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建筑业有机废弃物焚烧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130发布日期:2018-06-19 23:0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建筑业有机废弃物焚烧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建筑业有机废弃物焚烧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兴起,形形色色的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地被生产了出来,而伴随着建筑材料领域的长足发展,建筑材料也由传统的木材等向有机材料转换,如最常用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及有机建筑胶等。此类材质的建筑垃圾由于难于处理而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现有的处理方式有填埋法和焚烧法等,其中填埋法由于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存在后续环境隐患而较少采用,因此焚烧法成了最为普遍的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在焚烧的过程中,有机物质焚烧后会形成黑色烟尘和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必须经过过滤、吸附处理之后才能顺利排放。现有技术中尚无合适的焚烧尾气净化装置,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2460343 U的一种建筑业有机废弃物焚烧尾气净化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筒状的净化装置主体,在其两端分别设有尾气入口和尾气出口,在所述净化装置主体的内部沿尾气流向依次设有过滤层和吸附层,所述过滤层为折叠板式。使用时,该净化装置的尾气入口连接焚烧装置的烟气排出管路,尾气出口连接至烟囱等排放通道。尾气依次经过过滤层和吸附层,在过滤层尾气中的颗粒状成分被阻截,在吸附层尾气中的带有刺激气味的化学成分得到吸收,最终得到充分净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

但是现有的建筑业有机废弃物焚烧尾气净化装置还存在着净化方式单一,净化效果差以及不方便清理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多功能的建筑业有机废弃物焚烧尾气净化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建筑业有机废弃物焚烧尾气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建筑业有机废弃物焚烧尾气净化装置净化方式单一,净化效果差以及不方便清理的问题。一种多功能的建筑业有机废弃物焚烧尾气净化装置,包括焚烧炉,通气管,油烟过滤装置,送气管,密封盖,水箱,出气管,空气净化装置,过滤头,抽水管,水泵,送水管和防护罩,所述的通气管一端安装在连接在焚烧炉的右上部,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油烟过滤装置的上部,所述的送气管一端螺纹连接在油烟过滤装置的下部,另一端贯穿密封盖延伸至水箱的内侧下部,所述的密封盖安装螺栓连接在水箱的上部,所述的出气管注塑在密封盖的右上部,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螺纹连接在出气管的上部,所述的过滤头安装在抽水管的下部,所述的抽水管贯穿密封盖螺纹连接在水泵的正表面左下部,所述的送水管一端连接水泵,另一端连接油烟过滤装置,所述的油烟过滤装置包括螺纹头,过滤罐,喷水管,喷水孔,过滤网,安装块,一级橡胶垫和防护盖,所述的螺纹头分别焊接在过滤罐的上下两部,所述的喷水管安装在过滤罐的内侧上部,所述的喷水孔开设在喷水管的正表面,所述的过滤网螺栓连接在安装块的左部,所述的安装块插接在过滤罐的内侧右部,所述的一级橡胶垫粘贴在防护盖的左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盖合页连接在过滤罐的右部。

优选的,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防护板,支撑杆,净化罐,辅助净化孔,主净化孔,连接块,净化网放置块,净化网,二级橡胶垫和净化盖,所述的支撑杆一端分别焊接在防护板的左下部和右下部,另一端螺栓连接在净化罐的左上部和右上部,所述的辅助净化孔分别开设在净化罐的内侧左右两部,所述的主净化孔开设在净化罐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块焊接在净化罐的下部,所述的净化网放置块插接在净化罐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净化网放置块插接在净化罐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净化网安装在净化网放置块的内侧,所述的二级橡胶垫粘贴在净化盖的左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净化盖合页连接在净化罐的右部。

优选的,所述的净化网采用直径为八厘米至十厘米的圆柱形活性炭网,所述的净化网设置有多个。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网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的过滤网和过滤网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四厘米至六厘米,所述的过滤网采用直径为十厘米至十五厘米的不锈钢圆柱形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的抽水管具体采用金属软管。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罩采用厚度为五毫米至八毫米的透明亚克力板。

优选的,所述的水箱具体采用长方形PVC塑料箱。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块的内侧开设有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的建筑业有机废弃物焚烧尾气净化装置广泛应用于多功能的废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水箱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废气的净化方式,解决净化方式单一的问题。

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油烟过滤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的设置,有利于将废气中的杂质逐步净化干净,同时增加尾气净化装置对废气的净化效果。

