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式污泥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1047发布日期:2022-09-21 00:4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葫芦式污泥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焚烧鼓泡床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葫芦式污泥焚烧炉。


背景技术:

2.目前,污泥处置要求越来越高,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回转窑等用于污泥焚烧的设备陆续出现。现有的设备普遍存在对高水分污泥燃烧适应性差,燃烧不稳定,一氧化碳等排放指标超标。因而,现有技术亟需一种燃烧时间长,燃烧稳定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葫芦式污泥焚烧炉。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葫芦式污泥焚烧炉,包括葫芦型燃烧室和除渣风机,且所述除渣风机位于所述葫芦型燃烧室的底部,所述葫芦型燃烧室内分为稀相燃尽区和密相加热挥发区,且所述稀相燃尽区位于上方,所述密相加热挥发区位于下方,所述稀相燃尽区和所述密相加热挥发区的交界处为葫芦型燃烧室的横截面面积最小处,所述葫芦型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一次风进口,所述稀相燃尽区和所述密相加热挥发区的交界处设置有二次风进口,所述葫芦型燃烧室内位于所述一次风进口附近处设置有内倾式布风板。
6.所述内倾式布风板为圆形。
7.所述除渣风机为罗茨风机。
8.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炉膛采用两段式设计,燃烧时间长,燃烧稳定。
10.炉膛采用葫芦型设计,二次风穿透力强,燃烧气体均匀性好,便于高挥发性气体充分燃烧。
11.布风板采用圆形内倾式设计,有效防止低熔点灰团聚造成床料流化恶化的影响。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附图标记:1、稀相燃尽区,2、密相加热挥发区,3、除渣风机,4、内倾式布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15.如图1所示的葫芦式污泥焚烧炉,包括葫芦型燃烧室和除渣风机3,且除渣风机3位于葫芦型燃烧室的底部,除渣风机3为罗茨风机。葫芦型燃烧室内分为稀相燃尽区1和密相加热挥发区2,且稀相燃尽区1位于上方,密相加热挥发区2位于下方,稀相燃尽区1和密相加热挥发区2的交界处为葫芦型燃烧室的横截面面积最小处,两段式设计可以使燃烧时间长且稳定。葫芦型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一次风进口,稀相燃尽区1和密相加热挥发区2的交界
处设置有二次风进口,葫芦型燃烧室内位于一次风进口附近处设置有内倾式布风板4,内倾式布风板4为圆形,有效防止低熔点灰团聚造成床料流化恶化的影响。
16.使用时,在除渣风机3的作用下,一次风经点火燃烧器点火加热后(300-500℃可调),通过一次风进口进入葫芦型燃烧室的底部,经内倾式布风板4将床料加热,污泥经输送机进入密相加热挥发区2,此处还通过干化臭气喷口向葫芦型燃烧室喷入干化臭气,污泥在该区域进行加热,燃料中的挥发份析出,析出后的可燃气体进入稀相燃尽区1。燃料析出过程中,燃料中的大颗粒或灰团聚颗粒经内倾式布风板4中心的排渣孔排出。挥发份经锅炉的稀相燃尽区1和密相加热挥发区2交界处,通流截面变小。二次风从此处的二次风进口以射流形式进入炉膛,增强烟气扰动及均匀性,此处通过辅助燃烧器进一步加热,保证挥发份进入稀相燃尽区后,在低空气过剩系数下充分燃烧。
1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葫芦式污泥焚烧炉,其特征是,包括葫芦型燃烧室和除渣风机(3),且所述除渣风机(3)位于所述葫芦型燃烧室的底部,所述葫芦型燃烧室内分为稀相燃尽区(1)和密相加热挥发区(2),且所述稀相燃尽区(1)位于上方,所述密相加热挥发区(2)位于下方,所述稀相燃尽区(1)和所述密相加热挥发区(2)的交界处为葫芦型燃烧室的横截面面积最小处,所述葫芦型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一次风进口,所述稀相燃尽区(1)和所述密相加热挥发区(2)的交界处设置有二次风进口,所述葫芦型燃烧室内位于所述一次风进口附近处设置有内倾式布风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葫芦式污泥焚烧炉,其特征是,所述内倾式布风板(4)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葫芦式污泥焚烧炉,其特征是,所述除渣风机(3)为罗茨风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葫芦式污泥焚烧炉,包括葫芦型燃烧室和除渣风机,且所述除渣风机位于所述葫芦型燃烧室的底部,所述葫芦型燃烧室内分为稀相燃尽区和密相加热挥发区,且所述稀相燃尽区位于上方,所述密相加热挥发区位于下方,所述稀相燃尽区和所述密相加热挥发区的交界处为葫芦型燃烧室的横截面面积最小处,所述葫芦型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一次风进口,所述稀相燃尽区和所述密相加热挥发区的交界处设置有二次风进口,所述葫芦型燃烧室内位于所述一次风进口附近处设置有内倾式布风板。一次风进口附近处设置有内倾式布风板。一次风进口附近处设置有内倾式布风板。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川 葛立武 张福滨 刘忠成 赵鹏 张世鹏 翟英强 田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6
技术公布日:2022/9/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