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适配器模块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981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带有适配器模块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模块,其适用于直接安装到诸如传动箱体和引擎箱体等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的外表面。该换热器模块包括牢固地附连到适配器模块的换热器。该适配器模块包含一个或多个流体转移通道、界面连接器、密封件和用于螺钉和/或螺栓的安装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适配板,该适配板由一个或多个垫板密封,该垫板也提供用于将该适配器模块直接铜焊到换热器的铜焊表面,换热器由此附连到适配器模块,不必使用基板。
【专利说明】带有适配器模块的换热器
[0001]相关文件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4月26日提交的、名称为“带有适配器模块的换热器(HEATEXCHANGER WITH ADAPTER MODULE) ”的国际申请第PCT/CA2012/050263号的权益和优先权。上述专利申请的内容在此明显地以参见的方式纳入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换热器,并且更特别地涉及适于直接安装到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上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4]已知包括多个堆叠换热器板的板式换热器,其用于多种目的,包括在油和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安装堆叠板换热器的已知方式是将平坦的冲压基板安装在该堆的一端,例如安装在该堆叠的底端。该基板可以通过使用垫板或者不使用垫板而铜焊至换热器。为了将换热器合并到汽车换热器系统中,例如,典型地,带有基板的换热器被安装到铸造或模制的适配结构,该铸造或模制的适配结构又例如通过使用附加流体管线和/或连接器而安装到传动箱体或引擎箱体。该铸造或模制的适配结构包括安装孔、流体转移通道、流体配件、过滤器等,以允许该换热器合并入整个换热器系统。在一些实例中,该铸造或模制的适配结构由塑料制成,而在其它实例中,可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可能是昂贵的重型铸件。在这两种情况下,适配结构都会增加换热器部件的总体高度和重量,并且增加总体生产成本。
[0005]在汽车换热器生产领域中,重量限制和空间限制会变得更加严格。由此,需要不断地减小部件重量以及部件高度或尺寸。而且也要努力降低部件的复杂性并增加部件的适配性和/或灵活性,以方便总体系统中部件的组装和安装,并且需要降低总体生产和/或组装成本。例如,减小由于将部件安装或合并入总体系统导致的部件或部件接口的数量会减少潜在泄漏点的数量,并因此降低测试要求并减少组装步骤。降低部件的复杂度并减少部件之间的较复杂流体连接件的数量也用以降低成本,并且因此是理想的。
[0006]在汽车换热系统中,适应并调整空间限制的一种方式是考虑在不使用中间适配件或安装结构的情况下将换热器直接安装到相关的汽车系统。例如,该方式对于要直接安装到汽车引擎箱体外部的引擎机油冷却器(E0C)是屡见不鲜的。JP2011149015中示出了直接安装到汽车引擎箱体外部的E0C的实例。
[0007]—般地,引擎箱体的结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将换热器直接安装到引擎箱体的外部。圆柱头的区域一般提供换热器可以栓接到的平坦加工凹部,同时具有通达注油口的直接入口和回流通道,然而,由于要将换热器栓接到该区域中的圆柱头,换热器必须桥接或跨接该加工凹部并且因此必须是相对较硬的,以最小化由于引擎固有的油路系统的相对高循环压力载荷所导致的偏离,所述偏离会根据换热器所桥接的精确距离而扩大。由此,当将换热器直接安装到引擎箱体时需要满足特定结构要求,同时仍需考虑总体高度和空间限制。
[0008]当将换热器直接安装到引擎箱体的外部需要满足一定程度的结构刚性时,其它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结构也会存在与将换热器直接安装到引擎箱体相关的问题。例如,在传动箱体的情形下,箱体一般是曲面的,并且尺寸上大得多,此使得难以在不侵入传动箱内部部件的情况下提供用于安装换热器的宽的、大致平坦的区域/凹部。另外,各传动油供给管线和/或油口一般彼此隔开较远并且在用于此目的的常规换热器覆盖面区域的外部。同样,油口的精确定位/位置经常是可变的。这些因素导致与将诸如传动油冷却器(TOC)等换热器直接安装到传动箱外部相关联的困难。
[0009]由此,需要带有改进的安装布置方式的换热器,该布置方式允许将换热器直接安装到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


【发明内容】

[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模块,其用于直接安装到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外表面,该换热器模块包括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多个堆叠换热板,所述多个堆叠换热板限定穿过该换热器的交替第一和第二流体通路,换热器具有对应于由该堆换热板所限定的区域的覆盖面;一对第一流体集管,所述第一流体集管延伸穿过换热器并藉由第一流体通路彼此联接,该对第一流体集管包括用于使第一流体流过所述换热器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一对第二流体集管,所述第二流体集管延伸穿过换热器并藉由第二流体通路彼此联接,该对第二流体集管包括用于使第二流体流过所述换热器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适配器模块,该适配器模块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附连到该换热器一端,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并且适于面对面地接触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外表面上的界面,该适配器模块包括:形成在适配器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所述流体转移通道用于与所述各对流体集管中的一对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中的一个连通;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连通,该第一端口定位在换热器覆盖面外侧;以及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用于与所述各对流体集管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中的另一个连通;其中,第一流体端口和第二流体端口形成在适配器模块的第二表面中,并且具有安装表面,所述安装表面定向成并适于与形成在所述汽车部件的箱体上的界面中的对应流体入口和出口流体连通;以及其中,所述适配器模块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界面处将所述换热器固定到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的一系列安装孔,所述适配器模块将位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汽车系统部件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种转移穿过所述换热器的覆盖面外侧的流体端口。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模块,其用于直接安装到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外表面,该换热器模块包括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多个堆叠换热板,所述多个堆叠换热板限定穿过该换热器的交替第一和第二流体通路,换热器具有对应于由该堆换热板所限定的区域的覆盖面;一对第一流体集管,所述第一流体集管延伸穿过换热器并藉由第一流体通路彼此联接,该对第一流体集管包括用于使第一流体流过所述换热器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一对第二流体集管,所述第二流体集管延伸穿过换热器并藉由第二流体通路彼此联接,该对第二流体集管包括用于使第二流体流过所述换热器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适配器模块,该适配器模块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附连到该换热器一端,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并且适用于面对面地接触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外表面上的界面,该适配器模块包括形成在适配器模块中的第一流体转移通道,该第一流体转移通道与所述各对流体集管的一对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中的一个直接流体连通;第一端口,该第一端口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的第二表面中,该第一端口与第一流体转移通道流体连通;第二端口,该第二端口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的第二表面中,该第二端口与所述各对流体集管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中的另一个流体连通;以及第三端口,该第三端口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的第二表面中,该第三端口与第一流体转移通道流体连通;其中,第一流体转移通道提供形成在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的界面中的入口和出口以及所述换热器的入口集管之间的流体连通。
