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交换同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701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热交换同轴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冷热交换同轴管,包括由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和外管组成的管体,所述第一内管的内部空间为第一介质流动内腔,所述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之间为第二介质流动内腔,所述第二内管与外管之间为介质流动外腔,所述管体的每一端均焊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二介质流动内腔通过第一套筒与歧管相通,所述介质流动外腔通过连接管与第一介质流通内腔相通。该冷热交换同轴管的第二介质流动内腔被夹在第一介质流动内腔和介质流动外腔之间,使得换热更加均匀,换热效率更高,通风效果更好。
【专利说明】一种冷热交换同轴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内的冷热交换同轴管。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总有一部分未燃尽的混合气体和废气经活塞组与汽缸之间的间隙窜到曲轴箱内来,会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目前普遍采用闭式强制曲轴箱通风系统,将曲轴箱内未完全燃烧的气体通过管道再次引入燃烧室烧掉,这样既可减少曲轴箱污染物的排放,又可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能。为了增加气体管道的通风性,通常将热水管道焊接在气体管道外为气体管道加热,采用外部焊接的方式,不仅占用宝贵的空间,而且两个管道的接触面非常有限,换热效果并不理想。
[0003]目前出现的冷热交换同轴管,采用内管和外管套合在一起的方式,使发动机机仓的布置变得紧凑,而且换热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图1所示,该冷热交换同轴管包括由内管Ia和外管2a组成的管体,内管Ia位于外管2a内部,内管Ia与外管2a之间为介质流动外腔3a,内管Ia的内部空间为介质流动内腔4a,在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焊接套筒5a,所述套筒5a包括与内管Ia连接的第一轴向接口 6a、与外管2a连接的第二轴向接口 7a和与歧管8a连接的径向接口 9a,所述介质流动外腔3a通过套筒5a和歧管8a接通,介质流动内腔内流动的是热水,介质流动外腔内流动的是气体。
[0004]但是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现有的冷热交换同轴管只采用内外两个管,介质流动内腔与介质流动外腔靠近的位置换热效果较好,其他位置换热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容易导致整体换热不均匀、换热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换热更加均匀、换热效率更高、通风效果更好的冷热交换同轴管。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冷热交换同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和外管组成的管体,第一内管的内径Dl〈第二内管的内径D2〈外管的内径D3,第一内管套在第二内管中,第二内管套在外管中,所述第一内管的内部空间为第一介质流动内腔,所述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之间为第二介质流动内腔,所述第二内管与外管之间为介质流动外腔,所述管体的每一端均焊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包括与第一内管连接的第一轴向接口、与第二内管连接的第二轴向接口和与歧管连接的第一径向接口,所述第二介质流动内腔通过套筒与歧管相通,所述第二套筒包括与第二内管连接的第三轴向接口、与外管连接的第四轴向接口和与连接管连接的第二径向接口,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套筒的第二径向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内管上设置的第三径向接口连接,所述介质流动外腔通过连接管与第一介质流动内腔相通。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二介质流动内腔被夹在第一介质流动内腔和介质流动外腔之间,在第二介质流动内腔中流动气体且在第一介质流动内腔和介质流动外腔中流动热水时,由于流动在第二介质流动内腔里的空气里外均能与热水进行热交换,使得换热更加均匀,换热效率更高,通风效果更好。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内管内表面均匀设置多条导热槽。导热槽可提高换热效率。
[0009]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槽呈轴向的直线状。采用直线状的导热槽,加工方便,换热效果好。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内管内表面和外管内表面均勻设置多条凸棱。设置凸棱一方面可起支撑第二内管和外管的作用,使得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和外管易于保持同轴,另一方面可提闻换热效率。
[0011]作为优选,所述凸棱呈轴向的直线状。采用直线状的凸棱,加工方便,换热效果好。【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的冷热交换同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截面A-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中截面B-B’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腔体内部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胶管的管端连接示意图;
