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2433发布日期:2018-08-17 21:40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是众多垃圾处理装置中的一种,其主要通过车辆拉动进行垃圾处理,因此机动性能非常强,适应范围广泛;现有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包括放置板和焚化炉,焚化炉安装在放置板上,焚化炉的内部设置有焚化腔,焚化炉的顶端设置有出气管,焚化炉的前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这种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使用中发现,其垃圾处理方式较为单一,处理效率和效果较差;并且其无法对热量的使用效率提高,同时其污染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增加烘干和气化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并且可对热量使用的效率提高,减少环境污染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包括放置板和焚化炉,焚化炉安装在放置板上;还包括烘干炉、气化炉、净化器和净化连通管,所述烘干炉、气化炉和净化器均安装在放置板上,所述烘干炉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出气管,焚化炉顶端设置有第二出气管,气化炉顶端设置有第三出气管,净化器顶端设置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第三出气管的输出端及第一进气管的输入端均与净化连通管连通;所述烘干炉和气化炉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余热输出管和第二余热输出管,所述第一余热输出管和第二余热输出管的输出端均与烘干炉连通;所述净化器顶端设置有排气管和第四出气管,所述第四出气管的输出端与焚化炉连通;还包括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焚化炉和气化炉连通,第二输送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气化炉和焚化炉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所述烘干炉的内部设置有烘干腔,烘干炉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烘干炉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烘干炉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观察孔,并在第一观察孔内设置有第一透明挡板,所述第一观察孔与烘干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把手、第一转轴、第一带动轴、第一刷毛、第一左密封圈和第一右密封圈,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一右密封圈均位于烘干炉的外部,所述第一带动轴、第一刷毛和第一左密封圈均位于烘干腔内,并且第一左密封圈和第一右密封圈分别安装在第一透明挡板的左侧和右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与第一把手连接,第一转轴的左端依次穿过第一右密封圈、第一透明挡板和第一左密封圈并伸入至烘干腔内与第一带动轴连接,所述第一刷毛安装在所述第一带动轴上,并且所述第一刷毛贴紧所述第一透明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所述净化器的内部设置有净化腔,净化炉的前侧壁上设置有清理口,所述净化器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观察孔,并在第二观察孔内设置有第二透明挡板,所述第二观察孔与净化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把手、第二转轴、第二带动轴、第二刷毛、第二左密封圈和第二右密封圈,所述第二把手和第二右密封圈均位于净化器的外部,所述第二带动轴、第二刷毛和第二左密封圈均位于净化腔内,并且第二左密封圈和第二右密封圈分别安装在第二透明挡板的左侧和右侧壁上,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与第二把手连接,第二转轴的左端依次穿过第二右密封圈、第二透明挡板和第二左密封圈并伸入至净化腔内与第二带动轴连接,所述第二刷毛安装在所述第二带动轴上,并且所述第二刷毛贴紧所述第二透明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所述净化腔内设置有放置管,并在放置管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筛网,所述放置管与第一进气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所述放置管内设置有左限位板、左连接板、左螺纹管、左螺纹杆、左托板、右限位板、右连接板、右螺纹管、右螺纹杆和右托板,所述左限位板和左连接板左端均与放置管内左侧壁连接,左连接板顶端设置有左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内设置有左滚珠轴承,所述左螺纹管底端插入至左滚珠轴承内,左螺纹杆底端插入并螺装至左螺纹管顶端内部,左螺纹杆顶端与左托板底端连接,所述筛网的左端卡装在左限位板和左托板之间,所述右限位板和右连接板右端均与放置管内右侧壁连接,右连接板顶端设置有右放置槽,并在右放置槽内设置有右滚珠轴承,所述右螺纹管底端插入至右滚珠轴承内,右螺纹杆底端插入并螺装至右螺纹管顶端内部,右螺纹杆顶端与右托板底端连接,所述筛网的右端卡装在右限位板和右托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烘干炉首先对垃圾进行烘干处理,之后放入焚化炉和气化炉进行处理,此过程中出现的废气通过净化连通管输出至净化器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一部分通过排气管排出至大气中,另一部分通过第四出气管排出至焚化炉中提供再次焚化所需空气;此过程中焚化炉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第一输送管输入至气化炉中使用,气化炉产生的可燃气体输入至焚化炉中进行使