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分燃烧垃圾焚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236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分燃烧垃圾焚化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充分燃烧垃圾焚化炉。



背景技术:

固态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定物质称之为固态废物,简称固废;包括从废水,废气分离出来的固定颗粒,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者半固态物质,统称为固态废物,现在的固态废物一般多堆积在一起,使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这就需要使用到焚烧炉,但是现在的焚烧炉由于焚烧时的固废物分布不均,与火焰的接触面积小,使得焚烧的速度过慢,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在焚烧的同时产生废气污染空气。

在专利号为CN206234826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固废料粉碎高温焚烧装置,包括固废料粉碎装置和环保高温焚烧装置;所述固废料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箱和导料箱;所述粉碎箱焊接在两块承载板左右侧面上;所述导料箱一端固定设置在粉碎箱下方,另一端设置在焚烧筒中;通过添料筒添加固废料,启动电机带动转动轴上的粉碎刀片转动,对固废料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固废料通过导料箱进入焚烧筒中,使固废物快速充分的焚烧,大大增加了焚烧效率,但是采用此专利技术方案工作时,由于将粉碎装置和焚烧装置独立分开设置,通过倾斜的倒料箱连接进行垃圾输送,在垃圾量多的情况下,会发生堵塞通道的情况,需要人工进行疏通,且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分燃烧垃圾焚化炉,通过将炉体从上至下分为储存区、粉碎区、焚烧区以及集灰区,并在粉碎区设置粉碎机构,对储存区输出的垃圾进行粉碎,解决了垃圾与火焰接触不充分导致燃烧不充分的技术问题,且结构巧妙,节省占地面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分燃烧垃圾焚化炉,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从上至下化分为储存区、粉碎区、焚烧区以及集灰区,所述储存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烟道,该烟道沿所述粉碎区向下与所述焚烧区连通;

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设置于所述粉碎区处,其位于所述储存区的下方,且其包括粉碎组件与驱动组件,所述粉碎组件设置于该粉碎区内,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该粉碎区外,所述驱动组件带动粉碎组件对所述储存区输出的垃圾进行粉碎工作;

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后侧,其末端的供气管穿过该炉体的炉壁设置于所述焚烧区内,且其对该焚烧区进行供气;以及

供油机构,所述供油机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一侧,其末端的供油管穿过该炉体的炉壁设置于所述焚烧区内,且其对所述焚烧区进行燃油供应。

作为改进,所述粉碎组件包括:

第一粉碎辊,所述第一粉碎辊沿所述粉碎区的纵向设置于该粉碎区内一侧,其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一粉碎刀,该第一粉碎刀均为环形设置;以及

第二粉碎辊,所述第二粉碎辊相对于所述第一粉碎辊沿所述粉碎区的纵向设置于该粉碎区内另一侧,其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二粉碎刀,该第二粉碎刀均为环形设置,且该第二粉碎刀均与第一粉碎刀交错配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粉碎组件还包括:

第一清理刷,所述第一清理刷设置于所述第一粉碎辊的下方,其两端与所述炉体的侧壁连接,且其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一毛刷,相邻该第一毛刷之间交错设置有所述第一粉碎刀;以及

第二清理刷,所述第二清理刷设置于所述第二粉碎辊的下方,其两端与所述炉体的侧壁连接,且其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二毛刷,相邻该第二毛刷之间交错设置有所述第二粉碎刀。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炉体外侧壁上,其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所述第一粉碎辊传动连接;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套设置于所述第一粉碎辊的一侧;以及

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粉碎辊上,其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传动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供油管同心设置于所述供气管的内部,沿该供气管的轴向方向,在其外圆周上等距设置有若干环形阵列设置的出气孔;沿所述供油管的轴向方向,其外圆周上等距设置有若干环形阵列设置的喷油嘴,且该喷油嘴均设置于相邻两组环形设置的所述出气孔之间。

作为改进,还包括:

隔热区,所述隔热区设置于所述粉碎区与焚烧区之间,其对所述粉碎区进行隔热保护;

第一隔热机构,所述第一隔热机构设置于所述隔热区的顶部开口处,其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所述第一粉碎辊连接,且其包括第一隔门组件、第一控制组件以及第一回复组件,所述第一隔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隔热区的顶部开口处的第一隔门,该第一隔门绕其与所述炉体的铰接点旋转;以及