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安装块和净化网安装块的设置,有利于方便拆卸和更换过滤网过滤网,同时方便清理过滤网。

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喷水管和喷水孔的设置,有利于在过滤网轻微堵塞时方便冲洗,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净化网的设置,有利于将过滤后的气体净化干净。

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过滤网的设置,有利于将废气中的油性物质过滤掉,方便对废气进行初步过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油烟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焚烧炉;2、通气管;3、油烟过滤装置;31、螺纹头;32、过滤罐;33、喷水管;34、喷水孔;35、过滤网;36、安装块;37、一级橡胶垫;38、防护盖;4、送气管;5、密封盖;6、水箱;7、出气管;8、空气净化装置;81、防护板;82、支撑杆;83、净化罐;84、辅助净化孔;85、主净化孔;86、连接块;87、净化网放置块;88、净化网;89、二级橡胶垫;810、净化盖;9、过滤头;10、抽水管;11、水泵;12、送水管;13、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建筑业有机废弃物焚烧尾气净化装置,包括焚烧炉1,通气管2,油烟过滤装置3,送气管4,密封盖5,水箱6,出气管7,空气净化装置8,过滤头9,抽水管10,水泵11,送水管12和防护罩13,所述的通气管2一端安装在连接在焚烧炉1的右上部,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油烟过滤装置3的上部,所述的送气管4一端螺纹连接在油烟过滤装置3的下部,另一端贯穿密封盖5延伸至水箱6的内侧下部,所述的密封盖5安装螺栓连接在水箱6的上部,所述的出气管7注塑在密封盖5的右上部,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8螺纹连接在出气管7的上部,所述的过滤头9安装在抽水管10的下部,所述的抽水管10贯穿密封盖5螺纹连接在水泵11的正表面左下部,所述的送水管12一端连接水泵11,另一端连接油烟过滤装置3,所述的油烟过滤装置3包括螺纹头31,过滤罐32,喷水管33,喷水孔34,过滤网35,安装块36,一级橡胶垫37和防护盖38,所述的螺纹头31分别焊接在过滤罐32的上下两部,所述的喷水管33安装在过滤罐32的内侧上部,所述的喷水孔34开设在喷水管33的正表面,所述的过滤网35螺栓连接在安装块36的左部,所述的安装块36插接在过滤罐32的内侧右部,所述的一级橡胶垫37粘贴在防护盖38的左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盖38合页连接在过滤罐32的右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8包括防护板81,支撑杆82,净化罐83,辅助净化孔84,主净化孔85,连接块86,净化网放置块87,净化网88,二级橡胶垫89和净化盖810,所述的支撑杆82一端分别焊接在防护板81的左下部和右下部,另一端螺栓连接在净化罐83的左上部和右上部,所述的辅助净化孔84分别开设在净化罐83的内侧左右两部,所述的主净化孔85开设在净化罐83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块86焊接在净化罐83的下部,所述的净化网放置块87插接在净化罐83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净化网放置块87插接在净化罐83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净化网88安装在净化网放置块87的内侧,所述的二级橡胶垫89粘贴在净化盖810的左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净化盖810合页连接在净化罐83的右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净化网88采用直径为八厘米至十厘米的圆柱形活性炭网,所述的净化网88设置有多个。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过滤网35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的过滤网35和过滤网35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四厘米至六厘米,所述的过滤网35采用直径为十厘米至十五厘米的不锈钢圆柱形过滤网。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抽水管10具体采用金属软管。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罩13采用厚度为五毫米至八毫米的透明亚克力板。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水箱6具体采用长方形PVC塑料箱。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块86的内侧开设有螺纹孔。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建筑业有机废弃物放入焚烧炉1中进行焚烧,焚烧后产生的废气通过通气管2进入油烟过滤装置3中,通过过滤网35进行初步过滤,将废气中的油渍过滤掉,再通过送气管4进入水箱6中,通过水箱6中的水进行净化,再通过出气管7进入空气净化装置8中,通过净化网88将空气彻底净化,当油烟过滤装置3出现堵塞时,启动水泵11,通过抽水管10和送水管12将水箱6中的水送到喷水管33中,通过喷水孔34对过滤网35进行清洗,当油烟过滤装置3中的油渍清洗不干净时,可以打开防护盖38,将过滤网35通过安装块36从过滤罐32中取出,进行彻底的清洗,当主净化孔85中的净化网88出现堵塞时,气体可以通过辅助净化孔84中的净化网88进行净化,不会影响到正常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