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656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大火引射管和小火引射管,大火引射管与大火混合腔连通供气,小火引射管与小火混合腔连通供气。当需要实现爆炒时,通常将大火引射管处的喷嘴的燃气量增大,然而,此时虽然燃气量增加了,但空气量并未得到显著增加,这就导致燃气不能够充分燃烧,燃烧性能差,烹饪效果不好,并且会产生co等有害气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器在增加燃气量时燃烧性能差,烹饪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分火器;火盖,盖设在分火器上并与分火器围成气体混合腔;一根或多根引射管,引射管的第一进口配置有第一喷嘴,引射管的第一出口与气体混合腔连通,引射管内具有第一缩口内腔,至少一根引射管上设置有辅助引射结构,辅助引射结构的第二进口配置有第二喷嘴,辅助引射结构的第二出口与引射管连通并位于第一缩口内腔的沿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辅助引射结构内具有第二缩口内腔,第二缩口内腔位于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之间。

进一步地,引射管内还具有第一等径内腔和第一扩口内腔,第一等径内腔位于第一缩口内腔和第一扩口内腔之间,第二出口直接与第一等径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辅助引射结构内还具有第二等径内腔,第二等径内腔与第二缩口内腔相邻设置并位于第二缩口内腔的下游,第二出口设置在第二等径内腔的端部,第二等径内腔通过第二出口与第一等径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引射管内还具有第一等径内腔和第一扩口内腔,第一等径内腔位于第一缩口内腔和第一扩口内腔之间,第二出口直接与第一扩口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辅助引射结构内还具有第二等径内腔和第二扩口内腔,第二等径内腔位于第二缩口内腔和第二扩口内腔之间,第二出口设置在第二扩口内腔的端部,第二扩口内腔通过第二出口与第一扩口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引射管内还具有第一进气内腔,第一进口设置在第一进气内腔的端部,第一进气内腔内设置有第一分隔部,第一分隔部上具有第一喷嘴连接孔,并且第一分隔部将第一进气内腔分隔为两个第一进气通道;辅助引射结构内还具有第二进气内腔,第二进口设置在第二进气内腔的端部,第二进气内腔内设置有第二分隔部,第二分隔部上具有第二喷嘴连接孔,并且第二分隔部将第二进气内腔分隔为两个第二进气通道。

进一步地,辅助引射结构包括外壳,外壳连接在引射管的外表面上,引射管的部分管壁伸入至外壳内并与外壳的侧壁之间形成辅助引射结构的内腔,第二出口形成在引射管的管壁上。

进一步地,辅助引射结构包括外壳,外壳的一端连接在引射管的管壁上,外壳的侧壁与引射管的管壁独立设置,外壳内形成辅助引射结构的内腔,第二出口形成在引射管的管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以及与燃烧器连通的进气结构,燃烧器为上述的燃烧器,进气结构包括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第一喷嘴设置在引射管的第一进口处,第二喷嘴设置在辅助引射结构的第二进口处。

进一步地,进气结构还包括:进气管;第一阀门装置,设置在进气管上;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喷嘴连接,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一阀门装置连通;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喷嘴连接,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一阀门装置连通;第二阀门装置,设置在第二连接管上。

进一步地,第二阀门装置为自吸阀。

进一步地,进气结构还包括触摸控制板,触摸控制板用于控制第二阀门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至少一根引射管上设置辅助引射结构,该辅助引射结构的第二出口与引射管连通并位于第一缩口内腔的下游。当燃烧器需要增加燃气量时,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同时进气,第一喷嘴产生的燃气射流进入引射管,并在经过第一缩口内腔时从第一进口引进一次空气。同时,第二喷嘴产生的燃气射流进入辅助引射结构,并在经过第二缩口内腔时从第二进口引进一次空气。上述辅助引射结构中的燃气和空气进入至引射管的第一缩口内腔的沿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并与引射管中的燃气和空气混合,一同通向火盖与分火器围成的气体混合腔。此时,气体混合腔内的空气量大大增加,这样可以提高气体混合腔内的混合气体的一次空气系数(一次空气系数是指混合气体中实际一次空气量与燃烧理论空气量的比值),使燃气充分燃烧,降低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燃烧性能,避免黄焰以及烟气偏高的现象发生,增强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燃烧器的实施例的引射管和辅助引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引射管和辅助引射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燃气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引射管;11、第一缩口内腔;12、第一等径内腔;13、第一扩口内腔;14、第一进气通道;20、第一喷嘴;30、辅助引射结构;31、第二缩口内腔;32、第二等径内腔;33、第二进气通道;34、外壳;40、第二喷嘴;50、第一分隔部;51、第一喷嘴连接孔;60、第二分隔部;61、第二喷嘴连接孔;70、第一阀门装置;81、第一连接管;82、第二连接管;90、第二阀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燃烧器包括分火器、火盖以及两根引射管10。其中,火盖包括大火盖和小火盖,分火器包括大火分火器和小火分火器。大火盖盖设在大火分火器上并与大火分火器围成大火气体混合腔,小火盖盖设在小火分火器上并与小火分火器围成小火气体混合腔。上述两根引射管10分别与大火气体混合腔和小火气体混合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与大火气体混合腔连通的引射管10上设置有辅助引射结构30。引射管10的第一进口配置有第一喷嘴20,引射管10的第一出口与大火气体混合腔连通。引射管10内具有第一缩口内腔11。辅助引射结构30的第二进口配置有第二喷嘴40。辅助引射结构30的第二出口与引射管10连通并位于第一缩口内腔11的沿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辅助引射结构30内具有第二缩口内腔31。第二缩口内腔31位于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之间。

