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焚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8574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高效焚烧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焚烧技术已应用于各行各业,特别在环境保护行业应用尤为突出,空气与被焚烧物料的充分混合是决定焚烧是否完全的必要条件。充分的混合不仅可以使废弃物充分热解确保尾气达标排放,还可以提高热利用率降低燃料消耗。目前,应用焚烧技术的各行业中,通常控制空气直接喷入或是通过单根空气管呈角度喷入。如此,则存在与燃料或被焚烧物料接触会存在死角,导致不完全燃烧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焚烧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焚烧装置,其包括:焚烧室、风道、燃烧器;

所述风道包括:环形进风总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进风总管上的若干出风管,所述进风总管具有进风口,所述若干出风管沿周向方向设置于所述环形进风总管的内侧壁上,并朝向所述焚烧室的炉膛设置,所述燃烧器具有燃烧口,所述燃烧口朝向所述焚烧室的炉膛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焚烧装置的改进,所述焚烧室的炉膛的炉壁为耐火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焚烧装置的改进,所述若干出风管沿周向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于所述环形进风总管的内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焚烧装置的改进,任一出风管与所在环形进风总管位置处的切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焚烧装置的改进,所述锐角为3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焚烧装置的改进,所述燃烧器与所述环形进风总管的轴线保持同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焚烧装置使得燃料及被焚烧物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热解,从而确保废气物处理达标。同时,通过充分热解,可提高热量的有效利用率,减少燃料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焚烧装置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风道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焚烧装置包括:焚烧室10、风道20、燃烧器30。

所述焚烧室10具有炉膛11,所述炉膛11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从而,所述炉膛11大致呈漏斗形,所述焚烧室10的炉膛11的炉壁为耐火材料。

所述风道20包括:环形进风总管21以及设置于所述进风总管21上的若干出风管22。其中,所述进风总管21具有进风口210,所述若干出风管22沿周向方向设置于所述环形进风总管21的内侧壁上,并朝向所述焚烧室10的炉膛设置。从而,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口210进入到进风总管21中,并通过各出风管22进入到炉膛11中。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出风管22沿周向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于所述环形进风总管21的内侧壁上。同时,任一出风管22与所在环形进风总管21位置处的切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如此,各出风管22依次倾斜设置,从而确保空气旋流进入炉膛11。旋流的空气进入炉11膛内与燃料及被焚烧物通过扰动可充分混合,提高焚烧效率。优选地,所述锐角为30°。此外,由于所述炉膛11大致呈漏斗形,进一步保证了旋流空气与燃料及被焚烧物通过扰动进行充分混合。

所述燃烧器30具有燃烧口,所述燃烧口朝向所述焚烧室10的炉膛设置。所述燃烧器30通过所述燃烧口喷射燃料及被焚烧物,优选地,所述燃烧器30与所述环形进风总管21的轴线保持同轴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焚烧装置使得燃料及被焚烧物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热解,从而确保废气物处理达标。同时,通过充分热解,可提高热量的有效利用率,减少燃料消耗。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