第二隔热机构,所述第二隔热机构设置于所述隔热区的中部位置处,其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所述第一隔热机构传动连接,且其包括第二隔门组件、第二控制组件以及第二回复组件,所述第二隔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隔热区的中部处的第二隔门,该第二隔门绕其与所述炉体的铰接点旋转。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第一隔门打开时,所述第二回复组件控制所述第二隔门关闭;所述第一回复组件控制所述第一隔门弹性回复关闭时,所述第二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第二隔门打开。

作为改进,第一控制组件与第二控制组件均包括:

若干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门和第二隔门纵向的两侧,其一端与该第一隔门或第二隔门的中部铰接,且其另一端沿所述炉体的炉壁上下滑动;

若干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门和第二隔门纵向的两侧,其一端与该第一隔门或第二隔门的中部铰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并沿所述炉体的炉壁上下滑动;

若干滚轮,所述滚轮均对称设置于所述炉体纵向的两侧,其通过刚性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点;以及

若干凸轮,所述凸轮对称设置于所述炉体纵向的两侧,其均位于所述滚轮的正上方。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回复组件与第二回复组件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隔门组件与第二隔门组件的两端,该第一回复组件与第二回复组件均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滚轮的下方,其中部开设有避让槽;

导杆,所述导杆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套设于所述导杆上,其沿该导杆上下滑动,且其上端与所述刚性连接件抵触设置;以及

回复弹簧,所述回复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上,其抵触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与支撑块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焚烧区与隔热区的连接区域还设置有盖板,该盖板为倒置的V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垃圾焚化炉的顶部设置粉碎机构,利用将垃圾进行粉碎后,将大件垃圾变成颗粒性的垃圾进行焚化,可以优选降低焚化的时间,提高焚化的效率,同时降低垃圾焚化炉对垃圾焚化需要的温度要求,提高热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烟道沿隔火区向下与所焚烧区连通,焚烧区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烟道排出时,高温烟气对进料区和隔火区暂存的垃圾进行烘干预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焚烧效率,降低了排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且对废气中热量进行了回收利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隔火区设置第一隔热机构和第二隔热机构,第一隔热机构和第二隔热机构进行阶段式传递落料的同时,将进料区和焚烧区进行阻隔,能有效防止由于炉内火势过旺引燃正在进行落料的垃圾,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焚化程度高,热利用率高,降低焚化温度,安全高效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垃圾焚烧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粉碎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供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供油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清理刷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清理刷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隔热机构与第二隔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一种充分燃烧垃圾焚化炉,包括:

炉体1,所述炉体1从上至下化分为储存区10、粉碎区11、焚烧区12以及集灰区13,所述储存区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烟道14,该烟道14沿所述粉碎区11向下与所述焚烧区12连通;

粉碎机构2,所述粉碎机构2设置于所述粉碎区11处,其位于所述储存区10的下方,且其包括粉碎组件21与驱动组件22,所述粉碎组件21设置于该粉碎区11内,所述驱动组件22设置于该粉碎区11外,所述驱动组件22带动粉碎组件21对所述储存区10输出的垃圾进行粉碎工作;

供气机构3,所述供气机构3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后侧,其末端的供气管31穿过该炉体1的炉壁设置于所述焚烧区12内,且其对该焚烧区12进行供气;以及

供油机构4,所述供油机构4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一侧,其末端的供油管41穿过该炉体1的炉壁设置于所述焚烧区12内,且其对所述焚烧区12进行燃油供应。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垃圾在储存区10内进行暂存,在粉碎区11内得到粉碎后落入焚烧区12进行焚烧,焚烧后的灰渣落入集灰区13,垃圾从上至下垂直掉落,阻力小,不会在炉体1内产生堆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粉碎机构2的作用下将垃圾进行破碎,再通过供气机构3和供油机构4分别向焚烧区12通入空气和燃油进行助燃,使得焚烧区12内燃烧的垃圾可以进行更充分的燃烧,大大提高了燃烧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垃圾在焚烧区12内进行焚烧时,产生的烟气从两侧的烟道14排出,由于烟气带有焚烧区12的高温,在进过储存区10时,高温烟气对储存区10内暂存的垃圾进行烘干预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焚烧效率,降低了排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且对废气中热量进行了回收利用。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粉碎组件21包括:

第一粉碎辊211,所述第一粉碎辊211沿所述粉碎区11的纵向设置于该粉碎区11内一侧,其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侧壁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一粉碎刀2111,该第一粉碎刀2111均为环形设置;以及