应用本实施例的燃烧器,在与大火气体混合腔连通的引射管10上设置辅助引射结构30,该辅助引射结构30的第二出口与引射管10连通并位于第一缩口内腔11的沿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当燃烧器需要实现爆炒时,第一喷嘴20和第二喷嘴40同时进气,第一喷嘴20产生的燃气射流进入引射管10,并在经过第一缩口内腔11时从第一进口引进一次空气。同时,第二喷嘴40产生的燃气射流进入辅助引射结构30,并在经过第二缩口内腔31时从第二进口引进一次空气。上述辅助引射结构30中的燃气和空气进入至引射管10的第一缩口内腔11的下游,并与引射管10中的燃气和空气混合,一同通向火盖与分火器围成的气体混合腔。此时,气体混合腔内的空气量大大增加,这样可以提高气体混合腔内的混合气体的一次空气系数(一次空气系数是指混合气体中实际一次空气量与燃烧理论空气量的比值),使燃气充分燃烧,降低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燃烧性能,避免黄焰以及烟气偏高的现象发生,增强烹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引射结构30设置在与大火气体混合腔连通的引射管10上,并且该辅助引射结构30的作用是为了实现爆炒时燃气量增加后的充分燃烧。当然,辅助引射结构30的设置位置和具体应用场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辅助引射结构可以设置在与小火气体混合腔连通的引射管上,当通入小火气体混合腔的燃气需要增加时,上述辅助引射结构同样可以起到增加一次空气量,提高燃烧性能的作用;或者,燃烧器包括两根以上引射管,辅助引射结构设置在至少一根引射管上,起作用与本实施例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燃烧器中,引射管10内还具有第一等径内腔12和第一扩口内腔13。第一等径内腔12与第一缩口内腔11相邻设置并位于第一缩口内腔11的下游,第一等径内腔12位于第一缩口内腔11和第一扩口内腔13之间。辅助引射结构30内还具有第二等径内腔32。第二等径内腔32与第二缩口内腔31相邻设置并位于第二缩口内腔31的下游。第二出口设置在第二等径内腔32的端部。第二等径内腔32直接通过第二出口与第一等径内腔12连通。也就是说,引射管10的第一等径内腔12与辅助引射结构30的第二等径内腔32交差汇聚连通。

当第一喷嘴20喷出的射流经过第一缩口内腔11时,燃气射流的速度增加,并从第一进口引进一次空气。该燃气射流与引进的空气一起流向第一缩口内腔11下游的第一等径内腔12,此时,上述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第一等径内腔12中的速度较大。当第二喷嘴40喷出的射流经过第二缩口内腔31时,燃气射流的速度增加,并从第二进口引进一次空气。该燃气射流与引进的空气一起流向第二缩口内腔31下游的第二等径内腔32,此时,上述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第二等径内腔32中的速度同样也比较大。因此,上述两股速度较大的气流在交差汇聚之后的气流的速度也比较大,这样在通向大火气体混合腔的过程中,引射一次空气的效果会较好,从而使燃烧性能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引射管10和辅助引射结构30之间的设置关系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引射管和辅助引射结构的连接位置可以为能够实现增加一次空气量的其他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燃烧器中,引射管10内还具有第一进气内腔。第一进口设置在第一进气内腔的端部。第一进气内腔内设置有第一分隔部50。第一分隔部50上具有第一喷嘴连接孔51,并且第一分隔部50将第一进气内腔分隔为两个第一进气通道14。上述第一喷嘴连接孔51用于连接第一喷嘴20。当第一喷嘴20向引射管10内产生射流时,一次空气从两个第一进气通道14引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燃烧器中,辅助引射结构30内还具有第二进气内腔。第二进口设置在第二进气内腔的端部。第二进气内腔内设置有第二分隔部60。第二分隔部60上具有第二喷嘴连接孔61,并且第二分隔部60将第二进气内腔分隔为两个第二进气通道33。上述第二喷嘴连接孔61用于连接第二喷嘴40。当第一喷嘴20向辅助引射结构30内产生射流时,一次空气从两个第二进气通道33引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燃烧器中,辅助引射结构30包括外壳34。外壳34连接在引射管10的外表面上。引射管10的部分管壁伸入至外壳34内并与外壳34的侧壁之间形成辅助引射结构30的内腔。第二出口形成在引射管10的管壁上。上述结构使第一进气内腔与第二进气内腔共用一个侧壁,可以减少辅助引射结构和引射管的占用空间,便于燃烧器安装布置。当然,辅助引射结构的外壳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辅助引射结构的外壳可以为其他结构。

