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464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冷却水散热用的水 散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内燃机用的水散热器,包括散热列管、进水封板、出水封板、进 水封头及出水封头,所述散热列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从进水封板及出水封板的 孔中穿出,进水封头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封头上设有出水口,进水封板与进 水封头固定连接构成进水腔,出水封板与出水封头固定连接构成出水腔,冷 却水由水泵从进水口注入进水腔,流经散热列管,再汇集至出水腔,从出水 口流出。水散热器主要由铜或铝等传热性能好的原材料制作,这种水散热器 在使用中,水流程较短,且靠近进水口和远离进水口的散热列管的水流量不 均匀,造成散热效果差,当水散热器不能满足内燃机的水温要求时,往往需 要加大散热面积,造成水散热器体积大,原材料消耗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且原材料耗量小的 水散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散热器,包括散热列管、 进水封板、出水封板、进水封头及出水封头,散热列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从进 水封板及出水封板的孔中穿出,进水封头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封头上设有出 水口,进水封板与进水封头固定连接构成进水腔,出水封板与出水封头固定 连接构成出水腔,进水腔及出水腔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折流板。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进水腔后,由于折流板的分隔作用,水流流经一组 散热列管,进入出水腔,在出水腔折流板的作用下,从另一组散热列管流回 进水腔,再流经相邻的散热列管,至出水腔,从出水口流出,该水散热器消 除了部分散热列管冷却水流速快,部分散热列管水流迟滞的现象,保证了散 热列管的水流量均匀,提高了散热效果,在相同散热效果的情况下,减小了 散热面积,从而减少铜、铝等原材料的消耗,且缩小了体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折流板上分布有透水孔。这样被折流板隔开的 散热列管并没有被完全隔断,形成相邻散热列管之间的水流一部分串联流动, 一部分并联流动,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流动阻力,减小了水泵的 功率消耗。
所述透水孔可以为圆孔。
所述透水孔可以为条缝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条缝形透水孔处均设有导流板。从透 水口流出的水流与从散热列管流出的水流汇合时,导流板有利于其沿着设定 的方向流动。
导流板与折流板之间的夹角可以为70° 80°,进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 可以设在背水的一侧,向进水封板方向倾斜,出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可以 设在迎水的一侧,向出水封板方向倾斜。进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利于水流沿 着进水腔长度方向流动,减小从散热列管出来的水流对设在进水封头上的补 水口的压力,出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利于水流转向流入散热列管。
导流板与折流板之间的夹角可以为75°。
透水孔的面积可以占折流板面积的20% 30%。
透水孔的面积可以占折流板面积的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水散热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水散热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为水散热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为水散热器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5为水散热器带透水孔的折流板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中l进水封板、2进水封头、3补水口、 4折流板、5进水口、 6散热 列管、7泄放口、 8出水封头、9出水封板、IO透水孔、ll出水口、 12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水散热器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水散热器包括散 热列管6、进水封板l、出水封板9、进水封头2及出水封头8,散热列管6 两端的管口分别从进水封板1及出水封板9的孔中穿出,进水封头2上设有 进水口5及补水口3,出水封头8上设有出水口 11及泄放口 7,进水封板l 与进水封头2固定连接构成进水腔,出水封板9与出水封头8固定连接构成 出水腔,该水散热器为上进下出,进水口 5与出水口 11分别位于进水封头 2及出水封头8的两侧,进水腔及出水腔内分别设有折流板4,折流板4分 别沿进水腔和出水腔的横截面方向将其隔成相邻的两室,进水腔的折流板4 设在靠近进水口5,约为进水腔总长度的1/3处,出水腔的折流板4设在靠 近出水口 11,约为出水腔总长度的1/3处,这样散热列管6被分成依次串 联的三组。
冷却水从进水口 5进入进水腔后,流经第一组散热列管6,进入出水腔, 在出水腔折流板4的作用下,从中间一组散热列管6流回进水腔,再流经第 三组散热列管,至出水腔,从出水口ll流出。
根据不同内燃机对水散热器的要求,进水腔及出水腔内的折流板4可以设置两道及两道以上,使得冷却水能够在散热列管6中往返多次。
图2所示为上进下出的水散热器,进水口5与出水口 ll分别位于进水 封头2及出水封头8的同侧,其进水腔的折流板4横向设置,遮住一部分散 热列管,出水腔的折流板4竖向设置。
图3所示为上进下出的水散热器,进水口 5位于进水封头2的中部, 出水口 11位于出水封头8的一侧,折流板4均竖向设置,进水腔的折流板 4设在其中部区域,靠近进水口5,出水腔的折流板4靠近出水口 11设置。
图4所示为进水腔与出水腔分别位于散热列管6左右两侧的水散热器, 折流板4分别沿进水腔与出水腔的横截面方向设置。
图5所示为带透水孔10的折流板4的示意图,图中的透水孔10为条缝 形,也可以为圆孔或其它形状,透水孔10的面积占折流板4面积的20% 30%,优选为25%,形成相邻散热列管6之间的水流既有串联流动,又有并 联流动,既能保证散热效果,又降低了流动阻力,减小了水泵的功率消耗。
如图6所示,各条缝形透水孔10处均设有导流板12,导流板12与折流 板4之间的夹角为70° 80°,优选为75°,进水腔折流板4上的导流板12设 在背水的一侧,向进水封板1方向倾斜,出水腔折流板4上的导流板12设在 迎水的一侧,向出水封板9方向倾斜。进水腔折流板4上的导流板12利于水 流沿着进水腔长度方向流动,减小从散热列管6出来的水流对设在进水封头 2上的补水口 3的压力,出水腔折流板4上的导流板12利于水流转向流入散 热列管6。
权利要求1、一种水散热器,包括散热列管、进水封板、出水封板、进水封头及出水封头,所述散热列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从进水封板及出水封板的孔中穿出,进水封头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封头上设有出水口,进水封板与进水封头固定连接构成进水腔,出水封板与出水封头固定连接构成出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及出水腔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折流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上分布 有透水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为圆孔。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为条缝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各透水孔处均设有导流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导流板与折流板之 间的夹角为70° 80°,进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设在背水的一侧,向进水封 板方向倾斜,出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设在迎水的一侧,向出水封板方向倾斜。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折流 板之间的夹角为75\
8、 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透水孔的面积占折流板面积的20% 30%。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的面积 占折流板面积的2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冷却水散热用的水散热器,包括散热列管、进水封板、出水封板、进水封头及出水封头,散热列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从进水封板及出水封板的孔中穿出,进水封头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封头上设有出水口,进水封板与进水封头固定连接构成进水腔,出水封板与出水封头固定连接构成出水腔,进水腔及出水腔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折流板,折流板上分布有条缝形透水孔,各透水孔处设有导流板,进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设在背水的一侧,向进水封板方向倾斜,出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设在迎水的一侧,向出水封板方向倾斜,该水散热器散热效果好且原材料消耗量小。
文档编号F28D1/053GK201233188SQ200820036160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5日
发明者尹留成, 王利民 申请人:王利民;尹留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