[00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适配器模块,其用于将换热器安装到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该适配器模块包括适配板,该适配板具有用于附连到该换热器端部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用于以与该箱体外表面上的界面进行面对面接触的方式直接安装到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垫板,该垫板设置在适配板的第一表面,用于将该适配板铜焊到换热器;沟槽部,该沟槽部形成在适配板中,该沟槽部和垫板限定位于其间的流体转移通道;第一流体端口,其形成在该适配板的第二表面中并且与流体转移通道连通;集管端口,其形成在垫板中,用于提供流体转移通道和所述换热器的入口 /出口集管之间的流体连通;多个钻孔,其形成在该适配板中,每个钻孔用于接收紧固装置以将适配器模块固定到该箱体;其中,适配板具有延伸超出换热器覆盖面的延伸部,该第一流体端口至少部分地形成在该延伸部中。
[00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换热器模块具体适于直接安装到传动箱体,因此该换热器用作传动油冷却器(T0C)。
[001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换热器模块具体适于直接安装到引擎箱体,因此该换热器用作引擎油冷却器(E0C)。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现将参照附图借助于实例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
[0016]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的换热器模块的分解图;
[0018]图3A是形成图2所示换热器模块的适配器模块的一部分的适配板的立体图;
[0019]图3B是图3A的适配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0]图4是图1的换热器模块的底视图;
[0021]图5是形成图1所示换热器模块的适配器模块的一部分的垫板的立体图;
[0022]图6是沿图4的剖切线5 - 5剖切的视图;
[0023]图7是安装到示例性传动箱外部的、图1的换热器模块的立体图;
[0024]图7A是图1的换热器模块的适配器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5]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的立体图;
[0026]图9是图8所示实施例的底视图。
[0027]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的立体图,所示换热器模块直接安装在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上。
[0028]图11是图10的换热器模块的底部立体图;
[0029]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的立体图;
[0030]图13是形成图12所示换热器模块的一部分的适配器模块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1]图14是图13所示适配器模块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2]图15是图12所示适配器模块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3]图16是图14所示适配器模块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下侧的分解立体图;
[0034]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的立体图;
[0035]图18是图17所示换热器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0036]图19是图17的换热器模块的底部立体图;
[0037]图20是图17的换热器模块的一部分的分解图,其示出了适配器模块的油侧;以及
[0038]图21是图17的换热器模块的一部分的分解图,其示出了适配器模块的冷却剂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39]现参照图1,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模块10的示例性实施例。换热器模块10包括牢固附连到适配器模块14的换热器12。换热器12总体上形式为如现有技术已知的套置碟形板换热器,并且包括多个冲压换热器板16、17,这些冲压换热器板以彼此交替地堆叠、铜焊的关系设置,以形成换热器芯,该换热器芯具有形成在堆叠板16、17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流体流动通道20、22。
[0040]现参见图2,图中示出换热器模块10的分解图。如所示,每个冲压换热板16、17都包括在所有侧边上由倾斜边缘壁26环绕的大致平坦基部24。各换热板16、17彼此堆叠在另一个的顶部,它们的边缘壁26处于套置、密封接合的状态。每个换热板16、17在其四个角部设置有四个孔28、30、32、34,各个孔按照具体应用要求用作换热流体的入口孔和出口孔。两个孔28、30相对于板16的基部24凸起,而另外两个孔32、34形成在基部24中并与基部24共面。在一个板16中的凸起孔28、30与相邻板17的平坦孔或共面孔32、34对准并且密封至相邻板17的平坦孔或共面孔32、34,由此将各换热板16、17隔开并限定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20、22。可以将湍流增强器35定位在各换热板16、17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20、22的每个中,以提高传热性能,如现有技术所示。可替换地,板16、17不具有定位在流体通道20、22的每个中的单独湍流增强器35,而是本身可以形成为具有传热增大特征部,这些特征部诸如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形成在板16、17的平坦基部中的肋部和/或凹部。在堆叠板16、17中对准的密封孔28、30、32、34形成一对第一集管36 (即一入口集管和一出口集管)并形成一对第二集管38 (即一入口集管和一出口集管),所述一对第一集管36通过用于第一流体流过该换热器的流体通道20而彼此联接,所述一对第二集管38通过用于第二流体流过该换热器12的流体通道22而彼此联接。如果例如换热器模块10意图用作油换热器(即传动油冷却器或T0C),那么第一和第二流体中的一个可以是油而另一种流体可以是用于冷却(或加热)油的已知标准液体。
[0041]顶板和底板或端板40、42包围该堆叠换热板16、17,以形成换热器12。根据具体应用,端板40、42设计成具有具体数量的导口,每个开口与各对第一和第二流体集管36、38中的一个流体连通,以用于第一和第二流体进出换热器12的入口和出口。在所示实例中,端板4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两个导口 46、48,而端板42具有由四个开口 28、30、32、34 (其中两个开口由适配器模块14封闭或密封),并且一般具有与换热板16、17相同的形式,只是该端板42可能会比板16、17稍厚。
[0042]在所示实施例中,入口 /出口配件54、56藉由垫板43牢固地附连或铜焊到位于端板40中的导口 46、48。顶板或端板40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有附加配件或安装支架58,所述配件或安装支架58可以藉由垫板43铜焊到端板40。
[0043]上述类型的换热器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并且例如在美国专利第7,717,164号中进行了描述,其教导通过引用的方式合并入本文。另外,为说明目的描述了上述换热器12,并且应理解的是,如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换热器都可以用于本发明的换热器模块10。
[0044]现在参照图1、图3、图4和图5,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适配器模块14。在该实施例中,适配器模块14包括适配板60和垫板62。垫板62是相对薄软的铜焊复合铝板,该铝板允许适配板60直接铜焊到换热器12的端板或底板42。适配板60是典型的加工铝,大大厚于垫板62,并且也大大厚于换热板16、17。适配板60具有第一表面64,第一表面64与垫板62 —起铜焊到换热器12的一端,如铜焊到换热器12的底部。如图中所示,换热器12具有对应于由堆叠换热板16、17的基部24限定的区域的“覆盖面”,适配器模块14在换热器12的该覆盖面区域中牢固地附连到该换热器12。在该实施例中,适配器模块14具有延伸到换热器12的该覆盖面区域之外的至少一部分,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
