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7453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冷却水塔,尤指一种体型轻、小、可稳固迭合的易施工、不占空间的方形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
背景技术
现行使用的空调系统中,室内空调冰水主机所吸收的热量,是以水为介质循环至装设于室外的冷却水塔进行散热冷却,其冷却的原理是将携带热量的循环水(热水)循环至冷却水塔中,与水塔中吸入的流动空气接触以进行热交换,此时,部分的热水蒸发成蒸气,将其蒸发的潜热由顶端排风机组排出,最后,经冷却的水滴流入底端集水槽,继续进行热、冷水的循环。
然而,目前大楼所见的冷却水塔,外观采用容量较大的圆形结构体,该圆形的冷却水塔内部底端形成有一集水槽,集水槽对应的上方则形成有落水管,落水管连接于冷却水塔底部热水入管,该热水入管是自室内冰水主机输送循环热水至冷却水塔进行冷却散热,另有一冷水出管设于集水槽适当处,供集水槽内冷却循环水输送至室内冰水主机,供冰水主机的热水进行冷却达到节省水源的循环利用功效。
上述的冷却水塔在使用中,不论在整体结构设计,或者消费者所注重的实用性方面,皆存在如下的需要改进的缺点1、现有的冷却水塔采用圆形空间结构体,虽然能提供较大吨数的冷水主机使用,但是对于住户过多的大型住宅大楼而言,往往需要在顶楼上增设数颗『圆形冷却水塔』方能符合需求,但也因冷却水塔外观呈圆形设计,而无法以不占空间的相互贴靠方式排列,加上冷却水塔的热气排出口侧设于水塔顶端的原因,欲采用不占空间的迭合方式,又需担心圆形冷却水塔上下迭合时的支撑稳固性,以及上下迭合时阻碍热气排散的多重问题,进而造成圆形冷却水塔数颗运用时占据过多空间。
2、大型的圆形冷却水塔对于热交换(冷却)处理功效上虽占有优势,大体积的设计相对于空间占据上是无法避免的缺失,且体型过大搬运、安装上皆有一定的困难度。
3、冷却水塔是依靠内部顶端置设的抽风叶片旋转抽入冷空气,通过冷空气和输入的热水接触产生蒸发,以将潜热散发至空气中进行热交换,因此,循环水的蒸发损耗本身极为明显,加上,现有的冷却水塔内部并无任何阻挡水分子损耗的结构设计,以致蒸发的水气大量由顶端出口排除,当循环水使用一定时间后,即需额外补充水量至足够的冷却循环量,可以想象体积庞大的冷却水塔水量补充一定相当可观,因此,现有的冷却水塔设计对于水资源的消耗相当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且省水的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该冷却水塔包括一其内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所述壳体是由至少四道平面围构成的结构体,壳体的两相对平面侧边具有一进风口以及一出风口,上方容置空间远离壳体的进风口的侧边纵向设有一挡墙,挡墙和具有进风口的侧边围构出一空间部,挡墙至壳体具有出风口的侧边则围构出一排风组空间部,壳体内部底端设有一集水区,集水区侧边则接设有一冷水出管,一设置在壳体中的空间部的落水管,落水管底端开设有复数个出水孔,且与由壳体外部延伸进来的热水入管连通结合,一风胃设置在排风组空间部,其为连通状的空心结构,风胃内侧边的吸风口和挡墙呈对应状,外侧边排风口则和壳体的出风口相连通关系,以及一设置在风胃内的排风机组。
冷却水塔为六道平面所构成的长方形或矩形结构体。
所述排风机组为抛甩式的涡轮叶片。
风胃的吸风口及排风口是采用上、下错置的位置设计。
进风口由壳体顶端延伸至集水区衔接处,以纵向间隔朝内倾斜方式设置有复数个斜挡板,挡墙对应进风口的侧边位置,纵向间隔设置呈相对向的斜挡板。
所述挡墙至壳体出风口的侧边所围构出的排风组空间部,纵向延伸至集水区顶端位置后,水平朝出风口之侧延伸出一隔板,所述隔板纵向段设有一导引风口,隔板至侧边内部则供风胃容置,且风胃的吸风口和导引风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的优点在于体型小、重量较轻,通过长方形结构体的六道平面设计,以及进出风口侧向设置,提供复数个冷却水塔上、下迭合使用,具有节省安装空间的作用;同时,数个长方形(矩形)冷却水塔迭合时可构一大型平面,而可提供广告牌的设置,有助于美化突兀的冷却水塔,另外也兼具额外广告牌承租的费用收入;另外,透过长方形(矩形)冷却水塔挡墙内的斜挡板设计,更有助于循环用水的阻挡、保留功效,以节省循环用水的补充,同时冷却作用是利用涡轮式叶轮以产生风压式的强制排风冷却,可使用小尺寸叶轮即可达成冷却效果,有效减少冷却水塔体积。