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沉降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584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立式沉降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遗物祭品焚烧使用的立式沉降冷却塔。
背景技术
遗物祭品焚烧时,焚烧产生的烟气温度高,不能直接进行布袋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净化操作,现有烟气冷却方式主要为循环水冷却,或向烟气中混合冷风降温等,无既能冷却烟气,又能加热助燃风,还能起到烟气沉降作用的冷却塔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立式沉降冷却塔,解决了现有冷却塔冷却效率低,用于冷却的冷风直接与烟气混合,使得灰尘及杂物难以沉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式沉降冷却塔,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烟气通过的立式烟道,以及至少一个围绕所述烟道的冷却风通道层;所述立式烟道与冷却风通道层间隔设置形成多层换热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立式烟道外侧形成一层用于冷却风通过的冷却风通道层,并依次形成立式烟道-冷却风通道层-立式烟道-冷却风通道层形式的多层换热结构,在冷却风与高温烟气不混合的情况下提高烟气的降温效率,并由于烟气进入烟道后流通路径突然增大,烟气流速迅速减小,含在烟气中的灰尘及杂质大部分会自然沉降,降低了环境污染。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做了如下改进。进一步,在所述烟道底部设置有烟气进口,在所述烟道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 ;在所述冷却风通道层底部设置有冷却风进口,在所述冷却风通道层顶部设置有热风出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将变成热风的冷却风从塔顶部导出到燃烧炉用做助燃风。进一步,所述立式沉降冷却塔还包括设置于塔顶部用于释放热风的溢流阀。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热风多于遗物祭品焚烧需要的助燃风时,可通过溢流阀将热风直接排放。进一步,所述立式沉降冷却塔包括一个用于烟气通过的第一立式烟道、一个围绕所述第一立式烟道的第一冷却风通道层以及设置成围绕所述第一冷却风通道层的第二立式烟道和设置成围绕所述第二立式烟道的第二冷却风通道层。进一步,所述第一立式烟道、第一冷却风通道层、第二立式烟道及第二冷却风通道层成同轴圆筒式设置。进一步,所述立式烟道壁内侧和/或外侧设置有散热翅片。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散热翅片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沉降冷却塔截面示意图;图2为立式沉降冷却塔底部仰视示意3[0019]图3为立式沉降冷却塔顶部俯视示意图;图4为立式沉降冷却塔烟道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沉降冷却塔1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烟气通过的立式烟道2,以及至少一个围绕烟道的冷却风通道层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立式烟道2与冷却风通道层3间隔设置形成立式烟道-冷却风通道层-立式烟道形式的多层换热结构,立式烟道2和冷却风通道层3成同轴圆筒式设置。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的构造,只要符合此类多层换热结构的构造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图2为立式沉降冷却塔底部仰视示意图,其中冷却风和烟气分别通过设置在底部的冷却风进口 31和烟气进口 21进入冷却塔1的冷却风通道层3和烟道2。图3为立式沉降冷却塔顶部俯视示意图,烟道2间通过烟道连通管22连接,使烟气汇合后排出。图4为立式沉降冷却塔烟道壁示意图,烟道壁5上设置有散热翅片51,增大换热面积。立式沉降冷却塔工作时,焚烧炉排出的烟气从塔底部进入烟道2内,同时冷却风通过冷却风进口 31也从塔底进入冷却风通道层3,冷却风与烟气不混合,通过烟道壁5及设置烟道壁5上的散热翅片51进行热交换,经过冷却的烟气通过设置在烟道2间的烟道连通管22在塔顶部汇合排出;冷却风也在塔顶部汇合,由热风出口 32重新导入焚烧炉中进行助燃,当热风多于遗物祭品焚烧需要的助燃风时,可通过溢流阀4将热风直接排放。这样一来,由于形成了立式烟道-冷却风通道层-立式烟道-冷却风通道层形式的多层换热结构, 在冷却风与高温烟气不混合的情况下提高烟气的降温效率,并因为烟气进入烟道2后流通速度的急剧下降,含在烟气中的灰尘及杂质大部分会自然沉降,降低了环境污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沉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烟气通过的立式烟道,以及至少一个围绕所述烟道的冷却风通道层;所述立式烟道与冷却风通道层间隔设置形成立式烟道-冷却风通道层-立式烟道形式的多层换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沉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烟道底部设置有烟气进口,在所述烟道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 ;在所述冷却风通道层底部设置有冷却风进口,在所述冷却风通道层顶部设置有热风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沉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沉降冷却塔还包括设置于塔顶部用于释放热风的溢流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沉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用于烟气通过的第一立式烟道、一个围绕所述第一立式烟道的第一冷却风通道层以及设置成围绕所述第一冷却风通道层的第二立式烟道和设置成围绕所述第二立式烟道的第二冷却风通道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沉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式烟道、第一冷却风通道层、第二立式烟道及第二冷却风通道层成同轴圆筒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历史沉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烟道壁内侧和/或外侧设置有散热翅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沉降冷却塔,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烟气通过的立式烟道,以及至少一个围绕烟道的冷却风通道层,立式烟道与冷却风通道层间隔设置形成立式烟道-冷却风通道层-立式烟道形式的多层换热结构;焚烧炉排出的烟气从塔底部进入烟道内,同时冷却风通过进气口也从塔底进入冷却风通道层,冷却风与烟气不混合,通过烟道壁及设置烟道壁上的散热翅片进行热交换,经过冷却的烟气通过设置在烟道间的烟道连通管在塔顶部汇合后排出,冷却风升温后变成热风在塔顶部汇合,由热风出口排出,用于焚烧炉的助燃供风,多余部分通过溢流阀排出;因此,在冷却风与高温烟气不混合的情况下提高烟气的降温效率。
文档编号F23L15/00GK202074530SQ20112004937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
发明者乔娇, 史峰, 孙成龙, 孟浩, 徐晓丹, 徐海峰, 徐祥华, 方祥, 李伯森, 李秉杰, 牟玉, 郭雷, 钱高, 高源 申请人: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