[0045]适配板60还限定位于其第一表面中的沟槽部66,该沟槽部66与垫板62结合来限定流体转移通道68。流体转移通道68具有一端部,该端部藉由垫板62中的导口 70与换热器中的流体集管38的一个连通,所述垫板62定位在换热器12的覆盖面中,该流体转移通道68具有另一端部,该另一端部在适配器模块14的延伸部或延伸臂69中朝向远离换热器的方向延伸。沟槽部66具有形成在该沟槽部的相对端处的流体端口 72(即在适配器模块14的延伸部69中的换热器12的覆盖面外部),流体端口 72适于配装并直接安装到位于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中的对应流体端口(即位于传动箱上的油口)。适配板6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另一流体开口或流体端口 76,该流体端口 76与形成在垫板62中的对应开口对准。流体端口 76提供在换热器12中的一个集管38与部件箱体中的对应流体端口之间的另一直接流体联接。由此,流过换热器的多种流体中的一种会通过适配器模块14最终进入并退出换热器12。适配板60也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钻孔80,每个钻孔都与设置在该部件箱体上的、用于接收紧固装置(即螺栓)的相应钻孔或安装孔对齐,以将换热器模块10固定到该箱体。
[0046]图7示出了换热器模块10,该换热器模块10直接安装到传动箱11的示出实施例的外部。因此,在换热器模块10是直接安装到传动箱11的传动油冷却器(T0C)的操作中,第二流体会是传动油,该传动油经由传动箱上的一流体孔退出传动箱并进入换热器模块10,该流体孔是位于直接联接到适配板60中的流体孔76。该传动油经由垫板62中的开口78进入换热器,并且通过入口集管38经由流体通道22分布到出口集管38。然后,传动油经由垫板62中的流体孔70退出换热器12并进入适配器模块14,行进穿过适配器模块14中的流体转移通道68 (或者适配板60中的沟槽部66),经由适配器模块14上的外侧流体端口 72进入传动箱,该流体端口 72即为位于换热器12的覆盖面外部并且不与换热器12的入口/出口集管口中的一个直接连接的流体端口。用于冷却(或加热)传动油的合适流体也会经由入口和出口 56、58流过换热器12,该入口和出口 56、58沿与传动油的流动大体相反的方向联接到对应的入口和出口集管36。由此,应理解的是,流体转移通道68和流体端口 72提供了定位在适配器模块14的第二表面上的流体端口和位于换热器内部的一个流体集管之间的间接流体连接,因为流体端口至少部分地位于换热器12的覆盖面的外部。
[0047]虽然已经描述了流体循环通过换热器12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应理解的是此不是意为限制,并且根据换热器和/或相关汽车系统部件的具体结构得到的各变型可以导致穿过换热器模块10的不同流体型式/回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
[0048]虽然所示适配器模块14是相对平坦的结构,其中多个钻孔和流体端口总体上定位在相同的平面中,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基于具体应用来修改此适配器模块14,以适应该适配器模块意图要固定到的汽车部件箱体的外表面。更具体地,适配板60的延伸部或延伸臂69可以按需要被定尺寸并定角度以确保适配器模块14延伸到该部件箱体上的所需位置,从而允许适配器模块14上的流体端口 72、76(例如)和该部件箱体上的对应流体端口之间的直接连接。由此,适配器模块14的具体形状和/或尺寸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置在该部件箱体上的结构和对应配合面。例如,在传动箱的情形下,各油口一般在总体上大于常规换热器和传统用于该目的的油冷却器的“覆盖面”的区域上彼此间隔开。上述换热器模块10的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将换热器直接铜焊到设置有允许“外部”流体连接的延伸部的适配器模块14上而解决了该问题。
[0049]另外,虽然上述适配器模块14总体上平坦结构,但是应当理解的是,该适配器模块14也可以是曲面的以适应该箱体的曲面外表面。而且,适配器模块14可以形成有从其第二表面延伸的突出部和/或伸出部,以提供适配器模块14和外箱体的各个表面之间的各个接触点。
[0050]如图3B所示,适配板60不需要覆盖换热器12的整个“覆盖面”或基部区域,因此,换热模块10的底部表面或端部表面可以是分层表面或多级(mult1-level)表面。在其它实施例(如图3A所示)中,适配板60可以覆盖换热器12的整个“覆盖面”或基部区域,适配板60的底部表面形成为多级表面。
[0051]现在参照图2、图4和图6,图中更详细地示出了具有流体端口 72、76的适配器模块14的第二表面或安装界面65。密封槽82设置成围绕每个流体端口 72、76,以用于接收密封件或密封闭置83,密封件或密封闭置83诸如是0形环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合适的装置。密封闭置83提供位于换热模块10和该换热模块10所固定到的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如传动箱)之间的流体紧密连接。在具有冲压基板或安装板的换热器固定到注塑件或模制结构(该注塑件或模制结构又安装到汽车系统部件箱体)的各现有技术结构中,在换热器和该塑料结构之间以及在该塑料结构和汽车系统部件之间都需要密封界面。由此,需要两套独立的密封件,从而产生两个疲劳/泄漏的潜在点,二者都需要进行测试。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模块10和该换热器模块10所固定到的部件箱体之间只需要一套密封件。
[0052]虽然以上所述以及图中示出的适配器模块14只具有一个流体通道68和两个流体端口 72、76,但应当理解的是,该适配器模块可以根据具体应用修改为包括附加的流体通道和/或流体端口。而且,该适配器模块可以修改成容置诸如一个或多个控制阀(即热旁通阀)或过滤器等附加部件。
[0053]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换热器模块10相对于各种其它的换热器安装结构实现了总体部件高度和重量的减小。更具体地,如上所述,适配器模块14在不使用常规换热器基板或安装板的情况下被直接铜焊到换热器12的底板或端板42,由此减小换热器模块10的总体包装高度和重量。由于消除了常规基板或安装板,因此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由于该适应模块合并了流体转移通道和流体端口,不需要所有形成在其中的密封件和附连孔,不需要使用典型地用以将换热器安装到汽车系统部件的次级注塑件或重型注塑件或模制适配结构,此也减小了该部件的总体包装高度和重量。另外,通过具有延伸到换热器的覆盖面之外的适配结构赋予了换热器模块10 —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这是因为流体端口和/或流体连接点可以定位在该换热器的覆盖面外部。
[0054]图7A示出了上述适配器模块14的替代实施例或变型,其中适配器模块14包括一系列多层板。更具体地,适配器模块14不是由单个适配板60和对应的垫板62形成,而是包括夹在垫板62和基板63之间的适配板或通道板60,基板63直接地或藉由中间垫板65附连到适配板60或通道板60的第二表面或底部表面。该中间垫板65模拟适配板60和基板63的形状并且用于将这两块板铜焊在一起,适配板60和基板63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所有相同的对应开口。在该实施例中,适配板60形成有切口形式的沟槽部66,垫板62、适配板60和基板63 —起形成流体转移通道68。图7A所示的适配器模块14的多层板结构可以提供相对于图1至图7所示实施例的生产优势和/或成本节约,这是因为适配器模块14包括一系列冲压板或成形板,而不是经过较复杂加工的单个适配板或一体适配板。
[0055]现在参照图8和图9,现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100,其中通过加100得到的类似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特征。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112包括牢固附连到其一端的基板184。该基板184可以是冲压板,该冲压板大大厚于换热器板116、117。基板184通常直接铜焊到换热器112的端部或者藉由中间垫板(未示出)铜焊到换热器112。适配器模块114是完全封闭的模块,该模块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流体转移通道168。在该实施例中,适配器模块114具有第一套(组)钻孔181和第二套钻孔180,所述第一套钻孔181用以与设置在基板184中的对应钻孔对准,所述第二套钻孔180用以与该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中的对应钻孔对准。而且,在该实施例中,适配器模块114的第一表面164和第二表面165设置有围绕每个流体孔或导口 172、176的密封槽182 (未示出第一表面槽),以提供两个独立安装界面之间的密封(即0形环)。
[0056]再次,虽然以上所述以及图中示出的适配器模块114只具有一个流体通道168和两个流体端口 172、176,应当理解的是,该适配器模块可以根据具体应用修改为包括附加的流体通道和/或流体端口。
[0057]现在参照图10和图11,现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200,其中通过加200得到的类似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特征。