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透明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的剖面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热交换冷却循环的作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上下迭合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该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1包括一壳体10,是由上、下、左、右、前、后六道平面所构成的长方体(也可为矩形),该长方体冷却水塔1内部底端预设高度形成一循环冷却水集中的集水区11,集水区11侧边设有连通内、外部的冷水出管12及热水入管13,冷水出管12、热水入管13外部端则和室内的冰水主机(图中未示出,冰水主机是现有结构同时也不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部分,因此未详细说明其结构)连接,冷水出管12位于壳体10内部端,其越靠近集水区11底端位置时最能达到循环冷却水输出的效果,延伸至壳体内部的热水入管13则以L形弯折形态和壳体内的落水管14呈垂直连接贯通。
长方形壳体10的平面侧边形成有一进风口15,另一平面侧边靠近集水区11位置则设有一预设尺寸的出风口16,进风口15由壳体顶端延伸至集水区11衔接处,以纵向间隔朝内倾斜方式设置有数个斜挡板151,另外,壳体10内部容置空间偏靠出风口16侧边适当处纵设有一挡墙,挡墙对应进风口15侧边位置,纵向间隔设置呈相对向(指和进风口侧边斜挡板同一倾斜交会点方向)的斜挡板17,壳体10的进风口15的侧边至具间隙的挡墙间,则将容置空间隔离出一空间部18,挡墙至出风口16的壳体侧边则隔离出一排风组空间部19。
上述的空间部18靠近壳体顶端位置设有供热水入管13贯通连接的落水管14,该落水管14对应集水区11端面(底端)横向设有间距排列的复数个出水孔141,以利于热水入管13流入的热水呈水滴状依序排出。
另外,本实施例的排风组空间部19适当处则设有纵向延伸至集水区11再朝出风口16方向水平延伸出的隔板20,当然,隔板20并非必要的结构,所以排风组空间部19内是否设置隔板20,依制造商的实际需求而定,但设置该隔板20是最佳的实施方式。
隔板20纵向段适当处则开设有一导引风口21,内部则容设有一仅前、后两端连通的空心风胃22,风胃22内侧端的吸风口则连接导引风口21,且和挡墙呈局部水平对应关系,外侧端的排风口则与壳体侧边的出风口16呈一连通关系。
此外,吸风口及排风口呈上、下错置的非一直线连通设计的风胃22,内部对应风胃22吸风口位置增设有一可将外界空气抽入壳体内部的排风机组23,本实施例的排风机组23为配合风胃21的设置,特别采用抛甩式的涡轮叶片排风机组,透过涡轮叶片的排风机组23圆周旋转产生风压过程,以达到冷空气和循环热水接触降温的冷却循环功效,如此,即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向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结构。
至于本实用新型透过上揭空间结构设计的冷却水塔1达到预期内的结构功效,则可进一步透过图3以及图4加以说明,首先请参照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冷却水塔1的热交换循环冷却过程示意图,由该图中可清楚发现,涡轮叶片实施形态的排风机组23旋转作动下,则会将壳体10外的冷空气由壳体10侧边的进风口15吸入,并通过壳体内部的空间部18,再由挡墙的斜挡板17间隙排入排风组空间部19。
另外,由热水入管13流入的热水流经落水管14时,则会由落水管14底端复数排列状的出水口141垂直滴落,滴落的热水通过空间部1 8时恰和侧向抽入的冷空气接触蒸发,以带走循环热水的潜热由隔板20导引风口21、风胃22吸风口(若未设有隔板的实施方式则直接由风胃吸22风口进入),再经由涡轮叶片形态的排风机组23旋转抛甩作用下,将潜热集中在排风口再由壳体10侧边的出风口16快速导出外部,热能被冷空气带走的水滴则降温成冷却水集中在集水区11内,最后,经由冷水出管12排出以构成一热交换的冷却水塔。
本实用新型采用涡轮叶片形态的排风机组23,由于周围抛甩作用而将潜热集中在底侧的排风口,再快速由壳体侧边的出风口16排出设计,即可达到防止潜热与排风机组的叶片相互阻碍所衍生潜热排出效果不彰的作用。
且,本实用新型透过空间部18内增设具斜挡板17的挡墙,则可透过朝内倾斜的斜挡板17供冷空气吹送的水滴或蒸发的潜热含有的水分子阻挡效用,以防止水资源热交换过程中大量导出壳体功效,即可降低冷却水塔1的水资源补充量,对于循环冷却用水量而言,无形中达到节约的目的。
