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出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696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燃料的燃烧炉,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炉的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质燃烧炉炉膛出风口均以圆孔出风方式对炉膛鼓风,致使氧化剂(空气)集中在燃料的局部位置,增大了燃料在炉膛内结渣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了燃烧炉的工作性能。因此,现有技术方案还需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燃烧炉的出风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出风装置,包括直风管、下盖帽和上盖帽,所述直风管上端管口周边安装有下盖帽,下盖帽上方安装有上盖帽,上盖帽的上端面为锥面或球面结构,上盖帽与下盖帽之间为出风口或出风通道,直风管与出风口或出风通道连通。进一步,上盖帽中间下方与上盖帽固定杆连接,若干条上盖帽定位筋沿上盖帽固定杆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在上盖帽固定杆外侧圆柱面上,若干条上盖帽定位筋组成的槽型外圆柱与直风管内孔壁活动连接且形成若干个槽型通风道,直风管通过若干个槽型通风道与出风口或出风通道连通。进一步,若干条上盖帽定位筋组成的槽型外圆柱与直风管内孔同心活动连接,对上盖帽与直风管同心活动定位。进一步,下盖帽上设有若干个支撑块或支撑条,若干个支撑块或支撑条组成的盖帽接触面的结构与上盖帽接触面的结构对应,上盖帽在支撑块或支撑条的支撑下与下盖帽形成若干个直风管出风口或出风通道。进一步,上盖帽的高度和外沿直径大于下盖帽的高度和外沿直径。进一步,上盖帽设有内端面结构或底面结构,上盖帽的内端面结构为锥形或圆台形,上盖帽底面结构为平面,下盖帽的上端面结构与上盖帽的下端面或底面结构对应。进一步,上盖帽为伞形结构,上盖帽的内端面结构为锥形或圆台形,下盖帽的上端面为圆台形结构,下盖帽的上端面结构与上盖帽的内端面结构对应;下盖帽上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下盖帽突台,若干个下盖帽突台形成的接触面与上盖帽的内端面对应,上盖帽在下盖帽突台的支撑下与下盖帽形成出风口或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为锥形出风方向。进一步,上盖帽为锥体或球面体结构,上盖帽底面结构为平面,下盖帽为平板结构,下盖帽的上端面结构与上盖帽的底面结构对应;下盖帽上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下盖帽突台,若干个下盖帽突台形成的接触面与上盖帽的底面对应,上盖帽在下盖帽突台的支撑下与下盖帽形成出风口或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为环形出风方向。进一步,直风管呈环形垂直分布在外环形风道上,高、矮两种相邻安装;弯风管与内环形风道连接;环形风道分风管同时与外环形风道和内环形风道连接;燃烧风带安装在炉膛下部的下部外侧,分别与燃烧风带阀门和环形风道分风管连接。进一步,外环形风道和内环形风道处于与进料管同心位置,位于排灰齿轮上方,进料管的下端为进料口;进料管在相对于下风道的位置同一水平圆周上径向开有下风道出风孔;下风道的外侧板上端与炉膛下部的底板连接,下风道的下端与进料管的下端法兰连接。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明显:直风管通过直风管出风口对炉膛内燃料鼓风,由于直风管内通风面积远小于出风口或出风通道的通风面积,所以到达炉膛的风速远小于直风管内风速,在固定鼓风量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单位容积燃料的鼓风量减小了(与圆孔出风风管相比),直风管上端安装有下盖帽,下盖帽上方安装有上盖帽,不管用锥形出风方向或用环形出风方向,风在炉膛内分布都更均匀,有效控制了局部高温的情况发生。下盖帽上方安装有伞形上端面的上盖帽,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由于受到进料动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沿着伞形外侧面向炉膛底部滑落,防止灰尘停留在上盖帽外表面;燃烧过程中由于燃料的消耗,需要不断从炉膛上部向炉膛下部补充燃料,上盖帽的伞形外侧面有利于燃料向下运动,防止燃料停留在上盖帽上表面,使燃料补充均匀。若采用锥形出风方向的鼓风方案,上盖帽和下盖帽外侧面均为伞形,形成向下倾斜的出风口,增加了灰尘进入出风口的阻力。排灰时由于振动筛振动时引起直风管及其组件的共振,上盖帽和下盖帽表面的灰尘沿着伞形外侧面向炉膛底部滑落,防止灰尘和焦油黏结在上盖帽和下盖帽表面,以保持鼓风组件整洁。上盖帽通过上盖帽固定杆与直风管内孔活动连接,靠其自身重力定位,维护出风口时方便装卸。