[0058]在需要较复杂的流体连接、流体通道和/或附加特征/部件(即阀、过滤器等)的具体应用中,与以上结合图1至图9所述的用于适配器模块14、114的机加工结构或铸铝结构相关的成本可能是不理想的。在此实例中,换热器模块200包括换热器212和适配器模块214,其中,适配器模块214包括适配板260和安装板290。适配板260具有形式为垫板292的基部,在所示实施例中,该基部在尺寸上和形状上总体对应换热器212的覆盖面,但是可以使用各种其它的构造。用于将流体从换热器212控制或输送/转移到诸如传动箱等汽车系统部件(或者将流体从诸如传动箱等汽车系统部件控制或输送/转移到换热器212)的各单个部件和/或适配件294被独立地铜焊到垫板292的一侧。垫板292设置有位于其中的流体开口(未示出),以允许换热器212中的各流体集管236、238与各部件和/或适配件294之间流体连通。提供到汽车系统部件的流体连接的各部件和/或适配件294定位在垫板292上和/或定向成允许部件/或适配件294和该部件箱体上的对应流体端口之间直接连接。例如,为了允许直接连接到该箱体,适配件294必须构造在或布置在垫板292上,以提供位于适配件294的自由端处的流体开口,所述流体开口在竖向上或轴向上与该部件箱体上的对应流体端口对准。另外,会需要附加连接件和/或管道来将该位于部件箱体上的流体端口与设置在适配件294的自由端处的对应流体开口对准。如果通过将部件/适配件294直接铜焊到垫板292和换热器212而使该适配件294布置成直接连接到各流体端口,那么在适配板260和汽车系统部件箱体界面之间只需要一套密封件。
[0059]虽然图10和图11示出的适配件294只是稍微延伸超出换热器212的覆盖面,但应当理解的是,适配件294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基于具体应用进行变化以确保流体端口 /连接设置在合适位置。可替换地,如上所述,附加管道和/或连接件可以用以将部件箱体上的流体端口连接到对应部件/适配件294的对应流体端口 /开口。
[0060]为确保将上述适配器模块214固定到汽车系统部件箱体的外表面,提供了安装板290。安装板290被铜焊到垫板292并且被构造成配装在也铜焊到垫板的各个部件/适配件294之间。安装板290设置有多个钻孔296,这些钻孔296用以与部件箱体上的对应安装孔对准。安装板290可以改适并构造成使得钻孔296设置在各个平面内,这些平面中的一些具有不同的轴向定向,从而提供大的灵活性以使换热器模块200适应各种部件箱体。
[0061]以上结合图10和图11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别适用于汽车系统部件是传动箱并且换热器是传动油冷却器(T0C)的应用,这是因为流体连接/适配件294藉由垫板292直接铜焊到换热器212的基部,而不使用常规的冲压换热器基板或安装板。因为与传动箱相关的循环载荷/压力一定程度上都小于与其它部件(即引擎箱)相关的循环载荷/压力,所以不一定需要由常规基板或安装板提供的附加结构刚度。这样就允许将各适配件294直接铜焊到换热器212并允许将换热器模块200直接安装到该汽车系统部件箱体,同时实现总体包装高度的减小,因为基板和塑料适配结构被排除了并且因为适配件294可以被选定以配合/适应传动箱上的对应表面。
[0062]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300在图12至图15中被示出并且在下文中被更详细地描述,其中加300得到的类似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特征。
[0063]如图12所示,换热器模块300包括牢固地附连到适配器模块314的换热器312。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模块特别适用于直接安装到汽车引擎箱体(或壳体)的外部并因此用作引擎油冷却器(E0C)。然而,应理解的是,换热器模块300可以适用于以上结合本文公开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其它目的和应用。
[0064]在该实施例中,适配器模块314是多层板结构,并且包括第一适配板360,该适配板360藉由第一垫板362直接铜焊到换热器312的基部。第二适配板360’藉由第二垫板362’直接铜焊到第一适配板360的另一表面。由此,第一适配板360基本夹持在第一垫板362和第二垫板362’之间。用以形成适配器模块314的所有板362、360、362’、360’相比于一些已知的常规复杂铸塑适配结构在结构上相对简单而且相对易于生产。
[0065]第一适配板360是相对较厚的加工或成形铝板,其提供了用于将换热器模块300直接安装到引擎箱的所需结构刚度,而垫板362、362’比适配板360薄得多,并且由铜复合铝制成。第一适配板360包括位于第一适配板360中的、形式为切口的沟槽部366。切口或沟槽部366延伸进入适配器模块314的延伸臂或延伸部369中。第一适配板360中的切口或沟槽部366与第一垫板362和第二垫板362’ 一起形成位于适配器模块314中的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368,第一垫板362和第二垫板362’基本封闭切口或沟槽部366以形成流体转移通道368。如前述实施例,流体转移通道368藉由形成在第一垫板362中的对应开口(未示出)而与换热器312中的流体集管(即,例如进油口集管)中的一个连通。流体转移通道368的另一端延伸进入适配器模块314的延伸部369,并且适于流体连接到汽车系统部件箱体上的对应流体端口(即位于引擎箱体上的引擎油出口)。延伸部369因此提供到换热器中的一个流体集管的间接流体连接(即换热器芯部的边界或覆盖面的至少部分外侧)。
[0066]第一适配板360也设置有两个附加流体开口 304、306,每个流体开口与换热器312中的各独立流体集管流体连通。在所示具体实施例中,流体开口 306藉由形成在第一垫板362中的对应开口(未示出)与换热器312的油出口集管连通,并且藉由位于第二垫板362’和第二适配板360’中的对应开口(见开口 376)联接到引擎箱体上的对应流体端口(即进油口)。流体开口 304藉由形成在第一垫板362中的对应开口(未示出)与换热器312的冷却剂入口集管连通,并且藉由位于第二垫板362’和第二适配板360’中的对应开口(见开口 308)联接到引擎箱体上的对应流体端口(即冷却剂入口)。
[0067]虽然已经示出了流体循环流过换热器模块300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不是意为限制,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对于通过换热器模块300的实际流体回路的变型以及设置在换热器312上的流体端口和/或适配器模块314的板的数量和位置取决于换热器312的具体结构和换热器模块300的具体应用。
[0068]如图中所示,第二适配板360’总体比第一适配板360薄,并且总体上对应于第一适配板360的形状。第二适配板360’包括从第二适配板360’的底部表面或第二表面365延伸的至少一个圆柱形伸出部321,其中圆柱形伸出部321的敞开端部用作适配器模块314的外侧流体端口 372。圆柱形伸出部321适于容纳诸如止回阀或热旁通阀等阀部件323,以控制这些流体中的一种(即引擎油)流到换热器312。阀部件323可以以螺旋方式接合在圆柱形伸出部321中或者以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方式容置在该圆柱形伸出部中。例如,阀部件323可以被压配到该圆柱形伸出部321中或者藉由在组装后形成在圆柱形伸出部321下边缘中的凹部被固定或夹持在延伸垫板362和圆柱形伸出部321之间的合适位置。
[0069]在一些实施例中,圆柱形伸出部321直接形成在第二适配板360’中(如图14所示),并且在其它实施例中,圆柱形伸出部321可以由独立部件形成,该独立部件被铜焊(藉由垫环321’)到或者以其他方式附连到第二适配板360’的、与形成在该适配板360’中的对应开口 372’对准的外表面,从而形成例如图16所示的外侧流体端口 372。
[0070]第一和第二适配板360、360’也都设置有围绕其周界的多个钻孔,每个钻孔都与汽车系统箱体(即引擎箱体)中的对应开口对准,并且适合于接收用于将换热器模块300固定到该部件箱体的紧固装置(如螺栓)。
[0071]虽然以上所述以及相关图中示出的适配器模块314只具有形成在该适配器模块314的底部或安装表面365上的一个流体通道368和三个流体端口 372、376、308,但是应当理解的是,该适配器模块314可以根据具体应用修改为包括附加的流体通道和/或不同流体端口布置。而且,适配器模块314还可以修改成容置例如附加阀部件和/或过滤器等附加部件。
[0072]另外,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已经基于将引擎油冷却器直接安装到引擎箱体外部的情况示出了以上结合图12至图16所述的实施例,但是适配器模块314可以修改和/或改适成用于其它应用。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适配板360是相对较厚的板,并且提供了将换热器安装到引擎箱体所需要的一定程度的结构刚度。然而,该板的厚度和/或材料可以在不一定需要同样程度的结构刚度的实例中发生变化。另外,在一些实例中,如果第二适配板360’可以由铜复合材料形成,那么去除第二垫板362’可能是合适的,
[0073]现参照图17-21,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模块40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换热器模块400在结构上与以上结合图12至图16所述的换热器模块300类似,因为换热器模块400也具有多层板结构并且特别适用于直接安装到汽车引擎箱体(或壳体)的外部,并且因此也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引擎油冷却器(E0C)。然而,应理解的是,换热器模块400可以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范围的其它目的和应用。