再配合参照图4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塔1的进风及出风位置,设置在冷却水塔的左、右两侧,加上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塔1外观呈六道平面设计,所以可将冷却水塔1体积缩小,再将另一冷却水塔以面与面的方式平稳的迭合,如此一来,不仅能达到(甚至超出)既有圆形大体积的冷却水塔相同热交换循环冷却功效,更不用担心复数个长方形(或矩形)冷却水塔占据顶楼空间问题。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长方形(或矩形)冷却水塔每一侧边的平面设计,从而将数个冷却水塔施以上下迭合及左、右贴靠的并置方式,令小体型的长方形冷却水塔得以排列出具“方整的大面积”,从而提供广告商的广告牌承租,对个人住家或大楼用户而言,不仅能透过广告牌的设置达到美化突兀单调的冷却水塔的效用,也能因广告商承租的广告牌费用无形中增加一笔额外的收入。
该长方形冷却水塔1的长方形的设计使冷却水塔具轻、小的体型,轻、小导向设计的冷却水塔对个人用户而言,则可任意安装于室内免除日晒、延展使用寿命的功效;冷却水塔体型缩小后对于施工者而言,搬运过程更加轻松、安装方面更简易、快速,值得业界大力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该冷却水塔包括一其内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壳体具有一进风口以及一出风口,壳体内部底端设有一集水区,集水区侧边则接设有一冷水出管,一设置在壳体中的落水管,落水管底端开设有复数个出水孔,且与由壳体外部延伸进来的热水入管连通结合,以及一排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由至少四道平面围构成的结构体,进风口以及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两相对平面侧边,上方容置空间远离壳体的进风口的侧边纵向设有一挡墙,挡墙和具有进风口的侧边围构出一空间部,挡墙至壳体具有出风口的侧边则围构出一排风组空间部,所述落水管设置在空间部,一风胃设置在排风组空间部,其为连通状的空心结构,风胃内侧边的吸风口和挡墙呈对应状,外侧边排风口则和壳体的出风口相连通关系,所述排风机组是设置在风胃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其特征在于冷却水塔为六道平面所构成的矩形结构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组为抛甩式的涡轮叶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其特征在于风胃的吸风口及排风口是采用上、下错置的位置设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其特征在于进风口由壳体顶端延伸至集水区衔接处,以纵向间隔朝内倾斜方式设置有复数个斜挡板,挡墙对应进风口的侧边位置,纵向间隔设置呈相对向的斜挡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至壳体出风口的侧边所围构出的排风组空间部,纵向延伸至集水区顶端位置后,水平朝出风口之侧延伸出一隔板,所述隔板纵向段设有一导引风口,隔板至侧边内部则供风胃容置,且风胃的吸风口和导引风口相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侧面进出风口的冷却水塔,包括由至少四道平面围构成的非圆形容置空间的壳体,壳体的两相对平面侧边具有一进风口以及一出风口,上方远离壳体的进风口的侧边纵向设有一挡墙,挡墙和具有进风口的侧边围构出一空间部,挡墙至壳体具有出风口的侧边则围构出一排风组空间部,壳体内部底端设有一集水区,集水区侧边则接设有一冷水出管,一设置在空间部的落水管,其底端开设有复数个出水孔,且与由壳体外部延伸进来的热水入管连通,一呈连通状空心结构的风胃设置在排风组空间部,风胃内侧边的吸风口和挡墙呈对应状,外侧边排风口则和壳体的出风口相连通,以及一设置在风胃内的排风机组,这种结构设计有效减少冷却水塔的体积和重量,便于搬运及安装。
文档编号F28C1/04GK2914007SQ20062006830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5日
发明者张明仪 申请人:张明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