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5772发布日期:2021-12-04 09:5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废气处理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吸附、过滤、净化的处理工作。通常有机废气处理有甲醛有机废气处理、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有机废气处理、丙酮丁酮有机废气处理、乙酸乙酯废气处理、油雾有机废气处理、糠醛有机废气处理、苯乙烯、丙烯酸有机废气处理、树脂有机废气处理、添加剂有机废气处理、漆雾有机废气处理、天那水有机废气处理等含碳氢氧等有机物的空气净化处理方式。
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1611021.1公开了一种蓄热式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其催化器的反应体呈筒状结构,造成气体接触不充分,影响废气催化,同时陶瓷蓄热体蓄热效果不好,热量收集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气体接触充分,催化效果好,蓄热效果好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炉体的位于燃烧室的中间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室的下方设置有催化器组件,所述催化器组件的下端设置有陶瓷蓄热体,所述陶瓷蓄热体的下方设置有蓄热室,所述蓄热室的下方设置有活性炭过滤棉,所述炉体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侧边设置有排气管;
6.所述催化器组件包括封盖、s形通气孔、壳体和反应体,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不同类型的反应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封盖,所述反应体的内部均设置有s形通气孔。
7.优选的,所述壳体和封盖的表面均与s形通气孔对应位置设置有气孔。
8.优选的,所述反应体内部位于s形通气孔的表面均设置有金属拦截网。
9.优选的,不同所述反应体之间设置有隔板隔开。
10.优选的,所述壳体设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设为碳钢结构。
11.优选的,所述陶瓷蓄热体的侧边设置有导热铁块,所述导热铁块一端位于燃烧室内,所述导热铁块另一端与陶瓷蓄热体贴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新型的催化器组件,在反应体内设置s形通气孔,气体进过s形通气孔与反应体充分接触,提高催化接触面积,使得有机废气充分氧化分解,提高催化燃烧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陶瓷蓄热体的侧边设置有导热铁块,导热铁块一端位于燃烧室内,导热铁块另一端与陶瓷蓄热体贴合,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热量通过导热铁块进行传导
至陶瓷蓄热体,提高蓄热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催化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铁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炉体;2、燃烧室;3、催化器组件;31、封盖;32、s形通气孔;33、壳体;34、反应体;35、金属拦截网;4、陶瓷蓄热体;5、蓄热室;6、进气管;7、排气管;8、活性炭过滤棉;9、燃烧器;10、导热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包括炉体1,炉体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燃烧室2,炉体1的位于燃烧室2的中间设置有燃烧器9,燃烧室2的下方设置有催化器组件3,催化器组件3的下端设置有陶瓷蓄热体4,陶瓷蓄热体4的下方设置有蓄热室5,蓄热室5的下方设置有活性炭过滤棉8,炉体1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6,进气管6的侧边设置有排气管7;
21.催化器组件3包括封盖31、s形通气孔32、壳体33和反应体34,其中,壳体3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不同类型的反应体34,壳体33的上端设置有封盖31,反应体34的内部均设置有s形通气孔32。
22.具体的,壳体33和封盖31的表面均与s形通气孔32对应位置设置有气孔,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气体穿过壳体33和封盖31。
24.具体的,反应体34内部位于s形通气孔32的表面均设置有金属拦截网35,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反应体34发生形变。
26.具体的,不同反应体34之间设置有隔板隔开,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相互产生影响。
28.具体的,壳体33设为长方体结构,壳体33设为碳钢结构,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结构稳定性。
30.具体的,陶瓷蓄热体4的侧边设置有导热铁块10,导热铁块10一端位于燃烧室2内,导热铁块10另一端与陶瓷蓄热体4贴合,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烧室2内燃烧产生热量通过导热铁块10进行传导至陶瓷蓄热体4,提高蓄热效果。
32.本实用新型中反应体34、陶瓷蓄热体4、活性炭过滤棉8和燃烧器9的结构和实用原理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1611021.1的一种蓄热式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中已经公开。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装置安装在合适位置,气体从进气管6进入炉体1中,通过活性炭过滤棉8进行过滤,进入到两组蓄热室5内,经过陶
瓷蓄热体4和催化器组件3,在燃烧室2内被燃烧器9点燃,并气体进过s形通气孔32与反应体34充分接触,提高催化接触面积,使得有机废气充分氧化分解,分解后的气体从排气管7排出,分解产生热量,并且分解的气体产生的热量被陶瓷蓄热体4吸收,同时燃烧室2内燃烧产生热量通过导热铁块10进行传导至陶瓷蓄热体4,提高蓄热效果,再次向蓄热室5放入有机废气时,陶瓷蓄热体4吸收热量会对有机废气进行预热,提高了有机废气的分解效率,使用便携。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燃烧室(2),所述炉体(1)的位于燃烧室(2)的中间设置有燃烧器(9),所述燃烧室(2)的下方设置有催化器组件(3),所述催化器组件(3)的下端设置有陶瓷蓄热体(4),所述陶瓷蓄热体(4)的下方设置有蓄热室(5),所述蓄热室(5)的下方设置有活性炭过滤棉(8),所述炉体(1)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的侧边设置有排气管(7);所述催化器组件(3)包括封盖(31)、s形通气孔(32)、壳体(33)和反应体(34),其中,所述壳体(3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不同类型的反应体(34),所述壳体(33)的上端设置有封盖(31),所述反应体(34)的内部均设置有s形通气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3)和封盖(31)的表面均与s形通气孔(32)对应位置设置有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体(34)内部位于s形通气孔(32)的表面均设置有金属拦截网(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反应体(34)之间设置有隔板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3)设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33)设为碳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蓄热体(4)的侧边设置有导热铁块(10),所述导热铁块(10)一端位于燃烧室(2)内,所述导热铁块(10)另一端与陶瓷蓄热体(4)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炉体的位于燃烧室的中间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室的下方设置有催化器组件,所述催化器组件的下端设置有陶瓷蓄热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新型的催化器组件,在反应体内设置S形通气孔,气体进过S形通气孔与反应体充分接触,提高催化接触面积,使得有机废气充分氧化分解,提高催化燃烧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陶瓷蓄热体的侧边设置有导热铁块,导热铁块一端位于燃烧室内,导热铁块另一端与陶瓷蓄热体贴合,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热量通过导热铁块进行传导至陶瓷蓄热体,提高蓄热效果。蓄热效果。蓄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 蒋克彬 孙飞 陈鹏 史文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雨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5
技术公布日:202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