[0074]如图所示,换热器模块400包括牢固地附连到适配器模块414的换热器412。适配器模块414是多层板结构,其包括第一适配板或通道板460以及第二适配板或基板460’。第一适配板或通道板460藉由第一垫板或延伸垫板462被铜焊到换热器412的端部(因为该第一适配板或通道板460延伸超出该换热器412的覆盖面以封闭沟槽部466)。第二适配板460’直接地或藉由第二或中间垫板462’铜焊到第一适配板460的第二或底部表面。
[0075]第一适配板或通道板460是相对厚的机加工、冲压或成形铝板。第二适配板460’是以类似方式成形的板,但是第二适配板460’可能没有第一适配板460那么厚。第一适配板460和第二适配板460’一起提供所需的结构刚度以将换热器模块400直接安装到引擎箱体。第一垫板462和第二垫板462’如本领域通常理解的那样大大薄于第一适配板460和第二适配板460’,并且通常由铜复合铝制成,以用于将处于多层关系的第一适配板460和第二适配板460’ 一起铜焊,以形成适配器模块400。
[0076]第一适配板或通道板460大于换热器412的覆盖面以提供延伸臂或延伸部469,延伸臂或延伸部469延伸超出换热器芯部的周界。呈切口形式的凹槽部466形成在第一适配板或通道板460中,并且延伸进入适配板460的延伸臂或延伸部中。如果这些板以堆叠或多层的布置方式进行布置,那么第一适配板或通道板460就会与第二适配板或基板460’和第一垫板462 —起形成第一流体转移通道468,第一垫板462与第二适配板460’基本封闭位于第一适配板460中的该切口或沟槽部466,以形成第一流体转移通道468。如前述实施例,流体转移通道468的一端与换热器412中的进口 /出口集管中的一个连通。在换热器模块400改适成用作直接安装在引擎箱体上的E0C的该实施例中,第一流体转移通道468与换热器412中的进油口集管连通。
[0077]第二适配板或基板460’大致具有与第一适配板或通道板460相同的形状,并且具有形成其中的基本或主流体开口 461,该开口 461与第一流体转移通道468的、延伸到适配器模块414的延伸部466中的部分直接连通。在该实施例中,主流体开口 461与独立的圆柱形伸出部421相配,该圆柱形伸出部421附连到或者以其他方式固定到第二适配板460’,其中,圆柱形伸出部421朝向远离第二适配板460’的底部的方向延伸。圆柱形伸出部421的自由端472适合于直接与引擎箱体上的引擎出油口配合,或者直接安装到引擎箱体上的引擎出油口。形式为止回阀的阀部件423配装在圆柱形伸出部421中,阀部件423用作适配器模块414的进油口,以控制流体流入/流出适配器模块414。更具体地,如果阀部件423的形式是止回阀,那么该阀部件423意图允许沿与重力相反的方向经由流体开口 472流入适配器模块414的单向流动。由此,止回阀用以防止流体在重力作用下经由同一流体开口472 (即进入适配器模块414的进油口 )流出适配器模块414。
[0078]第一垫板462定位在第一适配板460的顶部,并且总体上具有与换热器414的底部相同的形状,但是具有延伸超出该换热器芯部的覆盖面的部分469’,以封闭沟槽部或切口部466,从而形成第一流体转移通道468。由此,第一垫板462也可以称为延伸垫板,因为该垫板延伸超出换热器的边界或覆盖面。第一垫板也设置有流体开口 465,该流体开口 465用以提供换热器414中的进油口集管和流体转移通道468之间的直接流体连通。
[0079]第一垫板462、第一适配板460、中间垫板426’(如果使用)和第二适配板460’也都设置有至少两个附加流体开口 404、406,当这些板以它们的堆叠或多层布置方式布置时,所述流体开口 404、406都彼此对准。对准的流体开口 404、406提供与换热器414相关联的各入口 /出口集管之间的流体连通。在所示具体实施例中,流体开口 406与换热器412的出油口集管直接连通,而流体开口 404与换热器414中的冷却剂入口集管直接连通。因此,当换热模块400安装到引擎箱体时,位于适配器模块414的底部或界面上的流体开口 471、406,404允许换热器412与该引擎之间的流体连通以允许引擎油进入/退出该换热器模块400并且返回到引擎箱体,而且也允许引擎冷却剂退出引擎箱体并进入换热器模块400,然后藉由定位在换热器412顶部上的冷却剂出口导引到系统中的其它位置。
[0080]在所示实施例中,适配器模块414还提供引擎油和冷却剂旁通通道,以允许不进入换热器412的引擎油回流到引擎箱体中,并允许引擎冷却剂绕开换热器412且直接被导向换热器412的出口集管。通过在适配器模块414内提供油和冷却剂旁通流,换热器模块400可以被调节或调整以改变系统中的流体压力。
[0081]为了允许引擎油绕开换热器412并且返回引擎壳体,适配器模块404设置有与第一流体转移通道468流体连通的第一旁通开口 481 (如图20中更清晰地看到的)。因此,该第一旁通开口 481形成在第二适配板或基板460’中,该第一旁通开口 481与主流体开口461间隔开,并且与通向换热器412的进油口集管的开口串联布置。因此,第一旁通开口 481与第一流体转移通道468流体连通,该第一流体转移通道468与换热器412的进油口集管直接相对。如果换热器模块400安装成在界面处以面对面的方式接触引擎箱体,那么该旁通开口 481被布置成与引擎箱体上的进油开口竖直对准。
[0082]为了提供换热器模块400中的冷却剂旁通流,适配器模块414设置有第二流体转移通道483 (见图21),以为流过换热器412的第二流体(在所示实施例中是引擎冷却剂)提供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之间的流体连通。该第二流体转移通道483允许弓|擎冷却剂绕开换热器412,直接被导引到换热器412的出口集管(不必流经形成在该换热器中的换热流体通路),并且经由定位在换热器412顶部处的出口配件导引出该换热器模块412。由此,第二流体转移通道483提供旁通通道的形式,该旁通通道允许冷却剂退出换热器模块412并被导引到系统的其它地方,不必流过换热器412。第二流体转移通道483由第二沟槽部485形成,该第二沟槽部485形成在第一垫板或延伸垫板462中,其中,第二沟槽部485从垫板462的流体开口 404延伸到垫板462的相对端,第二沟槽部485的该相对端因此与换热器412的冷却剂出口集管对准。如果换热器412附连到适配器模块414,那么换热器412的最下板42会基本封闭形成在适配器模块414中的第二沟槽部485,由此形成第二流体转移通道483。由此,在此实施例中,适配器模块414不仅提供汽车系统部件箱体(即引擎箱体)和换热器412之间的流体连通,而且为流过换热器412的换热流体中的一种提供一对对应的入口/出口集管之间的流体连通。
[0083]为确保在换热器模块400和汽车系统部件箱体(即引擎箱体)之间的界面处的合适密封,适配器模块400还包括衬垫板487,该衬垫板487固定到第二适配板或基板460’的底部表面。衬垫板487形成有密封构件488,密封构件488基本环绕或围绕设置在引擎箱体和换热器模块400之间的界面处的流体通路和/或开口。
[0084]另外,如前述实施例所述,换热器模块400设置有以间隔开的间距围绕适配器模块414的周界形成的多个开口 480,每个开口 480都用以接收紧固装置,以用于将换热器模块400固定到汽车系统部件箱体。由此,应当理解的是,开口 480由组成适配器模块414的多层板结构的每个板中对应的、轴向对准的开口形成。
[0085]在使用中,如果换热器模块400定位在引擎箱体的外表面上,那么引擎油经由流体开口 471通过止回阀423退出该引擎箱体并进入适配器模块414。然后,引擎油行进穿过第一流体转移通道468并经由形成在第一垫板462中的对应开口进入换热器412的进油口集管,或者经由旁路开口退出该适配器模块414并经由形成在引擎箱体中的进油开口返回到引擎箱体。应当理解的是,合适的流体连通通道基于引擎箱体的具体设计设置在引擎箱体的界面内,以使得引擎油能流回到引擎箱体,并且应当理解的是,适配器模块414和该界面可以适用于各种具体应用。
[0086]对于经由适配器模块14进入换热器412的引擎油(与返回到引擎箱体的“旁通”油相反),油行进穿过换热器412,并经由换热器底部上的出油集管退出换热器412,并且通过适配器模块414经由设置在该箱体上的引擎进油口返回到该引擎箱体。对于第二流体,即流过换热器412的引擎冷却剂,该流体退出引擎箱体进入适配器模块414,并且经由流体开口 404被导引到位于换热器412中的冷却剂进口集管,或者行进穿过形成在适配器模块414中的第二流体转移通道483到达换热器412的出口集管,从而有效地绕开换热器412。这两种冷却剂流,即流过换热器412的冷却剂和“旁通冷却剂”经由设置在换热器412顶部上的冷却剂出口退出换热器412。
[0087]通过在适配器模块414中提供旁通开口和第二流体转移通道,换热器模块400中的流体压降可以基于具体应用或系统要求而调节到合适的水平,以保证与换热模块相关联的传热性能不会受到流体压力变化导致的不利影响。
[0088]虽然已经描述了流体循环流过换热器模块400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不是意为限制,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对于通过换热器模块400的实际流体回路的变型以及设置在适配器模块414上的流体端口的数量和位置取决于换热器412的具体结构和换热器模块400的具体应用。