第二粉碎辊212,所述第二粉碎辊212相对于所述第一粉碎辊211沿所述粉碎区11的纵向设置于该粉碎区11内另一侧,其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侧壁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二粉碎刀2121,该第二粉碎刀2121均为环形设置,且该第二粉碎刀2121均与第一粉碎刀2111交错配合设置。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组件22包括:

驱动电机221,所述驱动电机221固定设置于所述炉体1外侧壁上,其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所述第一粉碎辊211传动连接;

主动齿轮222,所述主动齿轮222套设置于所述第一粉碎辊211的一侧;以及

从动齿轮223,所述从动齿轮223套设于所述第二粉碎辊212上,其与所述主动齿轮222啮合传动设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221工作,主动齿轮222转动,带动从动齿轮223传动,同时主动齿轮222带动第一粉碎辊211转动,从动齿轮223带动第二粉碎辊212转动,随着第一粉碎辊211和第二粉碎辊212的转动,其各自的第一粉碎刀2111与第二粉碎刀2121均转动工作,且相互交错配合,将储存区10输送出的垃圾进行挤压切割破碎,垃圾破碎后的颗粒小,破碎程度高,在焚烧时与火焰的接触程度更高,燃烧更为充分。

如图2、图4与图5所示,其中,所述供油管41同心设置于所述供气管31的内部,沿该供气管31的轴向方向,在其外圆周上等距设置有若干环形阵列设置的出气孔311;沿所述供油管41的轴向方向,其外圆周上等距设置有若干环形阵列设置的喷油嘴411,且该喷油嘴411均设置于相邻两组环形设置的所述出气孔311之间。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鼓风扇30通过供气管31将空气输送至焚烧区12内,并从出气孔311输出,同时油箱40通过供油泵42泵送燃油经供油管41将燃油输送至焚烧区12内,并从喷油嘴411喷出,在出气孔311和喷油嘴411的位置结构特点下,燃油喷出时在气流作用下发散式地在焚烧区12内铺洒开来,使燃油与垃圾充分接触燃烧,提高燃油的燃烧利用率,避免了燃油在燃烧区12内的一处集中燃烧,导致其他区域垃圾燃烧焚化率降低。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焚烧区12与隔热区15的连接区域还设置有盖板7,该盖板7为倒置的V形设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盖板7将隔热区15与焚烧区12进行一定的阻隔,防止焚烧区12中的火焰上窜,可能会将储存区10的垃圾引燃的情况,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了安全防护作用。

实施例2:

图7、图8与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分燃烧垃圾焚化炉的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其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1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该实施例2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7、图8与图9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粉碎组件21还包括:

第一清理刷213,所述第一清理刷213设置于所述第一粉碎辊211的下方,其两端与所述炉体1的侧壁连接,且其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一毛刷2131,相邻该第一毛刷2131之间交错设置有所述第一粉碎刀2111;以及

第二清理刷214,所述第二清理刷213设置于所述第二粉碎辊212的下方,其两端与所述炉体1的侧壁连接,且其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二毛刷2141,相邻该第二毛刷2141之间交错设置有所述第二粉碎刀212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粉碎辊211和第二粉碎辊212在工作时,由于第一粉碎刀2111与第二粉碎刀2121相互交错配合设置,垃圾在第一粉碎辊211和第二粉碎辊212之间进行挤压切割破碎时,难免会有部分垃圾由于挤压作用粘附残留在相邻第一粉碎刀2111之间的凹槽及相邻第二粉碎刀2121之间的凹槽内;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第一清理刷213和第二清理刷214,分别配合第一粉碎辊211和第二粉碎辊212的转动,对粘附残留在第一粉碎辊211和第二粉碎辊212上的垃圾进行刮除,提高了垃圾的处理率。

实施例3: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分燃烧垃圾焚化炉的实施例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其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1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该实施例2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0与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提升隔火效果,还包括:

隔热区15,所述隔热区15设置于所述粉碎区11与焚烧区12之间,其对所述粉碎区11进行隔热保护;

第一隔热机构5,所述第一隔热机构5设置于所述隔热区15的顶部开口处,其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所述第一粉碎辊211连接,且其包括第一隔门组件51、第一控制组件52以及第一回复组件53,所述第一隔门组件51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隔热区15的顶部开口处的第一隔门511,该第一隔门511绕其与所述炉体1的铰接点旋转;以及

