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排反冲洗清洁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555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排反冲洗清洁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炉排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种炉排反冲洗清洁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炉排是锅炉或工业炉中堆置固体燃料并使之有效燃烧的重要部件。整个炉排主要包括框架和炉排片两个部分,炉排组装后要保持必要的通风缝隙,以便空气通过缝隙进入燃料层燃烧烧尽后的灰渣用人工或机械方法排出。在现有技术中,炉排片一般为条状或板状,炉排上设置有若干排料孔,在实际操作时,炉排的排料孔容易堵塞,若炉排的排料孔堵塞,就会导致气体不流通,从而造成锅炉或工业炉内压力的增大,最终导致锅炉或工业炉的爆炸。因此炉排的定期清洁,尤其是排料孔的清洁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炉排反冲洗清洁循环装置,采用反冲洗的方式清洁炉排,并且增加排污工序,将污水处理回收用以反冲洗的水源,节约资源,可操作性强。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炉排反冲洗清洁循环装置,包括壳体、炉排、反冲洗管道和排污腔,所述壳体两侧的侧壁通过插板体横向安装有炉排,所述炉排下方的壳体内横向设置有一反冲洗管道,所述反冲洗管道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出水孔,所述炉排与反冲洗管道之间的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进风管道,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一排污腔连接壳体上部和下部,所述排污腔的上部连接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通过电磁阀连接污水处理系统的输入端,所述污水处理系统的输出端连接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通过电磁阀连接反冲洗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炉排的排料孔为上宽下窄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腔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污水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插板体包括插板和插件,所述插板的一侧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插件的一侧对应设置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条,凸条卡嵌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件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炉排相匹配的沟槽,所述炉排旋进卡在所述沟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反冲洗的方式清洁炉排,同时增加排污工序,且将污水进行处理并回收用以反冲洗的水源,节约资源;

2、本发明在反冲洗清洁时,上宽下窄的排料孔有利于供风,引导风穿过排料孔,便于将堵塞排料孔的污物顺畅的排出,清洁效果好。

3、本发明采用插板体将炉排插装在壳体上,便于炉排的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插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壳体,2、插板体,3、炉排,4、反冲洗管道,5、出水孔,6、进风管道,7、排污腔,8、排污管道,9、电磁阀,10、污水处理系统,11、进水管道12、污水进口,21、插板,22、插件,211、凹槽,221、凸条,222、沟槽,31、排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炉排反冲洗清洁循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壳体1、炉排3、反冲洗管道4和排污腔7,壳体1两侧的侧壁通过插板体2横向安装有炉排3,炉排3下方的壳体1内横向设置有一反冲洗管道4,反冲洗管道4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出水孔5,炉排3与反冲洗管道4之间的壳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进风管道6,壳体1内还设置有一排污腔7连接壳体1上部和下部,排污腔7的上部连接排污管道8,排污管道8通过电磁阀9连接污水处理系统10的输入端,污水处理系统10的输出端连接进水管道11,进水管道11通过电磁阀9连接反冲洗管道4。

其中,炉排3的排料孔31为上宽下窄的通孔,在反冲洗清洁时有利于供风,引导风穿过排料孔31,便于将堵塞排料孔31的污物顺畅的排出。

另外,排污腔7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污水进口12,增加排污工序,且将污水进行处理并回收用以反冲洗的水源。

如图3所示的一种炉排反冲洗清洁循环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插板体2包括插板21和插件22,插板21的一侧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凹槽211,插件22的一侧对应设置有与凹槽211相匹配的凸条221,凸条221卡嵌在凹槽211内。插件2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炉排3相匹配的沟槽222,炉排3旋进卡在沟槽222内。

在安装炉排3时,先将炉排3旋进卡在插件22的沟槽222内,水平放置在壳体1内,然后将插板21插入壳体1的安装孔内使得插件22上的凸条221卡嵌在凹槽211内即可;在拆卸炉排3时,只要将插板21从壳体1的安装孔内抽出即可,操作简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反冲洗的方式清洁炉排,清洁效果好,同时增加排污工序,且将污水进行处理并回收用以反冲洗的水源,节约资源,可操作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