[0089]另外,虽然参照本公开藉由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不是意为限制到本文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和细节,因为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做各种省略、修改、替换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换热器模块,其用于直接安装到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的外表面,所述换热器模块包括: 换热器,其包括多个堆叠换热板,所述多个堆叠换热板限定穿过所述换热器的交替的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所述换热器具有对应于由所述堆叠换热板所限定的区域的覆盖面; 一对第一流体集管,所述一对第一流体集管延伸穿过换热器并藉由所述第一流体通路彼此联接,所述一对第一流体集管包括用于使第一流体流过所述换热器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 一对第二流体集管,所述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延伸穿过所述换热器并藉由所述第二流体通路彼此联接,所述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包括用于使第二流体流过所述换热器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 适配器模块,所述适配器模块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附连到所述换热器一端,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并且适于面对面地接触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的所述箱体的所述外表面上的界面,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 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所述流体转移通道用于与各对所述流体集管中的一对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中的一个连通; 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定位在所述换热器覆盖面的外侧;以及 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用于与各对所述流体集管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中的另一个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流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端口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二表面中,并且具有安装表面,所述安装表面定向成并适于与形成在所述汽车部件的所述箱体上的所述界面中的对应流体入口和出口流体连通;以及 其中,所述适配器模块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界面处将所述换热器固定到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的一系列安装孔,所述适配器模块将位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汽车系统部件之间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种转移穿过所述换热器的所述覆盖面的外侧的流体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 适配板,所述适配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附连到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二表面形成所述适配器模块的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的所述箱体上的所述界面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所述适配板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向远离所述换热器覆盖面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超出所述换热器覆盖面; 沟槽部,其形成在所述适配板中,所述沟槽部至少部分地形成在所述延伸部中;以及垫板,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适配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用于将所述适配板铜焊到所述换热器,所述垫板封闭所述沟槽部,由此限定位于所述垫板和所述适配板之间的所述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 第一流体开口,其形成在所述垫板中,所述第一流体开口提供所述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的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一端口形成在所述适配板的位于所述延伸部中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包括第二流体开口,所述第二流体开口用以提供所述换热器和位于所述适配器模块中的所述第二端口之间的流体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是铜复合铝,并且所述适配器模块是非复合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适于接收用以将所述换热器模块固定到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箱体的紧固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定位在不同的平面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安装表面包括用以接收密封构件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构件用以提供所述换热器模块和所述汽车系统部件之间的界面处的流体紧密密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板是单个结构,所述适配板是机加工铝。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 通道板,所述通道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以附连到所述换热器; 基板,所述基板附连到所述通道板的所述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沟槽部形式为形成在所述通道板中的切口,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切口连通的流体开口,所述基板限定用以安装到所述界面的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二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和所述通道板藉由中间垫板附连在一起。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板、所述基板和所述一起限定所述垫板一起限定所述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系统部件是传动装置,并且所述换热器是传动油冷却器(TOC);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端口与位于所述传动箱体上的所述传动油出口直接连通,以用于将传动油递送到所述进口集管和/或所述出口集管中的所述一个的入口集管,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与位于所述传动箱体上的所述传动油入口直接连通,以用于将退出所述换热器的传动油经由所述流体转移通道转移到所述传动箱体。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成形为大致适合于所述箱体的外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是弓形的。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安装面,其中,每个所述安装面定位在不同的平面中。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还包括阀部件,所述阀部件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的一个流体连通,以控制流入所述适配器模块或流出所述适配器模块。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是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安装成与所述第一端口流体连通,以防止沿第一方向经由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流体转移通道的流体沿相反的第二方向经由所述第一端口退出。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是热旁通阀。