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道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925发布日期:2018-10-12 22:1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囱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道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烟道又称为烟囱,主要用于排烟,改善燃烧条件。烟道内的烟气在流速降低后会依附在烟道的内壁上,造成积灰,严重时会导致烟道堵塞,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尤其是火力发电工厂、水泥加工厂等的烟道,此类烟道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不易拆装和检修,人工清理费时费力,且无法频繁地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烟道清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烟道容易堵塞但又不易拆装进行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烟道清灰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空压机及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设置在烟道内;

所述吹气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管及出气管;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滚珠轴承,所述支撑管与烟道同轴设置,并过盈卡合在支撑架的滚珠轴承内;支撑管的一端密闭,另一端开设有进气孔,支撑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对吹气孔,一对吹气孔为两个;所述出气管的直径小于烟道的直径,出气管的首尾分别与一个吹气孔连通设置,出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出气孔;

所述驱动电机与支撑管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支撑管做圆周运动,所述空压机与支撑管的进气孔连接,用于向支撑管内注入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毛刷。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孔为一对,所述出气管为一个螺旋状出气管,螺旋状出气管围绕于支撑管外,并且首尾分别与一个出气孔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设置在支撑管与螺旋状出气管之间,并连通支撑管与螺旋状出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轴身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通过传动链连接。

进一步地,还设置有进气连接件;所述进气连接件包括密封塞、进气管及轴承,所述轴承过盈卡合在进气孔内,所述密封塞过盈卡合在轴承内;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穿过密封塞,并与支撑管连通,另一端与空压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连接件还包括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密封盖中部开设有供密封塞和进气管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管的开设有进气孔的一端的管壁设置有外螺纹,密封盖通过内螺纹安装于进气孔外。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架并在支撑架上设置滚珠轴承,以支撑直径小于烟道直径的支撑管,保证支撑管处于烟道内,支撑管过盈卡合在滚珠轴承内可以保证支撑管不会从滚珠轴承内脱落,同时保证支撑管可以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做圆周运动;支撑管的一端密闭,另一端与空压机连接,使得空压机可以往支撑管内持续地注入高压气体;支撑管的管壁开设若干个出气孔,出气管的首尾分别与一个出气孔连通,使得空压机向支撑管注入的高压气体可以通到出气管内,并从出气管上开设的出气孔喷射至烟道壁上,以达到利用高压气体清除烟道壁上积灰的目的,同时由于支撑管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做圆周运动,可以保证出气管同步做圆周运动,使得出气孔喷出的高压气体可以扫射烟道的四周,达到清除烟道壁四周上积灰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烟道清灰装置的部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烟道清灰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进气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电机;

10、第二传动齿轮;

2、空压机;

3、吹气装置;

30、支撑架;

31、滚珠轴承;

32、支撑管;

320、进气孔;

321、吹气孔;

322、第一传动齿轮;

323、外螺纹;

33、出气管;

330、出气孔;

331、毛刷;

34、连通管;

4、烟道;

5、传动链;

6、进气连接件;

60、密封塞;

61、进气管;

62、轴承;

63、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新型提供了一种烟道清灰装置,用于为烟道清理积灰,防止烟道堵塞,尤其适用于火力发电工厂、水泥加工厂等高温高压的烟道。本烟道清灰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空压机2及吹气装置3,所述吹气装置3设置在烟道4内,所述驱动电机1用于驱动吹气装置旋转做圆周运动,所述空压机用于向吹气装置内注入高压气体以清扫烟道内的积灰,所述吹气装置用于使用高压气体清扫烟道内积灰并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清扫烟道四周的积灰,这样无需将烟道拆卸,且无需人工清扫,避免清洁人员因高压高温受伤,更加省时省力。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吹气装置3包括支撑架30、支撑管32及出气管33。所述支撑架30用于支撑固定支撑管32,保证支撑管32与烟道4同朝向,同时防止支撑管掉落。所述支撑管用于支撑固定出气管,并且将空压机输出的高压气体传送至出气管内,还用于带动出气管旋转做圆周运动。所述出气管做圆周运动且喷射出高压气体以清除烟道内四周的积灰。

