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束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538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束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介质的换热设备,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管束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作为管束式换热器,这在化工、啤酒行业或其它行业流体介质换热设备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该换热器主要包括容器体,其内通过多层带孔的导流板安装多个环形排列的列管。而且各列管是通过焊接或在压接方法使其固定。由容器体的侧向设置热介质进出口,其上下端设有冷介质进出口,通过上下分隔板分隔成冷、热腔。用以进行冷热交换来提高换热效果。但在实际设计安装中,所给的列管一方面是呈环形分布,这样大大减少了冷、热介质的交换效率的载体;另外,各列管与多层导流板连接按固定方式,而带来的工艺复杂和影响冷热交换的传导形成的死区问题,因属焊接关系,必然所选列管必须具有一定厚度的管壁。所以管壁的薄厚直接与传导效果有关系;同时多管焊接也会带来焊接质量及加工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此外,由于上述列管与分隔板连接关系,会影响到使用不同管材之间的连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管束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和实践,通过对其列管的整体排列与容器体内的固定方式,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完成其目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管束式换热器,包括容器体,其内设有管束,其中所述管束是按一定密度进行排列;各管束之间以及与容器体内壁的安装均通过粘接体直接固定连接。
在本新型中,所述的管束管壁是选用具有传热效果好的薄壁管。这样可以保证通过管束内的冷介质与管束外表面的热介质进行快速交换。
在本新型中,所述各管束之间要控制间隙量,应沿中心向周边由疏逐渐变密。这样才能有效的提供各管束间的热介质传导流动范围均匀,以避免出现流动区和死区降低传热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管束式换热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因其所给管束之间与容器体的固定均由粘接体直接完成连接,不仅简化了安装工艺,降低了成本,而且可适应不同分布形式的安装。
2、所述管束配置的密度,以及非均匀状态的配置,有利于避免形成主流区和缓流区,或是死区。
3、因管束的粘接连接方式,可以是选择薄壁管,以及解决了不同材料的管材料与分隔板形成的异种材料的焊接难问题。
4、因采用了粘接体的固接方式,不仅提高了冷热腔的良好密封,而且还有利于各管束之间的配置密度。若采用焊接方式对于具有密度的管束之间的连接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而带来的工作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图1是本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由图1所示的管束换热器,它包括一个容器体1。该容器体1两侧交错部位的上下端,分别设有热介质进口5和热介质出口7;其顶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冷介质出口2和冷介质进口6组成的容器壳体。在该容器体1内腔是按一定密度进行设置排列的多个管束3,使其各管束3之间通过粘接体4形成的固接端直接固定在容器体1的内壁上,形成了一个冷热分隔的腔体。当冷介质通过冷介质进口6,分别流经通过所设管束3内与由热介质进口5进入热介质腔,通过流经管的外表面进行冷热交换,经由热介质出口7进行循环,最终达到冷热交换。
上述中,所涉及的管束是按一定密度间隙配置的。但考虑到冷介质仅位于容器体的中部,因此所述管束的配置还可以沿中心向周边由疏逐渐变密配置。因此避免形成主流区和缓流区。
另外,管束的密度与冷介质通过管束内的流速流程及均匀程度有关,这样可以提高管内流体的给热系数。
上述中,对于管束的管壁与传热关系也应进行考虑,故对其管束的管壁要求,最好采用薄壁管。
上述中,对于管束间的排列可以是采用并列排列,但也可以考虑是交错排列。所述交错排列是指每相邻的三根管束的中心点连线是一个三角形。
权利要求1.一种管束式换热器,包括容器体,及其内设的管束,和其上带有的冷、热介质进出口,其特征是所述管束(3)是按一定密度排列;各管束(3)之间,以及与容器体(1)内腔的安装均通过粘接体(4)直接固定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管束(3)是薄壁管束。
3.按权利1所述的管束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管束(3)分布,是沿中心向周边由疏逐渐变密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束式换热器,包括容器体及内设的管束,和其上带有的冷、热介质进出口,其中所述管束是按一定密度排列;且各管束之间,以及与容器体内的安装均通过粘接体直接固定连接。具有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效果高,制造成本低,热传导效率高。
文档编号F28D1/04GK2924456SQ20052013564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31日
发明者赵凯 申请人:赵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