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435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燃烧器喷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窑炉的燃烧器喷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器的燃料喷头。
背景技术
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器已在工业窑炉上广泛使用,它与成对安装的燃料切换式蓄热燃烧器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安全性能提高等优点。已有的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器喷头由于空气喷出口、燃料喷出口与烟气吸入口相距较近,极易将高温空气和燃料吸入烟气吸入口,导致蓄热体堵塞、熔融,影响工业窑炉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能防止高温空气和燃料倒吸,保证工业窑炉正常使用的燃烧器喷头。
本实用新型由壁体9和壁体9中央的燃料喷口1组成,燃料喷口1的外部设有由隔墙5、6、7、8分隔的四个互不联通的通道,每个通道内设有开通孔的中隔4,中隔4将该通道分隔成相通的前室10和后室3,后室3后部设有蓄热体放置室2。所说的中隔4上的通孔为圆形孔或弧形孔。由隔墙5、6、7、8分隔的四个互不相通的通道,两个为空气通道,两个为烟气通道,相间设置,并两两呈中心对称。所说前室10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后室3的截面为矩形。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多个隔墙,经隔墙分隔的通道内增设有带通孔的中隔,用以喷出空气或吸入烟气的前室,两两间隔配置在燃料喷口外侧,从而可有效防止烟气吸入时,把高温空气和燃料一起吸入蓄热体,防止蓄热体堵塞、熔融,保证工业窑炉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使用粘度大,焦油多,粉尘多,换向困难的重渣油和热脏发生炉煤气的工业窑炉。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的左视图。
附图3为图1的右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图4的左视图。
附图6为图4的右视图。
图中1-燃烧喷口、2-蓄热体放置室、3-后室、4-中隔、5、6、7、8-隔墙、9-壁体、10-前室、11-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实施例1,见附件1、2、3所示,为外置烧嘴式蓄热燃烧器喷头。
实施例2,见附件4、5、6所示,为炉墙埋入式蓄热燃烧器喷头。
实施例1的壁体1外部增设有外壳11,其它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壁体9用耐火材料制作,燃料喷口1呈中空圆筒形,位于壁体9的中央部。隔墙5、6、7、8等间距均布在燃料喷口1外部,将壁体9内腔分隔成四个不相联通的通道,该通道由前向后依次为用于喷出空气或吸入烟气的前室10,中隔4,中隔4上的通孔用于喷出空气或吸入烟气;后室3用于沉积灰渣;蓄热体放置室2,位于通道后部。所述的燃料喷口1,可以是气体燃料喷口或液体燃料喷口。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由燃料喷口1喷入气体燃料或雾化良好的液体燃料。通过成对对称设置的中隔5上的通孔,再经前室10燃料气流喷入经蓄热体加温至1000℃以上的热空气流,使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并完全燃料。中隔5上另二组通孔用以吸入烟气,烟气经另二个前室10,最后进入蓄热体存放室2加热蓄热体放置室2内的蓄热体。用以吸入烟气的两前室11,可有效阻挡高温空气和燃料,伴同烟气吸入蓄热体,而造成因燃料在蓄热体内二次燃烧导致蓄热体堵塞、熔融。前室10的空气喷出和烟气吸入功能互换由燃烧系统内的换向阀控制,一般互换周期为数秒至数分钟之间,可根据整个燃烧系统要求确定。
后室3的功能是,沉淀烟气中的杂渣。当后室3作为烟气通道时,烟气中的氧化铁皮导致大块的杂质随气流吸入,由于烟气流在该室内产生旋涡流动,就可使蓄热体表面沉积的杂质,吹离蓄热体,保证蓄热体各孔通畅,同时大块杂质会沉降于后室3内,以保证工业窑炉燃烧系统正常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由壁体(9)和壁体(9)中央的燃烧喷口(1)组成的燃烧器喷头,其特征为燃料喷口(1)的外部设有由隔墙(5、6、7、8)分隔的四个互不联通的通道,每个通道内设有开有通孔的中隔(4),中隔(4)将该通道分隔成相通的前室(10)和后室(3),后室(3)后部设有蓄热体放置室(2)。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喷头,其特征为所说的中隔(4)上的通孔为圆形孔或孤形孔。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器喷头,其特征为所说的由隔墙(5、6、7、8)分隔的四个互不联通的通道,两个为空气通道,两个为烟气通道,相间设置,并两两呈中心对称。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喷头,其特征为所说的前室(10)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后室(3)的截面为矩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不换向蓄热式燃烧器的燃烧喷头,它由壁体和燃烧喷口等组成。其主要特征是燃烧喷口外部设有被隔墙分隔的四个互不联通的通道,每个通道内设有开设有通孔的中隔,该中隔将通道分隔成贯通的前室和后室,后室后部为蓄热体放置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高温空气和燃料倒吸,保证工业窑炉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F23D14/58GK2682291SQ20042002506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7日
发明者宋瑞樟 申请人:无锡市东方环能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