为了保证支撑管32不从支撑架30上脱落,且支撑管可以旋转做圆周运动,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30上设置有滚珠轴承31,所述支撑管与烟道同轴设置,并过盈卡合在支撑架的滚珠轴承31内。所述支撑架为交叉的支撑杆焊接而成,可通过螺栓固定在烟道内壁上,所述滚珠轴承焊接在交叉的支撑杆中间,且处于烟道的中轴线上,这样的设置使得支撑管与滚珠轴承过盈卡合固定后,处于烟道的中轴线上,可以保证各个位置的喷出的高压气体的距离一致,更好地清理烟道内壁,还便于出气管的生产和安装。为了保证支撑管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架和对应的滚珠轴承可以有两个或多个,分别设置在支撑管的首尾及中部,优选地只需要在支撑管的首尾分别设置一个即可,这样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管32的一端密闭,另一端开设有进气孔320,支撑管32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对吹气孔321,一对吹气孔为两个。支撑管的一端密闭使得注入至支撑管内的高压气体只能从吹气孔输出,所述进气孔用于与空压机2连接,使得空压机输出的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孔注入至支撑管内,所述吹气孔用于连通出气管,一个出气管的首尾分别与一个吹气孔连接,即一对吹气孔对应一个出气管,高压气体可以分别从两个吹气孔向出气管的首尾注入至出气管内。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33为开合的圆环管,出气管33的直径小于烟道4的直径,这样的设置使得出气管能够安装进烟道内。出气管的首尾分别与一个吹气孔连通设置,出气管可以为多个,多个出气管沿着支撑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对烟道4各个高度的位置清除积灰。出气管33的管壁上开设有出气孔330,所述出气孔330可以为多个,均匀地设置在出气管的管壁上,优选地,出气孔设置在出气管与烟道4壁相邻近的面上,使得出气孔喷射至烟道壁的距离最短,保证高压气体有足够的压力将积灰冲离烟道内壁。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与支撑管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支撑管做圆周运动,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支撑管旋转做圆周运动,与支撑管连接的出气管同步旋转做圆周运动,所述空压机与支撑管的进气孔连接,用于持续地向支撑管内注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注入到支撑管内后,从吹气孔喷至出气管内,最后从出气孔喷出至烟道内壁上,冲刷烟道内壁使得烟道内壁上的积灰脱落,达到清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地清理积灰,加强本装置清除积灰的能力,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33的外壁上设置有毛刷331。所述毛刷331位于出气管与烟道内壁相临近的一面,毛刷的长度大于出气管与烟道内壁相临近的一面至烟道内壁的距离,这样的设置驱动电机带动支撑管旋转,支撑管带动出气管,旋转的出气管带动毛刷同步旋转,使得毛刷可以在扫刷到烟道内壁,使得黏附在烟道内壁的积灰等杂质脱落。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33为一个螺旋状出气管,螺旋状出气管围绕于支撑管外,此时只需设置一对出气孔,出气管首尾分别与一个出气孔连通。这样的设置便于生产与安装。

为了保持螺旋状出气管的稳定,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多个连通管34,所述连通管34设置在支撑管与螺旋状出气管之间,并连通支撑管与螺旋状出气管。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螺旋状出气管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连通管连通了支撑管和螺旋状出气管,使得高压气体可以迅速地充至出气管内,进而加快清灰速度,提高清灰的效率。

为了驱动支撑管旋转,驱动电机与支撑管传动连接,所述支撑管32的外壁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322,所述第一传动齿设置在支撑管设置有进气孔的一端处,驱动电机1的驱动轴轴身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10,第一传动齿322和第二传动齿10通过传动链5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的第二传动齿轮可以直接与支撑管的第一传动齿轮啮合,以驱动支撑管旋转。

为了密封进气孔并与空压机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进气连接件6。所述进气连接件6包括密封塞60、进气管61及轴承62,所述轴承过盈卡合在进气孔内,所述密封塞过盈卡合在轴承内;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穿过密封塞,并与支撑管连通,另一端与空压机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支撑管可以与空压机连接,且进气孔被密封不漏气。由于通过轴承固定,进气管可以任意旋转,便于与设置在任意方向的空压机连接。

为了加强进气孔处的密封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气连接件还包括有密封盖63,所述密封盖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密封盖中部开设有供密封塞和进气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处可以套设硅胶或者橡胶套环,所述支撑管32开设有进气孔320的一端的管壁设置有外螺纹323,密封盖通过内螺纹安装于进气孔外。这样的设置提高了进气孔处的密封性能,保证了注入到支撑管内的高压气体的压力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