环穿孔的、可分合的一对金属模构成,具有装于该一方金属模中的阴模、及固定于另一方金属模且插入所述阴模对所述金属薄板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的冲头,其特征在于,为了在用所述阴模和冲头对所述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使所述阴模相对冲头在同一平面内移动、以沿所述阴模内壁面的全周将所述阴模内壁面与冲头外壁面之间的间隔调节为均等间隔,将所述阴模有间隙地嵌入一方金属模。
5.一种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由对金属薄板上形成的容器状凸部实施穿孔加工并对穿设的孔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后形成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以形成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用的带轴环穿孔的、可分合的一对金属模构成,在该一方金属模上具有阴模、以及前端部向另一方金属模凸出状地插入所述阴模、对所述容器状凸部实施穿孔加工的穿孔冲头,在所述另一方金属模上固定着筒状冲头,该筒状冲头中形成中空孔,在所述一对金属模合模时供装在所述一方金属模中且已对所述容器状凸部实施穿孔加工的穿孔冲头的前端部插入,且该筒状冲头对通过所述穿孔加工而在容器状凸部上形成的穿孔进行内缘翻边加工以形成筒状部,并与被所述筒状部插入的阴模之间对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其特征在于,为了在用所述阴模和筒状冲头对金属薄板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使所述阴模相对筒状冲头而在同一平面内移动、以沿所述阴模内壁面的全周将所述阴模内壁面与筒状冲头外壁面之间的间隔调节为均等间隔,将所述阴模有间隙地嵌入一方金属模中。
全文摘要
一种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由对在金属薄板上形成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以形成热交换管道穿过用的带轴环穿孔的、可分合的上模和下模构成,具有安装在上模中的阴模、固定在下模上且插入阴模中对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的冲头,为了在用阴模和冲头对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时使阴模相对冲头在同一平面内移动、以沿阴模内壁面全周将阴模内壁面与冲头外壁面间的间隔调节为均等间隔,将阴模以规定间隙嵌入上模中形成的容纳室中。本发明便于形成前端高度一致的轴环,且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F28F1/24GK1272409SQ0010378
公开日2000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5日
发明者山田守 申请人:日高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