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 第一适配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以附连到所述换热器; 沟槽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适配板中,所述沟槽部形式为切口,所述切口延伸进入所述延伸部中; 第二适配板,其牢固地附连到所述第一适配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适配板限定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二表面; 圆柱形伸出部,其朝向远离与所述沟槽部连通的所述第二适配板的底部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圆柱形伸出部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敞开端部; 阀部件,其安装在所述圆柱形伸出部中,以控制流体流入或流出所述第一端口,所述阀部件与所述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流体连通; 垫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适配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用于将所述适配器模块铜焊到所述换热器; 第一流体开口,其形成在所述垫板中,提供所述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的流体连通; 第二流体开口,其形成在所述垫板中,用以提供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的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垫板封闭形成在所述第一适配板中的沟槽部,所述垫板、所述第一适配板和所述第二适配板限定位于所述垫板和所述适配板之间的所述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分别由形成在所述第一适配板和所述第二适配板中的对准开口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伸出部是独立部件,所述独立部件铜焊到所述第二适配板。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垫板,所述中间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适配板和所述第二适配板之间,以用于将所述第二适配板附连到所述第一适配板的所述第二表面。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系统部件是引擎,并且所述换热器是引擎油冷却器(EOC),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引擎箱体上的引擎出油口直接连通,以将传动油经由所述流体转移通道递送到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入口集管和/或所述出口集管中的所述一个的入口集管,并且其中,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二端口与位于所述引擎箱体上的引擎进油口流体连通,以用于使从所述换热器退出的引擎油返回到所述引擎箱体。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的第二表面中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的另一对中的入口集管直接流体连通,并且与位于所述引擎箱体上的第二出口流体连通以用于使第二流体流入所述换热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还包括沟槽部,所述沟槽部提供所述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的所述另一对中的出口集管与对应入口集管之间的流体连通。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垫板中的所述沟槽部提供所述出口集管和所述入口集管之间的旁通通道,以用于使所述第二流体流过所述换热器。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流体转移通道连通的旁通端口,所述旁通端口与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箱体上的对应入口流体连通。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端口与各对所述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中的所述一对的入口集管对准。
2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是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安装成与所述第一端口流体连通,以防止沿第一方向经由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流体转移通道的流体沿相反的第二方向经由所述第一端口退出。
29.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适配板大大厚于所述第二适配板。
3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板大大厚于所述基板。
31.一种换热器模块,其用于直接安装到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外表面,所述换热器模块包括: 换热器,其包括多个堆叠换热板,所述多个堆叠换热板限定穿过所述换热器的交替的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所述换热器具有对应于由所述堆叠换热板所限定的区域的覆盖面; 一对第一流体集管,所述一对第一流体集管延伸穿过换热器并藉由所述第一流体通路彼此联接,所述一对第一流体集管包括用于使第一流体流过所述换热器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 一对第二流体集管,所述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延伸穿过所述换热器并藉由所述第二流体通路彼此联接,所述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包括用于使第二流体流过所述换热器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 适配器模块,所述适配器模块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附连到所述换热器一端,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并且适于面对面地接触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的所述箱体的所述外表面上的界面,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 第一流体转移通道,所述第一流体转移通道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中,所述第一流体转移通道与各对所述流体集管的一对中的所述出口集管和所述入口集管中的一个直接流体连通; 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的第二表面中,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流体转移通道流体连通; 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二表面中,所述第二端口与各对所述流体集管的所述入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中的另一个流体连通;和 以及第三端口,所述第三端口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二表面中,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流体转移通道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流体转移通道提供形成在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的所述箱体的所述界面中的入口和出口以及所述换热器的入口集管之间的流体连通。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中的第二流体转移通道,所述第二流体转移通道提供所述入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的另一对的出口和入口与形成在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的所述箱体的所述界面内的对应流体端口之间的流体连通。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二表面中的第四端口,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二流体转移通道流体连通。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 第一适配板,所述第一适配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以附连到所述换热器; 沟槽部,所述沟槽部形成在所述第一适配板中,所述沟槽部形式为切口,所述切口延伸进入所述延伸部中。 