实施例二的燃烧器(图中未示出)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辅助引射结构的第二等径内腔直接通过第二出口与第一扩口内腔连通。也就是说,引射管的第一扩口内腔与辅助引射结构的第二等径内腔交差汇聚连通。由于第一喷嘴喷出的射流与引射的一次空气混合之后的气流在经过第一扩口内腔时,其速度会有所下降,因此本实施例的辅助引射结构与引射管的连接方式引射一次空气的效果不如实施例一的效果好。实施例二的燃烧器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的燃烧器(图中未示出)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辅助引射结构内还具有第二扩口内腔,第二等径内腔位于第二缩口内腔和第二扩口内腔之间。第二出口设置在第二扩口内腔的端部。第二扩口内腔通过第二出口与第一等径内腔连通。也就是说,引射管的第一等径内腔与辅助引射结构的第二扩口内腔交差汇聚连通。由于第二喷嘴喷出的射流与引射的一次空气混合之后的气流在经过第二扩口内腔时,其速度会有所下降,因此本实施例的辅助引射结构与引射管的连接方式引射一次空气的效果不如实施例一的效果好。实施例三的燃烧器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的燃烧器(图中未示出)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辅助引射结构内还具有第二扩口内腔,第二等径内腔位于第二缩口内腔和第二扩口内腔之间。第二出口设置在第二扩口内腔的端部。第二扩口内腔通过第二出口与第一扩口内腔连通。也就是说,引射管的第一扩口内腔与辅助引射结构的第二扩口内腔交差汇聚连通。由于第一喷嘴喷出的射流与引射的一次空气混合之后的气流在经过第一扩口内腔时,其速度会有所下降,同时,第二喷嘴喷出的射流与引射的一次空气混合之后的气流在经过第二扩口内腔时,其速度也会有所下降。因此本实施例的辅助引射结构与引射管的连接方式引射一次空气的效果不如实施例一的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四的燃烧器中,辅助引射结构包括外壳,外壳的一端连接在引射管的管壁上,外壳的侧壁与引射管的管壁独立设置,外壳内形成辅助引射结构的内腔,第二出口形成在引射管的管壁上。当辅助引射结构的外壳的侧壁与引射管的管壁独立设置时,第一进气内腔的侧壁与第二进气内腔的侧壁之间相互独立设置,这就在第一进气内腔和第二进气内腔之间增加一个壁厚。由于燃烧器的安装空间有限,上述结构使两个第一进气通道中的至少一个的进气面积减小,同时,使两个第二进气通道中的至少一个的进气面积减小,从而减少一次空气进气量。实施例四的燃烧器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燃气灶包括燃烧器以及与燃烧器连通的进气结构,燃烧器为上述的燃烧器。进气结构包括第一喷嘴20和第二喷嘴40。第一喷嘴20设置在引射管10的第一进口处。第二喷嘴40设置在辅助引射结构30的第二进口处。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燃气灶中,进气结构还包括进气管、第一阀门装置70、第一连接管81、第二连接管82以及第二阀门装置90。其中,第一阀门装置70设置在进气管上。第一连接管81的第一端与第一喷嘴20连接。第二连接管82的第一端与第二喷嘴40连接。第一连接管8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管82的第二端分别与三通的两个口连接,第三连接管的第一端与三通的另一个口连通,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一阀门装置70连通。第二阀门装置90。设置在第二连接管82上。上述第一阀门装置70用于控制第一喷嘴20的进气,第一阀门装置70和第二阀门装置90用于控制第二喷嘴40的进气,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燃气使用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门装置90为自吸阀。

在本实施例的燃气灶中,第一阀门装置70通过旋钮控制其开启和关闭。进气结构还包括触摸控制板。触摸控制板用于控制第二阀门装置90的开启和关闭。上述触摸控制板与燃气灶的面板玻璃粘合。触摸控制板上设置有爆炒按钮。在燃气灶使用过程中,当旋钮处于最大位置时,点击爆炒按钮,以此来控制第二阀门装置90开启,使燃气通过第二喷嘴40进入燃烧器,点燃极限大火,实现爆炒功能。当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触摸控制板上的控制器定时关闭第二阀门装置90,防止在燃气量较大的情况下燃烧时间过长而缺氧产生的黄焰等问题,增强爆炒功能的可操控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