[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与胶管的管端连接示意图;
[001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与胶管的管端连接示意图;
[0020]现有技术图中:1a-内管,2a_外管,3a_介质流动外腔,4a_介质流动内腔,5a_套筒,6a-第一轴向接口、7a_第二轴向接口,8a_歧管,9a_径向接口。
[0021]本实用新型图中:1_第一内管、2-第二内管,3-外管,4-第一套筒,5-第二套筒,6-第一轴向接口,7-第二轴向接口,8-第一径向接口,9-歧管,10-第一介质流动内腔,11-第二介质流动内腔,12-介质流动外腔,13-连接管,14-第三径向接口,15-导热槽,16-凸棱,17-胶管,18-卡箍,19-套管,20-第三轴向接口,21-第四轴向接口,22-第二径向接口,23-密封圈,24-螺母,Dl-第一内管的内径,D2-第二内管的内径,D3-外管的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冷热交换同轴管,它是由铝材料制成的,包括由第一内管1、第二内管2和外管3组成的管体,第一内管的内径Dl〈第二内管的内径D2〈外管的内径D3,第一内管I套在第二内管2中,第二内管2套在外管3中,所述第一内管I的内部空间为第一介质流动内腔10,所述第一内管I与第二内管2之间为第二介质流动内腔11,所述第二内管2与外管3之间为介质流动外腔12,所述管体的每一端均焊接第一套筒4和第二套筒5,所述第一套筒4包括与第一内管I连接的第一轴向接口 6、与第二内管2连接的第二轴向接口 7和与歧管9连接的第一径向接口 8,所述第二介质流动内腔11通过第一套筒4与歧管9相通,所述第二套筒5包括与第二内管2连接的第三轴向接口 20、与外管3连接的第四轴向接口 21和与连接管13连接的第二径向接口 22,所述连接管13的一端与第二套筒5的第二径向接口 22焊接,另一端与第一内管I设置的第三径向接口 14焊接,所述介质流动外腔12通过连接管13与第一介质流动内腔10相通。因此将第一内管I的两端与热水管道连接,那么在第一介质流动内腔10和介质流动外腔12里流动的都是热水,流通路线如图3实线箭头所示,将歧管9与气体管道接通时,在第二介质流通内腔11里流动的是气体,流通路线如图3虚线箭头所示,这样第二介质流动内腔11中的气体被夹在第一介质流动内腔10和介质流动外腔12之间,由于流动在第二介质流通内腔11里的空气里外都能与热水进行热交换,使得换热更加均匀,换热效率更高,通风效果更好。由于该冷热交换同轴管的对手件为胶管17,管端连接方式比较灵活,如图6所示,可将胶管17套在铝管外采用卡箍18将二者锁紧连接,如图7所示,采用套管19将胶管17和铝管扣压连接,如图8所示,采用密封圈23和螺母24将胶管17和铝管压紧连接。
[002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内管I内表面均匀设置多条导热槽15。导热槽可提高换热效率。
[0026]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槽15呈轴向的直线状。采用直线状的导热槽,加工方便,换热效果好。
[002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内管内表面和外管内表面均匀设置多条凸棱16。设置凸棱一方面可起支撑第二内管2和外管3的作用,使得第一内管1、第二内管2和外管3易于保持同轴,另一方面可提闻换热效率。
[0028]作为优选,所述凸棱16呈轴向的直线状。采用直线状的凸棱,加工方便,换热效果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冷热交换同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内管(I)、第二内管(2)和外管(3)组成的管体,第一内管的内径Dl〈第二内管的内径D2〈外管的内径D3,第一内管(I)套在第二内管(2)中,第二内管(2)套在外管(3)中,所述第一内管(I)的内部空间为第一介质流动内腔(10),所述第一内管⑴与第二内管⑵之间为第二介质流动内腔(11),所述第二内管(2)与外管(3)之间为介质流动外腔(12),所述管体的每一端均焊接第一套筒(4)和第二套筒(5),所述第一套筒(4)包括与第一内管(I)连接的第一轴向接口 ¢)、与第二内管(2)连接的第二轴向接口(7)和与歧管(9)连接的第一径向接口(8),所述第二介质流动内腔(11)通过第一套筒(4)与歧管(9)相通,所述第二套筒(5)包括与第二内管(2)连接的第三轴向接口(20)、与外管(3)连接的第四轴向接口(21)和与连接管(13)连接的第二径向接口(22),所述连接管(13)的一端与第二套筒(5)的第二径向接口(22)焊接,另一端与第一内管(I)设置的第三径向接口(14)焊接,所述介质流动外腔(12)通过连接管(13)与第一介质流动内腔(10)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交换同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I)内表面均匀设置多条导热槽(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热交换同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槽(15)呈轴向的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交换同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管(2)内表面和外管⑶内表面均匀设置多条凸棱(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热交换同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16)呈轴向的直线状。
【文档编号】F28F1/10GK204007237SQ20142049665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陈荣发, 白永洁, 董阿能 申请人:宁波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