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返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079发布日期:2018-06-19 22:5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特别涉及一种锅炉返料系统。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洁净煤燃烧技术,返料系统是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时,大量固体颗粒在燃烧室、分离器和返料系统等组成的循环回路中循环,使未燃烧完全的物料灰返回燃烧室再次燃烧,循环物料是直径在0.1mm左右的细灰,有很好的流动性,在返料风的吹送下进入炉膛再次燃烧。

授权公告号为CN205447737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8月10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机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返料器通过进料管与分离器相连接,通过返料管与炉膛相接连,返料器的侧部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上设置有检修门,返料器的底部设置有布风板,布风板上设置有多个风帽,布风板的底部设置有风箱,风箱上设置有进风管,靠近返料管一侧的风帽比靠近进料管一侧风帽的通风孔大,且靠近返料管一侧的风帽比靠近进料管一侧风帽的通风孔密集。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当飞灰物料进入返料器后,风帽为飞灰物料提供竖直向上的输送风,竖直向上的输送风为飞灰物料提供沿竖直向上流动的动力而飞灰物料沿水平方向流动的动力不足,从而造成飞灰物料在返料器内停滞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返料系统,具有减少物料停滞,使物料连续不断的进入炉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锅炉返料系统,包括与锅炉的旋风分离器的下方连通的返料通道、返料腔、固定设置在返料腔内的隔板和与锅炉的炉膛连通的返料管,所述返料腔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风箱,所述第一风箱和返料腔之间水平设置有第一布风板,所述返料腔远离返料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风箱,所述第二风箱与返料腔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二布风板;所述第一布风板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风箱连通的第一风帽,所述第二布风板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风箱连通的第二风帽;所述第一风箱上连接有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二风箱上连接有第二进风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完全燃烧的飞灰物料进入返料通道后,沿返料通道落入返料腔中,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同时将空气导入第一风箱和第二风箱中;被导入第一风箱的空气经第一风帽输送至返料腔内,被导入第二风箱的空气经第二风帽输送至返料腔内,第一风帽的出风将飞灰物料从返料腔中输送到返料管内,飞灰物料从返料管返回炉膛,进行再次燃烧,实现了对燃料的充分利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第二风帽的设置增加了水平输送风,减少了飞灰物料水平流动的阻力,增大了飞灰物料水平的流动性,有效的改善了飞灰物料停滞的问题,使飞灰物料连续不断的被输送至炉膛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风帽的通风孔的孔径沿远离返料管的一端向靠近返料管的一端依次变大,所述第一风帽沿远离返料管的一端向靠近返料管的一端的密集程度依次增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风帽沿远离返料管的一端向靠近返料管的一端的出风量依次增大,有利于将飞灰物料输送至返料腔内,减少物料的停滞,增加返料的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风帽的通风孔的孔径沿靠近返料通道的一端向远离返料通道的一端依次变大,所述第二风帽沿靠近返料通道的一端向远离返料通道的一端的密集程度依次增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风帽沿靠近返料通道的一端向远离返料通道的一端的出风量依次增大,有利于减少飞灰物料在返料腔底部的停滞,进一步增加返料的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汇合成一条主风管,且所述主风管连接在出风装置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控制出风装置,通过主风管向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送风,易操作,易控制,且可以减少管道的设置,节约材料。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进风管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风量的调节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的进风总量不变,仅在第一进风管上设置一个阀门,实现了同时对第一进风管进风量和第二进风管进风量的调节,减少了操作的步骤。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出风装置包括与主风管连通的主风机和辅助风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返料腔内飞灰物料停滞较多,进入炉膛的物料较少而主风机的送风量不足时,启动辅助风机增加送风量,有助于减少物料在返料腔内的停滞。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风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灰管,所述第二风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灰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第一排灰管和第二排灰管将进入第一风箱和第二风箱的残渣物料排出,减少多余残渣物料对第一风帽和第二风帽的堵塞,有助于第一风帽和第二风帽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风箱和第一风箱的底部均设置有倾斜面,所述第一排灰管和第二排灰管分别设置在倾斜面低的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面的设置便于残渣物料的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二布风板、第二风帽和第二进风管的设计有助于增大飞灰物料水平方向的流动性,减少了飞灰物料在返料腔内的停滞,有利于飞灰物料连续不断的被输送至炉膛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返料通道;2、返料腔;3、隔板;4、返料管;5、第一风箱;6、第一排灰管;7、阀门一;8、第一布风板;9、第一风帽;10、第二风箱;11、第二排灰管;12、阀门二;13、第二布风板;14、第二风帽;15、调节阀;16、第一进风管;17、第二进风管;18、主风管;19、出风装置;191、主风机;192、辅助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锅炉返料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返料通道1,返料通道1的顶端与锅炉的旋风分离器连通,返料通道1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返料腔2,返料通道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一个沿竖直方向向下设置的隔板3,隔板3的底端位于返料腔2的中部。返料腔2的一侧连通设置有倾斜状的返料管4,返料管4高的一端与返料腔连通,返料管4低的一端与锅炉的炉膛连通,返料管4的最顶端与返料腔2的最顶端齐平。

参照图1,返料腔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风箱5,第一风箱5的底部设置为倾斜面,倾斜面低的一端远离返料管4且固定设置有与第一风箱5连通的第一排灰管6,第一排灰管6上设置有阀门一7。

参照图1,第一风箱5与返料腔2之间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一布风板8,第一布风板8上固定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风箱5连通的第一风帽9,第一风帽9的密集程度和第一风帽9上的通风孔的孔径均从第一风帽9远离返料管4的一端到靠近返料管4的一端依次变大,使第一风帽9的出风量从远离返料管4的一端到靠近返料管4的一端逐渐增大,利于将飞灰物料输送至返料管4内。

参照图1,返料腔2远离返料管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风箱10,第二风箱10的底部设置为倾斜面,倾斜面低的一端远离返料管4且固定设置有与第二风箱10连通的第二排灰管11,第二排灰管11上设置有阀门二12。

参照图1,第二风箱10与返料腔2之间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二布风板13,第二布风板13上固定设置有多个与第二风箱10连通的第二风帽14,第二风帽14的密集程度和第二风帽14上的通风孔的孔径均从第二风帽14靠近返料通道1的一端到远离返料通道1的一端依次变大,使第二风帽14的出风量从靠近返料通道1的一端到远离返料通道1的一端逐渐变大,为飞灰物料提供沿水平方向流动的动力,有利于减少飞灰物料在返料腔2底部的停滞。

参照图1,第一风箱5上连通有一根带调节阀15的第一进风管16,第二风箱10上连通有一根第二进风管17,第一进风管16和第二进风管17汇合为一根主风管18,主风管18上连接有为主风管18提供气体来源的出风装置19。出风装置19由一个主风机191和一个辅助风机192组成,当主风机191供风不足时,启动辅助风机192供风,利于减少飞灰物料在返料腔2内的停滞,有助于将飞灰物料连续不断的输送至锅炉的炉膛内。

工作状况:打开主风机191,通过调节阀15来控制进入第一风箱5和第二风箱10的风量,当主风机191供风不足时启动辅助风机192与主风机191同时供风,第一风箱5内的风从第一风帽9输送至返料腔2内,为飞灰物料提供沿竖直方向流动的动力,第二风箱10内的风从第二风帽14输送至返料腔2内,为飞灰物料提供沿水平方向流动的动力,减少飞灰物料在返料腔2内的停滞,连续不断为炉膛提供飞灰物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