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孔径多孔陶瓷燃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1278发布日期:2018-12-08 05:4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孔径多孔陶瓷燃烧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孔径多孔陶瓷燃烧板,属于燃烧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民用和工业用红外线燃烧器的燃烧体主要有陶瓷燃烧板、金属波纹板、金属纤维编织物等,其中陶瓷燃烧板因成本低、热稳定性好而广泛应用,这种陶瓷燃烧板采用孔径不变、孔间距非常小的蜂窝状结构,为了兼容不同气种,如液化气和天然气,其孔径应小于各气种在该陶瓷体中的最小淬熄距离,且因孔径在进出气面相同,在主动式风压供给空气的环境中,混合气体压力较大,将导致在大部分情况下气流速度较快,火焰脱离燃烧板表面较多,燃烧板温度不高,对进气预热效果不好,使燃烧温度相对较低,红外线转化率较低,污染物生成较多,同时在贫燃情况下不易形成稳定燃烧,而在无二次空气供给时,如密封式燃烧环境中,要求燃气空气的配比提出严格要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孔径多孔陶瓷燃烧板。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一种进气面孔径小于所用燃气中的最小淬熄距离、厚度超过所用燃气的最大淬熄距离的2倍以上,混合气透过最小孔后,孔径扩大降低气流速度,确保燃烧面尽可能接近陶瓷面,但因陶瓷板足够厚、且导热系数低,不会产生过热和气流波动回火。由于出气孔扩大,流速降低,火焰面最低可降低至燃烧板孔壁面,提升了陶瓷孔壁温度,使进入燃烧前的预混气充分预热,燃气和氧气分子活化,燃烧更加充分,故可以提高燃烧稳定性和火焰速度,拓宽燃烧极限范围,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同气种或者配比不合适的预混气进入该蜂窝陶瓷板后,在孔径扩大区可形成自适应的燃烧面,即自动在某个孔径区进入分子活化,使燃烧面尽可能接近陶瓷体,甚至在孔内燃烧,形成超绝热燃烧,进一步提升燃烧温度,进而提高红外辐射转化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红外转化率,可在孔径扩大区的内表面增加促进燃烧和红外转化的催化剂。附图说明:附图1为圆形通孔陶瓷燃烧板截面图。附图2为方形通孔陶瓷燃烧板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1为密布的圆形通孔构成的陶瓷燃烧板,进气面孔径约1mm,并保持该孔径深入8mm后开始以90°角的v型对称扩大,至直径1.6mm左右,最小孔间距约2.0mm,均匀密布。本燃烧板适用于液化气和天然气,但不适用约焦炉气和水煤气。参考各种燃气淬熄距离如下:常温下(20℃)燃气种类天然气液化气焦炉气水煤气淬熄距离mm2.521.30.5温度对淬熄距离影响(天然气)火孔表面温度℃20100200400熄火距离mm2.52.321.6由于进气温度一般较低,即使经过预热的混合气,一般建议不超过300℃,否则可能出现冷焰燃烧现象。此时燃烧板进气孔径远小于最小淬熄距离,且小孔深远超过2倍淬熄距离,故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回火。燃烧时燃烧面紧邻出气面,由于燃烧温度较高,一般可达800℃以上,在辐射、传导等作用下,燃烧板出气面温度也很高,可能超过400℃(与出气速度、混合气温度、导热系数等等有关),此时淬熄距离变小,而接近出气面时,孔径却在扩大,将使火焰进一步靠近出气孔,甚至可能在出气孔内燃烧,此时将形成超绝热燃烧效果,使燃烧温度提高,红外转化率也显著提高。实施例二:图2为密布的方形通孔构成的陶瓷燃烧板,进气面孔边长约1*1mm,并保持该孔径深入8mm后开始以圆弧角的对称扩大,至边长1.6*1.6mm左右,最小孔中心距约2.0mm,均匀密布,在圆弧扩大的内孔表面均匀涂覆氧化铈等构成的催化剂。本燃烧板适用于液化气和天然气,但不适用约焦炉气和水煤气。本方案的燃烧增温原理基本类似方案一,不同的是,由于圆弧扩大面涂覆有催化剂,可使燃烧过程更加迅速,红外转化效率更高,当然成本也将较高。本方案的优点是燃烧板孔隙率较高,气流通量大,且有催化剂作用,使单位面积内热强度显著增加。技术特征: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一种变孔径多孔陶瓷燃烧板,其进气面上均匀密布若干个小孔,直径小于出气面孔径,孔截面可以是各种形状,且深入燃烧板一定厚度范围内的孔径不变,然后孔径逐渐变大,可以是V型、曲线型或阶梯型扩大,所有孔垂直穿透燃烧板,出气面即为燃烧面,进气面孔径小于所用燃气在该陶瓷体发生壁面淬熄所需的熄火距离,而出气面孔径接近发生淬熄的熄火距离,最小孔深度大于2倍淬熄距离;兼容多种燃气时,进气孔径以最小淬熄距离计算,厚度以最大值计算;在孔径扩大区可涂覆催化剂以促进燃烧更加迅速和充分,提高红外转化率。本发明可以提高燃烧稳定性和火焰速度,拓宽燃烧极限范围,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技术研发人员:刘元雨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元疆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17.05.20技术公布日:2018.12.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