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炉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0745发布日期:2021-05-28 10:4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炉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厂加装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抽炉烟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紧邻煤矿产煤量减少、煤价浮动、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导致有些电厂实际燃用的煤质和设计煤质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关键指标差异给电厂的生产带来诸多问题:引起锅炉高温腐蚀、结焦、锅炉效率减低、制粉系统干燥、出力不足,厂用电增加等。

某些电厂入炉煤的水分比设计煤高出较多,热值降低,导致制粉系统干燥出力不足、锅炉运行一次风率偏高、二次风率偏低,炉内燃烧配风情况不佳、受热面温度偏差大、影响机组带负荷运行等问题。

解决高水分低热值煤燃烧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提高热一次风的温度,热一次风温度超过设计值,达到了制粉系统的干燥需要,一二风配比才能合理,炉膛燃烧才能稳定,机组带负荷的能力才能得到保证。目前电厂常用的提高热一次风的手段主要有:增加暖风器,增加管式空预器,抽取炉烟到制粉系统进行二介质或者三介质干燥等技术手段。

以上这些手段各有利弊。增加暖风器后系统阻力变大,锅炉辅机的电耗增加;抽取炉烟到制粉系统进行干燥,布置相对比较麻烦,炉烟抽取系统和多套制粉系统都有连接,以600mw机组为例,一般燃用高水分,低热值的煤质设计有8套制粉系统,7运1备。干燥系统复杂,隐患点多。

因此,如果能够合理提高空预器的入口烟温,这样,热一次风的温度就能提高许多,选择合理的参数,风温完全可以达到制粉系统的干燥出力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炉烟系统,能够直接从炉膛出口处抽取一路热烟气,通过高温炉烟管道送到空预器入口烟道,这样就增加了空预器入口的烟气温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抽炉烟系统,并联在原有的风烟系统中,至少包括一台与空预器3相连通的炉烟风机2,炉烟风机2一端通过高温炉烟管道与炉膛1出口连接,另一端连接空预器3入口的烟道,汇合原有的烟气后流入空预器3。

所述的炉烟风机2输入和输出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调节阀门,且输入和输出管路上还并联有一个调节阀门。

本实用新型利用炉烟风机从炉膛适当位置抽取一部分高温烟气,通过高温炉烟管道送到空预器入口烟道,合理提高空预器的入口烟温,在冷一次风温度和风量一定的条件下提高热一次风温度,从而满足制粉系统干燥出力的要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整套系统结构简单,对现有电厂技术改造费用较低,效果明显。

2、一次风温度增加直观,控制灵活,制粉系统干燥出力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叙述。

参照图1,一种抽炉烟系统,并联在原有的风烟系统中,包括两台炉烟风机2,对称安装,与各自对应的空预器3相连通,每个炉烟风机2在管路中连接方式相同,都是一端通过高温炉烟管道与炉膛1出口连接,另一端连接空预器3入口的烟道,汇合原有的烟气后流入空预器3。

所述的炉烟风机2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电动型调节阀门,输出管路上设置有调节型阀门,且输入和输出管路上还并联有一个电动型调节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利用炉烟风机2从炉膛1抽取一部分高温烟气,通过高温炉烟管道送到空预器3入口烟道,提高了空预器3的入口烟温,后续通过空预器3的换热功能,对一次风、二次风进行预热,提高空预器入口处一二次风的温度,因为二次风温度不需要太高,可以从二次风入口温度上进行控制,提高后的热一次风温度能够满足后续的制粉系统燃用高水分煤的干燥出力问题。

由于热炉烟取自锅炉炉膛1区域,其烟气温度比较高,高温炉烟在1200℃~1000℃之间,中温炉烟也在700℃左右,完全能够满足一次风干燥所需要的烟气温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抽炉烟系统,并联在原有的风烟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台与空预器(3)相连通的炉烟风机(2),炉烟风机(2)一端通过高温炉烟管道与炉膛(1)出口连接,另一端连接空预器(3)入口的烟道,汇合原有的烟气后流入空预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炉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烟风机(2)输入和输出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调节阀门,且输入和输出管路上还并联有一个调节阀门。


技术总结
一种抽炉烟系统,并联在原有的风烟系统中,至少包括一台与空预器相连通的炉烟风机,炉烟风机一端通过高温炉烟管道与炉膛出口连接,另一端连接空预器入口的烟道,汇合原有的烟气后流入空预器;本实用新型利用炉烟风机从炉膛适当位置抽取一路热烟气,通过高温炉烟管道送到空预器入口烟道,提高空预器入口的烟气温度;通过空预器和一次风的换热作用,将热一次风的温度加热到满足制粉系统燃用高水分煤质所需要的干燥出力的要求;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改造费用低廉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党小建;谭祥帅;杨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8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