第二适配板,所述第二适配板牢固地附连到所述第一适配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适配板限定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二表面; 圆柱形伸出部,所述圆柱形伸出部朝向远离与所述沟槽部连通的所述第二适配板的底部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圆柱形伸出部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敞开端部; 阀部件,所述阀部件安装在所述圆柱形伸出部中,以控制流体流入或流出所述第一端口,所述阀部件与所述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流体连通; 垫板,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适配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用于将所述适配器模块铜焊到所述换热器; 第一流体开口,其形成在所述垫板中,提供所述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的流体连通; 第二流体开口,其形成在所述垫板中,用以提供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的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垫板封闭形成在所述第一适配板中的沟槽部,所述垫板、所述第一适配板和所述第二适配板限定位于所述垫板、所述第一适配板和所述第二适配板之间的所述至少一个流体转移通道;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分别由形成在所述第一适配板和所述第二适配板中的对准开口形成。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还包括形成所述第二流体转移通道的沟槽部。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伸出部是独立部件,所述独立部件铜焊到所述第二适配板。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垫板,所述中间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适配板和所述第二适配板之间,以用于将所述第二适配板附连到所述第一适配板的第二表面。
3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系统部件是引擎,并且所述换热器是引擎油冷却器(EOC),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引擎箱体上的引擎出油口直接连通,以将传动油经由所述流体转移通道递送到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入口集管和/或所述出口集管中的所述一个的入口集管,并且其中,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二端口与位于所述引擎箱体上的引擎进油口流体连通,以用于使从所述换热器退出的引擎油返回到所述引擎箱体。
39.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是止回阀。
40.一种适配器模块,用于将换热器安装到汽车系统部件的箱体,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 适配板,所述适配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附连到所述换热器一端,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并且适于以面对面地接触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的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上的界面的方式直接安装到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的所述箱体; 垫板,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适配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将所述适配板铜焊到所述换热器; 沟槽部,所述沟槽部形成在所述适配板中,所述沟槽部和所述垫板限定位于其间的流体转移通道; 第一流体端口,所述第一流体端口形成在所述适配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中并且与所述流体转移通道连通; 集管端口,所述集管端口形成在所述垫板中,用于提供所述流体转移通道和所述换热器的入口/出口集管之间的流体连通; 多个钻孔,所述钻孔形成在所述适配板中,每个所述钻孔用于接收紧固装置以将所述适配器模块固定到所述箱体; 其中,所述适配板具有延伸超出所述换热器覆盖面的延伸部,所述第一流体端口至少部分地形成在所述延伸部中。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 通道板,所述通道板具有用于与所述垫板配合的第一表面;以及 基板,所述基板以堆叠关系附连到所述通道板; 其中,所述沟槽部的形式为形成在所述通道板中的切口,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切口连通的流体开口,所述流体开口限定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一流体端口 ;并且 其中,所述通道板、所述基板和所述垫板一起限定所述流体转移通道。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垫板,所述中间垫板定位在所述通道板和所述基板之间,以用于将所述基板铜焊到所述通道板。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圆柱形伸出部,所述圆柱形伸出部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底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圆柱形伸出部的自由端限定所述第一端口 ;和 阀部件,所述阀部件安装在所述圆柱形伸出部中,以控制流体流入所述流体转移通道。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是止回阀。
45.如权利要求4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流体转移通道,所述第二流体转移通道流体与所述第一流体转移通道隔离,所述第二流体转移通道用作旁通通道,用于使流体进入所述适配器模块。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转移通道由形成在所述垫板中的第二沟槽部形成。
47.如权利要求41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通端口,所述旁通端口与所述第一转移通道连通以将流体弓I导出所述适配器模块。
48.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板大大厚于所述基板。
49.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板和所述基板大大厚于所述垫板。
50.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钻孔定位在不同平面内。
51.如权利要求40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形成在所述适配器模块的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所述流体端口的密封构件。
5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是铜复合铝,并且所述适配器模块是非复合铝。
5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是曲面的。
5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垫板,所述衬垫板附连到所述基板,以提供所述适配器模块和汽车系统部件的所述箱体之间的界面处的密封装置。
55.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是结合形式为传动油冷却器(TOC)的换热器来进行使用的,所述适配器模块在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箱体和所述传动油冷却器之间传递传动油。
56.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适配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是结合形式为引擎油冷却器(TOC)的换热器来进行使用的,所述适配器模块在所述汽车系统部件箱体和所述引擎油冷却器之间传递引擎油和引擎冷却剂。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模块还包括: 旁路端口,所述旁路端口与所述第一流体转移通道连通,以允许所述引擎油绕开所述引擎油冷却器返回到所述箱体;和 第二流体转移通道,所述第二流体转移通道与所述第一转移流体通道流体地隔开,以允许第二换热流体绕开所述换热器。
【文档编号】F28D9/00GK104395685SQ201380031965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B·欧利 申请人:达纳加拿大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