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9054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中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换热设备中,由于介质的特殊性,两种介质的混合可能发生爆炸危险,所以在设 计换热器时,为了防止壳程介质和管程介质的相互返混发生爆炸危险,换热器的管程与壳 程的密封结构一直是研究的的重要课题。在管板和换热管的连接的方式上,主要有强度胀、 贴胀、强度焊、密封焊四种基本的结构,以往一般的换热器采用单管板结构形式,也就是说 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只有一个管板,也就是只有一道屏障, 一旦换热管与单管板连接接头 失效发生泄露,壳程的介质将直接与管程介质混合,就比较容易发生爆炸危险。尤其是当介 质的毒性较高,易燃易爆性增加时,以上的结构就不能够满足工艺的要求,相反由于介质的 渗漏会发生爆炸的危险。 公告号为CN200968812Y,公告日期为2007年10月31日,名称为"可换管石墨换 热器的密封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设备的壳程介质和管程介质的密 封装置,该实用新型的可换管石墨换热器的密封装置包括石墨管、管板、壳体与密封胶圈, 壳体与管板连接在一起,密封胶圈位于石墨管与管板之间,密封胶圈为中空的"I"形结构, 该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结构简单,密封效果较好。但是该专利使用的还是单管板结构,也就是 其并未针对毒性介质的密封而设计,所以在应用于介质的毒性较高,易燃易爆性增加时密 封程度还是不能达到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避免介质 渗漏发爆炸。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该结构包括管箱及管箱内部的管程、壳体及壳 体内部的壳程、检漏口、换热管和管板,管板设置在管程与壳程之间,将两者隔开,管板中穿 插有换热管,管板与换热管紧密连接在一起,换热管一端口通往管箱内的管程,另一端口通 往换热器另一端的管箱内的管程,检漏口设置在管板一侧,所述的管板为两个, 一个为外管 板,一个为内管板;外管板紧靠管程安装,而内管板外周紧靠外管板外周安装,在二者中间 形成一定的积液程空间,检漏口作为积液程空间的泄放口与积液程空间相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内管板与换热管采用强度胀连接方式紧密连接,而外管板与换热管采用强 度焊接加贴胀的方式紧密连接。 所述的外管板兼作法兰与管箱之间采用法兰螺栓连接,密封垫片则设置在外管板 和管箱之间。[0010] 所述的壳体与内管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内管板、外管板外周也采用焊接
方式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 所述的双管板结构还包括一个排净孔,该排净孔设置在内管板的一侧,该排净孔 作为积液程空间的另一泄放口,通过在内管板一侧向内延伸的孔与积液程空间相通。 所述的检漏口通过在外管板一侧向内延伸的孔与积液程空间相连。 所述的检漏口外连接一监测装置。 所述的排净孔外连接一监测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换热器中的换热器的管程与壳程的 密封结构由内外两块管板组成,中间带一个积液程空间。这种结构比一般的换热器的管程 与壳程的密封结构多了一个管板,也就是多了一道保障,中间的积液程空间可以收集可能 发生的泄露,及时检测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状态。同时该结构降低了因换热管与内、外管板 连接处泄露而使管、壳程介质直接混合在一起而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内、外管板上均开 有一个通孔,可以从积液程空间里面引出和监测泄露的液体和气体,从而保证泄露的有毒 介质不至于释放到大气中去,污染环境。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该结构包括管箱1及其内部的管 程11、壳体5及其内部的壳程12、检漏口 7、换热管9、密封垫片2、排净孔4、内管板6和外 管板3 ;外管板3比内管板6的直径大一些,外管板3兼做法兰采用法兰螺栓连接方式与箱 体1连接,密封垫片2则位于外管板3和之间。而内管板6和外管板3设置在管程11与壳 程12之间,将两者隔开,其中外管板3安装紧靠管程11,而内管板6则安装在外管板3的里 面,同时内管板6通过焊接方式与壳体5连接在一起;内管板6、外管板3的外周通过焊接方 式连接在一起,而在中间相隔一定的积液程空间8 ;同时内管板6、外管板3中分别通过强度 胀接和强度焊加贴胀的方式与换热管9紧密连接在一起,换热管一端口与管程11相通,另 一端口与换热器另一端的管程11连通,检漏口 7设置在外管板3的一侧边,该检漏口 7通 过外管板3侧边向里开的通孔与积液程空间8相通。排净孔4设置在内管板6的一侧,该 排净孔4通过内管板6—侧向内开的孔与积液程空间8相通。检漏口 7和排净孔4外可连 接一监测装置。 管箱l内的介质通过换热管9与壳体5内介质发生热量交换,为了保证换热管9 与内管板6、外管板3连接的可靠性,在该结构中内管板6与换热管9的连接采用强度胀的 连接方式,外管板3与换热管9的连接采用强度焊加贴胀的连接方式,壳体5通过焊接与内 管板6连接,外管板3与内管板6的之间的连接亦采用焊接方式。在使用过程中,积液程空 间8可以在一旦内管板6或外管板3与换热管9的连接接头失效后起到监测和阻隔作用, 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排净孔4可以将泄露的气体或液体排除设备外。在检漏口 7外连一个监测装置,能作为一个工艺监测孔进行在线监测。同时也可以在积液程空间8中注入高 于壳程和管程压力的气体起到阻隔作用。
权利要求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该结构包括管箱(1)及管箱(1)内部的管程(11)、壳体(5)及壳体(5)内部的壳程(12)、检漏口(7)、换热管(9)和管板,管板设置在管程(11)与壳程(12)之间,将两者隔开,管板中穿插有换热管(9),管板与换热管(9)紧密连接在一起,换热管(9)一端口通往管箱(1)内的管程(11),另一端口通往换热器另一端的管箱(1)内的管程,检漏口(7)设置在管板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板为两个,一个为外管板(3),一个为内管板(6);外管板(3)紧靠管程(11)安装,而内管板(6)外周紧靠外管板(3)外周安装,在二者中间形成一积液程空间(8),检漏口(7)作为积液程空间(8)的泄放口与积液程空间(8)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板(6) 与换热管(9)采用强度胀连接方式紧密连接,而外管板(3)与换热管(9)采用强度焊接加 贴胀的方式紧密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板(3) 兼作法兰与管箱(1)之间采用法兰螺栓连接,密封垫片(2)则设置在外管板(3)和管箱(1) 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5) 与内管板(6)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内管板(6)、外管板(3)外周也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在一起。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管板结构还包括一个排净孔(4),该排净孔(4)设置在内管板(6)的一侧,该排净孔(4)作为积液 程空间(8)的另一泄放口,通过在内管板(6) —侧向内延伸的孔与积液程空间(8)相通。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漏口 (7) 通过在外管板(3) —侧向内延伸的孔与积液程空间(8)相连。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漏口 (7) 外连接一监测装置。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净孔(4) 外连接一监测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双管板结构,该结构包括管箱(1)及管箱(1)内部的管程(11)、壳体(5)及壳体(5)内部的壳程(12)、检漏口(7)、换热管(9)和管板,所述的管板为两个,一个为外管板(3),一个为内管板(6);内、外管板(6、3)的外周连接在一起,在中间相隔一定的积液程空间(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结构比一般的换热器的管程与壳程的密封结构多了一个管板,也就是多了一道保障,中间的积液腔空间可以收集可能发生的泄露,及时检测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状态。同时该结构降低了因换热管与内、外管板连接处泄露而使管、壳程介质直接混合在一起而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
文档编号F28D7/00GK201476634SQ20092016916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8日
发明者严冠雄, 刘素华, 吴继新, 唐联生, 陈立伟 申请人:成都瑞奇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