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出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盖帽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盖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盖帽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盖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出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盖帽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盖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下盖帽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盖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锥形出风方向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环形出风方向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出风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燃烧炉结构示意图。图中:锥形出风方向1,环形出风方向2,炉膛下部3,排灰电机4,排灰齿轮5,刮灰板6,下风道7,下风道出风孔8,进料管9,排灰管10,排灰阀门11,下风道进风管12,下风道阀门13,燃烧风带14,燃烧风带阀门15,环形风道分风管16,振动器17,振动筛18,直风管19,直风管出风口20,外环形风道21,内环形风道22,弯风管出风孔23,弯风管24,振动筛网孔25,上盖帽固定杆26,下盖帽27、31,下盖帽突台28、33,上盖帽29、32,上盖帽定位筋30。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实用新型内容中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直风管19上端安装有下盖帽27,下盖帽27上方安装有上盖帽29,上盖帽29通过上盖帽固定杆26与直风管19内孔活动连接,若干条上盖帽定位筋30朝上盖帽固定杆26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在上盖帽固定杆26外侧圆面上,若干条上盖帽定位筋30组成的槽型外圆柱与直风管19内孔同心活动连接,使上盖帽29与直风管19同心活动定位,上盖帽29为伞形结构,上盖帽29的内端面结构为锥形或圆台形,下盖帽27的上端面为圆台形结构,与上盖帽29内端面对应。若干个下盖帽突台28形成的锥度与上盖帽29内端面锥度对应,下盖帽突台28与上盖帽29接触面连接,上盖帽29在下盖帽突台28的支撑下与下盖帽27形成若干个直风管出风口20,此时的出风方向为锥形出风方向1。直风管19呈环形垂直分布在外环形风道21上,高、矮两种相邻安装。进料管9的下端为进料口,上端与炉膛下部3的底板同心固定连接并伸入炉膛内部,进料管9在相对于下风道7的位置同一水平圆周上径向开有下风道出风孔8;下风道7的外侧板上端与炉膛下部3的底板连接,下风道7的下端与进料管9的下端法兰连接;下风道进风管12一端与下风道阀门13连接,另一端与下风道7连接;排灰管10的上端与炉膛下部3的底板排灰口连接,下端与排灰阀门11连接;排灰电机4与排灰齿轮5传动连接;刮灰板6是排灰齿轮5上的辐条;排灰齿轮5与进料管9外侧转动连接,其下端面与炉膛下部3的底板接触连接;燃烧风带14安装在炉膛下部3的下部外侧,分别与燃烧风带阀门15和环形风道分风管16连接;振动器17与振动筛18固定连接,并以密封形式穿过炉膛下部3,振动筛18上均匀开有振动筛网孔25;直风管19与外环形风道21连接;弯风管24与内环形风道22连接;环形风道分风管16同时与外环形风道21和内环形风道22连接;外环形风道21和内环形风道22处于与进料管9同心位置,位于排灰齿轮5上方。工作原理:启动燃烧炉电源时,自动进料机构通过进料管9对炉膛进料,当料位达到设定料位位置时,自动进料机构停止进料。此时,排灰阀门11关闭。打开下风道阀门13、燃烧风带阀门15。启动点火,燃烧炉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与此同时,通过下风道阀门13、下风道7、下风道出风孔8对炉膛鼓风;通过燃烧风带阀门15、燃烧风带14、环形风道分风管16、外环形风道21、内环形风道22、直风管19、弯风管24、弯风管出风孔23、直风管出风口20对炉膛鼓风,由于直风管出风口20是环形出风孔,所以鼓风比较均匀;通过点火及上部风道鼓风,为出火口的可燃性气体助燃。直风管19的气流方向如图11所示。燃烧过程中,由于上盖帽29外侧面为锥形面,燃料所产生的灰沫很容易从锥形面向下滑落(包括闭火后振动排灰时效果也一样)。闭火时,关闭电源和所有阀门,盖上闭火板。排灰时,启动振动器17、排灰电机4,打开排灰阀门11。排灰结束后关闭排灰阀门11、振动器17和排灰电机4。实施例2:直风管19上端安装有下盖帽31,下盖帽31上方安装有上盖帽32,上盖帽32通过上盖帽固定杆26与直风管19内孔活动连接,若干条上盖帽定位筋30朝上盖帽固定杆26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在上盖帽固定杆26外侧圆面上,若干条上盖帽定位筋30组成的槽型外圆柱与直风管19内孔同心活动连接,使上盖帽32与直风管19同心活动定位,上盖帽32的上端面为伞形结构,即锥体或圆台形结构,上盖帽32的底面为平面结构,下盖帽31的上端面为平板结构,与上盖帽32的底部侧对应。若干个下盖帽突台33形成的平面与上盖帽32的底部对应,下盖帽突台33与上盖帽32的底面接触连接,上盖帽32在下盖帽突台33的支撑下与下盖帽31形成若干个直风管出风口20,此时的出风方向为环形出风方向2,如如图12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