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锅炉二次风配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3667阅读:37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锅炉二次风配风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质锅炉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二次风配风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中用于为燃料提供氧量的送风的称呼。二次风的风量在一次风、三次风中最大,在总风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二次风是单独送入炉膛的空气,各个二次风道的空气流量及流量分配状况直接影响到炉膛内的空气动力场和温度场。为了满足着火、火焰稳定、负荷调节、过热气温调节、防止结焦结渣、控制生成率、燃烧效率优化等运行要求,必须合理地配置各个二次风通道的流量,使生物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燃尽,以提高锅炉效率。

在锅炉运行中,各个二次风通道保持适当的风速及风率,是建立正常的炉内空气动力场和实现稳定燃烧的必要条件。由于二次风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速并占有较大风率,因此二次风对炉内的空气动力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很大。如果二次风失衡或失稳,就可能诱发炉膛结渣、燃烧效率下降、着火不稳等一系列不正常工况。通常,二次风失衡是指同层二次风的风量不能保持均衡,而二次风失稳是指某二次风通道在给定风门开度时发生的风量脉动,这两种工况都与二次风道的结构直接相关。因此,深入研究二次风系统的结构对流量特性的影响,将有利于改善生物质锅炉的燃烧过程,提高锅炉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锅炉二次风配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物质锅炉二次风配风系统,包括N根送风管,每根所述送风管分别连接同一根母管,送风管上均设有一个风量调节门;所述的风量调节门为一块中间割有8mm长的矩形风口的圆形钢板,风量调节门设置在送风管的风口处。

还包括二次风配风孔,所述的二次风配风孔由外层和内层组成,两层均设置有数量、大小和位置均相等的配风孔。

所述的外层与送风管起始端固定,内层固定在外层中心的转轴上。

所述的送风管分别设置于焚烧炉炉膛前墙的上端、下端和焚烧炉炉膛后墙的上端、下端。

所述的前墙上端的送风管和所述后墙上端的送风管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15-30°设置;前墙下端的送风管和后墙下端的送风管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8-12°设置。

所述的前墙上端的送风管和所述后墙上端的送风管选用直管;前墙下端的送风管和后墙下端的送风管选用扩散管。

所述扩散管的扩散角度为20-25°。

所述的送风管连接在一根母管上,母管设置在炉墙外部,在每个风管进口处设置调节阀7,母管连接风源和对应的燃烧器。

所述风源为风箱或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由于原10T生物质锅炉二次风风口内径约为∮50,风口太大,风压低,风速低,导致配风不合理,因此改进方案为焊一块中间割了8mm左右长条的圆形钢板,从而每个送风管提高风压和风速,另外将二次风母管改到炉墙外部,在每个风管进口处设置调节风门,方便调节配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风量调节门的结构图。

图3为配风孔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生物质锅炉二次风配风系统,包括N根送风管1,每根所述送风管分别连接同一根母管2,送风管上均设有一个风量调节门;所述风源为风箱或鼓风机;所述的风量调节门为一块中间割有8mm长的矩形风口的圆形钢板3,风量调节门设置在送风管的风口处。该结构设计原理是由于原10T生物质锅炉二次风风口内径约为∮50,风口太大,风压低,风速低,导致配风不合理,因此改进方案为焊一块中间割了8mm左右长条的圆形钢板,从而每个送风管提高风压和风速。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二次风配风孔4,所述的二次风配风孔由外层和内层组成,两层均设置有数量、大小和位置均相等的配风孔。所述的外层与送风管起始端固定,内层固定在外层中心的转轴上。内层可以转动。当需要较强的二次风时,用铁丝拔动内层上的卡槽,旋转内层,使内外两层的配风孔至完全重合的状态,进风量达到最大值;当需要较弱的二次风时,则将内外两层上的配风孔旋转至部分重合,配风孔呈半开状态,进风量减少;如果完全不需要二次风时,则旋转至配风孔完全关闭状态。该结构可以配合风量调节门进行风量的复合调节。

所述的送风管分别设置于焚烧炉炉膛前墙5的上端、下端和焚烧炉炉膛后墙6的上端、下端。

所述的前墙上端的送风管和所述后墙上端的送风管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15-30°设置;前墙下端的送风管和后墙下端的送风管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8-12°设置。

所述的前墙上端的送风管和所述后墙上端的送风管选用直管;前墙下端的送风管和后墙下端的送风管选用扩散管。

所述扩散管的扩散角度为20-25°。

本实用新型利用炉体下部空间较大的特点增加2排二次风喷口,与前后墙上端二次风相配合可以实现“分级燃烧”可以有利于降低炉内NOx的生成,并且下二次风的存在势必可以促进“小范围”的混合燃烧,从而增加焚烧炉下部的燃尽率,也可以利用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稳定火焰燃烧并加热入炉垃圾,同时增加对高水分生活垃圾的适应性;前后墙上二次风为直管设计,增加射流刚度和穿透能力,可以起到彻底混合空气和未燃尽可燃气体的作用,上二次风下倾角度增加烟气停留时间;下二次风管为扩散管,上下错开布置,可以增加烟气停留时间和形成“小范围”混合与燃烧,分散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有效避免炉膛下部产生的高温区域,起到抑制热力型NOx生成的作用。

所述的送风管连接在一根母管上,母管设置在炉墙外部,在每个风管进口处设置调节阀。母管连接风源和对应的燃烧器。将二次风母管改到炉墙外部,在每个风管进口处设置调节风门,方便调节配风。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