用,焚化炉和气化炉产生的余热通过第一余热输出管和第二余热输出管输入至烘干炉中进行余热再利用后的烘干处理,此过程可增加烘干和气化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并且可对热量使用的效率提高,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烘干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包括放置板1和焚化炉2,焚化炉安装在放置板上;还包括烘干炉3、气化炉4、净化器5和净化连通管6,所述烘干炉、气化炉和净化器均安装在放置板上,所述烘干炉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出气管7,焚化炉顶端设置有第二出气管8,气化炉顶端设置有第三出气管9,净化器顶端设置有第一进气管10,所述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第三出气管的输出端及第一进气管的输入端均与净化连通管连通;所述烘干炉和气化炉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余热输出管11和第二余热输出管12,所述第一余热输出管和第二余热输出管的输出端均与烘干炉连通;所述净化器顶端设置有排气管13和第四出气管14,所述第四出气管的输出端与焚化炉连通;还包括第一输送管15和第二输送管16,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焚化炉和气化炉连通,第二输送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气化炉和焚化炉连通;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烘干炉首先对垃圾进行烘干处理,之后放入焚化炉和气化炉进行处理,此过程中出现的废气通过净化连通管输出至净化器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一部分通过排气管排出至大气中,另一部分通过第四出气管排出至焚化炉中提供再次焚化所需空气;此过程中焚化炉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第一输送管输入至气化炉中使用,气化炉产生的可燃气体输入至焚化炉中进行使用,焚化炉和气化炉产生的余热通过第一余热输出管和第二余热输出管输入至烘干炉中进行余热再利用后的烘干处理,此过程可增加烘干和气化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并且可对热量使用的效率提高,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所述烘干炉的内部设置有烘干腔,烘干炉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7,烘干炉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烘干炉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观察孔,并在第一观察孔内设置有第一透明挡板18,所述第一观察孔与烘干腔相通;通过上述设置,可对烘干炉的内部进行观察,使用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把手19、第一转轴、第一带动轴20、第一刷毛、第一左密封圈和第一右密封圈,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一右密封圈均位于烘干炉的外部,所述第一带动轴、第一刷毛和第一左密封圈均位于烘干腔内,并且第一左密封圈和第一右密封圈分别安装在第一透明挡板的左侧和右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与第一把手连接,第一转轴的左端依次穿过第一右密封圈、第一透明挡板和第一左密封圈并伸入至烘干腔内与第一带动轴连接,所述第一刷毛安装在所述第一带动轴上,并且所述第一刷毛贴紧所述第一透明挡板;可在第一透明挡板脏污时通过把手带动刷毛对其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所述净化器的内部设置有净化腔,净化炉的前侧壁上设置有清理口,所述净化器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观察孔,并在第二观察孔内设置有第二透明挡板21,所述第二观察孔与净化腔相通;通过上述设置,可对净化器的内部进行观察,使用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把手22、第二转轴23、第二带动轴24、第二刷毛25、第二左密封圈26和第二右密封圈27,所述第二把手和第二右密封圈均位于净化器的外部,所述第二带动轴、第二刷毛和第二左密封圈均位于净化腔内,并且第二左密封圈和第二右密封圈分别安装在第二透明挡板的左侧和右侧壁上,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与第二把手连接,第二转轴的左端依次穿过第二右密封圈、第二透明挡板和第二左密封圈并伸入至净化腔内与第二带动轴连接,所述第二刷毛安装在所述第二带动轴上,并且所述第二刷毛贴紧所述第二透明挡板;可在第二透明挡板脏污时通过把手带动刷毛对其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所述净化腔内设置有放置管28,并在放置管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筛网29,所述放置管与第一进气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垃圾处理装置,所述放置管内设置有左限位板30、左连接板31、左螺纹管32、左螺纹杆33、左托板34、右限位板、右连接板、右螺纹管35、右螺纹杆和右托板,所述左限位板和左连接板左端均与放置管内左侧壁连接,左连接板顶端设置有左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内设置有左滚珠轴承,所述左螺纹管底端插入至左滚珠轴承内,左螺纹杆底端插入并螺装至左螺纹管顶端内部,左螺纹杆顶端与左托板底端连接,所述筛网的左端卡装在左限位板和左托板之间,所述右限位板和右连接板右端均与放置管内右侧壁连接,右连接板顶端设置有右放置槽,并在右放置槽内设置有右滚珠轴承36,所述右螺纹管底端插入至右滚珠轴承内,右螺纹杆底端插入并螺装至右螺纹管顶端内部,右螺纹杆顶端与右托板底端连接,所述筛网的右端卡装在右限位板和右托板之间;方便对筛网的拆卸及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