第二隔热机构6,所述第二隔热机构6设置于所述隔热区15的中部位置处,其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所述第一隔热机构5传动连接,且其包括第二隔门组件61、第二控制组件62以及第二回复组件63,所述第二隔门组件61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隔热区15的中部处的第二隔门611,该第二隔门611绕其与所述炉体1的铰接点旋转。

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组件52控制所述第一隔门511打开时,所述第二回复组件63控制所述第二隔门611关闭;所述第一回复组件53控制所述第一隔门511弹性回复关闭时,所述第二控制组件62控制所述第二隔门611打开。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垃圾经过粉碎后变得更为易燃,且垃圾在储存区10得到烘干预热后,也更容易燃烧,在垃圾进行落料过程中,存在由于火势过旺火苗引燃落料中的垃圾,甚至燃烧至储存区10的问题;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隔热区15,在隔热区15内设置传动连接的第一隔热机构5和第二隔热机构6,工作时,第一隔门511与第二隔门611交替打开与闭合,第一隔门511打开时,第二隔门611闭合,经破碎后的垃圾从第一隔门511上落料至第二隔门611上,第一隔门511闭合继续承接垃圾,同时第二隔门611打开进行垃圾落料输送,在垃圾输送过程中,二者始终保持有一者闭合形成隔绝,防止火焰上窜,提高了装置运行的安全性。

如图12、图13与图1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控制组件52与第二控制组件62均包括:

若干第一连杆521,所述第一连杆521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门511和第二隔门611纵向的两侧,其一端与该第一隔门511或第二隔门611的中部铰接,且其另一端沿所述炉体1的炉壁上下滑动;

若干第二连杆522,所述第二连杆522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门511和第二隔门611纵向的两侧,其一端与该第一隔门511或第二隔门611的中部铰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512铰接,并沿所述炉体1的炉壁上下滑动;

若干滚轮523,所述滚轮523均对称设置于所述炉体1纵向的两侧,其通过刚性连接件525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21与第二连杆522的铰接点;以及

若干凸轮524,所述凸轮524对称设置于所述炉体1纵向的两侧,其均位于所述滚轮523的正上方。

其中,凸轮524均套设于连接辊526上,其中位于第一隔热机构5处的连接辊526外圆周上等距设置有若干环形阵列设置的搅拌齿5261;连接辊526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所述第一粉碎辊211连接;第一隔门511与第二隔门611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方式连接。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一隔热机构5处的连接辊526外圆周上等距设置有若干环形阵列设置的搅拌齿5261,该连接辊526设置于所述粉碎组件21的下方,对粉碎组件21粉碎后的垃圾进行搅拌分离,防止出现垃圾由于挤压作用而连结在一起,减小了与火焰的接触面积,降低燃烧效率的情况。

如图1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回复组件53与第二回复组件63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隔门组件51与第二隔门组件61的两端,该第一回复组件53与第二回复组件63均包括:

安装板531,所述安装板531设置于所述滚轮523的下方,其中部开设有避让槽;

导杆532,所述导杆532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板531的两侧;

支撑块533,所述支撑块533套设于所述导杆532上,其沿该导杆532上下滑动,且其上端与所述刚性连接件525抵触设置;以及

回复弹簧534,所述回复弹簧534套设于所述导杆532上,其抵触设置于所述安装板531与支撑块53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211工作,粉碎组件21传动,带动连接辊526转动,带动上方第一控制组件52中的凸轮524转动,凸轮524与滚轮523接触并继续转动,滚轮523与刚性件525下降,带动支撑块533下降,回复弹簧534压缩,第一连杆521与第二连杆522的铰接端下降,第一隔门511打开;同时通过皮带传动,带动下方第二控制组件62中的凸轮524一起转动,此处的回复弹簧534从压缩状态慢慢张开,刚性件525上升,带动第一连杆521与第二连杆522的铰接端上升,第二隔门611关闭,随着凸轮524不断转动,配合回复弹簧534的复位功能,第一隔门511与第二隔门611不断交替打开与闭合。

工作过程如下:

垃圾在存储区10内暂存,电机211工作带动粉碎组件21工作,对垃圾进行破碎,破碎后的垃圾在第一隔门511上暂存,第一控制组件52与第二控制组件53在粉碎组件21的传动带动下,第一控制组件52将第一隔门511打开,同时第二控制组件53将第二隔门611闭合,垃圾在第二隔门611处暂存,接着,第一控制组件52将第一隔门511闭合,同时第二控制组件53将第二隔门611打开,垃圾落入焚烧区12进行焚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